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特困

老杨哼着敖包相会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迈着轻快的步子推开房门,在这里,只有他跟老伴,姑娘们嫁出去了,给别人家生儿育女,自己的儿子在老家守护那些田地。

掀开被窝,婆娘“咯咯”地磨着梦牙,翻个身,避开老杨打开的电灯光,耸着肥胖的屁股继续鼾睡。老杨上床,弯着身子贴了上去,手从肩夹窝里伸过去,一把捞起那团摸了几十年的软肉。

嘴里嘿嘿地笑着,嗒地关掉电灯,腰上使劲往里顶了顶,嗯,有反应真好!

第二天一大早,朱自强起床,背包里装了条内裤,再塞件外衣,牙刷牙膏,毛巾香皂,一个喝水漱口两用的杯子。硬壳笔记本,一支钢笔,一支圆珠笔,一个军用水壶。再到食堂里要了点盐和辣椒面,用小塑料袋装好放在背包外的小袋里。

走出食堂的时候,老杨、蒋崇剑、刘海龙,还有一个中年妇女已经到了,这就是刘艳,跟相片上的人出入有点大,真人更加苍老,齐耳短发,发丝中藏着白霜,眼角出现了细细密密的鱼尾纹,脸膛黑中透红,脸上长满了细小的色斑,看到朱自强后,露出可亲的笑容,主动伸手:“是朱书记吧?我是刘艳,前两天下去帮几个村子选妇女主任,也没赶上接你。”

朱自强稍稍用力地握住她的手,感觉就像电工纱布,脸上同样微笑道:“刘阿姨,一来就麻烦你,实在是过意不去。”

刘艳眼一瞪,假装生气地说:“我有那么老吗?叫刘大姐!认得我的全都这么叫,你别想让我提前退休!”

朱自强哈哈大笑道:“好!刘大姐,欢迎加入经发办!往后还要多多麻烦你啊!大家都准备好了吗?”见其他三人点头,朱自强又对刘艳道:“大姐呀,家里没问题吧?”

刘艳笑得开朗,摇头道:“多谢领导关心!完全没问题!”蒋崇剑走过来,从包里摸出张小地图摊开,田园乡的地形就像颗蚕豆,乡镇政所在地在蚕豆头部,蒋崇剑指着豆尾道:“朱书记,这儿是全乡最偏远贫困的地方,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上,那儿种的苞谷只有小孩高,唉……连耗子偷苞谷都要跪着。”

朱自强皱着眉头问:“有没有少数民族?”

蒋崇剑道:“基本上是苗族,有少量的彝族。”

刘艳插口道:“朱书记,如果要先去这里,最好带点慰问品,比如盐、大米、面粉之类的。”

朱自强摇摇头道:“不用,我下去不是看一圈就完事了,以后打交道的时间多得很,光慰问不起作用啊。”

刘艳垂下眼皮,没再说话,静静地呆在一旁,老杨指着地图道:“最省便的办法就是沿着这儿河西村绕一圈回来,大约要一个星期,除了中间的两个村外,其他村全部走到了。”

朱自强盯着地图看了半天,从地图上显示,这些村子的位置都在半山腰上,整个田园有百分之八十是山区,农民的地也大多在山上,海拔越高的地方,粮食产量越低。朱自强搓了几下鼻子,摇头道:“多绕点路,走个W型就能照顾到了,这样需要几天?”

老杨正在默算,刘艳已经开口了:“十一天。”朱自强点点头:“就这样决定,走吧,今天赶到河西村。”

***上寨村和中寨村是两个苗、彝、汉族杂居村子,到第八天,朱自强一行五人终于来到了上寨,这儿海拔高达2113米,终年云雾迷漫,见到太阳不超出一个月,气候非常潮湿,老杨说,这儿有个风俗是不洗澡,一来是天气太冷,二是空气湿度太大,衣服晾不干,只有用炭火烤,而煤炭又要到山下去背。

村里大半人都在烧材火,远远的就看见袅袅炊烟,混在雾气左右摆动,山里一时雨,一时风,就像大姑娘发脾气,想着就来一阵,五人踩着稀烂的泥浆,一步一个脚印地往村子走去,八天下来,其他人对朱自强算是刮目相看了,走了差不多三百里山路,朱自强硬是没叫声累,第一个撑不住的倒是刘海龙,这个笔杆子虽然也下过乡,可像这样的革命考验还是头一回。

