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光明与迷茫交错

当朝鲜使臣向宝座上的道光皇帝,呈上朝鲜留学生通过荷兰人所获得的英军即将起兵攻打清国的消息时,宝座上的道光皇帝难以置信。

这位节俭至极,一个补丁只花五十两银子,一个鸡蛋只花二十两银子的满清皇帝,第一个想法是“这朝鲜莫不是和什么英吉利国勾结起来了?”

好在英国虽然陌生,但是在乾隆朝和嘉庆朝时,都先后前来“进贡”过两次。虽然朝中还是没几个人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国家,以至于道光皇帝居然问近臣这个英吉利国距离新(屏蔽)疆多少路程。但总归不至于完全的两眼一抹黑,起码知道因为路远这些蛮夷洋兵来不了多少人。

你们朝鲜国怎么比我大清知道的还早?是不是有什么勾结联络?

已经一把年纪,显出老态的金正喜恭敬的跪倒在地,向道光皇帝回禀。尽管有明朝鲜国内修政理,外整戎和,已经有足足三十年之久,但是在庞然巨物一般的清国身边,还是显得那么的“弱小无助”。

“下臣国中有商人远航至苏禄、满加喇等处,闻知这英吉利国已然调兵,不日将往上邦大国而来。我主惶恐难安,这才遣臣星夜驰来,禀报圣天子。”

“李王到是恭顺……”道光心中的朝鲜,还是那个被满清两度暴揍的朝鲜。

你要说朝鲜反清复明,那估计道光可能还真有点相信。可是说朝鲜勾结英吉利蛮子?那还真不太可能,要是朝鲜能豁下脸做这种事情,黄台吉不至于揍朝鲜两回。

至于道光口中的李王,自然已经不是李㼅。这位老兄在经历了“丁卯政变”之后,彻底成了李禧著圈养的猪,连宫门都不能够离开一步。本来说着等洪妙妊生的儿子长大一点,受了清国册封就让他蹬腿。

后来这不是小李非常配合嘛,配合的李禧著都懒得换了。而且小李从此以后寄情酒色,被洪景来用现金换走的宫庄那是真的换走了,但是钱李禧著到还是给了。只不过原本的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变成了四十万两,没了财权的李王也就只能在后宫喝喝酒抱抱小宫女咯。

好在他也不用赏赐宗亲和百官了,都被李禧著杀完了嘛,替他省了好大一笔开销!

前后又活了二十年才伸腿,生下了五个儿子,三个是洪妙妊生的,另外两个则是其他嫔妃所出。没话说,把洪妙妊生的最小的老三给扶了起来,小伙子叫做李昪,此时已经十九岁,在宝座上被看的死死的,也就是个泥塑木胎的傀儡。

李禧著前两年身子不好,加上丁若镛正好去世,失了谋主,算是搞了内退。丰山洪氏势道政治内部大伙儿好歹也算是共同的利益小团体,李禧著想让位给继承了洪景来家门的洪永周(历史上的赵秉龟),赵万永自然无条件表示答应。

而且洪永周已经和洪景来之女生了四个儿子,家门承袭毫无问题,都是洪景来的亲外孙。这也是李禧著愿意提前让位的原因之一。

某种意义上的“军政府”第一次和平权力交接,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显得相当平稳和特殊。一旦这个规矩立了下来,将来做事便有了成例。

此番洪永周从雅加达归来的留学生那里知晓此事后,自然是立刻上报道光。虽然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变法,不断摸索和进化,朝鲜也算是有些成效,但终究国小民弱,且大多数时间是闭门造车,并没有全面的开国和西方交流。

怀有国际视野的洪景来死后,李禧著等人所秉持的是洪景来当年订下的各项政策和计划。他们并不是穿越者,没有“精神病”一般超前世人一步两步的大能力,需要摸索,会走错路,第一次工业葛明跌跌撞撞,走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速。

但是总归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对外交流也日益扩大,甚至有了能够环游世界的人,远航去往欧洲的人也不再是凤毛麟角。

荷兰的沙俄的使团先后来到朝鲜,一个获得了在东莱富山浦贸易的许可,一个获得了在仁川贸易的许可。李禧著甚至允许他们在汉阳四方馆内居留常驻,成为了实际上的外交使团。第一任驻朝的沙俄大使自然是舍科夫,至于荷兰兼领朝鲜和日本两国贸易的商业代表,则是当年送了洪景来一艘军舰模型的斯波德。

