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

就在韩信整顿大军,准备开拔之时,郦食其又一次来到了刘邦的面前。

他准备再进行一次表演,这次表演将精彩绝伦。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表演也让他彻底归于沉寂。然而这次表演,是他这一生最为璀璨的亮点,也让他荣登说客排行榜的榜首。

好了,咱们不说废话了,腾出时间让郦老兄表演吧,因为这位仁兄表演的机会也不太多了。

郦食其绕了半天舌头,讲了一大堆大道理后,最终给刘邦提了个建议,“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这句话中的荥阳、敖仓、成皋、太行、蜚狐、白马都是地名,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郦食其能一口气把这几个地名连到一起,一点也不奇怪,但总的来说,这个建议还是比较实用的。

这个实用的建议引来刘邦频频点头,让郦食其心花怒放,借着这兴奋劲,他接着又讲了一段话,开始了他真正的表演:“目前,燕、赵已定,只有齐未攻下。现在田广占据齐地,二十万大军驻扎历城,背靠大海,倚仗黄河、济水之险,南接楚国,纵然派几十万大军区攻打,也不能够短期击破,我请求出使齐国,劝其归降大王。”

前边几次提到齐国,但自从彭城之战后一直没顾得上对齐国再进行介绍,现在我们简单做一补充,免得留下疑惑。

当初项羽掠齐,在齐国腹地横冲直撞,田荣被杀,田横怒起,立田广为齐王,和项羽在城阳对砍多日,难分伯仲。就在两家打的难分难舍、热火朝天之时,刘邦乘机攻进了彭城,项羽派主力和田横接着对砍,自己亲率骑兵回军彭城,把刘邦赶的四处乱窜。彭城大战以后,各路诸侯实力大减,项羽声望与日俱增,连比较能闹腾的陈余都连忙示好。而与此同时,城阳的楚、齐军队也都对砍的筋疲力尽,项羽的声望也影响了田横,最终田横约合,项羽爽快答应,两家和好。双方互派使臣,田广承认项羽的霸王地位,项羽许诺田广的齐王身份,各自表示了睦邻友好诚意,就双方权益达和地盘达成共识后,各自罢兵,重归于好。

与楚国和好后,田广和田横对项羽很客气,而对四处逃窜的刘邦很不礼貌,这让刘邦有些受不了,因此刘邦对齐国耿耿于怀,可自己一直实力不济,没顾得上收拾姓田的叔侄,使田氏叔侄在齐地惬意很长时间。而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因此派韩信去攻齐国,然而韩信前脚刚走,郦食其又来献计,还说的头头是道,还不用劳兵费卒,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因此刘邦答应了郦食其的请求,让其出使齐国。得到许可的郦食其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齐国,而此时的韩信还带着兵在半路散步。

终于站到了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的面前,郦食其清了清嗓,亮声问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

齐王心中一阵冷笑,你明明替刘邦当说客来了,还用问吗?不用动脑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颇有城府地田广还是假装疑惑地问道:“我不知道。”

郦食其不管田广有什么思想活动,若无其事地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

田广差点笑出声了,他真没想到眼前这个老头这么能唬人,不过他还是强忍住了笑意,故作迷茫地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归向汉王。”

田广终于笑出了声,没有新意的回答对田广的吸引力不是太大,因为刘邦派你来的,你不说刘邦那简直没天理了。田广斜靠在王座上,略带调侃地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田广的态度在郦食其的想象范围之内,他知道田广不是傻子,如果没有实料很难引起这个人的重视,当然郦食其是有实料的。郦老头又一次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最为精彩的一段大论。“汉王和项王当初并力攻秦,约定先攻入咸阳者称王关中。汉王先入咸阳,但项王却弃约而使其王汉中。”

“这个我知道。”田广淡淡地说道。

郦食其看了田广一眼,微微一笑接着侃道:“项王暗杀义帝后,汉王发兵灭三秦,出函谷,收集天下之士,拥立六国后裔。有功者封侯,得财宝而分赠,和天下同得其利,英才豪杰皆乐为其用。而项王却非如此。”郦食其停顿了下来。

“项王又是如何呢?”田广开始对眼前这个老头有些好奇了,因为这个老头卖的关子太多,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想听听项羽的为人,这么长时间以来还真没有人替他分析过这个问题。

郦食其微然一笑,朗声说道:“项王有背约之命,杀义帝之行,大失人心。况且项王吝啬,战胜不得其赏,拔城不得其封;人有功而不记,人有过而不忘,非项氏莫得用事;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如山,亦不肯赏赐;故天下叛之,贤才怨之,莫为之用。大王自视能得信于项王?”

田广犹豫了,他不能不犹豫。当初他和叔叔田横曾和项羽对砍了很长一段时间,曾深深得罪过那位狂人。而狂人待人如此,如果有一天项羽真的赢得天下,那他姓田的能好过吗?

田广的犹豫没逃出郦食其的眼睛,他清楚田广犹豫的关键点是什么,如果刘邦前一阵没那么不济,现在的田广肯定会立马投身而来,而世事没那么多如果。但这对郦食其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困难,因为他又一个超未异常的能力——侃。真真假假胡侃一通,一般人都会迷失自我,这就是郦食其的本事。

因此郦食其准备侃了,“汉王率军定三秦、占西河、下井陉,定赵魏、降燕地,所向无敌犹如黄帝军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汉王据敖仓粮粟,阻成皋之险,扼守白马渡口,塞大行要道,把蜚狐关口,天下诸侯谁后投降那就先灭掉谁。您若是尽快归汉,齐国定能保全。”

见田广没有回话,郦食其若有所思地问道:“大王你可知道,汉王已遣韩信几十万大军前来攻齐?”

田广猛然一惊,韩信的名字他是听到过的,陈余二十万大军一天时间就灰飞烟灭,自己能挡的住他吗?最终田广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刘邦,表示归降。

得到承诺了,郦食其派人向刘邦报讯,而自己滞留齐国惬意消遣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地住了下来。

而田广将降书交给郦食其后,也放松了战备,甚至撤除了历下守兵的战备,齐国上下一片升平,然而危险却慢慢向他们逼来。

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9章 日落长河—(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章 起点——(一)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节梁王进京(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9章 日落长河—(六)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节梁王进京(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二节 败亡(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