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江华道令李公子

京畿道,江华岛!

以力服人,说服了一个老船夫带着几人登上江华的韩三石一行人直奔江华留守府。

他的目标自然是当年曾经考察过的,已经被守卫暗中虐待,都快要饿死的恩彦君之五子李。作为思悼世子之孙,乃是李玜的堂兄弟。

其父显禄大夫恩彦君兼五卫都总府都总官李因为牵扯进入辛酉邪狱,遭到贞纯王大妃无辜赐死,已经五年之久。现在这位到底还有没有活着,韩三石都不太确定,毕竟江华这边感受到的汉阳方面的指示,很是有一点勿留后患的意思。

如果这位死了,就要实行第二计划,去找恩全君的嗣子。但是这位没接触过,韩三石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请”到。

剩下的那几位勉强算得上宗亲的男丁,要么在汉阳城外的寒窑破洞里,要么在济州岛喝海带汤。事发突然,再去找他们很不凑手。

第一选择还是眼前江华岛上的李!

江华留守府说是国家的留都,但是实际上就是个县城罢了。只不过是由于江华岛在汉江出海口的特殊水文条件,易守难攻,在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的历史上多次发挥了避难的积极作用,这才升格为都。

前任的正宗大王李祘还在此建立了外奎章阁,以保存部分图书典章,或者说是提前打算,随时做好跑路的准备,能够在江华也有点打发时光的娱乐活动。

城内也没有太多的百姓,虽然江华岛可以垦种,但到底是个小岛,所能提供的耕地有限,那产粮也必然有限,不可能供养多少人口。

从城外悠然进城,城内的百姓对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并不太好奇。拥有特殊政治地位的江华,汉阳的来使一年总有那么一两拨。再是没见识的老百姓也是见怪不怪,看得多了。

留守府衙门,韩五石拿出汉阳议政府门郎从五品别坐的告身,城内的留守官吏立刻一副明白了的样子。

汉阳来的官员,而且还是议政府这个中枢机构,小小的江华岛,值得这样兴师动众的也就只有李这位恩彦君之子了。其他流放江华岛的罪人,不过是政治斗争失败的残次品,根本无人在意。

双方心下了然,自然有差役官兵把韩三石引导到李的谪所,还是当年的破草屋,现在只有李一个人在此居住。他的父亲母亲兄弟嫂嫂等已经全部死绝,只剩四哥也被人抱走,现在是货真价实的孤家寡人一个。

“道令,道令公子……”守卫的官兵朝破败的院子,戏谑的叫道。

“我有罪,我有罪……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老爷饶命,老爷饶命……”院后跑出来一个年轻男子,还未见人就扑通一声的跪倒在地,大声的求饶。

那官兵喊他“道令公子”就是在嘲讽他,道令公子的意思乃是堂上大监家或者宗亲驸马家的嫡子的称呼,且是一种尊称,一般是用不太到的。

而看李的样子,那明显就是被“调教”的已经半带疯癫。他堂堂的大王从兄,居然像条摇尾乞怜的狗一样,跪拜一个兵丁,这在封建时代乃是多么罕见的事情。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便是如此了!

“你们回避一下!”一个家人取出一大串钱,怕不是有五六两,递给叫门的官兵。

“去买些酒吃,本官与他有话说。”韩三石摆出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

和李的谈话听到的人越少越好,韩三石秉承洪景来的意志,就是要来“请”李出走的。有这样一位大王的从兄在,很多事情就有了足够的名义和正统性。

“谢大人谢大人……”官兵差役们得了钱,一副您请便的讨好模样。

他们在江华岛守卫,干的是毫无油水的活计,眼下得了那么大一串钱,自然是千恩万谢。何况眼前的韩大人乃是议政府派来的,指不定有什么紧要的公干,他们守卫这种大逆罪人,别的都缺,就是不缺政治敏感性。

估计是来敲打李的!

当然是言语敲打,还是肉体上的物理敲打,就不是他们这些小兵该管的事了。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听到了也要当自己聋子,看到了更要当自己瞎子。

怎么会有人嫌自己命长呢?

