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

刘恒一听有“黄龙”,立刻激动起来,直接下诏,征公孙臣进京为博士,由他牵头负责草拟历法,改换朝廷主色(将黑色改成红色,土德崇尚红色)。

张苍真的坐不住了。小小地公孙臣竟然敲锣打鼓地和自己抢饭碗,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随即,业已92岁高龄的张苍眯着双眼,亲自动笔,发挥几十年文学功底,颤颤巍巍地写了道奏章。这是一项体力活,他已经好多年没干过了。

耄耋之年,皆该寿终了。可你看看这位老同志,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简直是“劳模”的n次方。

说实话,连我自己都怀疑他的年龄,可找不到反驳的依据,只好人云亦云地记录下来了。我真没闹不明白,这个生活都很难自理的年龄,是如何上班的,就算是混日子也得有那份精力才行。

不过当我们认识了一年后的那位新丞相,就多少会明白刘恒时期的“丞相”是怎么一回事了。

简单点说,刘恒时期的丞相不搞“德能勤绩”这一套,也不按个人能力、亲近程度、功绩大小来确定,主要参考依据只有一条——年龄。只要你能活、资格老、精神头足,就有机会熬成丞相。哪怕你在这个位置上啥话不说、屁事不干,都没关系,只要有口气在就行。说白了,刘恒一朝,丞相基本上是在养老、混日子,也是前边我对这些人着笔很少的原由了。实际上,这也是“君权”与“相权”拉锯的结果,根本原因还是一句话:皇帝不相信这个岗位上的人。

好了,不在胡言乱语了,还是回到我们的正题上吧。

第二天早朝,张爷爷被搀进了未央宫,颤颤巍巍地行了跪拜之礼后,喘着粗气开口了:“老臣有奏本”。

刘恒知道他会来这一套。“土德”被提出多年,张老头一直反对。以往刘恒认为他说的话很有道理,毕竟年龄大、资格老,能活到现在不容易,“吃的盐比别人吃的饭还多”,对这些虚无缥缈东西,刘恒还是比较相信老年人的。

然而,“黄龙现世”后,刘恒信任的天平开始倾斜,甚至对张苍有些恼火——“难怪我升不了仙,原来是你这老家伙给我定错了位”。

皇帝耐着性子,缓缓展开了奏章,而台下的张苍已迫不及待地发言了。

毕竟年龄不饶人,张老头的记性远不如以往了,但骂人的功夫还在,他扯着嗓子,拉拉杂杂、颠前倒后地把“土德”之说驳斥了一番,捎带把公孙臣本人骂的狗血喷头。

刘恒的脸渐渐阴沉了下来。就在张苍捶胸顿足之时,刘恒突然冷冷地问道:“黄龙何以现世?”

的确,这个传言是“土德”理论能够立足的关键所在。张苍并不是不清楚这一点,而此时的张苍并没有找到合适的破解之法。既然没有办法,只好耍无赖了,他不经大脑地说了这么一句话:“黄龙之闻,不可为信。”

这是句老实话,的确“不可为信”。但他这句话却让刘恒恼火,原因其实很简单——刘恒相信。刘恒一辈子烧香拜佛、乞求成仙,对光怪离陆之事深信不疑,现在张苍冷不丁要让他“破除迷信、讲究科学”,简直是自寻死路。

我成不了仙还没找你事呢,没想到你现在站出来宣扬“除四旧”,作死的吧?

刘恒怒而起身,将奏章掷于地上:“狭隘!”拂袖而去。

这次早朝提前结束,群臣也得以提前下班,张苍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同情,有人暗笑,而此时的张苍却满心仓惶。

同情的人想帮忙,可自己对“五行”知识研究不深,在这个领域不敢造次;暗笑的人也没敢上前凑热闹,毕竟张爷爷在朝廷里混了很多年,从秦朝混到汉朝,从嬴政混到刘恒,老大换了一茬又一茬,他都能屹立不倒,绝不是盖的。

而张苍愣在了当场,老脸一阵红一阵白。

俗话说“当局者迷”,人一旦被牵扯进一件事中,就开始不断地犯迷糊,也会说一些很不合时宜的话。张苍当了十几年丞相,很了解刘恒的脾气,一直都小心翼翼。可没想到临了却搞了这么一处。

丢人了,真是丢人了,九十多岁的老大爷,当着满朝文武面挨了骂,的确不算是以件光彩的事。

张苍被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失魂落魄地离开了未央宫。

公孙臣进京了。

这个人的年龄也不算小,但和张苍比起来,他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小朋友。并且皇帝亲自出马帮他扫除了障碍,事情就好办多了。

年轻人精力旺盛,办事效率也不错。公孙臣很快就把新历法给捣鼓了出来。

刘恒对他的办事效率很是赏识,借着高兴劲下了道诏书。内容很长,核心的是这么一句话:将祭天地及神灵,由奉常(礼仪官员)定出方案。

最后还强调了一句:方案不怕麻烦,应由我干一件别省,在祭拜鬼神这方面,我是会不辞辛劳的。

既然领导重视,大家自然不敢含糊。当年四月,一场规模宏大的郊祀开始了。皇帝和满朝文武全部穿上红色礼服,排着队,一口气跑到雍州,轰动天下。

至此以后,红色成了这段时期的主流色。

也许有人会反驳,看了过很多关于汉朝的电视剧,皇帝的工作衣明明还是黑色嘛,你为什么说是红色?

的确,汉朝皇帝的工作服依然是黑色,关键原因是刘恒做了个变通,并没完全按公孙臣的招数来,反而借用了反对者张苍解释“水德”时的一句话:色外黑内赤。也就是说,汉朝皇帝的**基本上是红颜色的。

要说这也是无奈之举,老爹都穿黑衣服上班,刘恒还没那份魄力彻底变了规矩。

刘恒虽然干的并不彻底,但宣传效果还是有的,最起码公孙臣一步登天这个案例引来不少人的关注。

在公孙臣光辉形象的指引下,一个更不着调的家伙蹦了出来。

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三节荒唐的谋反(四)第3章 乱世纷争—(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节梁王进京(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