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义仓

太监比文官靠得住,武将又比太监靠得住。

这是什么歪理?

可苏过听了李逵的分析,却无法反驳。说什么道德仁义,这些东西都是飘渺且有虚妄的海市蜃楼,举的越高,掉下来之后就会摔的越碎,越丑陋。

这个问题,苏过是说什么也无法解释得通的,只能寄希望于父亲能够给他答案。

回到家中,姨娘端来清水,苏过谢过之后问:“姨娘,父亲呢?”

“去州衙了。”

王朝云往苏过的身后张望了一阵,不死心道:“他们俩个呢?怎么没来?”

“许是听说父亲今日回家,估计怕考校学问不敢回来了。”李逵就不说了,让这厮发奋图强的玩命读书也不现实。至于李云,连他这个当老师的都不指望,也只能……由他去了。

王朝云怨道:“你们父子,没事也别逼孩子们太紧了。李逵和李云多老实的孩子,家里的活抢着干,从来没有埋怨过。你们倒好,天天逼着人家读书,就算是聪明们也读傻了。”

“姨娘,要不您劝劝父亲吧?”苏过犹豫道,李逵的学业似乎成了苏门眼前最大的难题。

王朝云懈气道:“你爹也是个不听劝的主,说多了恼人,说轻了根本就不在乎。”

苏过无奈,只能转移话题道:“父亲怎么就想到去州衙?”

“听来的公人挺着急的,似乎出了乱子。”

苏过仰着脑袋细想了一阵,才发现自己家的老爹似乎有半年多没去州衙办公了,太神奇了。可在大宋是常态,欧阳修被贬滁州的时候,也不住在州衙,更没有住在滁州城内,而是住在城外的山里,还修了一个亭子,写了一篇文章叫《醉翁亭记》。大宋这样的官员很多,苏轼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苏轼是正儿八经的龙图阁直学士,颖州知州。可是苏轼自从上任颖州自后,将所有的政务都一股脑的丢给了通判徐让,而他去做自己擅长的事了。

颖州位于运河和淮河交汇之处,由于运河淤塞,近些年来多有水患发生。苏轼瞅准了机会,上书朝廷要疏浚河道,治理水患。

为什么说他擅长治理水患呢?

一来,水患治理是大宋所有官员的必修课,就连太监们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大宋有一套完整的治理灾害的应对措施,苏轼自然也有过系统的学习。其次就是,他之前在杭州已经成功治理过西湖,对疏通河道,非常有心得。

其实,苏轼不擅长政务工作,但并不代表他没有为百姓做事的心思。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也是苏轼的夙愿。

可谁让他只会这一招呢?

就连苏轼的儿子苏过也觉得父亲做的挺过分的,哪有官员主政一方,然后将所有的政务丢一旁,自己出城找个地方躲清净的道理?

连他都不记得父亲有多久没有去州衙办公了,苏轼恐怕更糊涂。

颖州州衙。

推官徐让打开州府中门,迎接苏轼的到来。大宋很多州府的一把手,也就是知州、知府的身份都很高,比如说苏轼,他是龙图阁直学士,从三品的高官。虽说是加官,没有具体的职务。本质上还是颖州知州。但是官场就高不就低的规矩,让他成为了颖州地面上一言九鼎的超级官僚。

至于推官徐让呢?从六。

沂州知州章惇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情况。

金鱼袋,紫袍,这也是大宋最高级的官员才有的排场。徐让连大红袍子都没有混上的小官,只能捏着鼻子听苏轼指挥。

更让他糟心的是,明明自己把知州所有的工作都做了,但功劳是苏轼的,苦劳是自己,错了板子也要落在自己身上。谁让他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小官呢?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苏轼和徐让,不仅仅是一级的差距,而是五六级。

自从苏轼上任以来,徐让一直被压的死死的。

任劳任怨,从来不抱怨工作的辛劳。

可是这一次,事发突然,他发现自己有点兜不住。也不知道该不该说,瞒着又怕自己担干系,只好派人将苏轼请过来了:“学士,下官无能让学士受累了,只是治下有一桩麻烦事,需要学士定夺。”

说完,让书办将卷宗,账本等送到苏轼的案头,低声下气道:“学士,出事了!”

“要民变?”

苏轼听完,勃然变色,这么多案宗,难道是他修大堤动用民力太多,导致百姓怨怼,开始对他,对朝廷不满起来?

