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辽国出手了

西进?

还是南下?

这个问题西夏已经用五十年来诠释过了,甚至不用过多的解释。

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的西夏想着从北宋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壮大自己的同时,削弱大宋的实力,这也有当年李元昊的首席谋士张元的影子。

张元是个读书人,几次都卡在殿试这一关卡,对大宋的怨气肯定不会小。要不然他也不会背井离乡,抛妻弃子,将自己全家差点置于死地的决心去西夏辅佐李元昊。当时他一家老小都被官府抓起来了,要不是仁宗皇帝载心仁厚,认为不应该由于张元的过错,而迁怒到家人,张元的老爹和家人这才活了下来。

正因为他是读书人,他的目光肯定不会锁定西域。再说了,张元一肚子的怒气,肯定要报仇。而报仇的对喜就是大宋。西域各国,也没有他的仇人啊!

另外,读书人的身份,也让他除了中原,看不上任何天下的土地。对于读书人来说,中原才是王化之地。逐鹿中原,鼎定天下,才是一个读书专职谋士该有的眼光。

从这一点来看,说张元是汉奸,一点不为过。

因为张元辅佐李元昊的终极目标肯定是争霸天下,而不是窝在西北。属于引狼入室的带路党,费心费力辅佐李元昊,还把自己个累死了。堂堂汉奸,为了给异族打工而累死。可见张元当时对李元昊有多么忠心了吧?

可惜,西夏的实力欠缺大宋不是一星半点。加上仁宗时期的北宋强大的让人绝望。人口,军队,财富,技术,所有能拿到台面上来比的筹码,都是北宋完胜。之所以北宋被李元昊接连胖揍了四次,那是有其他的原因。

北宋的军队体制,每次打大仗,都是在京城的一帮枢密院的老爷们拟订作战计划,连阵图,步兵、弓兵、骑兵的走位都要完全贯彻枢密院的精神,还派文官监军,太监监军,必须按照阵图执行。更可怕的是,这帮枢密院的大老爷,大部分都没有作战指挥的经验。他们指定的阵图,基本上就是看兵书瞎琢磨出来的。不仅没用,还有害。要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不能变通,只能处处被动。这仗要是能打赢,才奇了怪了呢?

而且更重要的是,仁宗时期,北宋不缺战马。北宋和西塘吐蕃的贸易,每年能够换取两万左右的战马。

这对于对付西夏,完全足够了。

不求别的,要是李宪早出生三十年,北宋派李宪这个太监统帅西军,灭西夏也错错有余了。说实在的,李宪这宦官虽然身上缺点很多,但能力确实让很多文臣武将汗颜。要不是为了推卸永乐城大败的责任,故意扭曲事实,最后也不会被贬。

要知道当时的李元昊是个红了眼的赌徒,党项已全民皆兵,甚至连女人都得拿着武器上战场。要不然,就那么点人口的党项,李元昊如何能凑出来五十万大军?

只要大败一次,党项的建国大业就可能夭折。可惜,当年竟然错失了这个绝好的机会,彻底解决西北隐患的机会。

其次,张元是个宋人。

身为汉人,优越感这种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西域虽然水草丰美,地广人稀的,非常适合当时实力还很差的党项人攻略。但是张元就是视而不见。原因很简单,连汉人都没有的地方,那是人待的地方吗?那不是攻略天下,那是流放,是堕落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李元昊卯足了劲和北宋死磕的原因。

就像是当今大宋的皇帝赵煦,他当初刚刚登基,十来岁的孩子,却要接见辽国的使臣。大臣们但心皇帝受到惊吓,试探着询问。当时的小皇帝赵煦就很霸气的反问:“辽人算人吗?”

不知礼仪,禽兽也!

如今五十年过去了,西夏在河套立国快一个甲子,也不算是短命的王朝了。

刚刚获得政权的李秉乾深知让党项人离开河套平原,迁移去西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就算是有这个心思,底下人也不会支持他。

可李秉乾也明白,或许西夏离开了河套,才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天地。

这天,李秉乾想了很多,口中还经常念念有词的说着:“难,难啊!”

费听多罗愁眉惨淡,他发现李逵似乎不是劝人的好选择。

大宋京城。

北宋汴梁东京城。

新陈桥门外的驿馆。

一队战马飞驰而过,路上行人纷纷慌乱的避让。脸上却不见愤怒和慌张,显然是已经习惯了。

新城桥门周围都是驿馆,主要是以辽国的驿馆为主。这里也是辽人在汴梁的聚集区域。因为是辽人扎堆的原因,这里的房价也是北宋最低的区域。甚至比专门做死人生意的南熏香门附近的房价都要便宜。

可以说,因为契丹人,把这大宋京畿的地价都打压下去了。可见,在大宋,对外族真的很不待见。

为首的骑士从马上抬腿跳下战马,随手将马鞭丢给了看门的侍卫,冲进了驿馆之内。

“小王爷!”

“不要叫我小王爷,如今我叶怀圣,记住没有下一次。”

“小王爷!”

“嗯!”

