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

结婚嘛,新郎、新娘肯定是主角,无论公公婆婆、丈人丈母多么牛气,主角的身份是没有人能替代的。

既然这对新人是我们的主角,那我也只好让他们上台亮相了。

刘盈我们已经多次讲过,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因此,我就不再在这个人身上做文章了。

既然不对新郎官做介绍,那新娘子自然就需要费点口舌,让她站出来展示一番。是骡子是马总的拉出来遛遛。而事实证明,她既不是一匹骡子,也不是一匹马,而只是一头小绵羊而已。

既然要介绍张嫣,那不得不先从他老娘说起。

前边介绍过,张嫣的老娘叫刘乐。刘乐是刘邦的长女,是个好女人,秀外慧中,温柔娴淑。

也许有人不愿意听了,刘邦是个地痞,吕雉是个悍妇,这俩人的结晶竟能和“温柔娴淑”四个字沾边?这不科学!

的确,我也认为不科学,但事实的确如此。科学在很多问题上难以给个合理的解释,只能说,刘盈和刘乐都隔代继承了刘太公的优良传统吧。

那次刘邦逃命时,几次三番踹刘乐和刘盈下车,最终在夏侯婴的帮助下,这对可怜的小人才保住了性命。至此以后,刘邦对这两个人心存一些愧疚,也做了一些补偿。

刘盈很早就被立为“王太子”,这算是刘邦对儿子的一次补偿吧。对于女儿,刘邦补偿的也很尽心。刘邦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定为你选一佳婿。”

在这一理论依据下,刘邦下了一番功夫,最终把目光落脚到张敖的身上。

张敖老爹张耳同志和刘邦的关系非常好,这是其一;张敖本人长的帅,这是其二;张敖性格温厚,比较实诚,这是其三。不管怎么说,刘邦选中了张敖同学。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张耳病故,张敖继承王位。同年,刘乐下嫁赵王,为王后。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1年,刘乐生一女孩。据传这个女孩出生时,五色云彩笼罩王宫,空中隐隐有仙乐之声。当然,这完全可以定性为胡扯。

这个女孩生来妩媚,因此,张敖给她取名为“嫣”。这就是我们将要介绍的主角。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98年,前边介绍过的那个娄敬提出了个“和亲”的主意,拟将刘乐远嫁匈奴。如此一来,刘乐不愿意了,慌忙进京,整日以泪洗面。而当时刚满三岁的张嫣也整日拉着刘乐的衣衫哭泣。

这种场景,让刘邦大为怜悯。后经吕雉的频繁哭闹,才没让刘乐去做匈奴单于冒顿的老婆。

张嫣五六岁时,张敖莫名其妙地被参与了一次造反,被废为宣平侯,全家迁徙长安。每次跟刘乐进宫,刘邦常把张嫣抱去戚姬跟前。并且说过一句话——“你虽妍雅无双,但此女十年以后,绝非你所能及。”她,的确是一个美人胚子。

实际上,刘邦在世时,刘盈已有个妃子(没留下名字)。当时,这个妃子也常抱张嫣逗乐。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怀抱的这个女孩,在有一天会代替她的位置。

几年后,这个妃子病死。当然在没多长时间后,刘邦也驾崩长乐宫。这就是为什么刘盈现在没有“皇后”的原因了。

后来,吕雉捣鼓出了个“人彘”事件,刺激了一把刘盈。结果这位老实皇帝不理朝政,开始沉迷酒色,不光在美女身上找乐子,还搞起了同性恋。

如此一来,朝中气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郎中(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侍中(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都开始化起了妆,一个个浓妆艳抹到刘盈面前卖弄风情,去和美女争宠。这种场景,用“乌烟瘴气”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分。

刘盈这个人,能力不强,但玩乐水平还是比较入流的。这么一个人,你要指望他干出点拿上台面的事,简直是痴心妄想。

刘盈的这种搞法,让很多人看不下去了,连吕雉这位抗压能力极强的老寡妇都有些受不了他。

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替刘盈找个正式的老婆,让他收收心,少折腾些无厘头的事情。

这个方针定下来后,很多官宦之家开始躁动了。大家都清楚,这个时候为刘盈找老婆,意味着什么。纵然当不上“皇后”,最起码也能混一个“妃子”,只要能把女儿送进去,就能和皇家攀上姻亲。当然,自己的前途定是无量的了。

就在大家削尖脑袋钻营时,吕雉的决定无疑是泼了他们一盆冷水。因为吕雉选中了一个人,严格意义上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强令安排的,这个人就是张嫣。

所有人都傻眼了。张嫣是什么身份,大家都很清楚,你这种搞法比刘盈玩的还无厘头。

刘盈虽然玩的扯淡,但还不能算过火;但你吕雉的这种搞法,就有些过分了吧。

因此,很多人站出来反对,而吕雉也毫不客气地回应了他们四个字——“反对无效”。虽然大家做了不少努力,但最终也没能扭过老寡妇。

大家都没招了。最终,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刘盈。他们希望刘盈能挺直腰杆,严词拒绝吕雉的无理要求。

两个人的对话开始了。

吕雉表示:张嫣天下贵种,德容冠绝古今。

刘盈反驳:有悖伦常,且张嫣年岁尚幼。

吕雉呵呵一笑,说了一句极为无耻的话:“年幼不会慢慢长啊?甥舅也不再五伦之列呀?”

没主见的刘盈张着嘴吧半天没合住,勾着脑袋返回了未央宫。

最终,十岁的张嫣登上了舞台。不过吕雉自己心里也觉得有些别扭,当然她所别扭的不是张嫣的身份,而是她的年龄。因此,老寡妇专门传话,叮嘱张敖全家,说张嫣已满十二岁。

吕雉这个自欺欺人的提议,并没有糊弄住周围的人,也只安慰了一下自己而已。只能说,吕雉的脸皮太厚,绝非常人所能及。

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节梁王进京(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八节最后的日子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章 起点——(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章 起点——(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节梁王进京(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3章 乱世纷争—(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六节 梁王请罪(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