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被通缉了

“不够虔诚!”

“你们不够虔诚!”

“党项人不够虔诚!”

李逵随口一说的话,将李秉乾震的如同被雷击一般,周围的环境都仿佛被抽离了,让他听不到任何声音。

对神佛不够虔诚?

这在西夏是非常严重的事。都说了,西夏的建立和夏州节度使有着莫大的干系。可以说,西夏的很多习惯都延续了隋唐时代的中原文化,即便不是照抄,也有隋唐的痕迹。

而在唐朝,社会对于佛教的膜拜和推崇,达到了中原王朝的巅峰。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对佛教的推崇能够达到唐王朝的程度,僧众四五千的佛寺,在大唐就有好几处。有些寺院大到夜晚僧众点灯的时候,需要骑马往来寺院之内,可见寺院有多大了。

大唐中期,寺院控制着大唐超过七分之一的财富。直到唐朝末年和五代时期,寺院和僧侣才不被待见。灭佛和毁寺才开始出现。但这些都是中原发生的事,这和偏安一隅的西夏没什么关系。

西夏延续着唐王朝的习俗,对于佛家和寺院的重视,肯定超过大宋对佛家和寺院的重视。虽说大宋的人口基数大,但毕竟大宋并非是单一宗教社会,在大宋,道教才是国教,佛教因为信奉的人多,很有百姓基础。但是相比道教,还是差了一点。

李秉乾可是在大宋生活了多年的西夏王爷,也没听说过大宋的寺庙里,有给佛像贴金的糊涂事。

黄金哎!

贴佛像上,这不是糟蹋金子吗?

他认为很有必要告诉李逵,给佛像贴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而且没有任何依据:“李逵,某也是走南闯北的人,颇有些见地。杭州的灵隐寺我去过,东京的大相国寺我也去过,五台山文殊禅院我也到访过……就是没见过那家寺院给佛像贴金的荒唐事。要说虔诚,你们宋人才不够虔诚。”

李秉乾不等李逵开口,继续道:“我西夏境内的佛寺,虽不如大宋富庶,但是吃喝用度一直都不缺。我国人心向佛祖,怎么能说不虔诚呢?”

“吃喝不愁,这是打发要饭的叫花子呢?和尚吃饱喝足了,但是神佛的脸面就不要了吗?”李逵的反驳总是打在了李秉乾的痛处,让他有种被踩了脚丫子般的气急败坏:“再说了,宋国的国家是道教,不是佛家,这你要搞清楚。宋人最好的肯定是给道宫,而不是放在寺庙里。”

仁多彦在边上频频点头,他面对李逵的时候,不怎么知道的,就是心底里就发虚。

没办法,打不过,争不过,比学历更丢人。但是仁多彦也信佛,他不认为自己不够虔诚。

哈哈哈……

“少见过怪?”

“你没有见到过,就能断言没有吗?”

“我且问你,对待神佛该如何侍奉?”李逵明显不过是强词夺理,尤其是在面对质疑的时候,他更是先用笑声来掩盖自己的心虚,同时寻找理论来辩驳。

对于如何对待信仰,李秉乾倒是没有任何质疑,说道:“至诚至真!”

“没错,至诚至真。这话就很好。”李逵眼珠子飞快地转悠着,哪位圣人说过的话,可以让这句话变成给佛像贴金的理论基础,很快他就发现一位大佬先贤可以成为他的坚强理论后盾。但是他不能自己说,得让旁人说才有说服力:“仁多彦,你可知‘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仁多彦羡慕读书人,对于读书也曾经下过苦功夫,但是西夏这等地方想要成为大儒就别指望了,总共就没多少可读的书籍。但是《论语》还是有的。

仁多彦迟疑道:“此话是夫子对冉雍说的评价,冉雍,字仲弓。原本的意思是——耕牛生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皮,两角整齐,虽然不想用来当祭品,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因为冉雍的父亲地位底下,但是冉雍却很有才能和仁德,神灵不会舍弃毛色漂亮的小牛作为牺牲,自然也不会辜负冉雍的才学,忽视他的美德。”

“看来你是下过苦功的。”论语对李逵来说没难度,要是连《论语》他都说不上来,别说考进士了,县试都恐怕过不了。

但李逵随即脸色一变,上一刻还在夸奖仁多彦,下一刻就开始批评起来:“可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书白读了。”

“啊!不能吧……”仁多彦愕然,他可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在西夏有才子的美育,当然,西夏这等地方,根本就出不了读书人。自从李元昊和中原王朝断绝联系之后,西夏越来越闭塞起来。而李逵是进士及第的才子,虽然考殿试的时候取巧了,但他在仁多彦面前,还是不折不扣的权威,被权威说成书白读了,岂不是说他多年来都是做着无用功?

