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

终于达出了结论,那就收拾行囊进京吧。刘恒应该表现的积极一点才符合情理。

然而他依然没有动身,也没有回绝使者,而是四平八稳地坐了下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实际上,他在等一个人。

这就是刘恒的长处。这个安静本分的年轻人,极能沉住气,完全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实践证明,这种人很难对付。陈平、周勃挑来拣去找来了这么个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真是独具慧眼。当然,这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

几天后,一个人返回代国。这个人就是薄昭。

薄昭带回一个消息:可以进京,无需怀疑。

刘恒笑了。好了,不用再犹豫了,动身吧。

刘恒这次进京只带去了六个人,中尉宋昌在列。就这么几个人,将助刘恒顺利执掌整个王朝的大权。

一行人马不停蹄跑到长安东北的高陵,却停下了脚步。

到了这里,长安城那雄伟的宫殿映入眼帘,算是半条腿已经迈进了京城。

刘恒停下了匆忙的脚步。

他对眼前这个繁华的都市并不陌生。出生于此,在这里生活了八年。虽然在那八年里黯淡无光,但仍是他的故乡,他对这里有是感情的。

后来被赶到鸟不拉屎的代地,一待就是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里,他安安分分地当他的代王,期间也回来过,但只是匆匆的过客。

然而今天,他又回来了。此次归来,心情是复杂的。

这次,不是故地重游、不是探寻故旧,而是以主人的身份荣归故里。这,让他兴奋。

在兴奋之余,却有着一丝隐忧。

就薄昭送回的消息来看,此行应该是安全的。然而,世事在有定论前,很难说是万无一失。更何况这次回归,并非靠自己实力争取来的,而是别人博弈的结果。说自己是个棋子,并不为过。

刘恒不愿当一枚棋子,虽然他看似老实本分、性格温良,但流着刘邦的血脉,有着不屈服的信念。这一点上,他和刘邦很相似。

能否顺利继位,能否稳住各路诸侯,能否掌控群臣,能否……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不要忘了,现在的京城里是有皇帝的,因为直到此时,刘弘依然在皇位上坐着。如果此时群臣倒戈,他刘恒本次进京就是没经皇帝准许的个人行为。通常情况下,诸侯王未经允许而随便游窜的行为,是和“造反”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群臣的态度,决定着他这次旅游的性质。

他需要考虑的事情真是太多了,这次一次豪赌,自己的性命就是压在赌桌上的筹码,要么是赢得天下,要么是血本无归。这不可能不让他心存隐忧。

然而,人已经来了,也就没道理再原路返回,因为这场豪赌已在他动身的那一刻起已经开始。开弓没有回头箭,刘恒的退路并不多。

这就是刘恒在高陵停下脚步的缘由。

随然停下了脚步,但并不能什么事情也不干。因为这场豪赌已经开始,能否成为最大的赢家,关键看自己如何出牌。相信刘恒没搞过聚众赌博,更没去过赌场一试身手,但他却深谙此道。

刘恒打出了自己手中的第一张牌——使宋昌先行进京,以观局势之变。

这一手很关键。之所以关键,是因为这是攻守兼备的一步棋。

宋昌先跑去京城晃荡一圈,既是踩点探虚实,更是向群臣表达一个信号——代王抵京。

刘恒这步棋很高明。探虚实虽然很重要,但与给群臣信号比起来就要弱出很多。

我如此说,也许有人会有意义,通常说“安全第一”,你为什么说“给信号”更重要?

实际上,这两重意思相通的。

可以试想。

刘恒这次进京不是皇帝的诏令,而是群臣的邀请,这本身就隐藏着巨大风险。也就是说,自己能否顺利继位,就看群臣的态度。如果群臣得到自己抵京的消息而无动于衷,无疑朝廷有变;如果群臣出城迎接,则表明自己此举深得人心。

如果没头没脑跑进去,那就没有了缓和余地。群臣出迎也就罢了;要是没一个出来和你见面,那就惨了,既掉了面子还得夹着尾巴走人,说不定还得把命留下。

更深一层说,此举也是刘恒与群臣博弈的开始。

毕竟我是你们请来的老大,那你们就乖乖地站出来拜码头,别指望我去向你们讨好。如果不给足我面子,那对不起,老子不伺候了,调头回家,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你们爱找谁找谁。

一个小举动,刘恒动的心思可谓颇深。

说白了,这就是政治。这位在穷山僻壤长大的年轻人,却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老手。仅他动的这番心思,就很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了。陈平、周勃等人挑来拣去找来这个人,够他们喝一壶了。不过对西汉王朝而言,这是一个幸运。。

宋昌马不停蹄地跑进了京,他一口气跑到了长乐宫北的渭桥(秦始皇在渭水上架设的桥梁,连接渭水南北的长乐宫和咸阳宫。此桥在西汉都城长安之北)。

到这里后,不用再跑了,因为陈平、周勃带领群臣已经等在了这里。应该说,这些人一直在关注着刘恒的行程,刘恒现今身居何处,他们无比清楚。

说白了,他们对刘恒的行程,比刘恒本人还要重视,因为刘恒的态度是隐忧,而群臣则是焦急。说他们望穿秋水,一点也不算过分。

之所以会有如此效果,关键原因还在于博弈本身,因为现在有很多人正瞪着两眼盯着朝廷。陈平、周勃等人的既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键环节就是让这位靠得住的年轻人,尽快登上皇位。应该说,他们的这个认识是不为过的。

这个场景,让宋昌兴奋异常,立刻调转马头返回刘恒的身边,报告了这个消息。

事情的走向均按预期发展着。当然,这并不代表没人提出疑义,但大局已定,刘恒的继位已经毫无悬念了。

刘恒,你老老实实进京吧。

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8章 红霞万里—(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5章 楚汉争锋—(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2章 覆灭—第十六节 吕氏败亡(九)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节 廷争(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