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王舜臣

汴梁城外,李逵站在岸上,举起酒盏对送别的喷朋友告别。

“诸位,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还请止步。来年春光烂漫之时,我等再聚!”

“人杰,来年桃浪滔滔,三月牧风之节,我等在汴水边上等你踏浪归来!”

范冲有点嫌弃的挪动了脚步,他想和马昱站的远一些,免得被这家伙的傻气给溅一身。

话说起来也奇怪,马昱这家伙做官不追求上进,可是这货竟然在衙门里挺受欢迎。反倒是他,兢兢业业,却总是被人嫌弃,连范冲都说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老爹范祖禹当年的仇人太多,以至于他要父债子偿?

看到李逵登船之后,船头离开了码头,渐渐的往南而去。对于大宋的水运来说,五丈河永远是非常憋屈的一条河。因为这条河总有那么几个月,把肚皮露出来,嘲讽着世人对大自然的一无所知。

好吧,五丈河在冬天最寒冷的一个多月里,河里基本上没水。大部分地方,都尴尬的露出平坦的河床。

这是因为五丈河所有的水源都来自于大河,也就是黄河。大河封冻之后,就没有补充活水的地方了。其次就是,五丈河淤塞严重,每年冬天都是疏浚河道的大工程。

不同于五丈河,汴河的水源一部分也来自于大河,但同时,蔡河也能给汴河带来充沛的水源,即便是封冻,也不过是一层很薄的冰层,用些外力加持也能行船。

李逵选择南下,就是绕去应天府,然后进入沂水回沂州。

虽说路程远了些,但相比坐车,坐船要舒服的多。

“大人,等一等!”

船行不到二十里,汴梁的城墙还能看到,但河岸边上已是冬日的田园风光。没有了京城的嘈杂,多的是冬日里大地的蛰伏和平静。

李逵就站在船头上,看到一行十五六骑,如同离弓的箭矢一样,飞快的冲到了河岸边上。马背上的骑士不像是普通的家丁奴仆,而像是禁军,李逵大为不解,他不记得自己在京城还有禁军朋友。他虽说认识的将军也不少,可都在西北窝着呢。

李逵也是艺高人胆大,根本就不惧这么几个人偷袭,标枪似的站在船头,吩咐船家:“靠岸。”

“大人,这些人来历不明,万一对大人不利,小老二就算是全家问罪,也担不起啊!”船老大看着对方马背上的武器,忧心忡忡道。

没等李逵开口,三叔公从船舱里低头迈腿出来,傲然道:“我就不信有人敢劫我沂水李家,真要是遇到好手,是龙也得老朽盘着,是虎也得给老朽趴着。”

三叔公终于敢回老家了,他得到敕命那天就想要回老家,找李云的爷爷李利德的晦气。可惜,李逵要办婚事,他作为长辈,总不能离开吧?好不容易等了一个多月,这才动身,此时他故乡心切。

要是再不当官,他很可能会死在了京城。

这叫啥,客死他乡。

还是无颜见家乡父老的一事无成。

可如今不一样了,三叔公阔气了,回到老家,甚至知县老爷面到他都要行礼。这等待遇,在京城根本就享受不到,他迫切的想要去沂水县走走,最好在县衙门口来一场和知县老爷的偶遇,就再好不过了。

带头的骑士有点不知所措,仿佛他被当成打劫的了。

他忍不住摸了摸脸庞,他除了老点,也没长成凶神恶煞啊!即便说老,也只是针对李逵,他如今的年纪也就是四十不到,相比李逵是老了一些,但要比起其他人,算年轻多了。至于说面相,他可比李逵的面相心善的多了。

从马上跳下来,为首的骑士躬身对李逵施礼道:“卑职殿前副指挥使,兰州统制王舜臣,奉命来护送大人省亲。”

说是省亲,其实更多的是衣锦还乡。

做官了,真到老态龙钟的年纪归乡,还真的要如同贺知章告老回乡后的感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到时候,就算是衣锦还乡,也没有炫耀的对象了,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就在王舜臣准备提醒一下李逵,李逵想起来了这人是谁,对船家道:“接木板,让他上船。”

“李大人,卑职奉命前来护送大人。”王舜臣说完,对身后的亲卫下令:“尔等去前方上船。”

李逵将人让进了船舱内,也没有让座的意思,直接问:“可有字?”

