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肃王登基

第298章 肃王登基

八月初一,大吉。

大周储君,肃亲王李炟正式登基为帝,定年号为天启。

不过现在才八月,要等到明年元旦,才能正式更改年号。

这下,肃王殿下终于正式从王府搬到宫里住了。

登基第一件事,乃是大封六宫!

封小宁氏之前,先封了已故的原配大宁氏为孝康敬皇后,之后才封小宁氏为皇后。

庄侧妃被封为贵妃。

六公子生母尤良媛则被封为贤妃。

二姑娘李茜生母高良媛、三姑娘李媛生母苏良媛、四姑娘生母耿良媛三位都被封为嫔。

另外追封了五公子那位过世的生母一个嫔位。

剩下有生育过的美人典仪则被封为昭仪、淑仪、昭容、淑容、婕妤等等。

没生育过的,则一律都封为才人和淑女。

至于孙侧妃的位份,乃是登基后三日才下的诏书,封了才人。

四公子李旻松了口气,父皇到底是给他留了几分颜面,没将他母妃漏了,不然他往后的日子可真的要难过了。

在这之后,众大臣伸长了脖子等待皇子们的封爵却迟迟未有动静。

倒是李昭写的那本数学书,历经肃王修改过四遍,宋清月修改过一遍,之后宋阁老和宋辰旭又分别看过一遍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之后,由新君陛下亲自下旨,开始整本雕版印刷。

这本数学书里有许多图表,肃王殿下让李昭将图表尽量画精确之后,交给雕版师傅,先做成泥板,之后再翻成铜板——新君陛下的旨意乃是这本书需要大量印刷,日后也会不断再版,必须做成坚固耐用的铜板。

等到校对印板的工作完成,正式开始刊印的时候,李昭拉着宋清月去看第一批书的印制。

“把月儿的名字放在前头了。”李昭指着书封面上放在自己名字前头的“君莫笑”三个字悄声跟宋清月咬耳朵。

宋清月低头一瞧,只看书封上写着:“主笔:君莫笑,皇长子李昭,校对:大周皇帝陛下李炟,宋建鸣。”

宋清月两只眼睛笑成了月牙儿。

皇长子和大周皇帝陛下两个头衔可真好玩。

大约还是历史上头一回由皇室成员亲自写的书吧?

当时排活字的师傅看到拿来的手稿的时候差点没把魂吓飞了。

竟然是大殿下的亲笔手书!

现在宋清月将李昭的初版手稿要了过来,好好地放在一个樟木盒子里藏了起来。这玩意儿日后大约是可以被当成某某国家级大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需要用一个单独的玻璃展柜,供在某个珍宝馆的正中央!

李昭将印出来、装订好的第一本新书交到宋清月手里。

翻开扉页,这本书的序言乃是由肃王殿下亲自撰写:

“万般学问,当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

天下治乱,在于人心之邪正。

学术明,则人心正。

人心正,则人才兴。

人才兴,则风俗正而治化翔洽矣。

天下学者,若不能明道存心,则人人逐利,存私德,弃公德,则于民不利,于国不利,于君不忠。

如若只明道存心,却不知如何落实,那么经学就成了无用的虚妄。

科举取士,原为公平选拔人才。

八股之文,亦为去考官个人之善恶,使吏治选官更加公允。

然科举八股,寻章摘句,学问不辨圣贤真义,治民不晓农桑稼穑。长此以往,圣人之学毁矣,堕入断章取义之恶境。

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不为报皇恩、不为恤民苦,只求金榜题名,追名逐利,兼并土地,贪污腐化。

则不出几世,天下大乱。

读书做学问,首要正心,其次务实。

朕欲正天下人之心,首当让天下人吃饱饭、穿暖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

若百姓冻死饿死,却还让他们守礼知耻,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

明体适用之正业,处也有守,出也有为,生民蒙其利济,而世运宁有不泰?

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学而不足以开物成务,康济时艰,真拥衾之妇女耳。亦可羞己!

