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生和死的奥秘 (1)

有一个邻居过世,道常师父由门徒前元陪伴去拜访那些伤痛的家人。

还没有向他们表达同情之前,前元就跑到棺材的旁边轻轻地在上面敲了一下,然后问道常师父:“他真的是死的吗?”

道常说:“我不说。”

“怎么不说呢?”前元坚持。

道常说:“我不说,而且这是最后的答案。”

在他们回到寺庙的路上,那个非常生气的前元转向道常,威胁他说:“上帝作主,如果你不回答我的问题,我就要打你!”

“好,”道常说,“那么你就打吧!”

说话算话,前元就毫不客气地掴了他的师父好大一巴掌。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道常过世了,前元仍然渴望他的问题被回答,所以他就跑去问石沧师父,在描述过先前发生的事情之后,他问了他同样的问题。石沧好像跟过世的道常串通好一样,也不回答。

“我的天啊!”前元喊了出来,“你也不回答!”

“我不说,”石沧说,“而且这是最后的答案。”

就在那个当下,前元经验到了一个开悟。

生命可以被知道,死亡也是,但是对于它们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没有一个答案会是真实的;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它就不可能是真实的。生和死是最深的奥秘。这样来说更好:它们并不是两个奥秘,而是同一个能量的两面,或是同一个奥秘的两个门。但是对于它们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不论你说什么,你都会错过那个要点。

生命可以被经验,死亡也可以被经验,它们是经验,一个人可以去经历它们而知道它们,没有人能够回答你的问题。生命怎么能够被回答?死亡怎么能够被回答?除非你去经历生命,除非你去经历死亡,否则要由谁来回答?

但是有很多答案被给出来——你要记住,所有的答案都是虚假的,没有什么好选择的,并不是说某些答案是正确的,而另外的答案是不正确的。所有的答案都是不正确的,没有什么好选择的。只有经验能够回答,答案是无法回答的。

所以当你去接近一个真实的奥秘——不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谜语,这是第一件你必须记住的事。如果它是一个由人所创造出来的谜语,它是可以被回答的,因为这样的话它就是一个游戏,一个头脑的游戏——你创造出那个问题,你也创造出那个答案。但是如果你面对一个不是由你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你怎么能够回答它?人的头脑怎么能够回答它?它是人的头脑所不能理解的。部分无法理解整体,整体只能借着变成整体而理解。你可以跳进它,在它里面失去你自己,然后就会有答案。

我要告诉你一个拉玛克里虚纳很喜欢的逸事。他常常说:从前有一次,在海边举行了一个很大的宴会,有好几千人聚集在那里,突然间他们都集中精神在一个问题上面——海是可以估量的或是不可以估量的,它是不是有一个底部,它是可以测知的或是不可以测知的?刚好有一个完全由盐所做成的人也在那里,他说:“你们等着,你们在这里讨论,我要进入海里去找出这个答案,因为除非一个人进入它,否则他怎么能够知道?”

所以那个由盐所做成的人就跳进海里,开始溶解,等到他到达了底部,他已经不复存在。他知道了,但是他回不来。那些不知道的人,他们讨论了很久,或许会达到某个结论,因为头脑喜欢有结论。

一旦有了结论,头脑就会觉得比较舒服,因此有很多哲学存在。所有哲学的存在都是为了要满足一个目的:头脑会问问题,但是头脑无法停留在问题上面,它会觉得不安,停留在问题上面会觉得不舒服。需要一个答案,即使它是一个虚假的答案也可以,这样头脑就可以休息。

跳进海里是危险的,记住,拉玛克里虚纳是对的:就生命和死亡的海洋而言,我们都是由盐所做成的人。我们是由盐所做成的人,我们都会溶解到它里面去,因为我们是由它出来的,我们是由它所做成的,我们属于它,所以我们都将会溶解!

