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汉争锋—(六)

nbsp;田荣定齐、返还三秦,这两个影响时局的战役在史料里记录的很少,尤其对项羽的态度和行为只是一笔带过。田荣在东边闹腾,刘邦在西边肆虐,项羽好像什么也没有干,一直这样静静的欣赏。看着张耳失意的逃亡,看着章邯绝望的自杀。做为分封天下的老大,cāo着如此态度,好像有悖常理,不可思议。当然,这也是此段历史中的疑点。

田荣定齐时间太短。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分封天下,田安、田都纷纷前去齐地就职,还没站稳脚跟田荣就领兵而来,只经过几次简单的较量,一死一跑,随后田荣杀死田市,平定齐地而称王。田荣称王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5月,也就是说只用一个月时间田荣就进行了一次鱼龙变化。这么高的办事效率,弄得项羽措手不及,别说前去救援,就连求救的信使也还没跑到项羽跟前呢。

项羽还没来得及教训田荣,陈余又跑去了赵国,没几天就赶走了张耳。就在张耳痛苦逃亡的那一刻,项羽还不明就里。这只能说田荣和陈余的执行力太强,办事效率太高。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田荣和陈余的称王速度也是靠实力争取来的。

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前,田荣已经营齐地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他在这里是最强悍的军阀,如果谁想染指这一亩三分地,先得征求他田荣的意见。而项羽不卖他的帐,也不愿意搞平衡,因此自作主张地把齐地一分为三,并且还没有田荣什么事,这使得田荣异常恼怒。

恼怒的田荣最终向项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你不封我为王,我就用一个月时间自己称王。称王后的田荣把项羽当成了自己头号的敌人。

田荣如此,陈余也是如此。张耳手下的两万多人大多数曾跟陈余混过,都是老熟人,在陈余面前他们并没有较真的决心,在他们的心里,张耳、陈余是一回事,你俩老大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些人不愿意参和。

而陈余现在领的兵却没跟过张耳,因为这些人都是从田荣那里借来的,因此这些人跑过来一点都不客气,也不手软,发了疯似的逢人就砍。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役。最终,陈余只用半个月时间就获得赵地全境。

当齐、赵造反的消息传来,项羽异常震怒,然而震怒归震怒,最终还是不能轻易出兵。因为就在齐、赵刚闹腾结束,刘邦在汉中做了一件事——“明修栈道”。北边和西边同时闹腾,项羽有些不知所措,如果轻易动身,难免会有人从背后袭击老窝。更为重要的是,经田荣、陈余这一阵闹腾,项羽的实力也有所下滑。

正反方军事力量对比。

当初项羽进入关中之时,拥兵四十万,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当然这四十万是包含各路诸侯的兵力在内的。随后,项羽分封十八王,这十八王中有十二个人跟随他进入关中,分别是章邯、司马欣、董翳、申阳、司马昂、张耳、英布、吴芮、共敖、臧荼、田都、田安。这十二个人就国后,各自带走了两三万人,就按每人带走两万人算,总人数就是二十五万人(关中三王各自兵力在三万人左右),也就是说项羽自己的总兵力也仅在十五万左右。

就此看来他的实力也并不比刘邦高出多少。但在当时,他所拥有的支持者比较多,刘邦简直没法比。这就是为什么刘邦会灰溜溜地跑去汉中的缘故了。

而田荣起兵后,正反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田荣定三齐后总兵力达到六万多人;陈余定赵后总,兵力也在四五万人左右;还有能闹腾的彭越也有一万余人;魏豹(被项羽驱逐,此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反抗项羽的行列)也有两万人;再加上刘邦的十几万人,也就是说反抗项羽的总兵力已达到近二十四万人。

而项羽这边,田都、田安先后灭亡,张耳随后奔逃,原有六万支持者消于无形,也就是说项羽现在总兵力(包含明面上支持他的各路诸侯兵力)不到三十四万人,并且这里面可能随时都会爆出冷门。

从四十万对十万转变成三十四万对二十四万,数字的变化,显示着双方力量的布局。如此军事力量对比下,在形势明朗之前,项羽没准备亲自动手教训这些人。

不亲自动手不代表就不动手。因此,项羽准备布局了。

第一步棋:齐赵两地都在楚国北边,而在齐赵的北边还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臧荼。项羽送信给燕王臧荼,让其出兵攻赵。而此时的臧荼却存了私心,自从他私自杀了韩广兼并其地后,多少有些怕项羽找他麻烦,并且田荣和陈余已手挽手连成了一片,自己也不会傻着脸去寻晦气。因此,臧荼对项羽的命令不置可否。这个人虽然没有动静,但在事实上牵制着齐赵的后方,因为有他的存在,田荣和陈余不敢放手一搏。

第二步棋:任命萧公角(萧为地名,公为官职,角为名,姓不祥)率军攻击彭越。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彭越闹腾的太为厉害,带着他的一万多人四处打游击,见人就砍、见钱就抢、见粮食就吃,这个人让项羽很头疼。更关键是他在昌邑,把齐国和赵国连成一片,使得西边的田荣和北边的陈余能及时救援,有效配合。因此项羽准备灭了这个人,隔开田荣和陈余的联系,便于各个攻破。可事实证明他派去这个人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因为就在刘邦攻破陈仓的同时,彭越把这个人打的满地找牙、四处乱窜。

第三步棋:申阳救三秦。就在项羽正在摆棋子时,刘邦进军了。从陈仓陷落到咸阳丢失,一连串不幸的消息刺激着项羽的神经,因此他下令河南王申阳兵救三秦。正在洛阳享受的申阳接到这个命令后,无比痛苦,但老大下了命令不出兵也不行,因此这个人进军了。而这个人的办事效率有些低下,从整队到出发,前前后后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等他到达函谷关时候,司马欣已经投降了。在这里叫了几天板,结果挨了一顿打,败的一塌糊涂,更过分的是被刘邦围着不放,万般无奈的申阳最终也举起了双手。

第四步棋:任命郑昌为韩王。刘邦平定三秦的消息传来,项羽大怒,立马任命郑昌为韩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颗棋子,用得好足以稳定时局。可项羽这一次明显用错了筹码,他最大的弊端就是任人唯亲,而非唯贤。项羽早年在吴县时,郑昌为县令,和项氏关系交好,但此人没有多大本事,吹牛皮、拍马屁、侃大山可能还可以,但领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叫这么一个人去当韩王,项羽休矣。因为韩国地处中原腹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甚至苏秦曾说过一句话,“韩地虽轻,得韩者重”。如果这颗棋子用好,刘邦出关很有难度,同时直面赵、齐两国,亦是项羽的屏风。而项羽却用了这么一个人,想不败都难。

项羽试图稳定局势的四步棋下了出去,但收效甚微。也正是这四步棋,为他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9章 日落长河—(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节梁王进京(一)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2章 覆灭—第十六节 吕氏败亡(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节 暗斗(一)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