老杨和刘艳两人的耐力惊人,连朱自强都暗暗佩服,不愧是山区里的干部,单凭这走山路的功夫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快进寨子的时候,突然响起一阵锣鼓声,从低矮的茅草屋后窜出十几个人,手拿铜锣、芦笙,脚上穿的解放鞋、棕绳鞋踏得烂泥一阵恶臭,可每个人嘴里都在用苗语唱着,刘艳低声对朱自强道:“他们是在欢迎你,你仔细听,每句的后面都有一个朱书记的发音。”

朱自强仔细听,果然前面一串飞快的苗语后边都带着唱腔叫了声朱书记,心想肯定是朱明军让人带信回来。唱完后,几个身着苗服,头发挽成道士髻,塑料梳子固定,朱自强明白,这表示已经结婚了,每人手里捧着个大牛角,共五个妇女走上来,清脆的歌声就像出谷的黄莺,软软的苗语,合着眼里兴奋的、热情的光彩,不顾脚下的稀泥,踏着舞步前来敬酒,朱自强接过牛角,对方不停地唱着,朱自强暗暗地一咬牙,老杨他们说过,你不一口喝完,她们就会一直唱,如果能一连喝下三牛角,就会受到最尊贵的待遇。

三牛角下去,朱自强甩甩头,胸腹间涌起阵阵热气,辣得他不断咧嘴,刘艳急忙走过来扶着:“朱书记,喝得太急了,我带去你呕出来,不然呆会儿酒劲上来,可受不起那活罪!”

朱自强摇摇头:“我没事大姐,他们村长支书是谁?”又压低声音问:“一牛角有多少酒?”

刘艳也压低声音道:“一斤。”

村长和支书是同一个人,五十几的一个朱姓老苗族,穿着中山装,肩背前胸等地方都起了一层黑垢,戴着一顶天蓝色的帽子,陪着老杨走在前边。朱自强跟在身后,趁着走动,不断地运气化解酒劲。

村里的茅屋被材火薰得漆黑,不时飘出一阵猪粪味,小孩们就像花脸猫,鼻涕涂在脸上,有的已经干成壳,一个个头发乱蓬蓬的,有的肚子高高挺起,浑身的泥灰污垢,睁着两只大眼睛打量五人,刘艳不时走过去,摸摸这个,抱抱那个,孩子们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打着苗语叫人。

朱自强叫住老杨:“咱们先去看看那几个特困户吧。”朱村长急忙点头:“要得嘞,要去看他们。”说完就领着头往村后转,不多时转到一个低洼处,几根木棒撑起塑料棚布,门外一排坐着七个小孩,下身用红白的塑料布围着,分不清男女,全部都是一头打着结的长发,只有眼珠子不断翻动,刘艳在身旁道:“这家人姓谢,是汉族,连生了五个女儿,非想生个儿子,到了第六胎生了对双胞女儿,唉,崇剑当初来抓计生,他婆娘死活不结扎,拿把剪刀顶着胸口。”

朱自强看着脚下,他再没有勇气跟那些孩子们对视,有一种东西让他无法面对,嘴里顺口问道:“房子呢?”

刘艳指着村口的一间陈旧的茅屋道:“早卖了,生老三的时候就卖了。前年,他们家才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前年开始,民政给他们救济,修房子的钱又被俩口子悄悄用来生老六老七……”

朱自强走过去,蹲在年纪最大的女孩面前问:“冷吗?”女孩怯怯地点点头,村长喳呼呼地喊着“老谢!”不一会儿,一个穿着露膝盖、屁股补丁的男人飞跑过来,年纪三十左右,看看刘艳在,急忙满脸堆笑地跑过来:“刘大姐,又来啥官了?有没有带吃的?”

刘艳有些尴尬地看看朱自强,老谢看她这样,急忙转身对朱自强道:“这位什么领导?谢谢www。qb5200。Com您!关心帮助山区穷人呐!”

朱自强不等其他人说话,抢先道:“我是田园乡书记,这次来没有带任何东西。”

老谢一脸失望地看看屋里,然后猫下身子骂道:“什么都不带来整啥子?现在的官越来越凶,马戏团还要收门票,不许看了,去别家!”