李逵意味深长的看向众人,随后开始说起来:“你知道的是夫子的话中意,却不知夫子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对神灵恭敬。”

“周人尚赤,牛毛发赤色且角周正者,才会作为牺牲用来祭祀。但同时牛又是最为重要且价值高昂的财富。这显然说明周人对于神灵的祭祀已经到了所能付出的极致。现在你们觉得给佛穿上丝绸的衣服已经是非常虔诚了,但是你们明明拥有给予佛更好的装饰,为何因为黄金价值高,而舍不得给佛用呢?丝绸的尊贵能够比得上黄金的纯正,富贵,宛如神国的意境吗。只要佛像贴金,就能光芒万丈,神既有灵,佛既有灵,此时才是神佛降临,普渡众生之时。”

明明知道李逵是胡说八道,是骗人的话,可是话到嘴边,仁多彦还是承认道:“学生受教了!”

这话怎么说呢?

夫子的本意是要说人的仁德和血缘没有关系,毕竟冉雍的父亲人品很不好,还作奸犯科。但这句话同时也说了《周礼》之中对于牺牲祭祀的记录。

牛已经是价值很高的财富了,还要用毛色好看的(赤色),角也长的好看的牛作为祭祀的贡品,说明周人对神灵的虔诚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放在党项人身上,西夏以佛教为国教,没理由不给佛主最好的供奉?

就连李秉乾也沉思起来,难道李逵这厮说的是对的?

可是他想不出李逵会如此虔诚,更怀疑李逵不安好心。可对于李秉乾来说,丝绸也好,金装也罢,都是他收买国师的礼物,只要效果好用,管他奢靡不奢靡?

李秉乾迟疑了很久,才下定决心道:“就按你说的办。我们现在就拿着黄金去黑水城吗?”

“蠢,与其送上门,还不如让人求上门。你就不会给附近的寺院的佛像贴金,就僧人得瑟的性格,肯定会在佛贴上金装之后大肆宣扬,甚至举办法会,让其他寺庙的僧侣羡慕嫉妒恨……只要佛主穿上了金装,我们只需坐等国师的弟子找上门即可,哪用得上自己送上门?求人办事和人求着办事,这是两回事。”李逵虽说与和尚交往不多,以前就是在京城,他也不去庙里参拜,对于和尚更是避而远之。

原因嘛?

和尚是一个很讨厌的群体,对于穷人倒是可以做到一视同仁,但是对富人,总是惦记着富人家里的银子。

平日里总喜欢往跟前凑,而李逵又很不喜欢和尚这种死皮赖脸的吃相,所以,对和尚是避而远之。尤其是,女人特别容易受到和尚的蛊惑,出入后宅更是常有。李逵可知道,不少女眷礼佛之后,多年未见动静的肚子突然争气起来了的传闻也不少听说。

于是,他对和尚的感觉就更差了。

“龙州有什么像样的寺庙吗?”既然已经接受了李逵的计谋,李秉乾也没什么好犹豫的,反正这黄金在李逵手里,他也拿不到。再说了,李逵用的是阳谋,是堂堂正正的办法。李秉乾想不出比李逵更好的办法,只能依计而行。

“有一个白云寺。”仁多彦在去年就在龙州待过一段时间,知道龙州城内似乎有这么一座寺庙。

李逵当即拍板道:“明日去寺院瞧瞧。”

翌日。

李逵站在白云寺面前,额头的眉头都快扭曲成一团了,低声言语道:“但愿宝殿里不要像山门如此破败才行。”

“几位施主,可是礼佛?”

刚走进山门,打盹的小沙弥看到己人,立刻就精神起来了。

按理说,他们入了西夏,理应让李秉乾这位王爷出面,但是李秉乾面对李逵,啥底气都没有了,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想法。李逵即便装不出虔诚的样子,但至少表情严肃,没有轻慢的举动,对小沙弥道:“我等来佛祖面前洗漱往日罪孽,还请小和尚行个方便。”

“要清香客吗?”

小沙弥很有经济头脑的问道。

可是旁人都看清楚了,这破败的寺庙,还用清理香客?根本就没有香客好不好?

不过李逵等人是来查看寺院的,不是来闹事的,李逵对小沙弥道:“还请小师傅行个方便。”说完,阮小二送上一封银子,不多不少,就二两左右。

这可乐坏了小沙弥,急忙拿起墙根靠着的扫帚,想要卖力气为金主爸爸打扫佛堂,方显出本寺的诚意。

李逵哪里需要这等操作,其实他在门口,就已经觉得这白云寺不合适。山门太破败了,说明寺庙的收入很少,庙产不丰,香客不旺,种种迹象表明,寺院里的和尚也不怎么样。

因为有名气的和尚,一定会在香火鼎盛,庙宇雄伟,佛像庄严的大庙里待着,怎么可能来这等僻陋的寺院。不入流的和尚,哪里能唬得住西夏国师?

仁多彦急忙拦住了小沙弥,说了两句好话,才进入了大殿之中。

“屋顶似乎漏了。”

仁多彦抬头看着一束束光芒从屋顶洒落,这屋顶下雨要是不漏雨,他能把头拧下来。

“佛的装束也破烂不堪!”

“李逵你干什么?”