朕命大皇子著此书,望天下读书人共习之。

经学为本,实学为用,缺一不可。

望诸君切莫舍本逐末,遗忘读书之本心。

读书,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朕亲笔著此序言,与天下臣民共勉。”

宋清月读完,只想感叹一句,肃王殿下也不单单是个肌肉猛男嘛,写起文章来言之有物,有模有样!

李昭凑到宋清月耳边悄声道:“这序言乃是岳父大人润色过的!”

哦。

难怪!

自家爹爹的文采,自然是极好的!

宋清月有点得意。

第一批书印了三万本。

肃王像是什么现代的炫儿狂魔老父亲一样,全体文武大臣人手发一本,命大家务必仔细研读。

一时间,全国的读书人都被惊动了!

这是什么意思?

日后大皇子这本书,不会被纳入科考范围吧?

皇帝陛下亲自推广,又是大皇子殿下主笔。

等等,那个君莫笑又是何人?名字竟然排在了大皇子殿下之前?

可既然这个“君莫笑”如此受到皇帝陛下和大皇子殿下的器重和礼遇,又为何要隐姓埋名,不愿以真名示人?

大丈夫的梦想不就是扬名立万,留名青史么?

简直叫人摸不着头脑!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

宋清月的日常依旧非常滋润,她现在每天还是会去顺天府衙门打卡上班做她的妇科医学院招生办主任。

午休的时候,宋清月听到府尹史大人正跟府丞、治中、通判、推官、儒学教授还有训导一众顺天府衙门的官员研究那般数学书。

不过这群官员的心思没放在数学上,说实话也没太看明白,他们一直在猜测那位神龙见尾不见首的“君莫笑”到底是何方神圣。

宋清月正用面皮卷着香酥的烤鸭和葱丝、黄瓜丝一道往嘴里塞呢!

听闻他们的议论,心里不禁有些暗爽。

何方神圣?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真庆幸当时没选择公开自己的姓名。

不然现在她可没法照常生活了。

朝堂上肯定有无数人喷自己老爹外戚专权,喷她乃是祸国妖女什么的。

宋清月现在完全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心。

肃王那序言里骂得真好: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不为报皇恩、不为恤民苦,只求金榜题名,追名逐利,兼并土地,贪污腐化!

也不知道满朝文武看到那篇文章,羞不羞愧!

~

八月初五这日,李昭带着宋清月入宫,说是跟父皇一道用晚膳。

因为还在孝期,皇宫中亦是没有太多色彩,宋清月、李昭,包括新帝的衣服也都是素色为主,菜饭也相对简单,不过荤菜倒是不少。

谁叫新君李炟是个无肉不欢的家伙呢。

皇帝见宋清月瘦了,便挖了一勺她最爱吃的清炖蟹粉狮子头进宋清月碗里,开口道:“朕打算封老大为晋王,这事儿老大媳妇你知道了吧?”

宋清月点头:“夫君已经与我说了。”

皇帝道:“老大媳妇别误会,朕今日特意找你们入宫来吃这顿饭便是要亲口给你跟阿昭一个保证,储君之位,日后必定是阿昭的,没人比他更合适。只是现在需要他先去山西做些事。”

李昭笑起来,拉住宋清月的手道:“父皇放心,我跟月儿都明白的。”

皇帝看一眼宋清月,哼哼:“朕的儿子朕放心得很,就是咱们大媳妇儿小鼻子小嘴的,心眼也小得很,朕这不是怕她不高兴么。”

宋清月撒娇似地瘪瘪嘴,李昭却笑着轻捏她面颊:“以后劳娘子陪着为夫去山西吃几年黄土。”

皇帝笑道:“走之前先在京城,把那什么科学院还是理学院的建起来。明年开恩科,朕打算先将算学纳入科考范围,老大媳妇,这事伱得好好帮着朕。”

“儿媳省得,定会好好做的。”宋清月来了精神,语气中充满干劲。

皇帝满意点头。

宋清月见皇帝心情好,又大着胆子拖长了音撒娇道:“父皇,儿媳还想求您一件事儿~”

那语气嗲得让皇帝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预感这小丫头又要提什么叫人为难的事,皇帝无奈道:“你说。”

“儿媳,想替一位救命恩人求个情。”宋清月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巴巴地瞧着皇帝陛下。

皇帝的眉毛微抬,静默一瞬,才道:“孟家丫头。”

宋清月乖巧点头,声音极低,说得小心翼翼:“她医术真的很好!不用浪费了……”

李昭忙在一旁解释道:“父皇,月儿没别的意思,她也是想着那孟家表妹也算是个能人,医术确实精湛,能利用起来,乃是利国利民之事。”

别的不知是否落进皇帝耳朵里,“孟家表妹”几个字倒是被听进去了。

皇帝这才想起来,对啊,那丫头是个孟家人!

