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密谈

听到李明峰说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控制大清,巴麦尊和罗素都目光炯炯的盯着他。

“大英帝国一直以来的殖民方法就是征服,然后派驻军队,设立总督。这无疑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在许多国家并不适用。像大清这种领土庞大的国家,帝国实际上根本无法完全控制。要想保护帝国在大清的利益,最好就是在现有的政府之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李明峰说到。

“怎么改革?”罗素问到。

“帝国应该扶植亲英派来掌控清朝的政府,让目前的大清王朝变成帝国的代理人,帝国只需要直接控制住大清的一些部门就可以完全掌控这个国家。”

巴麦尊说到:“清国皇帝怎么可能同意任命亲英派来掌控政府?要知道现在清国和帝国可是水火不相容。而且,清国的政府高层几乎都是排外的,想控制中央政府,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明峰微笑着解释到:“清国皇帝和官僚的立场并非像您想象的那么坚定。清国皇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最危险的永远都是人数占优的汉族。一个清国皇帝,最担心的不是外交,不是关税,不是鸦片,不是矿山,他们最担心的是王朝是否能够延续。只要大英帝国不想灭亡清王朝,甚至帝国可以帮助清王朝稳定政局,那大清的皇帝是一定肯出让给帝国一些权利的,甚至是领土也可以大面积割让”

看到巴麦尊露出了沉思的神色,李明峰继续说到:“帝国应该先给清国一个大大的教训,让他们明白帝国的不可战胜性,然后帝国再表现出对清国的领土与子民并无贪念,那么大清皇帝就会在谈判桌上大大的让步。目前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各地造反的军队层出不穷,帝国可以替清国镇压,让大清看到诚意。到时候,帝国想要谋取的利益,清国皇帝会亲自双手奉上。”

巴麦尊和罗素都点了点头,看来他们对这个建议也很感兴趣。

罗素说到:“我们回去会具体的研究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李明峰也知道,他们不可能听自己一面之词就决定这种大事。巴麦尊肯定回去要组织内阁会议,然后再邀请懂得大清国情的商人和传教士来询问,李明峰所提的方案可行性是多少。

又聊了几句,李明峰起身告辞,罗素将他送上马车。

回到了在伦敦的住所,李明峰心中也是窃喜不已。老李很有自知之明,当皇帝,他可没那么大的能力,但是利用英国人的力量,成为大清的一个权臣,那还是非常容易的。

权臣代表什么?财富,权势,女人,想要什么,那就有什么

又过了两日,唐宁街十号(英国相府)放出消息,英法联军在东方吃了败仗

这一下,英国沸腾了,下到黎民百姓,上到议员贵族,纷纷要求帝国派出更多的远征军,一定要让清国知道激怒帝国的后果。

李明峰在这段时间,约束部下,不允许他们外出,否则遇到了英国愤青可就不好办了。幸好李明峰住的比较偏僻,而且英国人大部分还顾忌着所谓的绅士礼仪,所以双方没生什么冲突。

过了没多久,英国相巴麦尊亲自接见了法国大使,两国商议决定,共同出兵东方。

英国任命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万八千远征军,法国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七千法军,共同进兵,誓要报大沽之仇。

经过多次会议,英国内阁得出结论,李明峰所提的新方略是可行的。

在出兵命令出后,巴麦尊也催促李明峰启程回国。巴麦尊甚至考虑,是否连李明峰麾下的一万多人马也应用上,里应外合,击溃清军。

李明峰听了这个建议,坚决反对。要是这么做了,以后李明峰就彻底无法在大清立足了。即使有洋人的支持,恐怕朝廷也会处处防备着他,甚至找个由头都能弄死他。

既然李明峰反对,巴麦尊也就没有坚持,因为就凭目前英法联军的力量,已经足够击败大清的了。

李明峰也觉得先回中国做些准备的好,否则去晚了,一些好处恐怕就捞不到了。而且上海有个狗头军师——龚半伦,让这厮给出出主意,老李感觉能捞到的好处肯定会更多一些。

在欧洲待了整好半年之后,1859年10月底,李明峰带领五百亲卫,告别了伦敦,乘英国运鸦片的商船东去。

话不多叙,一路上漂洋过海,李明峰随船在两个月后抵达上海。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李明峰让亲卫散开行走,各自回营。老李自己则是乘了辆马车,准备先到常胜军营地去看看现状。

离开上海近一年,李明峰最担心的就是这支自己创建的军队改换了颜色。

到了常胜军营地,现军营越雄壮了。青石铺地,绿瓦搭顶,连绵不绝的士兵宿舍足足有数百间,方圆数百亩大校场士兵穿着颇为厚实的冬衣正在训练。看来何桂清又拨了土地和银两来支援常胜军了。

李明峰心中暗想,何桂清这厮倒也够义气,竟然挤下银子来武装常胜军。老李打定主意,以后有战事的时候,坚决不再临阵退缩,一定要对的起何桂清的银子。

大门口的站岗士兵,见到李明峰回来,十分错愕,但也不敢阻拦,放入之后,连忙跑去报信。

老李径直走向原本自己的寓所,刚到门口,就听背后有人喊道:“站住”

李明峰回头一瞧,现数十个手执洋枪的常胜军士兵追了过来,老李一愣神的功夫就被围了起来。

“李明峰你这汉奸国贼竟然还敢回来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投进来”一人朗声说道。

第230章 意外第83章 老熟人第155章 保定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323章 劝降第221章 开城投降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148章 钟粹宫第26章 议和大臣第94章 入京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232章 群策群力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271章 辽东半岛第355章 江户战乱第223章 安庆城外第72章 再会埃洛斯第162章 后膛枪第31章 初会二相(下)第187章 老李亲征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297章 反叛第73章 抵达欧洲第333章 朝法停战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58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06章 勇猛无双第66章 翻脸第172章 出宫第79章 刑部第168章 再入钟粹宫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329章 反还是不反第52章 陈年旧事第99章 恭王府第236章 太阳城第284章 战斗第132章 奖赏第146章 围攻崇文门第36章 再遇故人第353章 川西大战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254章 《资政新篇》第198章 朝廷的反应第267章 来去自由第53章 夜谈(上)第163章 入京第312章 李氏朝鲜第130章 昌平城第313章 再遇弗兰克第294章 叶海亚第229章 逃了!第356章 江户城破第73章 抵达欧洲第318章 镇夷堂点将第20章 启程第172章 出宫第180章 苏天福第153章 柏葰案第169章 毒计第256章 李昭寿和李秀成第62章 景德镇之战(四)第106章 经略寿春第91章 激辩第271章 辽东半岛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52章 陈年旧事第160章 容闳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68章 各方觊觎第308章 热情的北京市民第64章 景德镇之战(六)第66章 翻脸第47章 攻营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99章 恭王府第198章 朝廷的反应第183章 初战(下)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298章 血战阿克苏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12章 大成国第234章 朝阳门第23章 广州富商第202章 末路第223章 安庆城外第219章 炮战和壕沟战第13章 再遇敲诈第252章 擒获第202章 末路第76章 密谈第309章 朝堂暗斗(上)第300章 围困喀什第52章 陈年旧事第44章 请缨第230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