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情敌出现了

作为一个资深文人,黄庭坚每逢做事都是不急不慢的性格。

再说了,他是史官,想要急都急不出来。

在大宋有两种官员,官职很低,却能够让朝堂大佬避而让之。

一种是御史,七品的御史将一品大员拉下来的记录比比皆是,绝对不是胡乱说说的。台谏官的威风,庙堂之上的大老爷们都领教过。

所以,变法派也好,保守派也罢,都将台谏官作为最重要的控制衙门,从而掌握朝堂上的话语权。

尤其是台谏官们还有一个喜好,为了出名,不惜和大佬们同归于尽的疯狂,让人谈之色变。

另外就是编史官,校书郎九品的小官,在东京汴梁的地位连皇宫里的老鼠都比不上。毕竟老鼠还有太监宫女们追着打,而校书郎宛如幽灵一般,连太监宫女们都会视而不见。

可要是得罪了校书郎,这位也有办法治人。比如说给哪位大佬的祖宗的记录之中夹张小纸条,销毁原本记录,偷偷造谣一把。让后来的编史官员分不清真假,然后记录到史书中去,不知不觉之间,就将人遗臭万年。

黄庭坚做不出这等龌蹉事来,但也没人故意和他过不去。

作为一个文人,一个有节操,有洁净灵魂的文人,黄庭坚没有问李逵的住处,更没有说自己主动去找李逵。

反而用一招守株待兔的办法——死等。

原因很简单,他是长辈,哪里有长辈眼巴巴的赶去给晚辈拜见的道理?

还有就是,他忘记问苏远了。

和人少有接触,基本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黄庭坚除了自娱自乐之外,很少会有人来拜见他。所以一时不察,给忘了。

校书郎才二三十贯的俸禄,还要寄钱会老家赡养家人。在东京城这等繁华之地,他的这点俸禄基本上和宴会无缘了。要是常年吃人家的请,脸面又下不去,请回来,荷包承受不住。要不是这两年他每个月京城的汇通钱庄会送来三十贯的孝敬,他连自己的小毛驴都要养不起了。

京城有马棚,有日租,短途的马匹和马车的租赁,但是一趟就要一百多个大钱,他也心疼。

黄庭坚看着空落落的院子,嘀咕起来:“万一李逵这小子不来怎么办?”

思及,顿时惊恐起来。自己刚刚答应了苏远,答应帮忙给李逵几个考前特训,万一要是学生没来,自己这个老师难不成要在梦里给李逵几个教授科举的办法吗?

想到这些,黄庭坚顿时害怕起来,不会自己在几个苏门小辈面前的地位,就像是他在尚书省当差一样,没有丝毫存在感吧?

想到这里,他琢磨着应该做点事弥补。

找苏辙问地址,他丢不起这个人。

难不成他这个大师伯在几个晚辈眼中真如此不堪,还要让外人得知?

这肯定不行。

想来想去,决定找个知心朋友商量一下。

“秦少游,就你了!”

可是……万一李逵几个去拜见了秦观,而没有来见自己,他傻乎乎的过去,得知了真相,岂不是大师伯的地位要岌岌可危?

想来想去,黄庭坚觉得要用委婉一点的办法,眼前顿时一亮:“如此这般,既照顾了自己的面子,也不会让少游有所警觉。”

说话间,他摊开了宣纸给秦观画了一幅画,构图很简单,只要是京城的人都知道,画的是琼林苑,这是在内城的皇家园林。

大宋的皇帝就这点好,自家的东西从来不藏着掖着,清明节后的三月初,顺天门外的金明池琼林苑开放,皇帝驾临皇家园林之内,虽然百姓只能远远的看到皇帝的车架。且这几天,金明池这里是允许百姓做买卖,游览的去处,也是清明节期间,京城最为热闹的所在。

金明池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宴会,在大宋无人不知不人不晓,那就是——琼林宴。

黄庭坚就画了这么一副山水人物,然后派人给秦观送去。

秦观看后,心有灵犀,当即提诗一首,又送回来。

俩个同门师兄弟,玩的不亦乐乎,似乎把李逵几个忘记了……

而李逵和李云痛定思痛,决定要好好准备省试。但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先要把该走访的长辈都跑一遍。

列出一大堆名单之后,李逵和李云傻眼了,看着满满当当的名单,心中自问:都没去吗?

