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小村谈判(上)

留学的事情李明峰全部交给容闳去办理了,至于选派幼童,李明峰则交给了刘铭传、吴长庆、陈星翰负责。刘、吴做事仗义,深得官兵爱戴,陈星翰做事稳妥,交给他们三个办理,李明峰也就不需要多操心了。

三万常胜军士兵,家中符合年纪要求的子弟为数不少。李明峰宣布,这些子弟在五年之后回国,回国之后,每个正常毕业的学童都能拥有一份年薪在百两白银以上的工作。

百两白银,那是四品知府的薪俸标准!当然,知府还有其他各项隐藏收入,不过换一种算法,这百两白银也足够十户普通人家一年用度的了。年薪百两,起码算是个小地主了。常胜军的士兵看到这种奖励,哪有不动心的?

在李明峰的刻意包装宣传之下,出国幼童被宣传成了出国去学“西洋手艺”。在这个年代,百姓公认的是“腰缠万贯不如有一技在身”,既然是去学手艺,家里的人也就放心了很多。

第一批报名的是常胜军士兵的近亲属,报名学童总数约有四千多人。

第二批报名的是常胜军士兵的族内亲属,报名学童总数约有三千多人。

到了第三批,李明峰则面向保定、顺德、天津三府招募,其他外地州府的也可来报名,收学童六千多人。

三批学童一万三千余人,经过层层筛选,选出聪明伶俐的,智慧过人的共计三千人。

李明峰将其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国留洋的,派往英国五百人,法国五百人,美国两百人,普鲁士两百人,共计一千九百人。这一千九百人都是常胜军士兵的子弟。

剩余的一千一百个学童,李明峰将他们安排进刚刚修建好的同文馆中学习外语。当然,同文馆除了开设英、法、俄、德、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语言之外,还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世界地理等基础知识课。

至于剩余的一万多落选学童又被派遣回家。

李明峰称这次的行动为“朝阳计划”,是为中国培养未来人才的。不但今年要派,李明峰还准备每隔两三年就派遣一批。只不过这批学童成才要在十年以后,要成为国之栋梁更是需要二三十年的成长时间。强国之路,是需要一步步走的——

同治元年夏七月,在极其隐秘的情况下,李明峰带着二十名亲兵在直、鲁、豫三省交界处的某个小村庄会见了河南第一大军阀,漕运总督袁甲三。

袁甲三是李明峰通过焦佑瀛才联系上的,焦大麻子还亲自跑到“袁家军”的军营之中对袁甲三陈述利害。告诉袁甲三,朝廷已经得知他的反意了。

袁甲三闻言,惊骇不已。事情提前泄露,便算失败一半了。袁甲三连忙问计焦佑瀛,焦大麻子提出让他见见直隶总督李明峰。

袁甲三同意了会见,只不过为了防止被谋害,袁甲三要求在直、鲁、豫三省交界之处,也就是并非任何人的地盘之处会面。而且双方只能带少量亲兵,大部队必须离会见之地至少二十里。李明峰没有谋害他的意思,也就同意了此事。

袁甲三得知造反之事已泄,被吓得如同惊弓之鸟,他早早的就先到会面地点,先派人四处打探一番,得知没有伏兵,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他的这一番举动却遭到随行的焦佑瀛好生耻笑。

中午时分,故意等袁甲三搜索完毕的李明峰这才带领二十名亲兵抵达会谈地点。

会谈地点选在这个村庄的一个普通民居里,当李明峰进入这个土屋的时候,就看到一个五十左右岁的胖子身穿便服坐在炕上,正在抽着旱烟。炕下站在四五个精壮的汉子。焦佑瀛也坐在炕上,和袁甲三并排在一起。

最令人惊奇的是,炕上还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娃娃,那娃娃脑袋硕大,模样可爱,依偎在袁甲三的旁边,与其亲密不已。

“哎呀,这位就是直隶总督李明峰李大人吧?”看到李明峰进屋,袁甲三起身道。

虽然早在十几分钟之前,袁甲三就得到消息说李明峰一行已经入了村,但是他却没有出门相迎,直到李明峰进了屋子,他才放下烟袋,站起来说了句客套话。

袁甲三位列漕运总督,也是从一品,在官职上和李明峰相当,只不过在排位上略低。但是袁甲三拥兵极众,这次又准备造反,所以对李明峰这个兵力没他多的朝廷官员很是不以为意。要不是焦佑瀛说,朝廷已经得知他要造反,让他惊惧非常,袁甲三又怎么会来这里见李明峰?

