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

刘襄也是人选之一,但他并不满足,他希望是唯一。

有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因为他既姓刘,还打响了剿灭诸吕的第一枪,功勋卓著,表现的比较扎眼。这些经历,无疑是他晋升资本。

这是刘襄自认为的。

应该说,他是有资格当皇帝的,甚至有机会掌握主动权,自己抬屁股往皇位上坐。

当然,刘襄要想掌握主动权,关键环节还得在灌婴身上做文章。

当初,吕产把灌婴派过来和他对峙,刘襄在内心深处把灌老头当成了对手。并且把这个心态,一直持续到最后。虽然期间两家罢兵言和,但刘襄并没有去真心结交灌老头。

刘襄的这种心态,让自己错过了称帝的绝佳机会。

说白了,想掌握主动权,必须进京,最好是率领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开进关中,把大军驻扎在长安脚下。如此一来,想不当皇帝都难。

但这一切必须得到灌婴的支持。按打仗能力,灌婴能给刘襄当祖师爷,硬拼肯定是实现不了这一规划的。因此,摆在刘襄面前的只有拉拢灌婴,不顾陈平、周勃等人死活,直接合兵一处,赶在吕产被灭前返回关中。如此一来,整个大汉天下自然跑不出他的手掌心。

但刘襄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更没去拉拢灌婴。在对峙、坐等的过程中,白白错过了这唯一的一次机会。

刘襄既然没能把握住机会,那只有坐等命运的安排。

上节提到过,吕家被灭后,灌婴在陈平、周勃的授意下,调转枪口,又一次把矛头对准了刘襄。

现在,吕家已然被废,摆在刘襄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

一是率领大军继续作闹。当然,这条路走到最后,必然会和“造反”这个词联系到一起。

虽然说“成王败寇”,但刘襄现在毫无道理的和灌婴pk,他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灭掉诸吕后,陈平等人已完全掌控了朝廷大局,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刘襄在这个时候作闹,那是死路一条。

更重要的是,那个说话不顶用刘弘毕竟还坐在皇位上,如果刘襄继续高调游行,相信一时三刻就能给他送来个“造反”的帽子戴上。

二是收兵。但事实证明,这同样是一条不归路。

按理说,陈平等人既然在物色人选,那刘襄肯定有些机会。

但这个机会很渺茫。

原因其实很简单,刘襄太有理想。理想这东西,就如**,纵然你有,也不能随便扒出来让别人看。如果让人看多了,那自己就离“小丑”的角色不远了。

很多事情可以做,但千万不能说。越想要的东西,越得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样子。如若不然,那事情的走势就该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刘襄就吃了“说”太多的亏。整个长安,都清楚这位兄弟想当皇帝,越是如此,反对的声音越大。刘襄的好事,就是这样被搅黄的。

但现在刘襄不准备退兵,他还煞有介事地也搞了一阵军事演习。如此一来,陈平、周勃准备采取举措了。

几天后,一个叫刘太(刘盈的小儿子,原封济川王)的人被封为梁王,另外一个叫刘遂(那个被饿死的赵王刘友儿子)的人被封为赵王。其中那个刘遂在二十多年后还有露头的机会。

这个诏令下发后,刘章、刘兴居非常不满。我前边提到过,陈平等人曾把“赵王”、“梁王”这两顶帽子许给了他俩,而现在毫无道理的送给了别人,这兄弟二人自然不乐意。

兄弟俩一则少不更事,阅历尚浅;二则是比较耿直,花花肠很少。陈平等人简单的举动,把他俩刺激的要死。因此,跑了过来,一阵大吼大叫。

陈平微微一笑,言道:“吾本愿让齐王进京,由其封汝二人为王。然齐王屯兵关东,引来诸臣揣测。如此……”。接着陈平摆出一脸无奈的样子,接着说道,“朱虚侯可否辛苦一趟,劝说齐王罢兵归国,安抚群臣,我和太尉从中调停,大事可定。”

刘章的脑子转圈慢,见陈平为自家兄弟考虑的如此周到,也深为感动。当即请命,愿意一行。

这兄弟俩又被忽悠了。

刘章随即动身,一口气跑到大哥刘襄的军营,把陈平、周勃为他们弟兄的许诺,添油加醋的宣传了一番。最终得了个结论,陈平是个好人,是个能够信任的人。

刘章的脑子太不好使,空有一把力气,被哄卖了还替人家数钱。能把陈平定性为好人,真算是瞎了眼。

刘襄现在也很无奈,找来一堆人,愁闷苦脸的商量了半天,最后说道:“也只有如此了。”

的确,也只有如此了,因为他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几天后,刘襄退兵,返回齐国。

这一退,刘襄真正的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此时的他,既惴惴不安,又怀揣希望,他把所有筹码,全部压到了陈平的身上。

事实证明,陈平是个抽老千的高手,要是实力不强,或者能力不够,千万别和他玩。玩到最后,完蛋的也只有自己。

拉拢了审食其,实现朝廷空前团结;支走了刘襄,彻底扫除了外围势力。大汉天下未来的走势,就看他俩人如何出牌了。

陈平虽然很油滑,但并不坏。当然他也并不算是个好人,可对西汉王朝来说,他是个有用的人。这个人,给很多人下过个套,也让很多人吃过亏,但对国家、对朝廷,他所打的套路,却是极其有用的。

周勃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人比较稳重,行事大开大阖,比较靠谱。更重要的是,他手掌军权,确保了西汉王朝这段时期的稳定。

并且这两个人都不是小人。虽然不能说他们的举动是完全忠于刘氏,但最起码他俩没有自私到为个人利益,而扭曲灵魂,去荼毒生灵,也没有相互之间大打出手。

应该说,这是西汉王朝的幸运,是天下黎民的幸运,更加是刘邦的幸运。他能把这两个人留下来,的确值得庆幸。。.。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五节 梁王的痛苦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章 起点——(一)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三节荒唐的谋反(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