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

我在前边讲到过,刘盈的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老娘的刺激。

但事实上,吕雉并没有刻意刁难儿子的意思,她只是做了些自己认为需要做、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感受,更没准备把儿子推上绝路。

客观点讲,吕雉虽然行事有些过火,但并不为错。为了弄明白这一点,就让我们重回过头来,简单分析她所做过的几件大事。

首先是戚姬母子的死。

我们看过很多关于帝王将相、造反起义为主题内容的电视剧,虽然大部分都是在胡编乱造,但它们惊人一致地告诉我们:“皇帝”那把椅子是不好坐的,时不时都会有人跑过来抢的。

吕雉肯定没有看过这些肥皂剧,这一点我敢和任何人打赌。

吕雉虽然没有看过,但她却很清楚这一点。为能让儿子坐的安稳,就必须灭掉潜在的对手。

刘如意无疑是刘盈的对手,因为这个结论早在刘邦在世时就已经争辩了好多年。

由此可见,问题还是出在刘邦的身上。刘邦在世时,围绕“太子”那个位置,动了好几年心思,也把戚姬和刘如意的位置抬的很高,明显盖过了吕雉和刘盈的势头。

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清楚,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墙头草”。这种人,有没有本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对“风向”把握的很准。

既然戚姬和刘如意的势头很足,自然就有人前来投靠。虽然这些人在朝堂上不占主流,但请相信,当时参与那场博弈的任何一方,都不是在单打独斗。既然如此,就有各自的小团体。

简单点说,经过刘邦几年的挑拨,分别形成了以吕雉母子为旗帜的吕氏集团和戚姬母子为旗帜的戚氏集团。

当然,博弈的结果我们很清楚——吕氏集团胜出。

政治斗争是复杂的,胜利和失败之间往往是一线之隔,只要旗帜还在,就容易滋生不安定因素。甚至有的时候连旗帜都没有,依然闹腾的热火朝天。

有鉴于此,在吕雉的心中,戚姬母子根本就没有活着的必要。这不能完全怪吕雉残忍,只能说是形势的需要。

然而在戚姬母子身上,吕雉做的文章却有些过火。没必要让刘如意死在自己儿子的床上,当然也无需搞那个“人彘”事件。只是要她们的命而已,搞的太触目惊心必然会滋生一些副作用。

最大的“副作用”,莫过于刘盈受到的刺激,这大出吕雉的意外。

第二件事就是立外孙女为皇后。

吕雉这一做法的原由,我在前边是介绍过的,在此就不再复述。简单点说,吕雉这么搞无非是为了确保自己的位置。虽不怎么地道,但也算不上十恶不赦。

只不过,这种有悖人伦的事情,做将起来,脸皮还是需要一些厚度的。吕雉无疑符合要求。然而刘盈就很不够格了,直到死,他都没能在这件事上释怀。

第三件事是吕雉和审食其搞暧昧。

这个生活作风问题,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多言的。经年备受冷落、空虚寂寞,搞出这等事,虽然拿不上台面,但也不值得千夫所指。

因为别指望让所有人,为了贞节牌坊而泯灭*。道德上的谴责就足够了,如果上纲上线,我认为没那个必要。虽然这件事把刘盈刺激的不轻,但说回来,还是他心理承受力太差。

我在上边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当然并不全面,比如给刘肥下药那一次,也可以归到这一类。吕雉所做的这一切,只是在按自己的意愿办事而已,并没有刻意刺激刘盈的意思。归根结底还是刘盈太老实,他只是个找错了工作的**丝青年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刘盈还是死了。逝者以往矣。那我们就不再在刘盈身上找话题了,还是让吕雉登台表演吧。

刘盈的死,对吕雉的打击还是蛮大的,毕竟这是她唯一的儿子。

发丧时,吕雉“大哭”。这是史书里的记载,实际上,此时的她是不该用这个词的。

相信大家都“哭”过。在做这件事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有两个要素的:一是有声音,具体发声方式就没必要在此演绎了;二是有眼泪,这是伤心痛苦的副产品,具体形态和产生原因我觉得也没必要介绍。

当然,如果两个要素不全的话,就应该用另外两个字来表示:如果只有声音而没有眼泪,我们通称为“嚎”;如果只有眼泪而没有声音,我们通称为“泣”。

这三个字,因各自要素不同,表达出来的含义自然有些区别。“哭”是痛苦;“嚎”是无奈;“泣”则是伤心。

吕雉“哭”的方式却另有一番景象。

吕雉此时的“哭”没有眼泪,严格意义上她是在“嚎”。如果只是“嚎”也就罢了,关键是此时的她张着大嘴、瞪着两眼、扫视群臣。

大家可以想象,她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要吃人!

也许有人会疑惑,老寡妇死了儿子,伤心欲绝都可以理解,如此搞法有些无厘头了吧?

事实上,她的举动也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吕雉这些年来虽然比较难缠,但毕竟只是“太后”,是在幕后操纵朝堂,并没有站到前台。况且,在吕泽、吕释之先后归西后,刘盈又从吕家的手中收回了京城南北两军的军权。

吕雉这七年来,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是在朝堂内有自己吕家的势力,二是因为皇帝是自己的儿子。“太后”这个身份,影响力自然不会太小。

而现在呢?刘盈死了,也就是说自己的身份就相应该有些变化了,至于是变的更好,还是变的特坏,有很多未知数在里边。

通常情况下,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往往会进行重新洗牌。至于如何洗,如何能捞到更多的实惠,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现在刘盈死了,而那个叫刘恭的小娃是太子,自然会继承老爹的衣钵,继续革命下去。

而刘恭是张嫣的儿子(现在是),张嫣又是吕雉的外孙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吕雉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当然,在理论上的确如此。但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说明你太不了解政治。

“皇帝”那把椅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新老皇帝交替之时,最容易爆发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的操纵者,就是一直陪在皇帝身边的近臣们。天晓得下边跪着的这些人,会不会和一些不地道的诸侯来个里应外合,倒腾出来一些令人猝不及防的事情?更何况,现在京城的军权,并不完全掌握在吕家的手里。

在朝廷大局明朗之前,吕雉自然是不敢掉以轻心的。

吕雉此时的表现,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与其说她是在为儿子哭丧,不如说是在琢磨陪儿子西游的人选。

简单点说,她真的准备吃人。。.。

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八节最后的日子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三节荒唐的谋反(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六节薄昭的结局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节 暗斗(一)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