1832年和1836年,英国和法国的贸易商船先后前往仁川扣关,请求和朝鲜建立外交关系,并派遣外交使者。

当时正值李禧著和洪永周开始权力交接的当口,李禧著认为反正外国都一样,既然已经有了沙俄和荷兰,和英国法国的交流仅限于贸易即可,没必要让洋人充斥于汉阳街巷。人年纪大了,多少会失去一些进取心的嘛。

到是洪永周在一众已经开始转身为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两班的支持下,表示应当更加放开国门,加大交流。此议最终是洪永周的议案得到了认可,一众势道政治内的新贵都表示加强对外贸易和交流,可以更快的提升朝鲜的国力。

因为在此事上的出色表现,最终也坚定了李禧著交权的决心,随即李禧著就改任知中枢府事,而将户曹判书、兵曹判书以及吏曹判书三大要职全部交出。洪永周身兼兵、户两判,担任实际上的朝鲜执政,继续推动朝鲜的发展。

1840年后第一次中英战争,中方几乎在战争和外交上双双惨败,极大地刺激了朝鲜国内,当然也刺激了日本国内。两国内部的有识之士,都对于国内武家掌权,赋税沉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治主张。

历年来留学的留学生以及新兴的资产阶级贵族,纷纷要求仿效击败清国的英国,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多重变革。

乡校和北学校的推广,使得良民的文化程度大大增加,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又驱使这一批社会的中间阶级寻求政治上更多的上升通道。

如疾风怒涛一般的葛明正在酝酿,但朝鲜终究走上了一条属于“逆贼”的道路……

(全书正文完)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23.半推半就入厢房10.训练营至大同江43.惊闻荷兰大消息31.过往从无新生意27.似有波涛再兴事34.裹挟民壮谋瑞兴17.废庄还民 版籍纳公11.军心正是可用时13.想宫中如何应对5.汉阳唤京亦如何28.四野乡村无人烟6.君恩厚重教旨到6.洪大守再回汉阳10.所谓继统不继嗣23.半推半就入厢房1.家乡铁山煤铁全4.不过区区衰草尔50.东洋市场尚可为30.今上大王称善之20.赵万永千里来投20.世道不靖香教兴3.不惜血本小白菜27.暂且栖身大树下8.一场造化在眼前26.崩溃从内部开始2.天下何处不吃人12.金芝淳三路进兵23.东西两厢难联络3.郑日焕忧惧而亡(为THEBIRD加更)7.钟匠说打发条簧30.前景愈发显光明39.出乎意料全反对24.如今变法甚轻易25.旅途困顿摧人折10.江原一道尽惨白11.实则阁郎颇不同3.夜中有人求请来8.天字第一号钦案25.拣辨飘民甚轻易21.八大胡同找乐子20.洪氏旌表为节妇11.偶见汉方中成药25.惠庆宫惠嫔洪氏26.主上可愿决死战20.身陨汉阳终命绝34.露西亚试图南下8.钱囊空空赴义州18.殿上因纸起争斗20.商量铸币机等项2.天下第一关与官24.义理二字势如山9.大索汉阳城内外3.郑日焕忧惧而亡(为THEBIRD加更)17.天欲亡我训练营9.再遭铁拳一重击34.尔朝鲜可有逆教38.三轮火铳全军溃42.一身轻松反家乡25.至亲骨肉五百两16.捡起一座庆兴城8.东阙不幸遭祝融27.清白人家怎谈这5.李球承袭南延君36.不意峰回又路转1.行前先举韩三石23.半推半就入厢房22.行前淘换京银钱9.大索汉阳城内外27.罗禅国先使一步19.孔尚炫图穷匕见3.不惜血本小白菜22.带清世有两显学38.国立仁川北学校31.修罗场里有活人22.昌庆宫外进士科5.恢复乡校选儒官12.世有如意天宝丸15.夕阳落幕万东庙24.如今变法甚轻易5.思虑己身出路途13.郑进焕乾坤一掷11.九人蒸汽机小组16.原州乡班大夸赞28.协济上官得美评28.心中暗筹借洋兵3.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8.钱囊空空赴义州2.满院飘香一百两8.吉州郡好大官威16.原州乡班大夸赞8.教导兵严阵以待23.再与赵氏一状元2.金进士颇有盘算38.绥嫔朴氏不简单19.孔尚炫图穷匕见25.何策可使民知法32.上邦赠尔恭悼王9.我当盛礼祀皇明7.僻派丧钟已鸣响16.五峯山别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