中原文士打扮的年轻人怒目圆睁,不满道:“拖下去着实……”

“陛下秘折。”

‘打’这个字硬生生被卡在了年轻人的嗓子眼,颇为难受。很不情愿的接过了圣旨,开始看起来。契丹本来就是草原部落,当他们接触中原文化的那一刻,惊呆了。天下还竟然有这等玄妙的东西,让他们瞬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巧夺天工的技艺。

雄壮遒劲的文字。

高大雄伟的文字。

文化,宗教,物资,一切的一切,都让连文字都没有的契丹土包子们为之痴迷。很多辽人来到大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装束,伪装成宋人。听说还有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只不过被大宋的读书人秒成了渣渣。

耶律保机就是其中之一。

他痴迷大宋的文化,痴迷大宋的繁华,对大宋的一切都为之倾倒。

可惜,他还有一个身份,辽国驻大宋使臣,提醒他时不时的要给辽国皇帝打工。看了几眼秘折之后,他脸色古怪起来:“警告大宋皇帝,让其退守当初的疆域?”

对于辽国来说,西夏是牵制大宋的一个手段。如果西夏出现重大的政权变故,对于辽国来说,也非常头痛。

他们需要一个对大宋持续仇恨,不停的消耗大宋精力的西夏。而不是一个想着和大宋关系和睦的西夏。

毕竟一旦西夏和大宋关系和睦了,那就该辽国担心了。

辽国不是没有想过入主中原,但是几次重大的挫败,甚至让皇权也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让辽国上层终于意识到,入主中原的想法太难。不得已,放弃战争,选择和大宋相安无事。就这一下子,就保持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

一百年不打仗的辽国,确实变得有点虚弱。

尤其是和大宋这样的对手,更是需要拿出倾国之力比拼。这个决断对于辽国来说,比较难以决断。

耶律保机叹气道:“小王知道了,你下去吧!”

两天之后。

垂拱殿,赵煦御案上堆了一大堆的奏折,还有西北发送过来的军情。虽说是不苟言笑的性格,但是眉宇间却掩盖不住那种雀跃的喜色。反倒是童贯愁眉苦脸,他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皇帝殿前押班之后,整日需要帮皇帝寻找奏章。

他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基本上被一群就知道写花团锦簇文章的大臣们给打击没了。

双眼呆滞看着殿门,宛如呆鹅。

“童贯,给朕找找环庆路的军情。”

赵煦很有活力,自从踢球之后,就更有活力了。不得不说,北宋的皇帝除了钦宗这个傀儡之外,八个皇帝,其中七个都非常勤政,算是明君。唯一出了个昏君,就把江山给丢了一半。

赵煦也是以勤政出名,尤其是亲政之后,亲力亲为的性格让他对大宋的情况越来越熟悉。同时也越来越有信心,完成他爹的宏愿,解除西夏对大宋的威胁。

“童贯!”

“陛下!奴才万死,老奴走神了。”

“算了,别找了。看时辰,章相也该来了。”看着童贯的样子,赵煦一阵无语,这厮一点都不好用,还不如郝随机灵。要不是贤妃极力举荐,他根本就不会考虑让童贯担任殿前押班。这个职位很重要,是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桥梁。可是童贯似乎做的并不怎么样。

说话间,人就到。

章惇在宦官的通报声中,缓缓走进了垂拱殿。大宋皇宫三大殿,大庆殿、紫宸殿、垂拱殿。

只有垂拱殿才经常被使用。紫宸殿是每月基本用两次到三次,郊祭、月初和告朔,才会启用紫宸殿。至于大庆殿,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元旦的大朝会用,还有就是皇帝、太后的生日,宴请群臣的时候用。科举殿试也会用。算起来,使用程度最低的反而是皇宫之中最高大,最雄伟的大殿。

反倒是垂拱殿,虽说地方不大,在上个大殿之中,给人一种偏殿的感觉。但基本上皇帝每天都来。

而都事堂、枢密院、尚书省的长官每日都回来见一面皇帝。

“官家,可有西夏国的消息。”

在大宋,军情宰相永远要比皇帝更灵通,赵煦无奈苦笑道:“皇城司在西夏的人手本就不多,如今恐怕难以联系上了。”

“也不知道李逵这小子到底能不能成事。”章惇唏嘘道,他是心高气傲的人,最受不了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可这次,他破例了。李逵这厮太能折腾,将整个西夏腹地就搅和的天翻地覆,梁太后想要一雪前耻的三十万大军,就被这家伙误打误撞给破了个干净。

这是大宋在西北十几万大军都没有做到的事,却让李逵一个人给办成了。

要说服气,章惇倒不见得。但他却被李逵这厮不管不顾的狠劲给吓住了。

要让他这么干,他也不敢。

忽然,他想起来都事堂昨日接到了辽国使团的请求,对赵煦道:“官家,辽国使臣要觐见您。”

“这距月初还有几天,他就不能等等?”赵煦对辽人很不喜欢,就像是他十岁的时候说,辽人不是人一样。整个念头,从来都没有从他脑子里被驱赶出去过。

章惇为难道:“可是辽人很执着。”