“卑职字圣振。”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坐吧。”李逵煮茶招待王舜臣,开始煮茶。煮茶用的是竹炭红炉绿壶,颇为雅致。但是手艺差了点,毕竟李逵喜欢牛饮,虽在苏轼门下受过王姨娘的栽培,可惜志不在此,学了个稀疏平常。好不容易将一碗中药色的茶汤递给了王舜臣,才开口:“凑合喝吧,本官不善煮茶。”

“卑职何德何能,哪敢受大人如此恩惠。”

王舜臣真的是来巴结李逵的,不说别的,就凭借李逵能够让他呵快融入青塘军中,就值得他投靠。毕竟,军中将领,在殿前司的时候,他们倒是无所谓,毕竟在京城,大量的武将都没有带兵的权力。一旦下到军队之中,真要想有所作为,兵权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而李逵能轻易解决他最迫切的难题,王舜臣不得不小心应对。

反倒是李逵却根本就不在乎青塘的事,尤其是对章惇用人遮遮掩掩的手段颇为不齿。他开口:“章相很器重你,特地问过本官,该如何安排你。本官告诉章相,可配权知兰州知州之印。可没想到,他还是魄力不足,没有一步给你准备齐整。”

统制官是临时指挥,权知知州带兵也是临时指挥。

但在大宋的作战体系之中,这可是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前者不过是将领,自主作战权几乎被剥夺。而后者,可以是偏师主将,有独立作战的权力。要是战争规模小些,甚至可以成为一军统帅。

当然,知州大部分都是文官的禁脔,让一个武将突兀的主持一州事务,确实是有点被架在火上烤的意思。

但兰州不一样,兰州是军镇。

之前一直是西夏,青塘,大宋争夺的焦点。属于四战之地,这地方根本就不可能有文官发挥的机会。

权知兰州也说得过去。

面对李逵的坦率,王舜臣又惊又喜,他以茶代酒,恭敬的一口干了之后,对李逵躬身道:“卑职能够去边塞已经是万分惊喜,不敢奢望显贵。卑职这次来,一来是护送大人;二来也想请教大人,卑职去了兰州之后该怎么办?”

“练兵,练骑兵。”李逵打量了一阵王舜臣,对方给他的感觉很熟悉。并不是他们认识,而是李逵见过类似的人。性格沉稳,气息悠长,尤其是一双星目格外明亮。他很快就想起来,庞万春也是这副样子,随口问:“你擅长骑射?”

“大人目光如炬,卑职确实最擅长的是骑射。”

王舜臣原本对李逵武力有点怀疑,可是从他看自己几眼,就能看出他的路数,顿时惊为天人。像李逵如此目光如炬之人,在殿前司内肯定有,毕竟大宋禁军的武将都在殿前司挂职。但是文官之中,却也能看出他的跟脚,这让王舜臣不由在心中感慨。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李逵能够立下如此功勋,其能是浪得虚名?

可是接下来,李逵的话却让王舜臣惊慌失措起来。只见李逵轻描淡写道:“骑射,契丹人擅长,党项人也擅长,就连吐蕃人,也擅长。你觉得和他们比,你有优势吗?如果由你练兵,能否比契丹人、党项人训练的轻骑更骁勇?”

这话,王舜臣说什么也不敢接。

他是马军指挥,是宋人。在骑射上,根本比不上草原民族擅长。之前还信心满满的王舜臣不由的紧张起来,如果让他抛弃骑射,他在殿前司之中,根本连被关注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说,他一身的本事都在骑射之上。

可李逵却自顾自道:“我在青塘的时候,麾下猛将庞万春,十连珠,一口气能射出十支箭矢,中者八九。但是在和青塘吐蕃交战过程之中,他却发挥不出该有的实力。甚至还不如在金明寨之战之中,在步兵方阵之中的作用。你可知道原因?”

“难道是……青塘人之中有比他更骁勇之人?”王舜臣自问,他的箭术虽好,但真要是比过庞万春,也没底。

庞万春从一个亲兵,靠着功勋两年时间跻身五品将门,要是没有真本事,如何能有此殊荣?

而他不一样,王家是将门。

他二十多岁就进入了殿前司,官居六品校尉。

花费这么多年,才擢升到五品将军。王舜臣琢磨,自己是多半不如庞万春的。

李逵冷冷道:“谬也!青塘吐蕃将军到士兵,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庞万春的箭术精湛。但是你不要忘了,这是千军万马之间的交战。一个人再强大,能左右上万人交战的结果吗?你再厉害,能让你的士兵和你一样厉害吗?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是用我大宋的弱势,与对手的优势去交战,结局如何,你应该猜的到。”

“兵法有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反之亦然。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你用敌人擅长的手段去进攻敌人,必然会遭受最惨痛的失败。就是这个道理。”

章惇之前看中王舜臣,恐怕就是这个人擅长草原骑兵战法。就是轻骑骑射。但问题是,人家才是祖师爷,你这是去祖师爷面前班门弄斧。

王舜臣原先打算去了青塘就训练轻骑兵,然后去吐蕃跟人死磕。

听了李逵一席话,顿时如梦初醒。可问题是,他要是抛弃骑射,难道是要去训练重骑吗?章相是说过,要训练重骑兵,但重骑兵的消耗可不是小数,大宋能组建多大规模的重骑兵?

人少了,不顶用。

人多了,用不起。

犹豫再三,王舜臣请教道:“敢问李大人,重骑克制轻骑,却不如轻骑灵巧,难道对付草原骑兵,必须要出动训练极其困难的重骑吗?”