所以头脑一直都害怕进入海里,它是由盐所做成的,它一定会溶解。它会害怕,所以它会停留在岸边讨论事情,辩论、争论、创造出理论——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因为它们是以恐惧作为基础的。一个勇敢的人会跳进去,他不会接受任何不是由他自己所知道的答案。

我们都是懦夫,所以我们接受别人的答案:马哈维亚、佛陀或基督——我们接受他们的答案。他们的答案不可能是我们的答案。没有一个人的知识可以是你的;他们或许是知道的,但是他们的知识对你来讲只不过是一个信息,你必须亲自去知道它。唯有当它是属于你自己的,它才是真知,否则它没有办法给你翅膀,相反地,它将会好像石头一样悬在你的颈部,你将会变成它的奴隶。你不会达成解放,你不会借着它而达到自由。

耶稣说:“真理能够使人解放。”你曾经看过任何人借着理论而被解放吗?经验能够解放,是的,但是关于每一个经验的理论呢?不!它们从来没有办法使你解放!但是头脑害怕“跳”,因为头脑跟宇宙是由同样的东西所做成的,如果你“跳”,你就会失去。你将会知道,但是唯有当你不存在,你才会知道。

那个由盐所做成的人会知道。他会碰触到最深处,他会到达那个中心,但是他回不来。即使他能够回得来,他要怎么描述?即使他来了,他的语言将会属于中心,属于深处,而你的语言是属于岸边,属于外围的。

不可能有任何沟通,他不可能说出任何有意义的话,他只能够很有意义地保持沉默。如果他说些什么,他自己将会觉得有罪恶感,因为他将会立刻知道任何他所知道的事并没有透过语言被传达出来;他的经验被抛在背后。只有语言被说出来,它们是死的、陈腐的、空虚的。话语可以被传达出来,但是真理无法被传达出来,它只能被指出。

那个由盐所做成的人可以对你说:“你也来。”——他可以邀请你——“跟我一起跳进海洋。”

但是你非常聪明,你会说:“先回答我的问题,否则我怎么知道你是对的?让我先考虑、思考和沉思,然后我才要跟随。当我的头脑被说服,我才要跳。”但是头脑从来不会被说服,不可能被说服。头脑只不过是一个怀疑的过程,它永远没有办法被说服,它可以继续无限制地争论下去,因为不论你说什么,它都可以在它的周围创造出争论。

有一次我跟木拉那斯鲁丁一起旅行,到了某一个站,有一个新来的人进入了我们那个车厢,他或许认识那斯鲁丁,他说:“哈罗。”在互相打了招呼之后他说:“你好吗?那斯鲁丁?”

那斯鲁丁说:“很好!非常好!”

然后那个人说:“你太太现在怎么样?”

那斯鲁丁说:“她也很好,谢谢你。”

“你的小孩呢?”

那斯鲁丁说:“他们也都很好,谢谢你。”

我感到很惊讶,当那个人在另外一站下车,我问那斯鲁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知道得很清楚,你并没有太太,也没有小孩。”

那斯鲁丁说:“我也知道,但是为什么要去争辩呢?”

常常诸佛对你点头只是为了不要争辩。他们保持沉默只是为了不要争辩。他们说得不多,但是任何他们所说的都会在它的周围产生足够的争论。你们就像这样,你们会编织出一些理论和哲学,然后你们会非常投入它,以至于完全忘掉海洋就在附近。你们会完全忘掉海洋的存在。

哲学家完全忘掉生命是什么,他们一直思考,思考,又思考,然后就走入了歧途,因为头脑跟真理有一个距离。你越是停留在头脑里,你就越远离真理;你越不停留在头脑里,你就越接近真理。如果没有头脑,即使只是一个片刻,你就已经“跳”了,但是如此一来你就跟海洋合而为一。