“章相要不你去见一见再说。”赵煦根本就空去搭理什么辽国使团,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西夏身上。他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西北,想着是否能一战奠定大宋对西夏的局势扭转过来,一雪前耻。他扭头对李清臣道:“李卿,枢密院还得调拨物资,一旦李逵在西夏无法消耗大量的西夏实力。龙州,洪州,银州,还有韦州就难了。另外仁多保忠还没到京城吗?他的官职该怎么定,他的族人该怎么安置,这问题得议一议。”

“官家,臣以为给仁多保忠一节度使的贴职即可,他的部落军队可以参照折家,但为臣以为仁多部落不该安置在西北。他曾经是西夏重臣,要是拉拢溃败党项军队,很容易做大。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安置这几万人马。”

李清臣建议道。他对仁多保忠并不喜欢,一个变节之人,在读书人的眼里,已经不能算是人了。

可是身为朝廷大臣,不得不考虑更多的问题。如何安置,安置到哪里,才是重中之重。

赵煦附和道:“真该如此,西北朝堂之上恐怕也就李逵最熟悉了,要是他在就好了。”

皇帝无心的感慨,让杨畏等了羡慕不已。李逵这才芝麻绿豆般的官职,就已经让皇帝给惦记上了。要不是年纪实在太年轻。大宋甚至可能出现另一个寇准。不对,寇准也没有李逵的官运如此只好。只不过李逵的境遇,是任何人都羡慕不过来的。

满朝文武,也就李逵这厮敢带着二十多人,大摇大摆地去西夏闯荡。

其他人,就算是有这个机会,也没这个胆量。

这家伙就如同当初的班超,横空出世般出现在众人眼中,眨眼的功夫,就闯荡出偌大的名堂。

“陛下,密报!”

童贯悄无声息的,如同猫似的走到了赵煦的御案边上,低声道。

赵煦就看了一眼,顿时气地将密报仍在御案上,怒气冲冲道:“辽狗欺人太甚!”

章惇和李清臣等人相继看过,之后也是面色骤变。辽国南院大王起兵十万,靠近了宋辽边境。虽然没有开战的理由,但威胁的意味很大。

河北两路,河东路都在辽人威胁之中。

更要命的是,如今河东路抽调了不少兵力进入了宋夏边境。反而在宋辽边境上,兵力捉襟见肘。

赵煦迟疑道:“章相,此事该如何处置?”

“需要辛苦官家见一见这辽国使臣,看看辽人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煦自尊心那么强的一个人,被气地坐在龙椅上发抖,突然大怒道:“此乃我大宋家务事!不劳辽使费心。”

第686章 李逵,你的事犯了!(求订阅)第104章 家族发迹第795章 下套第725章 火神之怒第010章 试身手第113章 因为穷第468章 阴险小人第181章 神捕李逵第581章 还是信不过咱家啊第068章 龙出浅滩第272章 为何你如此优秀?第754章 稀碎的大帝梦第346章 苏神医第256章 差点成神第534章 自带光环第688章 大宋失节文臣第一人第389章 失败的投靠第545章 问心第776章 祖宗太厉害的后果第144章 史文恭第468章 阴险小人第533章 抱上了弟子的大腿第497章 日行一善第101章 爆款书生第704章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第203章 一言不合就开大招第349章 被盯上的麻烦第307章 害人不浅第386章 双鞭将第532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二苏轼要发达关于更新第616章 来吧,互相伤害!第811章 将是兵之胆第537章 投名状第782章 太子,江山为重啊!第015章 信誉破产风波第811章 将是兵之胆第706章 出人头地武二爷第061章 诚实可靠老公公第566章 弟子服其劳第782章 太子,江山为重啊!第147章 打草惊蛇第520章 不贴金,如何佛光照苍生?第014章 画风不对劲了第223章 老夫要举荐你!第321章 惜败第251章 金莲不姓潘第038章 送钱第124章 你也有今天?第692章 这不是一般的脑回路第215章 布衣宰相第480章 老夫和你换!第035章 天下第一的凶名第231章 千古奇冤第795章 下套第675章 苏门的以德服人第278章 进献秘方第022章 大放厥词第493章 针鼻大的心眼第145章 封仓锁粮第315章 旧党门下第一走狗第763章 文化霸凌第259章 小养由基第373章 人生如戏第727章 花荣回来了第640章 叛徒第127章 人傻钱多第336章 圣旨到第568章 大宋重工的开始第087章 人身攻击第777章 上当了第662章 兵统局的新员工第679章 官字两张口第222章 舐犊情深第567章 黑油第181章 神捕李逵第645章 人生三大喜之洞房花烛夜第684章 元长,你办事我放心第263章 老夫会照应你们的第306章 攘死了第505章 大人,您就从了吧!第703章 拉他下水第035章 天下第一的凶名第609章 要你命三千第669章 齐州辛秘第538章 入虎穴第227章 大诗人——李逵第298章 兵败九龙滩第805章 扬帆远航第292章 射手的苦恼第002章 俩傻子第260章 你到底对我做了什么?第497章 日行一善第531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大宋很强!第776章 祖宗太厉害的后果第165章 挑动新旧之战第677章 活着总该有点追求第551章 世间大恐怖第428章 又一个文彦博?第280章 沂州第一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