朱自强笑道:“你就宁愿一辈子吃救济粮?”

老谢翻着白眼骂:“老子愿意!想抓我婆娘做结扎?门都没有!”几人见他误会了,估计这几年来他这儿的干部,不是慰问救济,就是抓计生搞结扎,果然老谢指着蒋崇剑道:“老子认得你,计生站的,咋个说?今天来硬的还是来软的?”

蒋崇剑冲过去一把掐着他脖子:“硬的咋个?软的又咋个?你连生六胎还有理得很!你看看自己造的孽,七个娃儿,裤子都没得穿你还想生!”

蒋崇剑膀大腰圆的一条大汉,老谢虽是农村劳力,也不是他的对手,被吓得脸青面黑,闭着眼睛张嘴大叫:“乡干部打人喽!大家快过来看哦!要打死人喽!为人民服务就是这样的,大家快来看哦……”

朱自强冲蒋崇剑摇摇手,让他放下老谢,然后笑道:“别叫了!我们今天不是来抓你俩口子搞结扎的。”

老谢听到这话,鼓着眼问:“真的?”

朱自强点点头,不再理他,对其他人道:“走吧,其他几家也不用去了,咱们到村长家坐坐。”

朱自强满腹心事,这样的超生户已经见过好几家,只有老谢生得最多,七个!要怎么才能扭过他们观念呢?朱自强很伤脑筋,老谢指望着政府救济,却还是对抗计生政策,难道养儿防老的观念就这么牢固?

刚要进村长家的时候,刘艳过来拉拉朱自强:“朱书记,这儿也有家特困户,你去看看。”

这几天下来,刘艳在农民心中的威信、地位,和受爱戴的程度,让朱自强对她更是尊重,见刘艳这么说,肯定有缘故,于是跟着她钻进了一户低矮的黑茅屋,屋角用泥土砌了个灶台,材火突明突暗地照着屋里。

墙壁被薰得漆黑,对着灶台的一角铺着茅草,上面有两床棉被,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歪在床上,灶台边蹲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被烟火薰得两眼通红,抹着眼泪往锅里扔野菜,冷不防有人走了进来,待看清是刘艳后,小女孩咧着嘴笑了:“刘娘娘来了,快坐,我正煮稀饭呢。”

朱自强探身到灶边,见锅里稀稀的漂着玉米面,朱自强拿起些野菜问道:“这些能吃吗?”

小女孩见朱自强年青,又是满脸笑容,便点头道:“可以吃啊,混着洋芋喝,味道好得很呢。”

老杨几人没进来,屋里太小了,容不下第五个人,刘艳走到老人的身边,伸出手去握着:“吴奶奶,病给好些了?”

老人撑了撑身子:“是刘主任来了,快坐,小燕儿就要做好饭了,随便吃点,这次下来又办什么事。”

刘艳笑道:“没什么事,那是新来的书记,他想看望一下大家。”

吴奶奶睁着一对昏黄的眼睛扫向朱自强,估计视力不好,但嘴里却说道:“你跟书记说说,我们家不用救济了,够吃够吃。”

朱自强听得心里难受,急忙在这边问叫小燕的女孩:“天天都吃这个吗?”

小女孩看了他一眼:“哪能啊,这是从地里刚收的苞谷,要匀开吃,有洋芋的时候烧洋芋吃,没洋芋的时候就要喝稀饭。”朱自强听得鼻子一阵发酸,急忙扭头对刘艳道:“大姐,我们先出去吧。”

刘艳点点头,轻轻地拍着老人:“吴奶奶,你好好休息,我们到别家看看。”

吴奶奶急忙抓住刘艳的手道:“刘主任,碰到了就吃完饭再去,别到其他家去了,我这儿有烧洋芋。”

小燕也急忙劝:“刘娘娘,你看嘛,我稀饭都煮好了,再弄几个洋芋烧起,就在我家吃饭了好不?”