他们来京城一个多月了,似乎有点没有做到晚辈的礼数。李云心慌不已道:“都怪师叔祖他老人家不待见你我兄弟,这都把人给吓忘了。”

突然,李逵好像想起来还有个人没有拜访,猛地拍了一下脑袋,懊恼道:“我这么把他给忘记了?”

“二哥,怎么还有要拜见的长辈?”

李云叫苦道,他发现自己啥也不干,光拜见长辈,一家浪费一天时间,很可能半个多月就过去了。然后在稀里糊涂地过个上元节,结束之后差不多就该省试了。

考糊了是正常,这样的状态,要是能中,才怪了。

李逵琢磨了一会儿,对李云道:“遇事不要慌!我想个计策,省试还有两个月多月,不着急这十天半个月的。要是有个办法,就能将所有的长辈的情绪都照顾到,而且大家没有一句怨言。”

“什么办法?”

“送年货啊!”

李逵随口说道,指了指面前的名单,也是压力颇大。这一家家跑下去,光应酬给人笑脸,就能将他惹毛了。当即决定道:“让邱宣怀准备年货,快正月元旦了,我们这时候送正好赶上趟,一家不拉下,坐着车全城走一趟,争取一天之内办完。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去个地方,拜见个人。”

“哪位大爷还要二哥亲自去?”李云好奇不已。

李逵无奈道:“刘太师,差点把他老人家给忘记了。”

李云捂着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李逵了,这位好像是你的便宜老丈人吧?两家人都有这方面的意思,想要撮合,到头来,李逵连刘家的白菜都没有拱到,就敢把种菜的老汉给忘了。李云都不知道该敬佩李逵,还是替李逵的老丈人悲哀。

李逵也是无奈,打了一个月的麻将,脑子里都是稀里哗啦地声音,怎么还记得起刘太师?

再说,李逵心里也有打算,他要是今科中了进士,刘家估计上赶着也要把他迎进府邸,把婚事给办了。

也不对,刘清芫还是个小豆芽吧?

十三岁?

还是十四岁?

但万一要是他今科没有中进士,别看李逵在刘家厄难之际两次出手帮了刘家,将刘葆晟从覆灭的道路上拉了回来。但如今的刘家已经变成了太师府,地位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淮阳军中不管事的都虞候。真要是摆起太师的架子来,就李逵的性格也不会惯着。

共患难,却不知能不能共富贵。

这才是李逵最忐忑的地方。

吩咐邱宣怀准备了一车礼物,他准备亲自去一趟刘家看看情况。

翌日,邱宣怀准备了满满一马车的礼物,等候在门外,李逵看着马车上的车夫对邱宣怀道:“我来赶车,你带着人回去。”

“少主,您身份尊贵,还是让我给你赶车吧?”邱宣怀真想要巴结李逵,他老爹经常提点他,别看汇通钱庄有刘家的份子,但主事之人永远是李逵,要是李逵不待见他,他这辈子都没机会接班老爹的总掌柜之位。

李逵哪里会让邱宣怀跟着一起去?

京城的路他也熟悉了,太师府更是好找。万一他被刘家不待见,坐着冷板凳灰溜溜的出了府邸,岂不是要被手下看到?

李逵不耐烦地摆手道:“让你回去就回去,聒噪。”

说完,李逵跳上了马车,赶着大车去了太师府。

刘葆晟早知道李逵来京城了,眼巴巴地等着李逵来看他……然后他等到了二女婿打了败仗的消息。

扶不起的烂泥啊!

自家的二女婿,竟然带着一个指挥的禁军,被一群劫道的刁民给打败了。虽说很神奇的没有死人,但在京城之中很快就成了将门口中的谈资笑柄。

要是李逵带兵?

