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巴夏礼来信

从北京方向追来了一股清军,据侦察兵估计,约有一千余人。

额尔金下令整军待战,联军迅列阵迎敌。清军靠近之后,两军对峙。

额尔金用望远镜观察,现清军装备极其简陋,一点火器也没有,再加上人数太少,所以额尔金通过常识认定,他们不是来进攻的。

果然,过了一会,清军派了传信兵过来。

威妥玛不在,这种翻译的事情就轮不到李明峰和龚橙,一切事宜全是交由英国人负责。本来老李认为这次的机密事情他是没有机会参与了,哪知远远看到,传信兵递过来的是一封信。

老李心中偷笑,看来还要靠自己。这些英国翻译会点基础汉语就算厉害的了,对大清那套之乎者也是一点都看不懂,到头来恐怕还是要找自己来看。

果然,不一会,额尔金就遣人来召李明峰和龚橙。两个人到了近前,从英国翻译手中接过北京出来的信件。

一看,原来是恭亲王奕?写的信,通篇都是华洋理当友好,中外合该通商的话语。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求和两字

奕?在信中还说,附带了巴夏礼的来信,李明峰一瞧,果然还夹着一封英文信。李明峰偷瞄了一眼,看了大概的内容,然后就将英文信转给额尔金。

巴夏礼如今被囚,命悬人手,可怜的老巴也只能顺着清廷的意思写。信中大意就是:我国来此,全为通商而已,并非攻城略地,当以和议为要。不如大军暂退通州,等恭亲王派人去议和。恭亲王这人十分明白,以我看来,合约很可能达成。

其实这封信早就写成了,不过都是英文,整个朝廷无一人认识。因为害怕巴夏礼在信中写一些意料之外的话语,所以没敢将信送出。后来经过多番搜寻,才在民居中找出几个没来得及逃跑的传教士,让这些传教士给翻译了一遍。翻译之后,一经审查,现并无不妥之语,恭亲王就主张将信送出,进行就和。

恭亲王是主张现在就立刻求和,但是留守的其他几个大员却有不同意见。兵部尚陈孚恩等人主张再战一场,如果失利再求和不迟。就因为内部有分歧,所以这封巴夏礼的信一直没有送出去。

直到今日,联军抵达德胜门,试探一下,现北京城十分难攻。额尔金听取了龚橙和沙俄公使的意见,大军西移,奔圆明园方向杀去。

这一下可惊住了城内诸大员,要知道圆明园可是皇帝行宫,万万不能有损失。而且颐和园也与圆明园相隔不远,圆明园出事,颐和园恐怕也难以保住。

因为皇帝出逃太过仓皇,所以所带的人员和物品都十分有限,圆明园和颐和园还有许多嫔妃、宫女、太监在其中居住。奕?主政之后,害怕城内居民都逃了出去,出了大乱,也为了防止敌军攻城,所以就将九门都用泥沙砌死,内外彻底被断绝了。这一断绝,城外两园里的留守人员就无处可躲的了。

洋人如今兵锋所指圆明园,奕?等人真是骇掉了三魂七魄。想那洋人如果攻入了圆明园,劫掠些财宝还是其次,要是生点什么强奸皇妃,太妃,宫女的事情来,那大清王朝的脸可就丢净了。

到时候,咸丰一怒,恭亲王轻则丢掉亲王衔,重则圈禁宗人府。奕?丢掉亲王衔,这些其他的留守大臣恐怕丢的就是脑袋了。所以原本主战的,也不再坚持,奕?于是就遣人拿了巴夏礼的信来求和。

再说额尔金听了龚橙的翻译,又看了巴夏礼的信,闭着眼睛考虑半响,说到:“退兵求和是不可能的,要想求和,先放联军进驻北京,否则免谈联军现在就去攻取你们皇帝的园林,希望你们能早点给我们回复否则这个伟大的东方园林就将在十天之内消失”

英国翻译将话翻译了过去,清军传信人连忙记录下来,回去复命。

李明峰万万没想到额尔金竟然这么强硬,连求和都不理会。李明峰知道,要想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恐怕机会不多,老李连忙上前向额尔金说到:“伯爵阁下,西方的作战习惯一直是求和之后就不再进攻了啊而且我们是为了通商而来,要求满足就可以了,何必非要结仇呢?”

额尔金说到:“不行十月六日了,我们没有冬衣,而且火炮在冬季也很难使用,我们要尽快完成战争。联军的军舰还停在白河,我们必须赶在白河结冰之前做完一切的事情。十一月中旬我们必须全部撤退回军舰,十一月一日,这是极限,我们必须在这天之前签署完条约。”

“如果刚才答应了清国,那不是能更早的谈判吗?”李明峰不解的问到。

额尔金刚刚接待了来求和的信使,此时心中十分高兴,继续解释到:“现在我们退回通州,主动权就在清国手里了。那个恭亲王很可能在十天八天里也不派人谈判,而且即使开始了谈判,他们也会在一些问题上纠缠不清。一旦时间过长,万一谈判破裂,我们又失去了作战的最佳良机。那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

看到李明峰在琢磨自己的话,额尔金有些炫耀的说到:“年轻人这就是计谋我看出了他们害怕那座园林被攻占,那我就去攻占这座园林,到时候我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逼迫他们接受我的一切条件”

李明峰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本来是想劝额尔金回到谈判桌上的,谁知道竟然让额尔金给自己说服了。李明峰听完额尔金的分析之后,也不得不承认,额尔金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自己实在是没有任何借口来反驳这个苏格兰老头。

“好了继续出占领了皇帝的园林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额尔金了命令。

第221章 开城投降第266章 内部矛盾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16章 林家父子第272章 再见龚橙第45章 抵达第186章 丧命第145章 醉仙楼(下)第262章 乾清宫大宴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133章 各路援军第232章 群策群力第81章 局势变化第155章 保定第240章 决战前夕(下)第142章 入宫第76章 密谈第62章 景德镇之战(四)第293章 阿克苏之战第185章 又一支洋枪队第148章 钟粹宫第273章 劝降洪仁玕第6章 城破第160章 容闳第247章 常胜军入城第105章 庐州战役(三)第145章 醉仙楼(下)第90章 北京城下第285章 中弹第107章 攻打庐州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328章 惊变第160章 容闳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7章 龚半伦第183章 初战(下)第208章 战第48章 赴死第337章 抵达神户第189章 诛杀第264章 东北开禁第60章 景德镇之战(二)第161章 弗兰克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11章 剿捻重任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32章 群策群力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272章 再见龚橙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90章 北京城下第275章 水师学校第311章 密议第175章 容闳来投第47章 攻营第152章 列强有多强第110章 刘铭传第257章 交易第345章 劝服载垣(下)第16章 林家父子第249章 遇刺第131章 谋划第311章 密议第274章 新疆叛乱第58章 浮梁城第159章 投资和留学第59章 景德镇之战(一)第284章 战斗第39章 毁约第79章 刑部第101章 恭王府议沙俄第195章 婚庆第141章 回銮第349章 幕府内斗(上)第314章 贝尔蒙多第37章 故人惨事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7章 霉运连连第282章 英国也不是个好鸟第187章 老李亲征第136章 困境第195章 婚庆第173章 大清洗(上)第216章 反复第361章 东山密谈第160章 容闳第28章 初入天津第105章 庐州战役(三)第246章 巷战第153章 柏葰案第158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1章 激辩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116章 充满变数的未来第17章 霉运连连第325章 内乱第162章 后膛枪第213章 三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