待官兵差役走后,李从地上爬了起来,抬头看了一眼韩三石,随后轻轻的拍了拍布袍上的灰尘泥土。向前走了几步,来到韩三石的面前。

韩三石让几个家人分散开来,四面望风,免得有人无意间闯进来或者故意前来打探些什么东西。

“不曾想还有得见韩卿的一日。”李拱手行礼,哪里有一点疯癫的样子。

“公子还记得在下,不甚感激。”韩三石也恭敬的向他行礼,并真正的尊称他一句公子。

两个人不过是几年前有一面之缘罢了,那时候还是闵家要和李宷重结亲了,洪景来才想到李玜不是个长命百岁的主儿,为将来做准备,派韩三石考察国中尚且活着的王室近支宗亲。

“韩卿现任何职?”李坐到一个树墩上,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无官无职,一概捐弃。”韩三石甩了甩袖子,哈哈笑道。

“这么说韩卿有大机遇?”

“与其说是在下的际遇,不如说是公子的际遇。”韩三石直视李。

“哈哈哈哈,如韩卿所见,余身无长物,兼无才智,能有何际遇?”李不接韩三石的茬,把话推却给韩三石。

“我家阁郎将行大事!”

李听完以后,居然面无表情,不做一声,不置一辞。

韩三石也不催他什么,依旧静静地看着他,两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沉静之中。午后的阳光尚显炙热,院中的梨树郁郁森森。不过稀奇的是,居然无有知了的蝉鸣,更添安静。

“走吧!”

静坐了约四五分钟,李突然站起身来,风轻云淡的说了这么一句。

“大君先请!”韩三石也很平淡,立刻起身,跨前两步,为李先导。

26.一哭能解万般难50.赵大府明断堂审44.贞纯王大妃薨逝17.天欲亡我训练营18.抄家八道得暴富21.李尚宪克期会师25.惠庆宫惠嫔洪氏14.再见连襟话家常40.德川家庆元服礼1.东莱巡海备倭判19.也有人情留燕京10.先王御真付一炬34.赞叹枫皋得贤才(为爱吃油焖大虾加更)32.为郑神师所裹挟6.议政府学习行走9.李氏如愿得中标9.大索汉阳城内外26.添头搭脚合六百7.僻派丧钟已鸣响6.鲅鱼只准京人买7.不意前三之人选36.间宫伦宗结善缘27.密不透风老朱珪30.宣惠厅常平佥正7.嘉庆直呼了不得15.王大妃弃卒保车28.协济上官得美评29.洪妃问我私囊丰13.鞑骑一万破庆兴7.嘉庆直呼了不得22.无师自通打茶围6.黎民士庶皆可应36.营外南面起烟尘14.再见连襟话家常34.堂堂正正用阳谋17.废庄还民 版籍纳公40.仰借吟诵脱身成32.上邦赠尔恭悼王18.三足鼎立最安稳24.洪景来好事将近12.方面兼顾不遗漏11.大调京商出入账22.性命操于股掌间22.带清世有两显学19.急入宫来拜洪妃22.雇得鞑兵做好戏15.夕阳落幕万东庙20.花住教我如何奏33.天下第一好生意37.德川家齐颇不快2.李玜问我年何岁17.朴台青眼委冬差35.贤表戚里堪行重29.洪妃传递密信来1.各有职守定大局4.咱们景来到东莱11.偶见汉方中成药24.义理二字势如山13.豆板倭银新出炉4.原来金氏有五女23.广开土王大碑拓7.洪母教子论时僻2.洪妙妊一语得中26.原来也无大代差4.洪妃教我查拣择(为昨日仗剑加更)13.乡班实在意难平24.无本生意最好做3.夜中有人求请来17.暗忖已身患风寒28.四野乡村无人烟17.柳大房里通外国27.清理首尾脱困境6.闵廷爀任请安使38.一字避讳生烦恼32.走马上任常平司27.娘舅猛打老岳父20.屹立四朝之洪妃13.威水厂两案并发17.柳大房里通外国35.夤夜催人填沟渠1.禧著演说鹿儿岛8.汉阳血泪发家史6.黎民士庶皆可应12.平静下暗流激涌2.铁山有人伸手来41.金在昌用力一击32.小洪未加知制教40.且随我宫门领赏8.请老爷暂借几个14.训练营进退摇摆40.仰借吟诵脱身成32.收拢矿丁编行伍8.东阙不幸遭祝融13.左右风向忽不定15.夕阳落幕万东庙8.终于寻得书侩商9.并非全然真好人22.沉迷自我做明君25.拣辨飘民甚轻易24.一网兜尽汉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