可惜了,好好的马上将军,却走了读书人这条歪路。不用猜,刘太师最近日子过得很不顺心,他想要在朝堂上做个没人注意的摆设,却被御史台的人盯上了。原因很简单,刘家有钱,太有钱了,而且这钱来的不明不白。

好事者发现,刘家的钱多半是汇通钱庄的分红。

钱庄也发票据,这是和朝廷的抄纸院抢生意,抄纸院就是发行交子的机构。

这是什么行径?

当朝太师挖大宋王朝户部的墙角。这让御史们见了,能忍?

刘太师于是很懵圈的被弹劾了。

刘葆晟心中愤懑不已,交子都是各路自己发行,商人就算是要购买大宗商品,去到一个地方,都需要商会承兑之后才能用。就是说,四川的交子和京东西路的交子都是交子,但是发行机构不一样,且无法流通,需要商会承兑之后,才能换钱。

对商人来说,交子是轻便,但还是在使用过程之中颇为麻烦。汇通钱庄把原本麻烦的事简化了,简单了,方便了大家,有错吗?

刘葆晟被文人盯上,不用想都知道是谁在捣鬼,不是向家还有谁?

以前刘葆晟一直希望李逵当武将,这是将门的传统。将门的家族之中,没有一个能够撑起门面的将军,就像是书香门第家里没有人中进士一样恓惶。不过现在,他的想法有点变了。希望李逵今科能中,要不然自己会被向家给欺负死的……而向家也是外戚中的奇葩,向宗回、向宗良竟然是诗书传家的世家门第,爷爷向敏中,还当过宰相。

这不是祸害吗?

好好的读书人不做,却还来将门抢外戚的身份。简直就是不要脸之极。

尤其让其他将门外戚们愤恨不已的十,就因为向家兄弟他们有个当宰相的爷爷,就能赐封郡王,太没有节操了。

要是朝廷排个奸佞榜的话,向家绝对排名第一。

向氏俩兄弟都封了郡王,这在大宋外戚之中很少见。除了他家之外,只有一为外戚在活着的时候被封王。

大宋虽然不像汉朝那样,异性不封王。但外姓封王都是有数的,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

曹家出了一位王爷,那是曹彬死后追封了济阳郡王。说起来,曹家的郡王之位,是继承来的济阳郡王,就是曹皇后的弟弟曹佾,传说中的八仙曹国舅,外戚封王就这么一位。其他外戚虽然也有封王的,但都是死后追封,死了之后才享受这等殊荣。但向家一下子出了俩个王爷,这简直就是舞弊。

刘葆晟迫切希望有人能商量一下对策,而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就是李逵。

可惜,他左等右等,都没等到李逵,却发现自家夫人另有动作,这让他颇为不满。

李逵赶着车,悠哉悠哉的来到太师府外,发现等待送礼的人不少。

毕竟,刘葆晟是当朝太师,虽外戚没有什么权力,但地位高,给他送礼也情有可原。李逵赶着车的,琢磨着自己总不能傻乎乎的等着吧?

他要插队。

至于插队好不好,这又又是去衙门办事,而是见长辈,有个亲疏远近的也说得过去。

шωш●ttκā n●c○

不过他刚将车停下来,就听到有人在他车后面大喊大叫:“哪来的野小子,知道先来后到的规矩吗?”

李逵扭头看着嚷嚷的奴仆,还有个长相端正,穿着太学生都喜欢的素色袍子的书生,年纪不大,看着就十七八岁的样子,正怒目相对的死死盯着他,眼神犀利的如同一把刀子,插向他的胸口。

“死开!”

李逵可不会惯着人,再说了,谁家奴仆这么大谱,敢指着他的鼻子骂人?

这也是在城里头,要是在野外……哼哼。

年轻书生脸色骤变,怒气浮上来,目光怨毒的盯着李逵,却又一闪而过,自以为伪装的很好,却不知道早就被李逵看在了眼里。心中冷笑不已,就你这小鸡仔似的身板,还想着报仇?

“你家主人呢?”

