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

人活一辈子需要有个爱好,否则生活就有些单调,无论这个爱好能不能拿上台面,但有总比没有的强。就如刘恒,以往他起早贪黑烧香拜佛,虽然毫无意义,但其心里却有寄托。

但“天降玉杯”事件水落石出后,刘恒渐渐对这个爱好失去了兴趣,香烧的不勤了,也不热衷于升仙了。要说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搞迷信也没什么益处。可对刘恒来说,偏偏还真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至此以后,他没有了寄托,开始变着法找乐子,在妃子身上找乐子,在大臣身上找乐子,包括申屠嘉戏弄邓通都成了他乐子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刘恒身子骨愈来愈差,喝中药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而就在此时,一个不速之客串门来了,给刘恒平静的生活掀起了些涟漪。这位不速之客的名字叫军臣。

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响亮,因为他的家庭背景不一般,他爷爷叫冒顿,他老爹叫稽粥。这祖孙三人干过同一份工作——匈奴单于。当然,冒顿和稽粥都是过去时,这位军臣同志是现在时。

做为新一任家族企业的掌盘人,军臣继承了爷爷的凶狠,也继承了老爹的沉稳。对汉朝来说,这是个极其难缠的角色。

实际上军臣在“单于”岗位上已待两年了。由于这两年来,汉匈之间比较安宁,因此没让他和大家见面。现在,他终于耐不住寂寞蹦了出来。

实际上,军臣在当上单于的最初两年里也是比较忙活的。不过他忙活的对象不是汉朝人,也不是月氏人,而是匈奴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关键原因是一些人对他这个“单于”的合法性有些疑义。之所以会产生疑义,是因为他这份工作靠他自己动手抢来的。

当然,他能够干脆利落地完成这项工作,得益于一个汉人的帮忙——中行说。

wωw ●ttκǎ n ●¢Ο

中行说人品不怎么地,但眼光很独到。早在稽粥咽气前,他就已经开始物色下一任领导人。挑来拣去之后,把目光停留在了军臣身上。因为这个人够狠、够辣。然而稽粥却不这样想,他认为应该另有其人。

一个凶狠彪悍,一个阴险毒辣,这两个家伙为了共同的利益一拍即合。经过一番谋划后,两个人决定内外勾结,联合行动。

具体操作流程并不复杂。

中行说传出单于“口谕”,召集各位带头大哥议事。这些人闷着脑袋跑来后,没见到稽粥,却被军臣“请”了过去,并扣押了起来。

做完这一切后,军臣昂头阔步地迈进大帐,搬张板凳坐在仅剩半条命的稽粥面前,等着他闭眼。

迷迷糊糊的稽粥对身边发生的这一切无可奈何,他本想做一道选择题,可军臣直接给改成了道填空题。稽粥无奈地叹了口气:就你吧,反正都是儿子。

就这样,军臣顺利地成了新一任单于。

虽然名份已定,但有很多人不服气。就军臣这种不地道行为,想都不用就知道里边有猫腻,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很不高兴。

军臣也清楚个中关节,为了端正一些人的态度,统一大家的思想,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匈奴内部。这两年里,该交权的交权,该滚蛋的滚蛋,该归西的归西,他搞的大刀阔斧、有条不紊、绝不含糊。

这一切,都有中行说的一份功劳。可以说他是匈奴人搞阴谋诡计的祖宗。

经过两年努力,军臣将大权收揽于一身,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吼一声:我是真正的老大。

他是个闲不住的家伙,整合了内部资源后,很快就步上汉匈多年的老路上来。汉匈新一轮的争斗势在必然。

要说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毕竟勒紧裤腰带忍了两年多,家里缺米少油现象比较严重,再不出来抢点东西就该揭不开锅了。

公元前158年冬(汉文帝后元六年),军臣挥师南下,兵分两路,三万骑突入上郡,三万骑叩击云中。

边关告急的消息传到长安,刘恒很恼火,大冬天也不让人消停。

对刘恒来说,匈奴人的这次南下,可以用“屋漏偏逢连夜雨”来形容。他现在一天到晚**,根本没精力去和匈奴人干架。但这架还不得不打,毕竟是人家主动找上的门,自己也没有选择余地。

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

щщщ Tтká n ¢O

以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将兵入代地,进驻句注(今山西雁门关附近);

将军张武屯兵北地。

就在刘恒拖着病重的身体忙着调兵遣将时,又一个消息传到了长安——匈奴大军临近甘泉宫(秦时称林光宫,汉武帝时重修殿阁,改名甘泉宫,为方便起见,直接按史书记载介绍)。

甘泉宫是秦代离宫,距咸阳城北75公里处。事实上,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宫殿,而是前殿、紫殿、泰时殿等许多宫殿台阁的一个总称。

据传这个地方是“黄帝以来祭天之处”,也是黄帝升仙之所。正因如此,秦代在此找造甘泉宫(林光宫)做为避暑胜地,到汉朝更将很多朝政大事安排这里进行。至汉武帝时,这个地方更是成为仅次于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

事实上,甘泉宫并不仅是秦汉时期帝王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它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防御匈奴。

可以翻开地图看看,甘泉山是屏障长安的前哨。秦始皇更是从甘泉至内蒙九原修了个直到,派大军布防,震慑匈奴。到汉朝,它依然发挥着这个功能。

军臣这次一鼓作气把烽火烧到甘泉宫,很是让刘恒接受不了。毕竟这个地方里长安城太近了,照这进度发展下去,说不定哪天一觉醒来,会能惊奇的发现匈奴人在长安的城门口溜达。

经过这一次刺激,刘恒觉得京城防御可有待加强,免得出现异常情况时使自己四处抓瞎。

就在各路汉军纷纷赶赴前线的同时,刘恒也对长安周围的防御工作进行了调整。

事实上,汉朝大军还没开到前线,军臣已带领匈奴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家。他这次行动的目的性很强——抢劫,现在顺利完成了任务,财物、人口、牲畜、粮食……可谓收获颇丰,没必要再和汉朝人纠缠下去了。

这次捕快与土匪之间的较量提前结束,但刘恒的长安布防工作却发生了个小插曲。。.。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5章 楚汉争锋—(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9章 争储——第十九节 对症下药(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