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王令来访

第二天一大早,李跃被迫早起吃了个早饭,因为今天是休息日,所以他不用上班。

刚刚回到书房,珍珠就小跑着来到书房传话,说手底下的上林署王令求见

李跃心里骂娘,心想什么时候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拜访,但身为上官,下属过来一般都是有事,因此还是耐下性子接见了此人。

司农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掌仓储委积之事。总上林、太仓、钩盾、霡官四署及诸仓。

李跃虽然平时不管事,但这些官职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上林署掌苑囿园池。植果蔬,以供朝会、祭祀及尚食诸司常料。

李跃也不知道这家伙找自己干嘛,以前自己在工作日办公时就老是听说王令想要来找自己,经常就三天两头的去找他,只不过李跃经常性的被李二带走询问,因此每次都会完美的错过。

李跃给王令倒了杯茶水问道:“为何事而来?”

王令一进来原本那个文质彬彬、温文和煦的书生直接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胡子拉碴、双眼通红的邋遢男。

李跃对王令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只是就一个月没见,这家伙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一件常服皱皱巴巴的穿在身上,白眼珠布满血丝,散乱的发髻,脸上带着体力透支的灰白。李跃疑惑道:“王令,你这是在干嘛怎么混成这副模样了?”

王令也是刚进来就被李跃一顿唠叨,王令有些哭笑不得,一脸无奈道:“大人下官可不敢像您学习,天下农桑事大,下官经常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只是苦于没有方法去扩大耕地的规模。”

“额~”

李跃思量了一下,他心里暗暗有了猜测。

表面上是耕地面积,实际上来说根本问题就出在土地兼并上面。

可是土地兼并是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

西汉末年、唐朝中后期、北宋中期、明朝中后期时,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

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李跃知道前段时间是有贵族干过兼并土地的事情,只是现在还算正常,远没有中晚期那么离谱,他还专门制作了一个表格研究了一下,现在的土地绝大多数还是农民的。

“王令,有些事情你也能看出里边的门道,但找我可没办法帮你解决的。”

王令闻言点点头,“下官明白,只是当初收拢了一些灾民和突厥人在长安,如今很多人还没有分到土地,司徒大人说您有办法,只是当初找您您却一直不在,因此今日这才贸然来访。”

李跃点点头,也承认自己上班消失的事情,接着说道:“那你今日找我所谓何事?”

说到正事,王令赶紧道。

“下官已经把长安周边现有的无主之地,统计清楚,其中主要都是山地、河谷,旱田总共三十万亩,但碍于没有变废为宝的方法,因此一直不知道这些土地该如何利用。”

说着,自怀里掏出厚厚的一沓纸张,放到李跃面前书案上。

李跃愕然,这就统计好了?

这古代的统计可没现代那么简单,是用人力一丈一丈量出来的,更何况这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山地荒坡,测量起来极为麻烦,本以为王令至少要到年后才能统计清楚,没想到这么快就行了,看来大唐官员的工作效率还是可以的,最起码关乎到他们仕途的时候。

山地、荒坡、石岭这些在唐人看来那都是无用之地,就算白送都没人愿意要。

长满荒草的土地,耕种起来极为麻烦,何况还没有那么多的牛马,但是李跃有办法。

展开测量的地图。只能说这都画的什么东西,山只用一个字来表示,连个样子都不画一下,还有这水沟好像是渭水,这用一条线代替就有点离谱了。

刚想夸夸几句,看完了地图之后,什么心情都没了。

这完全就是一本书,还是一本天书。

李跃不怀好意的盯着王令道:“这就是你给我看的图?你告诉我这是谁画的?这哪里是图,分明是书,还有要是人手不够你跟我说,我找人帮你,你这样我怎么看的懂?”

“这是长安县的县衙主簿画的,衙门人少,所以就让主簿代劳了,但这主簿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绘图师傅,一手图纸当年受到不少大人物的称赞。”

李跃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以自己后世的眼光去要求现在的确是有点苛刻。

随后他从书柜中取出一份建设图纸,展开后摆在王令面前。

见到图纸的王令一双眼珠差点掉到地图里,这山这水,还有这地势,一目了然,边上还有山的高度,河流的长度宽度,最重要的就连每个地方大概的景象都有说明,再看看自己送上的那份,这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一比较之后,王令有些尴尬,但李跃也没有多说什么,拿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人是很流氓的行为,要是让他们所有人都来个九年义务教育,顺便再上个高中,念个大学,他们的成就肯定会比自己高。

李跃没有纠结这些问题,只是指着图纸缓缓道:“其实这些土地利用起来很简单,有些地适合放养牛羊,有些地可以种一些耐旱的庄稼,还有些地也可以用来种植果树,按理来说你这些都应该清楚才对的。”

第一百六十三章 难道你喜欢高阳?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二的决定第二十章 李二的小心思第三百三十九章 木炭的价格第二百五十五章 长孙无忌第三百零八章 南瓜苗第一百二十八章 将相和第七十三章 承乾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第三百四十一章 魏王做生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求助的和尚第一百七十六章 吐蕃来使第三百五十六章 合同第二百六十四章 太子的困惑第六十一章 突厥亲王的妙计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们这是碰到能人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冲突第一百九十四章 谣言与太子之约第二百一十九章 落魄公主第一百零九章 将李跃送入宫中求学第二百一十六章 求字第三百五十六章 合同第二百二十二章 臣就是想多做做沟通第二十七章 李二的忧虑第二百七十章 马周第三百三十四章 赏无可赏第五十八章 新贵的崛起第二百八十八章 任务第二百七十一章 活字印刷第四十章 大唐的军营从讲卫生开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琵琶第二百七十五 安排第一百六十二章 长孙的病第二百三十六章 赎买与牛马学生第三百三十六章 温室第二十八章 好心情从喝酒开始第二百六十章 当然是全都要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们这是碰到能人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给皇后长长见识第三百零六章 小黑屋第三十九章 厨子的独家酱料第九十九章 马蹄铁第一百三十四章 曼陀罗第二百零三章 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第九十三章 公文与马球第80章 极寒的天气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带鱼第一百九十七章 打狗第三百一十六章 聪明人与傻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我发现了一伙盗墓的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的不把他弄出来?第六十七章 酒精的作用第一百七十四章 给你讲个小故事第三百四十章 白糖第八十三章 大军的提前出动第二百八十五章 老人与白玉京第三百零三章 李恪的忠告第二百四十章 理想化的结果第六十二章 宿主,我可以帮你第二十五章 世家膨胀的源头第二百六十四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十一章 老魏头的绝活第一百二十四章 假少卿第一百三十九章 火药不是这么用的!第三百一十六章 聪明人与傻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砧板上的肉第六十四章 事情的原由第八十七章 大唐对外务的要求第一百六十二章 长孙的病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泰你需要自己去进行思考第三百零四章 李泰的成果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们这是碰到能人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怪力乱神第二百一十二章 杂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将相和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闻机构第五十四章 马邑城见闻第五十九章 神秘天象乱了颉利心弦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李二出主意第三百六十六章 华胥之国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纲的战绩第三百零六章 小黑屋第二百九十一章 熊孩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江城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跃的计划第二百二十八章 长孙救场第二百零七章 劫天牢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带鱼第七十章 压缩饼干的制造第二百六十六章 默许第十五章 臊子面第七十九章 传承筷子的意义第八十八章 马革裹尸第五十三章 大家都在算计着颉利第二百一十九章 落魄公主第三十二章 制冰与麻将第三百二十七章 无奈行事第二百零四章 做生意第八十四章 杀戮第三百二十二章 商贾的作用第五十六章 冬季的保暖从毛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