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心系百姓,奈我何?

“张大人,我且问大人可有军中经验,可临战场之危?”

李逵丝毫没有给张商英思考的机会,按照他对张商英的经验和了解,这家伙很快要词穷了。果然,张商英很愤怒,他可是抓过盗贼的人(推官就是干这个事的人),虽说没入军旅之中,但也是见过刀光剑影之辈,并非浪得虚名。

张商英冷笑起来:“李逵休要混淆视听,你残杀俘虏,于庙堂不详,于社稷不详。”

“谁告诉你的?”

张商英刚想好反击,又被李逵打断。要不是看李逵人高马大,他一个糟老头子动手太吃亏,说不定就冲上去给李逵点颜色瞧瞧。

“杀俘之后,以后战场上还有异族敢投降,必与我大军死战,不知道少多将士要惨死。”

这话说的很不走心,大宋的军队能抗住北方异族的进攻已经很不错了,还想要俘虏,你想多了吧?

“你是异族吗,蛮夷心里怎么想,张大人如何得知的?”

“嗤嗤——”

连张商英都听到边上的笑声,老脸顿时一红,气喘如牛的怒目盯着李逵。李逵也就纳闷了,张商英这家伙根本就不适合做御史,也不知道谁将他安插在台谏的,还让他出任如此重要的左司谏。在台谏官之中,也算是中高级官员了。

要是换个人和李逵对峙,李逵还真不见得能够轻松应对,毕竟,御史台的人也不是吃素的。

但是张商英?

李逵觉得欺负他没商量。

这货脑子总是不在线上,总是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来。明明是跟着李清臣和杨畏的小弟,这会儿竟然跑去给曾布摇旗呐喊。而朝堂上都知道,曾布已经和李清臣闹翻了,也就他没看出来,曾布都已经不和李清臣说话了吗?当然杨畏更不堪,这家伙在元祐时期高官厚禄在京城享福,能够在宣仁太执政期间做二三品的京官,而且还是职位重要的吏部尚书,肯定是给保守派递上了投名状。

可是……

在皇帝亲政不久,章惇从地方上被召回后,杨畏就让亲信跑到章惇跟前说了一句话:“畏迹在元佑,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这种话,也就是杨畏说的出口。意思很好理解,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在保守派之中,就是为了给章惇做卧底。

章惇这个人吧?

缺点很多,但是面对对方投降,还投降的如此彻底,顿时没了脾气。如果遇到个死硬分子,章惇自然是打起百倍精神和对方死磕。可遇到臭狗屎,他就没有踩一脚的心思了,怕鞋脏。这也是为什么杨畏明明是墙头草,章惇还会用他的原因。

此时朝堂上,变法派闹来闹去,实际上是因为官职分配不公。

曾布想要当章惇的继承者,意思很简单,章惇你当宰相过过瘾就行了,过两年让我当。

章惇能答应吗?

肯定不能。

其实李清臣也是这个打算,而且李清臣做派要比曾布更加光明,他就是不爽,明明答应好让我做老二,过几年当老大的,你却给了后辈蔡卞做老二,几个意思?

而蔡卞呢?

他也不舒服,苏辙的位子才是他的梦想。当然,苏辙的门下侍郎的官职,对李清臣、曾布、蔡卞都非常有吸引力。门下高官官运作好了,能和章惇共同执政。可是章惇却无法忍受和其他人一起执政的局面。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独相。他可没有和人好好商量的习惯。

奇怪的是,苏辙最近竟然忍气吞声起来,而皇帝也没有将苏辙赶出朝堂的心思了。这让变法派内部能够分配的官职更少了。

这才是变法派内部人员投靠这个,拉拢那个的原因。

至于说杨畏,他是墙头草,外号‘杨三变’,当然和柳三变不是一个意思,杨畏是风往哪儿吹,他往哪儿跑,一日三变。而柳永原来就是叫柳三变,根本就不是外号。柳家的老爹很省事,给三个儿子取名: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兄弟成名之后,号‘柳氏三绝’。他改名字是因为赶考来京城想要领略京城风情,逐去花坊参观,然后写了一首很应景的词。

因为太惊艳,让仁宗皇帝看到了很不爽,竟然比皇帝写的都好。于是派人训斥了柳三变。柳三变气地一点办法都没有,仁宗也给教坊写过诗词,凭什么你皇帝能写,书生就不能写?

下作!

气恼之余,柳三变改名柳永。后来柳永高中进士,仁宗身边的好事者告诉仁宗,柳永是柳三变的马甲,勿放过。和杨畏的杨三变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逵等着张商英反击,却发现老头已经上头了,良久没憋出一句话囫囵话出来,只好自己说起来:“还请陛下给臣自辩的机会。”

赵煦在龙椅上两眼放光,李逵用的策略,都是他从三叔公哪里学来的死缠烂打的招数,就是耍赖,让对方回答根本就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导致对方语拙。别看李逵在场下闹腾的挺欢,可赵煦有种自己在朝堂上搏杀的激动。

皇帝赵煦心中暗道:“朕的谋略还是略逊一筹,得亏是李逵从小受三爷提点,要不然哪有如此威势?”