“正是在下!您就是袁甲三,袁总督吧?”李明峰笑了笑,也不在意他的失礼。

“正是袁某!”袁甲三道。

“坐下说!坐下说!”焦佑瀛连忙道。

袁甲三和李明峰都到炕上坐下,李明峰看着那个娃娃也是新奇非常,暗道:“这姓袁的怎么会带着这么一个小家伙来谈判?看来他真是对这个娃娃宠爱到了极点,一刻也舍不得分离。”

几个人都坐下了,旁边有人送茶上来,李明峰跑了上百里路,早就累了,端起茶杯就饮了下去。

“这是我的孙儿,精灵着呢!我找过看相的给他看过,看相的大仙儿说这娃娃将来富贵着呢!”袁甲三伸手摸着爱孙的头,眼中尽是慈爱之色,只不过李明峰却注意到,袁甲三的嘴角的那一抹微笑却很是诡异。

“哦,小家伙叫什么名字啊?”李明峰望着那个大头娃娃,笑着问道。

“我叫袁世凯!”小娃娃朗声说道。

此言一出,李明峰将刚刚喝进嘴中的茶水全都喷了出来。

好家伙,袁世凯!这个名字可比现在大清朝的顶梁柱奕?、僧格林沁还要响亮几分。李明峰万万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这位。

幸亏李明峰转过了头,这一口茶水才没喷到炕上,而是喷到了地下。虽然如此,但这脸也丢大了。

李明峰心中苦笑,暗道:“一个娃娃的名字能让我这个堂堂直隶总督失态至此,足够让天下人笑话几百年了。”

“怎么了,李大人?有何不可?”焦佑瀛连忙问道。

李明峰认为天下人会笑话他,不过别人却不这么想,外人的想象力再丰富,也不会猜出李明峰是被这个娃娃的名字给弄得如此出丑的。焦佑瀛心中暗自猜测,李明峰可能是怀疑茶中有毒,所以才故作此态的。

“没事,没事!”李明峰连忙接过亲兵递上来的手绢擦干净了水渍。

“大人可是怀疑我茶中有毒?认为袁某意图暗害大人?”袁甲三也“猜出”了李明峰失态的原因。

李明峰连忙道:“并非如此,袁公多虑了!”

袁甲三略带不悦的道:“那是为何?如果你我二人连这简单的信任都没有,还谈什么合作?”

李明峰苦笑一声,道:“让我吃惊的是你这个小孙子,并非其他!”

袁甲三眉头微皱,疑惑道:“哦?我这孙子有何不同?”

李明峰做出仔细观察的样子,一边看着袁世凯,一边道:“李某不才,还算对星象占卜等玄学有些造诣。你这孙子从面相上看,可是大富大贵之人。不过袁公你是一品大员,孙儿是富贵之人倒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再联系到袁世凯这个霸气非常的名字,你这孙子富贵可就非常了!”

袁甲三面露惊容:道:“哦?当真如此?”

李明峰点了点头,煞有其事的道:“假如我没看错,你这孙子可是有帝王之相啊!”

“啊!”此言一出,袁甲三、焦佑瀛和屋内所有的人都是一声惊呼。

袁甲三之所以造反,原因很多。比如朝廷的猜忌打压、和“恭王党”、两宫太后近乎死仇的关系、太平天国的利诱等等。不过,在最关键时刻让袁甲三坚定造反决心的,就是他的孙子袁世凯!

袁甲三十分迷信,府内经常出入算命的“大仙儿”“半仙儿”,其中有一个是袁甲三最信任的,号称“铁口神断”的刘真人。此人看相算命极准,在民间声望极隆。去年袁甲三终于有机会请到刘真人去他府上给家人算命。

刘真人将他的儿子、孙子都看了一遍,每个人都用富贵二字形容,到了袁世凯这个最机灵的孙子那,刘真人足足看了一个时辰,然后又问了名字,生辰,最终刘真人用了大富大贵四个字来形容袁世凯。

袁甲三心知这个小孙子定然有不凡之处,否则刘真人不会如此看重。于是袁甲三又追问刘真人,袁世凯到底能富贵到什么程度。问了许久,刘真人磨不过,最终才私下里告诉袁甲三两个字——“皇帝”!