对于骑兵来说,轻骑兵是最好训练的,骑射更是骑兵之中最为简单的科目。相比之下,重骑兵的训练极其严苛,体力,协同,甚至战术都要极高的标准。

抛弃容易训练的轻骑兵,转而投入重骑兵的训练。要是练出来了也就算了,要是练不出来,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李逵呵呵笑道:“草原天清气不足,重骑兵肯定是跑不动的。我只是告诉你,用草原人擅长的战术,很难正面打赢草原人,因为他们比我们更加熟悉这个战术的优缺点。但大宋比吐蕃的武器和铠甲更好。你按照这个思路去想办法,或许能找到破敌的机会。”

“另外,我不用人保护,大宋能打劫我的贼子还没生出来呢?等到前面的河滩,你就下船。”

这是真话。

青唐城作战的时候,骑兵交战不能持久,就是这个原因。李逵倒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海拔太高,空气太稀薄,重骑兵的消耗成倍的增长,一旦一击不中,会被轻骑‘放风筝’耗死。

王舜臣乘兴而来,没想到被李逵的一堆问题给难住了。

回去的时候愁眉苦脸的,心事重重。

而一路无话,果然,没人敢打劫李逵。

平平安安地带了沂水县的码头,李逵带着人就去李家庄。

如今这座庄子,完全被果园和房子给占满了。本来庄子就不大,原先是巡检使韩大虎的庄园,现在应该叫三姐夫了。庄子的农田都被院落给占据了,变成了一个沂水,乃至沂州最大的李氏族人聚集区。

庄子中心位子自然是祠堂。

而在靠近祠堂附近的一个大宅,竖着一根旗杆,门口的牌匾上书两个大字,李府。而进入大门,二层院子的正厅赫然挂着四个字的牌匾——进士及第。

这在沂水县,绝对是独一份。

要是在沂州……算了,沂州第一家族是琅琊颜家,他家祖宗是颜回,根本就不是李逵这等铁匠儿子能够相提并论的豪门高阀。

三叔公下船的时候,偷偷换上了他的官袍,进入宅子之后,放眼望去,竟然没有李云的爷爷李利德在场,顿时气势如虹的质问赶来迎接的五叔李林:“你六叔呢?为何不来见我?”

李林识趣的凑上前讨好道:“三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老人家如今官比你小,没有你的传唤,哪敢来啊!”

“好小子,一年没见,长进不少。”

三叔公在前厅爽朗的大笑起来,这份憋屈足足攒了有一年多,直到如今才释怀。

第282章 熬鹰第706章 出人头地武二爷第345章 暴打高衙内第680章 跟对主子的重要性第270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373章 人生如戏第716章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第537章 投名状第374章 这是爷们该干的事?第114章 吓唬人第532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二苏轼要发达第081章 软肋第041章 大气第097章 大闹临沂城(5)第705章 十三太保第227章 大诗人——李逵第783章 来时好好的第359章 假殿试之名第592章 这是看不起谁呀!第080章 学艺第580章 志向远大第144章 史文恭第160章 外戚刘氏第750章 连蒙带骗第692章 这不是一般的脑回路第329章 情敌出现了第273章 范老挖坑第166章 钱生钱的游戏第691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第157章 奸商第080章 学艺第607章 欺负老头子第208章 同行何苦为难同行第493章 针鼻大的心眼第336章 圣旨到第517章 手下太专业这么办?第734章 君辱臣死第411章 大小奸臣第668章 大魔王第127章 人傻钱多第582章 老种,要努力啊!第406章 加猛料第039章 贡品雪花盐第048章 万物复苏第540章 兵符第735章 海军才是大宋的未来第576章 老阴货第222章 舐犊情深第440章 窃喜第476章 横空出世的大宋护国神器第634章 苟富贵,勿相忘第727章 花荣回来了第229章 灵魂歌手第355章 炼体小成第791章 死战不敌真英雄第805章 扬帆远航第606章 貌似忠厚第245章 人黑,心更黑第158章 涨价第748章 武器变了,战斗方式也变了第792章 爱兵如子王敬之第287章 旧识第455章 又一个好人倒下了第653章 精铁?第807章 迟来的挂印辞官第289章 将功折罪第606章 貌似忠厚第609章 要你命三千第438章 阴险第471章 白脸的宋奸第293章 黑三郎第605章 中兴之像第454章 柳暗花明的小苏第784章 儒道、王道和霸道第324章 就医第307章 害人不浅第322章 我家二哥是解元第199章 应战第050章 忘了个干净第527章 伏击第305章 子母雷第624章 天使来了第540章 兵符第344章 人渣第192章 不对,这厮要跑!第356章 朕会罩着你们的第668章 大魔王第722章 要被玩坏的禁卫军第076章 这弟子还能要吗?第222章 舐犊情深第776章 祖宗太厉害的后果第030章 烦人的东西第489章 致命的缺陷第353章 榜下滞销货第298章 兵败九龙滩第731章 道兵第205章 个个淳朴可爱第142章 帮手第393章 太师也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