他自己亦是知道孟家名声不好,所以登基五日了,也没下诏给孟家把爵位提回去。

不过倒是可以利用孟家那个丫头,挽回一些孟府在民间的名声?

他思量半晌,道:“阿昭,为父若是下一道旨意,叫孟家丫头跟李晵那小子和离,再用她,你觉得如何?”

李昭道:“儿子反而觉得不和离更好。”

“此话怎讲?”

“孟家小表妹与李晵夫妻情深,父皇硬拆散人家,不是美谈。再者,也给朝中诸位大臣一个信号,凡有才能之人,父皇您是可以不计前嫌重用的,可安众臣的心!”

皇帝听后笑起来,看着李昭,满眼都是老父亲的欣慰。

他点头:“如此,便将孟丫头放出来,去负责妇科医院之事。”

“不如您给她个副院长做做?”宋清月打蛇随棍上,得寸进尺地提议道。

皇帝考虑了一瞬,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宋清月立刻甜甜笑起来,又道:“儿媳怕那孟姑娘对咱们心中有怨,若是她做得好,父皇能赏她生母一个诰命夫人么?她还有个弟弟,今年十五了,不如父皇也给安排个位置?”

皇帝听得眉毛越抬越高,她声音越来越小,不过还是又怂又胆大地坚持把话说完了。

李昭笑笑,道:“父皇,月儿所说不无道理。想要那丫头好好给我们做事,是得给她点好处。孟晚枫最在意的人有三个,她生母,她亲弟弟,还有一个李晵。李晵那儿咱们不放人,另外两个这点好处不是不能给。”

皇帝听着叹气。

罢了,确实不能又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晚膳气氛一直都不错,要谈的事情也差不多在饭桌上解决了,饭后李昭跟宋清月又喝了半盏茶,拉了一会子家常,皇帝才放他们出宫回王府去。

天都黑了,宫门却还没落锁,就等着大皇子殿下和大皇子妃二人出宫呢。

余下几日,朝中开始有人上书皇帝,让皇帝尽快立下太子或是储君。

既然大皇子殿下有才,皇帝又看中他,这事难道还不是板上钉钉?

有机灵的这不就立刻上折子讨好皇帝,讨好未来储君了么?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事,凡是提议为大皇子殿下请封太子的奏章皇帝竟然一概留中。反倒开始封赏起有从龙之功的几家功臣。

镇北侯府乃是最早站在皇帝这边的,被晋爵为镇北公。

从前在南边替肃王统领南洋水师的程将军,直接被封了隆平侯,可谓荣耀之至。

欧家则被封了忠诚伯,沈家被封了平江伯,梁家被封了昌顺伯,都是只能承袭三代的伯爵位,不过这又如何,有爵位跟没有爵位,那荣耀就不一样。

三家都从岭南被调回了京城。

梁家人挺高兴,他们本就是京城人。

但欧家和沈家却不是很乐意。

在京城哪有在岭南舒服?

可皇帝下诏了,还是封爵的恩典,就断无拒绝的可能,只能在岭南一系官员的任免上下点功夫了。

徐祐忠被调回天津,继续担任天津卫的指挥使,他的位置则由辽东的广宁前屯卫的小刘将军替代。

这样西北有辽东派系的人,辽东有西北派系的人,宋清月看了这安排只能感叹,人一旦做了皇帝,就必定要搞制衡,心累啊!