李秉乾一不留神,发现李逵这厮竟然在抠佛像的脚丫子,可随后李逵却失望道:“泥菩萨啊!”可不是菩萨相吗?要是佛像就该更气派些。至于泥胎,唐朝的时候还流行彩绘,泥胎的佛像,是中等和小庙的首选。只有大寺院才会用石头雕琢佛像。

之前被李逵的举动吓了一跳的李秉乾不明白李逵此话的意思,问:“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他老人家配金装吗?”

李逵指着佛像,李秉乾顺着李逵指着的方向,微风拂过,佛像却在刷刷掉粉,这样的佛像贴金是帖不上去的。但毕竟是佛教徒,对李逵的手欠埋怨不已:“那你也不该菩萨的脚丫子。”

李秉乾对李逵的毫无畏惧非常不满,属于信徒对异类的反感。

既然在龙州不成,只有去另外一个地方选了,不过仁多彦有个好去处,对李逵建议道:“宥州倒是有一座大寺院,供奉的是如来石像。”

李逵埋怨道:“你为何不早说?”

“我说了,你们也不听我的啊!”

仁多彦委屈地像是个小媳妇似的,怨气十足地抱怨着:“你们不是说龙州的汉人多,伪装起来容易,这才没想离开龙州。其实宥州也不远,汉人也同样不少。可是我之前提过,被你们否决了啊!”

不仅李秉乾不想去宥州,连李逵也不想。

原因嘛,好像梁乙述这厮的封地在宥州,万一见面了,岂不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其实碰面的概率真不大,梁乙述如今在西夏朝堂担任高官,恐怕也不会在封地住。再说,就算是在封地居住,像梁乙述这样身份的权贵,出门那次不是前呼后拥?李逵想要避免和梁乙述碰面,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怕就怕梁乙述身边的人,在战场上记住了李逵的样貌,可是李逵根本就不可能将梁乙述身边的随从武士都一一认出来,且避免见面,这才是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

不过,如今没办法了,只能去宥州想办法。

回到住处,还没喝上一口茶水,就见庞万春悄悄走到李逵边上低声道:“大人,出事了。”

李逵瞅瞅庞万春凝重的表现,随后实现落在一个头上包的严严实实的家伙,看着身材,似乎像是鲁达,狐疑道:“你是鲁达。”

“大人,我被通缉了!”

鲁达能有什么办法,他也是一脸无奈,好心给了个女人一锭银子,过了一天,通缉他的画像就挂在了城头,好不是官府的画师手艺实在感人,鲁达连出门都不敢出。

第032章 贯日第810章 人心第767章 无敌铁林第575章 业界良心第750章 连蒙带骗第719章 越丑越好第715章 工业大宋第244章 官官相护第673章 不讲武德第274章 西贝货第37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159章 商人的嗅觉第343章 被逼婚了第456章 援军被围第681章 师伯要送仙缘!第322章 我家二哥是解元第036章 勤快的大郎第225章 首阳书院第083章 有惊无喜第364章 简单粗暴第527章 伏击第732章 排枪一响,尸横遍野第800章 你们这是耍赖第712章 托妻献子第260章 你到底对我做了什么?第636章 归来还是少年第057章 银样镴枪头第671章 这兄弟我认了!第762章 产假引发的惨案第074章 练胆第512章 太后克星第761章 突如其来的心心相惜第629章 难办的铁券丹书第289章 将功折罪第275章 对子第417章 牢霸抑郁了第791章 死战不敌真英雄第264章 范老的提点第159章 商人的嗅觉第300章 风头被抢事件第818章 雄兵十万第151章 天下第一票第524章 你想当皇帝吗?第051章 破家的县令第452章 出城第781章 海外封地第578章 奸商遇上了憨憨第150章 活出罐子般的气质第500章 皇城之内皆朋友第328章 差点名满天下第231章 千古奇冤第166章 钱生钱的游戏第446章 破城第797章 和先帝情同手足第036章 勤快的大郎第186章 穆氏兄弟第770章换家第492章 土匪式反驳第230章 又到分离洒泪时第811章 将是兵之胆第546章 黑水军归顺第659章 王舜臣第502章 比倒霉第113章 因为穷第709章 韭菜们又要迫不及待了(求月票)第632章 东京快运第261章 二姐夫第052章 座下第一猛将第408章 给朝堂喂了一波药第624章 天使来了第061章 诚实可靠老公公第591章 冤枉呐!第046章 恶意满满的大宋文臣们第772章 套路之王第610章 大起大落的厮杀第750章 连蒙带骗第534章 自带光环第141章 奈我何?第526章 被种地耽误的党项大军第802章 饲养员焦挺第592章 这是看不起谁呀!第394章 歪主意第785章 投献第075章 不务正业第663章 李逵式筹钱第331章 小子,认命吧!第733章 妖孽附体第770章换家第626章 索大官人第453章 庙堂之上第660章 迁坟第583章 碰瓷李逵,人生圆满第665章 确认过眼神第691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第195章 猛虎出栏——扑了第247章 李逵的科举后援团第609章 要你命三千第681章 师伯要送仙缘!第118章 训徒弟第784章 儒道、王道和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