读书人冷哼道,似乎看扁了李逵不像是个能当家作主的料,开口就要告状的样子。

李逵冷哼道:“我是你家主子,还主人,管好你家的狗,别让他出来乱咬人,小心被人打死。”

主人不说话,但奴仆却忍不住叫嚣道:“黑大个,你敢羞辱我家衙内,岂不知死字如何写?”

衙内?

李逵好奇的打量着书生,这厮是衙内?怎么看着挺猥琐,不像啊!

李逵撇嘴道:“奇怪了,看着没有当官的福相。”

书生虽说没有中进士,但也是太学生,李逵一句没有当官的福相,顿时将他的得罪的死死的,读书人最怕人说这些,晦气!

“小子,最好你报上自家主人的名号,我蔡攸不和你这粗人理论,却要好好和你家主人说到说到。”

“蔡油?”

“是蔡攸,蔡攸。德攸兮,宣重光。的攸。”书生怒目相对,边上奴仆插话道:“我家衙内是开封府府尹的大公子,怕了吧!”

蔡攸轻慢地给人了奴仆一个多话的眼神,却孤傲的仰着头,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李逵指着蔡攸诧异道:“蔡京的儿子?你爹是文官吧?竟然拜访外戚,是何居心?”

蔡攸没想到,他亮出家门,不仅没有吓住李逵,反而被李逵乱扣了一顶勾结外戚的帽子,这对文官来说绝对是要命的纰漏。蔡攸急忙解释起来:“家父不知,不对,是我仰慕五小姐,并非来拜见太师。”

见五小姐?

李逵咬着后槽牙心说,这不是传说中的情敌吗?

第086章 大保镖第595章 绞杀第424章 西出崤关第397章 急着当姐夫的皇帝第203章 一言不合就开大招第218章 造反四要素第054章 赌斗第230章 又到分离洒泪时第427章 他乡遇故知第750章 连蒙带骗第216章 大宋好人第014章 画风不对劲了第554章 金玉良言第106章 找代言第269章 送命题第660章 迁坟第640章 叛徒第267章 心头好第010章 试身手第816章 三日不封刀第274章 西贝货第651章 脑子被门板夹了第740章 老将出马第707章 两员虎将第580章 志向远大第532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二苏轼要发达第691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第725章 火神之怒第031章 土豪第660章 迁坟第198章 喧宾夺主第015章 信誉破产风波第501章 这很皇帝第677章 活着总该有点追求第707章 两员虎将第520章 不贴金,如何佛光照苍生?第410章 打死也不说第674章 道德沦丧,人性扭曲第502章 比倒霉第150章 活出罐子般的气质第616章 来吧,互相伤害!第189章 看不起人第638章 给富婆跪了第102章 醉酒第370章 选官就是装孙子第603章 打出来的才是实力第053章 李爷面前耍大斧第144章 史文恭第160章 外戚刘氏第359章 假殿试之名第048章 万物复苏第094章 大闹临沂城(2)第634章 苟富贵,勿相忘第035章 天下第一的凶名第782章 太子,江山为重啊!第327章 保康门赌王第255章 拉风的新武器第024章 大老爷抓现行第162章 李逵是个好孩子第013章 大老虎来了第803章 此子有亡国之相第805章 扬帆远航第002章 俩傻子第157章 奸商第228章 诗言志第126章 好兄弟,有福同享第616章 来吧,互相伤害!第341章 杀猪局第239章 家丑不可外扬第189章 看不起人第365章 完成小目标第237章 近乡情怯第137章 莫须有第121章 学生冤枉啊!第186章 穆氏兄弟第271章 绝交第020章 李捕头第060章 刁民的气质第228章 诗言志第020章 李捕头第427章 他乡遇故知第818章 雄兵十万第589章 出征第213章 准备告御状吧第566章 弟子服其劳第565章 御史才是真爱第637章 兴龙节第340章 二楞第272章 为何你如此优秀?第789章 好汉佣兵团第114章 吓唬人第009章 嫉妒第433章 香不香?第120章 莲藕炖排骨第441章 火药的正确用法第722章 要被玩坏的禁卫军第475章 总有刁民想造反第605章 中兴之像第669章 齐州辛秘第087章 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