袁甲三得知自己的孙子能做皇帝,岂能不高兴?连忙重赏了刘真人。而且从那之后,也坚定了造反之心。

今天听到李明峰也说袁世凯有皇帝相,袁甲三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李明峰竟然如此厉害,只需听到名字就知人的命数,好似比刘真人还要厉害上几分。喜的是,刘真人的话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难道真的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袁甲三心中美滋滋的想道。

焦佑瀛和袁甲三带来的将领,也是震惊非常。不过却没人相信李明峰所言,他们在揣测李明峰这话背后“隐藏”的意思。

“李督说笑了!大家不要当真!”袁甲三连忙道,“不说笑话了,咱们还是谈正事吧!”

袁甲三竟然认为别人都相信了李明峰所说,担心因为这事而成为众矢之的,连忙将话题转了回来。

“好,谈正事!”李明峰道,“袁公准备反清,这事朝廷已经知道了。现在文祥即将率五万八旗兵抵达沧州支援僧王。我的常胜军也即将投入战斗,另外关外和蒙古也在征兵之中。这次战况紧急,曾国藩的湘军也会北调一部分参与战斗。袁公要是再不扯起大旗反清,两个月后恐怕黄河战线清军将超过六十万,到时候事情可就难以成功了!”

李明峰对清军的动作有所夸大,但是不知实情的袁甲三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之所以到现在还没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军至今还没有暴露出弱点。

当初他和张乐行、苏天福约好,等到苏天福率军北渡黄河之后,他就寻找僧格林沁因为围攻苏天福而暴露的弱点。等找到机会,袁甲三就趁其不备,迎头痛击。但是僧格林沁早就得知了袁甲三、苗沛霖要造反,又岂能暴露弱点给他们?

就这样,袁甲三的造反时间一拖再拖,到现在,距离苏天福北渡、瑞麟阵亡已经有二十日了,袁甲三仍旧没有扯起反清大旗。

“李督不劝我放弃造反,反而替我谋划反清,这是为何?”袁甲三本来是等着李明峰来劝说他归顺朝廷的,但哪知李明峰竟然开口就是替他做造反的规划,让袁甲三准备好的说辞全然无用。

李明峰笑着答道:“即便李某不说,想必袁公也知道,我与那奕?等人也是不睦,朝廷也同样顾忌常胜军的军力。这次袁公造反,正好能替我分担压力,只要袁公和长毛、捻子不灭,朝廷也不会对我进行清洗。”

袁甲三惊讶的问道:“哦,难道李督不是来替朝廷做说客的?”

李明峰断然道:“当然不是!焦公知道,前几日我刚刚武力控制了天津顺德,将朝廷派给我的布政使、按察使和各地知府都赶了出去。现在朝廷内部可能正在讨论是否出兵讨伐我呢!我又怎会替朝廷当说客?”

第145章 醉仙楼(下)第115章 谁是谁非?第20章 启程第123章 落难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327章 风俗第293章 阿克苏之战第80章 探监第26章 议和大臣第220章 单方面屠杀第134章 火器初显威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264章 东北开禁第23章 广州富商第355章 江户战乱第169章 毒计第116章 充满变数的未来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344章 劝服载垣(上)第311章 密议第30章 初会二相(上)第229章 逃了!第275章 水师学校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52章 陈年旧事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186章 丧命第300章 围困喀什第145章 醉仙楼(下)第12章 大成国第81章 局势变化第41章 趁机扩大第34章 约成第172章 出宫第76章 密谈第248章 洪氏诸王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84章 再遇额尔金第62章 景德镇之战(四)第130章 昌平城第212章 商议出征第266章 内部矛盾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163章 入京第38章 靠山归来第333章 朝法停战第96章 贪财的龚半伦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308章 热情的北京市民第3章 身负血海深仇的大清贵族第144章 醉仙楼(上)第225章 曾国藩第225章 曾国藩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248章 洪氏诸王第148章 钟粹宫第346章 歇多万第212章 商议出征第294章 叶海亚第308章 热情的北京市民第18章 再回林家第110章 刘铭传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27章 风俗第145章 醉仙楼(下)第105章 庐州战役(三)第248章 洪氏诸王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248章 洪氏诸王第4章 四国代表第257章 交易第239章 决战前夕(中)第204章 围杀第50章 渡江第122章 追击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228章 韦志俊的劝说第82章 长春园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51章 韦志俊第241章 太平门第163章 入京第296章 挑拨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01章 恭王府议沙俄第332章 朝鲜局势进展(下)第335章 日本帝国第335章 日本帝国第110章 刘铭传第196章 意外 绝对是意外第95章 礼部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279章 初战受挫第153章 柏葰案第72章 再会埃洛斯第67章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第58章 浮梁城第224章 重逢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