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烽烟再起—(四)

韩信把钟离昧养了起来,应该说他养的过程还是比较小心的。因为他知道,把这位兄弟留在身边无疑是搂了颗炸弹,而不幸的是这颗炸弹的拉弦却捏在别人的手上。搂不搂是自己说了算,可拉不拉却由别人说了算。但韩信是个重感情的人,明知炸弹很危险,可还是义无反顾地搂了起来,他认为只要保密工作做的好,这颗炸弹是不会轻易爆炸的。

可事与愿违,就在韩信收留钟离昧的几天后,一封密奏从韩信的王府大院直接送到了刘邦的案前。密奏的内容让刘邦勃然大怒。刘邦从来没对韩信放心过,因此他早在韩信身边埋下了眼线,韩信的一举一动,甚至夜里睡那个女人,他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而韩信却自我感觉良好,他认为战场上的能力完全代表搞政治的水平,而通过实践证明,他差的还很远,因为刘邦了解他的一举一动,而他对刘邦却一无所知。凭他这点搞政治的水平,还这样肆无忌惮地玩火,不把他烧焦才是怪事。

密奏上的内容,惹得刘邦热情洋溢地把韩信的全家问候了好几遍,最终他准备动手了,他要亲自带人过去,把姓韩的打的满地找牙。可就在他准备动手之时却又停了下来,因为韩信不比臧荼,这个人能力太强,声望也高,更重要的是还很会打仗,如果上擂台pk,自己还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这种没把握的事情,刘邦不会傻着脸去干的。因此,刘邦准备先稳住韩信,更重要的是想再看看韩信是不是真的要造反。

不能硬来,那就得动点心思。几天后一道诏令下给了韩信:闻钟离昧匿于楚地,务必搜捕缉拿。

这道诏令很高明,既拿钟离昧说事,又让韩信感觉深受信任。这种打打拉拉的做法,刘邦玩的很顺手。

然而韩信的表现可有点欠佳,他的智商用到军事上还行,要用来搞政治,只能帮人家数钱。

诏书来了,按理说韩信下面要做的事情不过就是一道选择题,要么把钟离昧交出去,要么举旗造反,只是a或b的选择而已,无论填上哪个选项,他可能都会走的更远一些。可韩信的举措很出人意料,因为他自己想了个答案填上去,并且标注了个c。

韩信这个人,有取天下之术,而无取天下的器宇。他是一个极端机会主义者,绝不吃眼前亏,从他的胯下之辱、讨封齐王等等举措就能窥见端倪。他这种人的气局不大,没有泱泱仁者之风,没有天下苍生舍我其谁的大志。和项羽比起来,他少了份豪气;和刘邦比起来少了份恢弘。在潜意识中,总有一个寄人篱下的想法,总想因人成事,而不敢自创局面。他无论是和项羽还是和刘邦比较,都差的不是一两个档次。

这一次,他就犯了这个毛病。刘邦给他出的选择题,把他折磨的昏头转向,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没过几天,他给刘邦送去了自己的答案:钟离昧未在楚地。

韩信的这个答案报上去后,刘邦真的生气了。反相已明,再不动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就在刘邦撩胳膊准备动手之时,陈平拦住了他,并和他做了一番有关个人能力的探讨。

“陛下之兵优于楚军吗?”

“不如。”

“陛下用兵胜过韩信吗?”

“不能。”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邦很诚实,作为已经称帝的老大,能这样对自己加以评定,真的难能可贵。他从来没有被冲动左右了自己的行为,项羽一生气能去抹脖子,刘邦一生气最多是骂句娘。刘邦能胜过同时代的所有人,绝不仅是机缘巧合。

当然,陈平也不是闲的无聊来消遣刘邦,这位仁兄每次说的话都有杀人的内容,虽然听起来和风细雨,但事实上却是血雨腥风。

陈平说话了,“陛下何不巡游云梦,在陈县会见诸侯。韩信必以为天下无事,定会远迎谒见,那时可乘机捕捉。”

刘邦一听,这些天来的怒气渐渐消散,笑意重新浮现在了脸上。应该说陈平的建议真的太好,什么叫兵不血刃,这个就是。老大外出旅游,所到之处地方官不来拜会一下怎么也说不过去,既然要拜会,就不会领着大队人马跑来。如此一来,那就有了充足表演机会。

更重要的是,陈县这个地方选的好,既在楚国边界,又在韩信的势力范围之外,如果韩信独自跑来,那就毫不客气地一举擒拿;如果韩信起兵造反,自己也不会陷入绝地,最起码跑路方便。