皇帝赵煦本来就心向李逵,自然没有道理驳斥李逵的要求,点头道:“可!”

真是惜字如金。

李逵这才整了整官袍,来到了张商英的面前,张商英背后就是台谏官的区域,一群战斗力爆表的绿袍小白脸好奇地看着李逵。

李逵越过张商英,问最近的一位:“这位同僚,逵有一事不明,还请兄台解惑。?”

“请问!”

“敢问兄台,战场上蛮夷为何投降?”

对方沉吟了一会儿,低声道:“许是穷途末路吧?”

“没错,兄台大才。”

“但是万一投降的蛮夷发现他们还有机会翻盘呢?”

“恐不会束手就擒吧?如果能逃回去,总好过做俘虏。”

“好了,逵多谢兄台奥援。”

“人杰客气了,半年前你在直秘阁还请过在下炙羊,肥美异常,如今回想起来,还是口齿留香。”

俩人虽然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却告诉了李逵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张商英在御史台不得人心。甭管张商英是谁安插进入御史台的,目的就是给苏辙上眼药。但在此之前,他肯定不可能和更随苏辙的同僚们能处理好关系。

张商英见李逵和他的属下攀交情,顿时气地怒道:“李逵,你们有勾结,如何能自辩?”

“我们怎么勾结了?”李逵很无奈的摊开双手道:“张大人,你不会认为蛮夷是心向我大宋,才在战场上投降的吧?”

“这个……”张商英要是承认了这话,等于是暴露了智商,他也不是真傻,只是经常做傻事而已。当即高声道:“但也不能投降之后就将俘虏杀了,自古以来……”

“大人,如今是大宋,不是上古时代,你能不能不要一直活在过去,用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官员好不好?您老要是活在汉朝,就你老屡次得罪的先帝和太皇太后,判个车裂之刑也不过分啊!恭喜张大人,捡回一条命。”

“不知所谓。”

张商英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在吵架的天赋上,根本就不是李逵的对手。

李逵朗声道:“至于杀俘,逵不得不说当时金明寨的战况。我军统帅程知节将军,将五千步卒从肤施城出兵救援被困的金明寨。当时金明寨已经被围困一月有余。士卒疲惫,伤亡惨重,无力迎接我军入城。程将军不得已在金明寨外二十多里安营扎寨。”

“就算是安营扎寨,也是被逼。因为西夏军队刚来拦截,数次增兵之后,西夏骑兵和步兵总人数超过了四万人,我军被围困平原之上,大战一触即发。”

然后就是李逵吹嘘,当时的宋军多勇猛,自己如何临危不惧,火炮发挥了如何大的作用。连躲在肤施城的郝随都被他照顾到了。

说到精彩之处,他突然沉默起来,闭着眼睛仿佛黯然神伤起来:“虽斩杀了西夏铁鹞子副统领讹其满,俘虏西夏士兵一万多人。此战,我军骑兵损失一千余骑,步兵二存一。三千人控制一万多人已经很危险了,但是更危险的是,我军这三千人之中,人人带伤,士卒能站立者不足两千。”

“此时,不以雷霆手段,不足以威慑蛮夷俘虏。一旦蛮夷俘虏发现有机可乘,金明寨危矣,肤施危矣,延安府危矣,鄜延路危矣,也不知多少西军家属和百姓会惨遭屠杀。西夏虽然退兵,但并非没有反扑之力。其他两路的主力并未受损,半个月,就能兵临肤施城下。一旦俘虏叛乱,肤施无法设防,这个责任虽然担?”

“张大人,是你吗?”

“我……”

“别我我我的,不历艰难,勿言易也!张大人难道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李逵悲愤道:“我为百姓担负如此骂名,自然想过说要承担责难。李逵没有怨言,但百姓不让,逵也莫可奈何。”

“百姓不让,口说无凭,任你说的天花乱坠,难不成派人去询问鄜延路百姓不成?”张商英吃人的眼神盯着李逵。当然,李逵根本就不在乎,眼睛通红的野兽可能是吃过人的狼,也可能是吃草的兔子。张商英在李逵的眼中,显然是后者,毫无杀伤力可言。可实际上,在李逵眼里,张商英的捧哏功夫了得,总能给他垫话,是个人才,李逵有点欣赏张商英了。

角落里,郝随急匆匆的跑出来,举起一块数丈长的白布,上面都是黑红色的手指印,显然是沾血按出来的指印。举过头顶朗声道:“鄜延路万人书在此。”

张商英傻眼了,他站在朝堂上,身为预示着正义的风宪官,却彻头彻尾成了个卑鄙小人。结果反转太快,他说什么也不会想到。

而李逵却怜悯地看向了张商英的,深情款款道:“张大人误会李逵,肯定是被蒙蔽的。”

“哦,对,没错。”张商英很不甘心,却也不得不顺着李逵的话找补。他有什么办法,庸官,总比奸佞要好吧?

