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

贾谊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似乎在这场争论中他以完败告终。然而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因为贾谊前脚刚走,一些列侯就被赶去了封地,周勃就是其中之一。

刘恒突然来这么一手,表明他的政治手腕已趋于成熟。至此,他开始完全按自己的套路出牌了,任何人的意见只会做个参考,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刘恒成熟是他自己的事,现在的贾谊还正提着两条腿往长沙跑。

两年前,自信满满,赶赴长安。

而如今,伤痕累累,潸然离京。

少年通达显河南,

博古论今震长安。

身遭佞悻陷谄媚,

无奈被贬走荆燕。

这一切都太快了,快的让贾谊应接不暇。二十三岁的贾谊,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自古英才多磨难,

从来明君亦平凡;

吞冰啮雪淡荣辱,

卷土重来或有缘。

然而,贾谊没认识到这一点。他,还是太年轻,吃了那“天才”两个字的亏。由此看来,人出名太早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此时的贾谊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周勃、灌婴等人攻击自己也就罢了,毕竟人家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功臣宿将,为朝廷出过大力,有过大功,自己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些人定然不会太甘心。

而邓通竟然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让贾谊咽不下这口恶气。他何德何能?一个凭借姿色而上位的奸佞小人,竟能轻易的把自己的满腔抱负撕的稀烂。

想不通也不能耽搁行程。一路南行,经过湘江,望着滔滔江水,思绪联翩,让他想起了一个人,一个百年前同样忧郁痛苦的人——屈原。

在此,悲愤的贾谊写下了汉朝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吊屈原赋》。

其中有这么一句: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不同的经历,相似的心境,让贾谊的心情更为低落。

身陷迷局思绪乱,

空留湘水独盘旋。

凭古吊今念大夫,

满腹经纶亦怆然!

抵达长沙,远离朝廷。按理说,自己不招人待见,应该多用点经历研究一下文学,少折腾点事。然而贾谊却精力充沛,完全以天下为己任,一有机会就要倒腾点事情出来。

就在贾谊被贬的同一年,赶他离京的主要人物之一周勃犯事了。周勃被投进了大狱后,没几个人敢站出来为他鸣不平。这让他很郁闷。

而令周勃不曾想到的是,站出来替他说话的,都是曾经的敌人,一个是袁盎,另外一个就是贾谊。周勃能享受这种待遇,真是三生有幸。

关于袁盎的事情,我们留到随后介绍,在这一节只讲贾谊。

远在千里之外的贾谊听说周勃被抓后,即刻上书,为周勃鸣不平。在奏章的最后还写了一句极其过火的话:君主应知礼仪廉耻。

这份奏章送进京后,差点没把刘恒的肺气炸,拎起奏章扔出了门外。这完全在明目张胆地骂人。贾谊,你也太嚣张了!

气急败坏的刘恒咬牙切齿地生了半天闷气后,扭头冲身边的人吼道:“仔细审案,要看看周勃有没有谋反。”

这次进言,让很功臣宿将开始重新认知这个年轻人,也慢慢理解了这个年轻人,尤其是周勃。因为“以德报怨”这四个字完全可以概括他的行为。

这个人,没有私仇,只有公义;非争个人名利,只为天下苍生。

这,是很多人所不及的。从古至今,能有此心态的又有几人?

无论是怒骂还是褒扬,无论是误会还是理解,这对贾谊本人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对周勃来说,贾谊的这次进言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因为刘恒不但没放了他,反而把他弄的更狼狈。然而,这一次看似不成功的进言,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以后,终刘恒一朝,对有功之臣,无论犯了多大事,都能免受牢狱之灾。

不过也并不代表刘恒不杀人,只不过他杀人的方式比较隐晦一点罢了,简单点说就是逼其自杀。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挺有效,神不知鬼不觉地灭掉对手,虽然宣传教育意义不强,但方便快捷,免得审来审去闹的满城风雨。

