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听信赵高挑唆,开始残杀大臣,先后赐死蒙恬、蒙毅兄弟,促使军队士气低落。朝廷和军队中些许氛围的变化,立刻让匈奴人嗅到了异样的气味。当年频繁南下,骚扰北方各郡,时不时跑到长城下示威游行,顺便抢个劫、杀些人。

胡亥的理想是享乐和折腾别人,但比较烦别人折腾自己,因此就想办件实事——征调人员去长城站岗。人有的时候会好心办坏事。胡亥这一生很失败,从来不干正经事,吃喝玩乐、赌博杀人啥都干,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就干这么一件正儿八经的事,彻底把自己玩完。胡亥真的好无奈,费力不讨好,干了还不如不干,要是知道后果的话,打死他也不会干的,因为他征调这些人中有一个叫陈胜。

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郡守根据董事长要求,安排两名军官押送九百人去渔阳(北京密云)。九百人不是个小数目,让这帮大爷提着两条腿去北京,沟深石头多,难保半路有逃跑的。逃跑一个半个没大碍,但要是成群结队地开遛,谁都受不了。这两名军官很明显没有刘邦的大无畏精神。

因此在出发前,从这些民夫中挑选了两个人,任命为屯长,让他们去管理这九百人。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这两个军官真的很有眼光,也很会管理。这个天才的配置,促使一件大事的发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先河,也送了自己的小命。这是两个军官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虽然最终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但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军官对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是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次成功的旅游活动,就没有或会延迟这件大事的发生,就可能重改中国的历史……

被挑选出来的两个人,一个叫陈胜,河南登封人,以打长工为生,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着肚子、光着膀子下力气,要说是大老粗或者是个老实巴交半天憋不出一个屁的人,都能让人相信。可事实上,这个人很会说话,估计还读过几天书,认的一些字,虽然没到文豪的地步,可也够用了,还留下来两句话,到今天还被一些人当座右铭用。并且这个人还比较幽默,有一次和一群老实巴交的苦力在别人地里干活,干着干着就突发奇想,爬别人脸前说“苟富贵,无相忘”,见这个人没反应,立马爬另一个人脸前重复一遍。搞的别人莫名其妙,一个苦力,怎么富贵呀?见别人笑话,陈胜说出了他的第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另一个叫吴广,河南太康的一个农民,除了长的壮,一把力气、能打架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事实上陈胜起初并不认识吴广,只是被通知一起去旅游后,才在道上相识。陈胜的冷幽默在别人那不是太管用,但吴广却崇拜的五体投地,俩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目的地很明确,那就出发吧!于是俩人发着感慨、讲着笑话、领着队伍直指北京。这次万里长征还没走一半,刚到大泽乡(安徽宿州),问题就出现了——下雨。一连多天的大雨,大水淹没了道路,让这支队伍停了下来,无奈之下只好休息。可休息是有成本的,因为这样的连番休息已经难以准时赶到北京,肯定要错过旅游的大好时机,饱眼福是小事,更关键的大秦公司不知道哪个缺德玩意制定了一条制度——“失期,法皆斩”。就是指叫你什么时候到什么地点,你就得什么按时到达,误了时间,全部杀头。这制度制定的,一点也不考虑实际情况,你看缺心眼不缺心眼。正因为这个缺心眼的制度,成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继续旅游的结果是杀头,陈胜吴广没有那么傻,两位大哥都不是善茬。要我死?也不让你好过。俩人找个机会,肩贴肩、头对头地密谋半天,思来想去决定干件大事——造反。造反是个技术活,不是到人群中吼一声“造反”大家都跟着你干的,陈胜没有那么幼稚。因此俩人决定做些准备工作,烘托烘托气氛。

准备工作分两步走,具体设计的有些复杂,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陈胜脑子好,就负责方案制定工作;吴广身手好,就去干搞技术、下体力工作。