要是百姓过不下去了,要造反,能力出众者可以将百姓的怨气在短时间内就消解,但能力着急的官员就不好过了。

弄不好,会成为朝廷平息民怨的替罪羊。

苏轼已经做过一次替罪羊,再也不想干了。

徐让也被苏轼的反应镇住了,随后苦笑道:“学士误会了,不是民变,是义仓出事了。”

“义仓有什么问题?”苏轼这才把提着的心放在了肚子里,心说:吓死本官了。尤其是对徐让说话说一半的举动非常讨厌,嫌弃道:“宝叔,把前因后果都说清楚了,别总说一半。”

徐让道:“学士,下官也是无奈之举,自从学士来颖州之后,体察民情,治理水患,为国操劳夙夜不敢懈怠。真要是些许小事,下官也不敢叨扰学士的大事。只是前些日子,春雨连绵,响水河河水暴涨,冲毁了一处义仓。损失大小粮垛二十余个,粮一万五千多石。”

“这么多?”苏轼也开始头痛起来,疏浚河道清理淤泥,就需要大量的徭役,不给钱,但食物总该安排一些。

颖州虽说也是产粮地,但一下子损失这么多的粮食,岂不是会影响下半年入冬之后的疏浚工程,可是没有粮食,总不能上书朝廷要求别的地方调集吧?

徐让凑近道:“损失粮食也就罢了,可是下官担心我颖州的义仓亏空严重,甚至仓内粮食,是虚数字。水灾之后,下官第一时就去了案发地,发现粮食都是陈米,且多有腐败,不是水泡的迹象。用盘查损失查封了账本和控制了管仓差役,就立刻向学士禀报。”

苏轼愣住了,这事他似乎不太擅长啊!

没办法,只能让高俅抱着账本等上了马车,唉声叹气的回到了家中。

看到儿子在等他,立刻招呼儿子苏过到跟前问:“过儿,你最近可是在货栈帮忙?”

苏轼不喜欢经商,但对儿子帮忙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也是听说儿子在帮忙记账,也不知道水平如何,指着一大堆的账本对苏过道:“为父有一道题目考考你。”

第719章 越丑越好第665章 确认过眼神第526章 被种地耽误的党项大军第218章 造反四要素第532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二苏轼要发达第222章 舐犊情深第802章 饲养员焦挺第762章 产假引发的惨案第757章 忽然间后背凉了!第351章 太岁头上动土第790章 举火为号第211章 自投罗网第073章 很有钱途的大生意第652章 大科学家李逵第753章 心痛到想死!第051章 破家的县令第730章 包道乙第385章 李氏凶猛第164章 立场不坚定第778章 幸福的烦恼第434章 不走了!第254章 没有三叔公治不了的人第639章 闹事第665章 确认过眼神第616章 来吧,互相伤害!第054章 赌斗第528章 又一个假的文官第503章 二老爷升堂关于更新第699章 宰相被绑架了第345章 暴打高衙内第625章 谁说青塘不服王化?第801章 没人要的辽东第781章 海外封地第531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大宋很强!第222章 舐犊情深第734章 君辱臣死第726章 后装才是王道第123章 自救第433章 香不香?第810章 人心第493章 针鼻大的心眼第220章 手段第789章 好汉佣兵团第698章 理学的覆灭第548章 黑大帅第017章 人上人第463章 铁鹞子第001章 李二第015章 信誉破产风波第559章 你也配姓李?第059章 奔向平原的山民第032章 贯日第403章 你这个叛徒第572章 请命第545章 问心第385章 李氏凶猛第103章 学林匪号李人杰第050章 忘了个干净第488章 平夏五策第053章 李爷面前耍大斧第352章 宝藏男孩第072章 黑吃黑第089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312章 你嫂子膨胀了第323章 李全的转机第801章 没人要的辽东第260章 你到底对我做了什么?第101章 爆款书生第370章 选官就是装孙子第403章 你这个叛徒第669章 齐州辛秘第286章 虎骨酒第597章 太随便了吧?第551章 世间大恐怖第685章 小人得志第579章 猛将高俅第779章 没钱了!第016章 欺人太甚第282章 熬鹰第369章 师师是个品牌第657章 低调有内涵第189章 看不起人第642章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第382章 武举开考第100章 读书人为难读书人第667章 被山贼套路的官军第680章 跟对主子的重要性第405章 该来的还是回来第166章 钱生钱的游戏第444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61章 暴露了第412章 离京的理由第368章 高俅立志当太尉第760章 膝盖好酸!第403章 你这个叛徒第009章 嫉妒第004章 志向远大第168章 交易所第299章 立功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