但不管怎么说,贾谊这次进言,让自己交到了一些朋友,虽然这些朋友不怎么顶用,最起码少了一些敌视。然而下边这件事,那完全是在给自己树敌。

第二年,贾谊经过长期调研后,呕心沥血地写了一篇文章——《谏铸钱疏》。这又一篇用词优美的文章,文章内容很长,但意思很简单:禁止私人铸钱。

也许有人会惊诧,私人铸钱?有这等好事?事实上,纵贯整个古代史,这种事情层出不穷。更在很多时期,这种事情是合法行为。

汉文帝在位时,有两个人拥有铸钱权。一个是吴王刘濞,这位老同志拥有豫章铜山;另外一个就是邓通,这位兄弟坐拥蜀郡严道铜山。

秦始皇统一币值后,铜钱成为通用货币。但没有把全部铸币权都收归中央,授权一些大贵族铸币,在全国流通,这种行为受国家法律保护。

秦亡以后,刘邦登上帝位,对秦朝制度稍加改动,就把大汉公司运作了起来。对货币的管理,没搞一点创新,完全照搬。

当时,只要你有原材料,造钱似乎并不困难。别说政府允许,就算严令禁止也阻止不了这一行为,更何况当时又没有多少防伪技术。

但有一点是通行的,那就是以重量决定货币面值,不像我们当前用的纸质货币,靠上边的符号来表示其“价值”。不过这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毕竟是金属物件,统一起来似乎不太困难。

然而,问题还是出现了,并且还很严重。

贾谊一个搞文学的书生,竟然有抓经济的天赋,真是挺不容易。

房屋能倒,桥梁能踏,多少血淋琳的教训告诉我们,黑心商们很猖獗,偷工减料现象很严重。

私人铸钱,重量就大大缩水。朝廷造的钱既厚又重,标注个“半两”字样,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误差不会太大。

可私人铸钱就不敢恭维了,薄如榆钱,并且中间方口特大。缺德的是,这种缺斤少两的东西竟然也标注了“半两”的字样。

好了,拿着这些东西去流通吧。

可以想象,这种代表国家财富的东西将渐渐流进私人的口袋,留给市面上的都是那些薄且口大的东东。久而久之,国家的经济命脉也就掌控到了那些黑心商的手中。

然而,贾谊辛辛苦苦写的论文送到刘恒面前后,被不屑一顾地扔到了一边。

不得不承认,贾谊善于谋国而不善于谋身。邓通是皇帝的宠臣,铜山都是皇帝赏给人家的,你现在莫名其妙地要禁止私自采矿铸钱,明显是在和皇帝唱对台戏。

还有那个刘濞,山高皇帝远的,想禁止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就在年前,刘恒儿子刘启刚干掉了刘濞的大儿子,目前的刘濞正在火头上,恨不得一时三刻起来造反。禁止刘老同志造钱?做梦的吧。

贾谊这个建议,虽然对朝廷很有利,但刘恒不认可。不过还是有一些效果的,效果就是邓通更恨他了。

邓通的办事效率很高,当即笼络一些人,上书弹劾贾谊。理由很简单:妖言惑众,诽谤朝政。

邓通很清楚这个理由弄不死贾谊,但能恶心他一把也是挺不错的一件事。邓通的脑子转圈的确不慢,很快想起上一年贾谊骂皇帝的那句话,因此不失时机地说道:亵渎圣上,罪不容诛。

大臣们这些明争暗斗,刘恒很清楚,他可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况且他在内心深处是非常欣赏贾谊的。刘恒微微一笑,说了句:上大夫严重了,贾生耿直忠诚,朕知矣。

邓通的心里一惊,闭上了嘴。他明白,想置贾谊于死地,并没那么简单。弄不死你,也要压制着你。至此,贾谊的命运业已注定。

刘恒并没去关注邓通的心理活动,而接着说了一段话:现有诽谤妖言之罪,群臣不敢畅所欲言,使朕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这如何让贤良之士为国尽忠?

随即下诏废除诽谤妖言罪,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无论是批评时政还是咒骂皇帝,都不得审理,更不能治罪。

刘恒能被后世称为明君,不是没一点道理的。他的这份胸怀,远在他老爹之上。

贾谊安全了,但此时的他并没一丝快感。连碰两个钉子后,使他更加心灰意懒。

在长沙第三个年头的一个黄昏,一只猫头鹰飞入屋内。观此景象,本就忧郁的贾谊更为伤感,提笔写下了《鵩鸟赋》。对世间变幻和人世沦桑作了一番感叹。此时此地,贾谊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这,是贾谊宽慰自己的话。不得不说,他说的很有道理。但事实上,宽慰效果不佳。

身守长沙心系远,

满腔热血祭苍天;

空怀一心报国志,

徒叹祸福泪连连。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贾谊还需要忧郁七年。在此,我们就不陪这位兄弟痛苦了,让他自己一个人忧郁去吧。。.。

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1章 起点——(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六节薄昭的结局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三节好一根搅屎棍九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