可是李逵却没有完,对张商英道:“张大人,我真建议你多去边军走一走。你看你,做官少说也三十年了,但是你还对大宋不了解。左司谏乃御史台要职,见识少了可不成。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御史乃大宋之良心,可光有热情还不够,需要更多的眼界开拓,才能为朝廷提出合理的建议。李逵真心建议你去西北看看,环州知州战死了,正好空缺了……”

张商英眼珠子都吊了起来,就差倒在李逵面前抽搐翻白眼了:“你还来?陷害狄安不成,还想让老夫去送死,门都没有!”

这场面,如同当年张商英好不容易从地方上调到京城做官,虽说是开封府推官,但按照他的资历,要是脑子没坑的话,肯定会被提拔。

宣仁太后也不是那种强势的女人,唯独只有对孙子赵煦强势。

但是对朝臣,宣仁太后还是非常温和的女人。并没有因为变法派不满她的执政,而过激的采纳保守派的建议。毕竟保守派当年也想要将变法派全部弄死的。可是宣仁太后还是选择了贬谪而已。

可是就怕张商英脑子抽筋,他当年上书明面上说要让十岁的皇帝赵煦秉承其父神宗的志向,实际上是讽刺宣仁太后改变了儿子的毕生努力的结果。说白了,就是骂宣仁太后不守妇道。

用李逵的话来说,这货不死都是个奇迹。

即便这样嘬死,张商英也没死成,可现在张商英在朝堂上大放厥词,没有人会认为他正常,反而会笃定,这厮又疯了!

“放肆!”

终于紫袍大员下场了,而且下场的这位在李逵的眼中破有威严,眼神落在张商英身上,明明年纪相仿的两人,张商英却躲闪着眼神根本就不敢和刘安世对视。

而且这位还是熟人,御史中丞刘安世。庙堂匪号——殿上虎!

第276章 进退维谷第751章 连自己人都坑第571章 李大善人第695章 痛打落水狗第172章 胆子太小第811章 将是兵之胆第584章 大王莫慌第453章 庙堂之上第37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627章 佛爷信,我也不信第616章 来吧,互相伤害!第584章 大王莫慌第089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314章 苏门败类第505章 大人,您就从了吧!第757章 忽然间后背凉了!第170章 火爆第447章 捞一把就走第278章 进献秘方第257章 神魔九变第710章 魔镜第227章 大诗人——李逵第743章 一步步迈入深渊第642章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第249章 你爹,就是我爹!第764章 差点翻车的苦肉计第756章 神一样的男人第307章 害人不浅第570章 科学已死第532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二苏轼要发达第755章 李逵不见了!第385章 李氏凶猛第238章 龙子龙孙第030章 烦人的东西第422章 李直秘,凉了!第047章 你的死劫到了第223章 老夫要举荐你!第394章 歪主意第286章 虎骨酒第685章 小人得志第018章 黑店第441章 火药的正确用法第662章 兵统局的新员工第263章 老夫会照应你们的第274章 西贝货第114章 吓唬人第685章 小人得志第360章 大宋要完!第154章 有价无市第062章 认个干爹吧!第366章 小李探花第781章 海外封地第102章 醉酒第694章 人人都爱李二郎第798章 米亲王第203章 一言不合就开大招第765章 谨慎第245章 人黑,心更黑第282章 熬鹰第668章 大魔王第362章 没想好第076章 这弟子还能要吗?第396章 谢谢你全家!第618章 佛不争,和尚不能忍第569章 大科学家——李·因斯坦·逵第257章 神魔九变第321章 惜败第792章 爱兵如子王敬之第583章 碰瓷李逵,人生圆满第146章 跋扈第357章 逵爷教你中状元!第191章 高老爷,冷静!第754章 稀碎的大帝梦第349章 被盯上的麻烦第180章 舍生取义第251章 金莲不姓潘第307章 害人不浅第099章 绝户老书生第579章 猛将高俅第175章 大宋府库第253章 偏心第312章 你嫂子膨胀了第764章 差点翻车的苦肉计第655章 陆海联合作战的宏图第123章 自救第384章 杀生成仁第627章 佛爷信,我也不信第415章 肥羊第711章 大宋险恶的营商环境第341章 杀猪局第148章 英雄胆第305章 子母雷第014章 画风不对劲了第074章 练胆第419章 老夫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第169章 低调中开业第201章 暴起第255章 拉风的新武器第070章 大王不好了!第685章 小人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