穆家的穆磊乃是庶出,不然按照肃王的想法,应当直接由他继承国公府爵位的,但穆家已有世子,且这么多年并无过错,不好无故废了人家的世子之位。

于是派人去问了问穆磊的意思,看看他想要个什么封赏。

皇帝说,可以让穆磊的亲妹子穆玉卉入宫,要么嫁给自己,可以封她个高品的妃子,要么嫁给李昭也成。

这便是给穆磊这一支抬地位。

穆磊本人其实一个都不赞成,陛下年纪大了点,李昭那儿更不靠谱,那家伙一颗心都被栓在那位大皇子妃身上了,哪里还有别人的位置?

但穆玉卉想起宁越瑶来恨得牙痒,她拉住兄长的手道:“阿兄!我想嫁给大殿下!宁越瑶,我穆玉卉跟她不共戴天!我要宁越瑶那个贱人这辈子不得安生!”

穆磊听了直摆手,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还不如直接嫁给陛下呢。如今妃位以上的就两位,你大概是能封个妃的。大殿下对他那位大皇子妃喜欢得不行,你跟了他没前途。”

穆玉卉闻言双眼一亮,高兴地问道:“这么说,宁越瑶那贱人也不得宠?”

穆磊叹口气:“大概是吧……不过也不一定。宁远之前做错了事,大殿下最近冷着宁家那位,大概也有警告的意思。总归宁家的面子,他不能不给。”

“那我就入宫!”穆玉卉立刻道。

“为何?陛下……陛下都四十多了!可以当咱爹了!”

“怕什么!我瞧着陛下挺英武俊朗的。阿兄,我要入宫!我要叫宁越瑶那贱人给我下跪!”

穆磊劝了半天,依旧劝不动妹妹想要报复宁越瑶的意志,只得叹气答应了她。

不过依旧告诫道:“就算宁家那位日后要给你下跪,你可也别做的太过火了,还有,大皇子妃,你不要去招惹!”

“这是为何?”穆玉卉不高兴地问道。

穆磊挠挠头,这事他也说不清楚。

只就是一种直觉,那位大皇子妃是个古怪的。

他如今作为天子近臣,自然知晓这段时间大皇子妃出入皇宫的次数,实在过于频繁了!且皇帝陛下和大皇子殿下对她的态度也极为古怪!实在过于礼遇了。

且大皇子妃跟随大皇子殿下一道出入皇帝陛下的御书房如同吃饭喝水一般。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跟她父亲一样也是内阁大臣呢!

他皱眉烦躁道:“总之,你不要招惹那位就是了!”

~

不日,穆玉卉入宫,封了顺妃,赐住太后娘娘从前住过的承干宫,可以说是非常高的礼遇了。

最后便是西北一线这次按兵不动的那些卫所指挥使、各地总兵还有守备们,虽然没封爵,但该赏赐的赏赐,该升职位的给升了职位,就比如之前一心想要跟着李昭混的凉洲卫指挥使巩将军,这不就被调到山西去担任总兵了么。

庄浪守备霍元汉亦被升为参将,调去了山西。

巩、霍二位将军直乐疯了,就知道当初跟李昭搭上关系是正确的选择!

当初那批跟太子李炽关系颇深的臣子,好些都拖家带口不知所踪了,他们当初走得仓促,留在京城的空宅子里好东西可不少呢!

皇帝命汪禄恩去抄家,把能搜挂的东西都搜刮了,剩下的空宅子还能便宜卖给有这方面需求的有功之臣。

一通封赏下来,对皇子们的爵位,皇帝依旧绝口不提。

不久之后,宫里便有传闻传出来,说是顺妃入宫后极为得宠,陛下只要不在书房通宵加班处理政务,就会去承干宫睡,也算叫穆磊放心了。

穆家两位老夫人现在有苦难言啊!

正得圣眷的穆磊因为宁越瑶的事,早就跟家里有些离心了,他妹妹表现得比他还明显,现在入了宫,更是一步登天。

穆家两位老太太几次递牌子进宫里,想要见见顺妃娘娘,把话说开,跟她正式道个歉,修复一下关系,奈何都没有音讯。

穆玉卉根本不愿意见她们。

那两位老太太平日袒护、溺爱宁越瑶,她穆玉卉一届小小庶女管不着,但宁越瑶欺负到她头上去了,还要她听俩老太太絮叨袒护的话,没得那样恶心人的。

穆玉卉可不愿意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她根本不在乎什么长长久久,趁着自己现在得宠,她就是想要耀武扬威一番,就要叫公府两位老太太没脸!