几天后,陈胜弄点朱砂绞尽脑汁的在绢帛上写了三个字——“陈胜王”。绢帛是丝织品,两个苦力竟然能搞到这么上档次的东西,可见没少下功夫。吴广去弄条鱼,强塞硬捅的把弄进鱼肚里,然后找个当地渔夫,把鱼给他,然后再打发人去把鱼买回来,还煞有介事地说是要打牙祭。好了,到此为止,第一步准备工作算是完成了。

如果你要问,这有什么用处?我给你说,只要把鱼买回来,总不会去养吧?这九百人里面也没有和尚道士,更何况当时还没产出和尚道士呢,也没有什么善男信女,逮着鱼就去放生。这些苦力吃上顿没下顿的,见个能吃的,恨不得连骨头都给咽下去。

所以买鱼回来肯定要吃,既然吃就的杀吧?要杀鱼需得把鱼肚扒开吧?扒开后会有什么?连血带肠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绢帛。绢帛本身也没什么,只是待在鱼肚子里被扒出来,脏了些,也会让人吃惊些罢了。可关键是那上边有三个字,并且那三个字里说了一个人,还煞有介事的给这个人安排了个身份。更关键的是,这个人就在这群苦力中间。

当然吴广清楚,往鱼肚里塞东西真不是件容易事,可他现在不愿意说,因为他知道,让别人知道他掌握这项乱塞东西的技术活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跑去北京该杀头还得杀头,胡亥不懂得体贴技术人员的。

绢帛在哪里能生产出来,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可巧的是竟然能在鱼肚里出现这东西,难道是上天这样安排的?上天的旨意要告诉我们某件事?这条鱼就是上天安排来传旨意的?当鱼和上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条鱼出名了,具体被吃了没有我不敢说,不过按我的分析,这条鱼肯定会被郑重其事的埋掉,因为他已经不再是一条鱼,而是上天的信使,神的东西谁敢乱动呀?鱼被埋了,陈胜,你出名了。

但这两位大哥似乎还觉得准备工作没有做够,另一项具体安排得到了落实。随后的几天夜里,半空中经常会传了几声狐狸叫,然后再叫几声“大楚兴,陈胜王”。

鱼死了,狐狸来了,说了相同的三个字,多么诡异。人们开始相信了,上天真的眷顾眼前这个人。看来吴广还是个口技表演者,半夜三更跑高地上吼几声,肯定觉得很过瘾。当然他只是表演者,真正的操纵者就是那个别人认为上天眷顾的人。

每次在史书里看到这一段,我都很怀疑,那两个押送的军官见此情况,竟然能毫无反应?如若不信这些传言,肯定要调查其中的奥妙;如若相信,怎么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颐指气使?正因为他们用莫名奇妙的态度对待这莫名奇妙的事,最终被莫名奇妙的歇菜。

好了,准备工作做够了,开始具体行动吧!

一天,陈胜让吴广故意当着喝醉的军官对苦力们说要逃跑,这下军官急了,一个人军官拿着鞭子就抽了他几下,甚至举剑要杀他。完了,这下彻底完了,军官肯定没有想到此举的后果,众怒,一旦犯了众怒,任何人都难挽回局势,更关键的是现在没有人替他挽回局势。

吴广趁机夺过他手中的剑,回身插进了他的胸膛。同时陈胜带领愤怒的苦力们杀死了另一个军官。当两个军官躺到地上时,愤怒的苦力们傻眼了,民杀官,不得了,这下死定了。

就在人们傻眼的时候,陈胜大声说:“我们已经耽误了行程,按法律会被斩首。即使不被杀掉,在北方打仗也是九死一生。反正去与不去都是死,更关键我们现在又杀官了,不如现在就开始造反,死也死的轰轰烈烈。”紧接着说出了他这一生的第二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民工们回过了神,现在不造反还有啥办法呀?行程也耽搁了,军官也杀了,反正是一死,那就反了吧。于是众人齐声赞同。

至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

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三节好一根搅屎棍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1章 起点——(二)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章 起点——(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七节 梁王请罪(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五节 梁王的痛苦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章 起点——(三)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章 起点——(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