所以第一件要记住的事是:如果它是一个由你所创造出来的问题,跟宇宙存在性的奥秘无关,那么它是可以被回答的。事实上只有数学的问题可以被回答,那就是为什么数学是一种非常清楚的科学,因为那整个东西都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数学在宇宙间是不存在的,所以数学是最纯粹的科学,你对它可以很确定;那整个游戏是你所创造出来的。

树木存在,但并不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或四棵树——数目是不存在的。那个数目是由你创造出来的,你创造出那个基础,然后你问:“有多少?如果二加上二,结果是多少?”你可以回答“四”,那个答案是对的,因为那整个游戏和所有的规则都是你创造出来的:二加二等于四。但是在存在里面它是不对的,因为存在里面没有数学——它全部都是人造的东西。所以你可以一直继续下去,看你喜欢创造出多少数学和算术,你就可以创造出多少。

从前人们认为只有一种数学,现在他们知道可以有很多种,因为人可以创造它们。从前人们只知道有一种几何——欧几里得的几何;现在他们知道,你想要创造出多少种几何,你就可以创造出多少种几何,因为它们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所以现在有欧几里得的几何和非欧几里得的几何。

有很多数学家在玩数字。莱布尼兹用三个数字来操作:一、二、三。在莱布尼兹的数学里,二加二不可能成为四,因为四不存在,只有一、二、三这三个数字,所以在莱布尼兹的数学里,二加二将会变成十,因为在三之后就是十,四不存在。爱因斯坦只用两个数字来操作:一和二,所以在爱因斯坦的数学里,二加二将会是十一。他们都对,因为这整个游戏都是人造的,它可以由你来决定。

除了人刚好有十根手指头之外,并没有内在的需要一定要相信九个或十个数字——因为人有十根手指头,所以他们会开始用手指头来算,那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都用十来作为基本的单位,否则是没有必要的。

数学是思想的产物,你可以问一个问题,然后可以给你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除了数学之外,每一样东西都进入神秘的范畴。如果它属于生命,那么就没有办法给予答案。任何你所说的事情将会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整体是没有办法说的。语言非常狭窄,就好像隧道一样,你没有办法硬要将整个天空塞进它里面,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件要记住的事是:当你问师父一件事,师父并不是一个哲学家,他不是一个思考者;他知道,他是一个先知,当你问师父一件事,不要寻找他的答案,不要等待他的答案,因为他就是答案。当你问一件事,不要去注意那个答案,要注意师父,因为他就是答案。他不会给你任何答案,他的“在”就是答案,但是我们却错过那个部分。

你去找他,你问一个问题,你的整个头脑都注意在那个问题上面,而你在等待答案,但是那个师父,他的整个存在,他的整个“在”就是答案。如果你注意看他,你将会接收到一个指示——他的宁静,他在那个当下看着你的方式,他走路的方式,他举止的方式,他保持沉默或说话的方式。师父就是答案,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指示。师父可以将真理显示给你,但是没有办法说它。你的头脑一直执着于答案:“他会说什么?”

如果你到一个师父那里,要学习注意他的“在”,不要太过于头脑导向,不要坚持,因为唯有当那个时机成熟,答案才能够给予。不要坚持,因为问题不在于你的坚持,唯有当你准备好,当你是成熟的,正确的东西才能够给你。所以当你接近一个师父,你可以问一个问题,但是之后就要等待。你已经问了,所以他已经知道了。即使你没有问,他也知道你的内在有什么困扰。但是他没有办法立即给你什么,因为你或许还没有准备好;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就将什么东西给你,它也没有办法达到你,因为唯有在准备好的状态下,事情才能够穿透你。当你成熟,你就可以了解。当你准备好,你是敞开的,具有接受性的。那个答案将会被给予,但是不是以话语的形式,师父将会用很多方式来显示它。他会这样做,他会设计很多方法来指示它,但是这样的话你将必须先准备好。