刘艳婉转推辞过后,出门见朱自强呆呆地看着远山,云雾迷绕,眼里的泪水轻轻地滑落下来,刘艳拍拍他的肩头,就像安慰自己孩子一般:“没事,这么多年都过来了。”

“大姐说说这家人的情况。”

刘艳嗯了两声,然后缓缓地说:“吴奶奶是孤寡老人,丈夫解放前就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好不容易抚养长大,嫁到下边中寨,冬天烧炭火没开窗通风,一家被闷死在屋里。小燕是孤儿,八六年修田园通县城的公路时,她父母被炮炸死,前年她爷爷奶奶死了,小燕就搬来跟吴奶奶住。小燕明年就要上初中了……”

朱自强点点头,跟着蒋崇剑进了村长的屋子,这些天下乡,他的话越来越少,其他四人也不主动跟他说什么,问起了就回答。村长家用洋芋焖饭,看着一个个黄生生的洋芋上沾着几粒白饭,朱自强怎么也吃不下去,跳蚤、虱子他都能忍受,可就是不能忍受眼前的贫穷,下乡前他带了盐和辣椒面,这是以前听机关里老干部们说的,有的人家连盐都吃不起。

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有些村子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在贫困线上苦苦的挣扎,老谢从一个憨厚的农民,变成现在赖政府的超生户,还不是因为穷?吴奶奶和小燕再穷都还想着别人的善良,这些让朱自强心里堵得难受,我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些?

朱自强嘴里嚼着洋芋,心里不断地问。已经走了五个村子,每个村的人都分散开来,有的村支书抱怨说十几年没开过村民大会,为啥?难得叫人呗,你去这山头通知了几户人家,可能又要花两三天时间跑到另一个山头,这不是吹牛的,朱自强走着过来,当然明白村支书说的是大实话。

那些山上的玉米杆只有指头粗,玉米棒子就像小孩子的脚丫,洋芋也小得像玻璃珠子,就靠这些,这里人竟然坚持了下来!

朱自强一边在心里感慨,一边在暗算,一定要把这些人集中起来,要想方设法让他们从山上搬下去,这些山上只适合封山育林,种农作物完全就是跟老天爷过不去!

集中!这是个关键,朱自强想到这儿,眼睛陡然就亮了起来,老杨第一个坐正姿势,朱自强敲敲膝盖:“这些天我们看过的村子居住得太分散了,要想办法把他们集中起来,不然什么都是妄想!”

刘艳摇头道:“如果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句话就搬下来了,现在嘛,难!”

老杨的眼睛转动几下:“难是难,但也不是办不到,只是方法上要讲究些。”

朱自强看着这个老头子,微笑道:“有什么讲究?”

(这一章写得生个女娃是事实,穿一条裤子也是事实.这一章完后,郁闷也结束了.呵呵,下章开始风风火火的农村建设!还有不断跟小朱过不去暗斗)

第八十六章 恩师第172章 娄子第十八章 水气第134章 跳板第198章 使命第二十四章 考试(下)第111章 反思第九十七章 安顿第134章 跳板第188章 入秋第139章 再见第165章 示威第131章 送别第四十三章 初吻第179章 暴走第四十五章 高中第七章 清龙(上)第十二章 公厕第五十四章 表白第109章 车祸第四十九章 后事第十六章 求学第八十二章 志士第167章 后院第197章 撒手第152章 灾星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九十九章 灾害第198章 使命第六十二章 放假第八十二章 志士第201章 雷霆第114章 建设第三十一章 班会第107章 检查第171章 家族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65章 示威第157章 霜降第111章 反思第187章 远生第十五章 分别(下)第十一章 下药第七十九章 立威第122章 老刘第九十七章 安顿第八十三章 白武第171章 家族第八十八章 是你第六十六章 蓄势第159章 人马第208章 出格第207章 杀机第169章 死局第128章 考察第189章 架子第129章 临别第四十七章 卫生第127章 脱贫第八章 上学第106章 特困地二十五章 暑假(下)第四十九章 后事第172章 娄子第108章 保险第四十一章 掀灶第八十六章 恩师第192章 言和第四章 高斯第140章 玉成第189章 架子第176章 缘分第179章 暴走第五十一章 送葬第151章 脸谱第六十八章 春江第六十八章 春江第114章 建设第五十三章 高考第201章 雷霆第三十五章 初中第六十七章 纯心第179章 暴走第203章 拆台第五十六章 录取第176章 缘分第190章 针锋-第191章 收关第十八章 水气第136章 暗子第八十四章 年货第九十七章 安顿第164章 流放第二十五章 暑假(上)第七十六章 交道第六十二章 放假第八十章 行政地二十五章 暑假(下)第130章 调令第四章 高斯第二十二章 家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