那个肃王写的序言部分是我花了两个多小时四处东拼西凑而成,又是写到凌晨两三点的一天……

其实刚开始码字时候跟一个jj作者交流过,让她帮我看看文提提意见啥的,自信满满而去,结果被批为文笔幼稚,看两眼就不想看下去的文。我真的不服气啊!居然说我文笔幼稚,有木有搞错?我觉得只是语言习惯不一样而已,没必要说我文笔幼稚吧?

但是每次写到这种稍微硬核一点的内容的时候了,脑子里的半瓶子醋就不够晃的了。

到处找材料抄抄改改,缝缝补补,拼拼凑凑,深深觉得真的是没文化啊……

没文化的理科生尽力了,大家凑合看吧,有文才的亲亲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可以留言写个更好的版本出来给我参考参考哈!嘿嘿嘿~

写了快三百章,终于开启团宠模式了!

真够慢热的,感谢大家的包容和支持!能看到这儿的都是有缘人!爱大家,么么哒!

(本章完)

第112章 做工认字第376章 大龄单身好青年第228章 宁四的礼物第186章 圣母的光辉第201章 小枣儿【二更】第216章 绿茶配渣男第524章 做父母真难第348章 会考算学试卷第470章 军校雏形第347章 宋-葛大爷-清月第255章 李昭死讯第169章 跟着媳妇儿跑第238章 郭芸儿献茶第316章 爆发的宋二姐第404章 粉丝一枚第196章 回京第87章 他不是男主。第105章 鲜衣怒马少年郎第58章 姐妹第97章 肃王府的势力第465章 顶撞皇帝第55章 宋家三丫头第247章 未成形的蒸汽机第537章 整治娼馆(二)第485章 开战第8章 过新年第378章 牡丹宴(二)第22章 嚣张的沈大姑娘第392章 见不得光第220章 初四第313章 火器营的餐标第307章 数学研究会(一)第398章 四妹妹的亲事(二)第297章 年号天启第142章 要啥自行车第167章 花无百日红第240章 钨矿和石油第79章 靖王晋爵第409章 好打发第123章 大婚二(四更)第293章 招生啊招生!第274章 开战第73章 一正两侧第452章 山西干旱第267章 BB发夹和指针温度计第198章 接风宴第3章 宋老四牌辣椒酱第352章 大周第一场算学考试第426章 芊芊定亲第500章 晋王府二公子第534章 前往天津(一)第301章 孟晚枫出山(一)第80章 前往三清观第360章 购地税(三)第277章 围城第381章 宋先生的第一堂课第146章 土豆粉条第510章 民用电报网第351章 试卷印刷第223章 林万福受罚第242章 招生面试第531章 快报发行第305章 有喜第137章 前往大宁卫第213章 前往温泉山庄第208章 心魔第338章 梁家(一)第51章 话本子的下册第161章 财大气粗的世子妃【二更】第200章 当着面讨好谁呢第279章 只有她不在第118章 不能辞职的职位第304章 先有萝卜再有坑第127章 新媳妇敬茶(四更)第404章 粉丝一枚第457章 京城发改委主任第12章 书院清谈第529章 《朝闻快报》(二)第509章 识字班小队第34章 雪花白糖第374章 好得很!第35章 官声与赚钱两不误第41章 守株待兔等男主第238章 郭芸儿献茶第62章 订亲第323章 万人敌第347章 宋-葛大爷-清月第176章 千里江山第444章 抢钱界的扛把子第346章 大侄子出生啦!第394章 这税到底该不该收第524章 做父母真难第426章 芊芊定亲第33章 浮萍半生第35章 官声与赚钱两不误第11章 庶得不能再庶了第279章 只有她不在第311章 宁家当何去何从第125章 大婚四(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