这步棋,简直太高了。无论韩信反还是不反,都将陷入被动。

几天后,刘邦诏告天下:巡游云梦,会诸侯于陈县。

得到这个消息,钟离昧一阵狂喜,这是刺杀刘邦的绝佳机会,因此他在韩信面前大肆宣传一下自己的刺杀方法、造反路径。多日来的郁闷一扫而光,慢慢有些高兴起来,一高兴就去喝酒,一喝酒就醉,这一醉就误了大事。

高兴的钟离昧回屋睡觉了,而韩信却犹豫了。此时韩信的心里是五味陈杂,味味俱全。他对刘邦有些不满,可似乎也没什么具体不满的油头。刘邦给了自己封号,划给了自己地盘,并且还比较信任自己。虽然曾经夺过自己军权,还让自己搬过家,不过那些似乎都已不再重要了。纵然造反,一定会成功吗?成功了自然是好,能像刘邦那样四处显摆,可刘邦的那个位置自己虽然很羡慕,但一直以来没把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更为关键的是,造反失败了该咋办?失去王位,失去性命,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

韩信不敢再想了,他有些后悔当初收留钟离昧,这个人真的害人不浅。

就在他愁苦满面之时,身边的一个近侍说话了,“大王何不斩钟离昧拜谒皇帝,必然无患。”

这一句话,让韩信突然有些豁然开朗。的确,这一阵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都深深地受那个人的影响着,也正是他让自己和刘邦的关系更加生分。是该做出决定了。

而令韩信不曾想到的是这个近侍就是刘邦安插在自己身边的暗探。

钟离昧酒醒后,本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专心致志地研究了一番造反套路,还很有创意地幻想了一把刺杀刘邦的场景布置,这一切让他很兴奋。

就在钟离昧兴奋之时,韩信派人来请。钟离昧高高兴兴地跟着侍从向大厅走去,另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一条不归路。

钟离昧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韩信面前,人还没有落座就听韩信悠悠说道:“我考虑好了……”

“何时动手?”

“现在。”

“太草率了吧?”

“不草率,我的意思是要你的人头。”

钟离昧愣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没想到自己努力了几个月,竟然是这么个结局。他是无奈的,也是痛苦的,最终痛骂韩信一顿,过了一把嘴瘾后,挥剑抹了脖子。

韩信静静的听完他长篇大论的问候,默默地看着他血洒当庭。待钟离昧表演结束,他割掉了他的脑袋,向陈县赶去。这一次他是彻彻底底向刘邦缴械,也实实在在要表示衷心,此时的他已没有了任何想法。

然而刘邦没给他这个机会。

当他向刘邦磕头的那一刹那,冲过来几个壮汉,二话不说就把他掀翻在地,然后结结实实地捆住,扔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囚车。此时的韩信才弄明白,刘邦旅游目的就是为了逮他。

他很后悔,要了朋友的性命,自己依然是这么个结局,真还不如……

他真不愿再往下想。此时的他万念俱灰,怨言满腹。他说了句很经典,“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韩信一遍遍地说,最终很有创意地给这句话谱了个曲,饶有兴趣地唱了起来。

记得曾经就是凭借这张嘴叫来了夏侯婴,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命,并成就了不世的功业,这一次他希望能够再创奇迹。可惜他错了,这一次他没有叫来夏侯婴,而是叫来了刘邦。

韩信五音不全,歌唱水平一般,他的歌让很多人受不了,最终刘邦亲自跑到囚车跟前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别唱了,人告你反,并且反相已明。”

这句话是刘邦对韩信的最终定性。我个人认为,韩信一点也不冤枉,虽然他一直以来没有捣鼓什么具体的反事,可他的心却一直游离在反叛的边缘,自己的的玩火行为,最终引火烧身。

但刘邦还是不忍心对韩信下手,因为这个人毕竟声望太高,如若匆然下手可能会引来无数非议,甚至会招来更多不可预料的麻烦,因此刘邦还是放了韩信一马,封他为淮阴侯,随驾还京。

十几天后,刘邦将楚地一份为二,封刘贾为荆王,王淮东;兄弟刘交为楚王,王淮西;大儿子刘肥为齐王,王齐国七十余城。

拔掉了韩信,一连立三个同姓王,刘邦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将刘家天下领入正轨。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因为新一轮的造反**就要到来了。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二节 败亡(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1章 起点——(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六节薄昭的结局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章 起点——(四)第1章 起点——(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五节 梁王的痛苦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章 起点——(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3章 乱世纷争—(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七节 梁王请罪(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5章 楚汉争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