只是因为你问了一个问题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准备好。你可以问一个问题——甚至连小孩都可以问出非常神秘的问题,神秘到甚至连一个佛都没有办法回答。但只是因为你问了问题,只是因为你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出一个问题,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准备好,因为问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来源,有时候你只是好奇。师父的存在并不是要来满足你的好奇心的,因为那些东西是幼稚的。有时候你事实上并没有那个意思,你只是顺便问,你所显示出来的是你并不很关心它,而且你也不会以任何方式来使用那个答案。有人死了,你只是问:“死亡是什么?”——到了下一个片刻你就忘了它。

第35章 隐藏的真实 (4)第27章 眼见方为实 (3)第22章 无为的技巧 (1)第30章 回答的智慧 (2)第2章 原 序第3章 花雨满天 (1)第12章 愤怒之美 (3)第13章 愤怒之美 (4)第6章 静心的艺术 (1)第22章 无为的技巧 (1)第25章 眼见方为实 (1)第35章 隐藏的真实 (4)第43章 当空乃发生 (3)第11章 愤怒之美 (2)第6章 静心的艺术 (1)第5章 花雨满天 (3)第30章 回答的智慧 (2)第31章 回答的智慧 (3)第35章 隐藏的真实 (4)第35章 隐藏的真实 (4)第19章 生和死的奥秘 (2)第6章 静心的艺术 (1)第35章 隐藏的真实 (4)第9章 静心的艺术 (4)第1章 译者序第38章 道就在眼前 (2)第11章 愤怒之美 (2)第39章 道就在眼前 (3)第12章 愤怒之美 (3)第39章 道就在眼前 (3)第9章 静心的艺术 (4)第25章 眼见方为实 (1)第20章 生和死的奥秘 (3)第35章 隐藏的真实 (4)第28章 眼见方为实 (4)第25章 眼见方为实 (1)第32章 隐藏的真实 (1)第7章 静心的艺术 (2)第34章 隐藏的真实 (3)第39章 道就在眼前 (3)第22章 无为的技巧 (1)第43章 当空乃发生 (3)第21章 生和死的奥秘 (4)第36章 隐藏的真实 (5)第20章 生和死的奥秘 (3)第14章 问‘路’ (1)第29章 回答的智慧 (1)第30章 回答的智慧 (2)第36章 隐藏的真实 (5)第39章 道就在眼前 (3)第30章 回答的智慧 (2)第2章 原 序第16章 问‘路’ (3)第25章 眼见方为实 (1)第13章 愤怒之美 (4)第29章 回答的智慧 (1)第10章 愤怒之美 (1)第22章 无为的技巧 (1)第36章 隐藏的真实 (5)第10章 愤怒之美 (1)第7章 静心的艺术 (2)第7章 静心的艺术 (2)第11章 愤怒之美 (2)第42章 当空乃发生 (2)第29章 回答的智慧 (1)第3章 花雨满天 (1)第32章 隐藏的真实 (1)第40章 道就在眼前 (4)第22章 无为的技巧 (1)第28章 眼见方为实 (4)第43章 当空乃发生 (3)第6章 静心的艺术 (1)第28章 眼见方为实 (4)第25章 眼见方为实 (1)第39章 道就在眼前 (3)第40章 道就在眼前 (4)第4章 花雨满天 (2)第14章 问‘路’ (1)第31章 回答的智慧 (3)第30章 回答的智慧 (2)第6章 静心的艺术 (1)第9章 静心的艺术 (4)第3章 花雨满天 (1)第37章 道就在眼前 (1)第9章 静心的艺术 (4)第16章 问‘路’ (3)第23章 无为的技巧 (2)第13章 愤怒之美 (4)第21章 生和死的奥秘 (4)第28章 眼见方为实 (4)第35章 隐藏的真实 (4)第33章 隐藏的真实 (2)第30章 回答的智慧 (2)第32章 隐藏的真实 (1)第16章 问‘路’ (3)第42章 当空乃发生 (2)第20章 生和死的奥秘 (3)第41章 当空乃发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