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辽帝崩,要随礼吗?

辽国皇帝死了?

耶律洪基死了?

咋死的?

什么时候死的?

为何燕州和涿州刚刚收复,耶律洪基就迫不及待的驾崩?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辽国的问题,辽国皇帝或许早就死了,可是为何不发丧?这才是让人古怪的问题,难道辽国内部又政变了,等到政变结束之后,才发布皇帝耶律洪基的死讯?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字,新皇帝是谁?

老皇帝耶律洪基在死去的那一天,就已是过去。任何人,哪怕是辽国的臣子,对耶律洪基的兴趣也将彻底失去。哪怕耶律洪基的名字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耳畔。

至于大宋……

就更摸不着头脑了,没多久之前,这老头还带着兵马和大宋打地要生要死,怎么就死了?

李逵也没在战场上伤着耶律洪基啊!

难道是气死的?

消息很快满天飞,有的说,辽国皇帝当日被李逵指挥的大军击溃之后,屁股上挨了一枪子,回去之后,伤口溃烂,最后熬不过去,死了。

也有传言说,耶律洪基因为不堪战败的羞辱,回去之后,尤其是连析津府都不敢留,逃跑去了中京,却把老婆孩子留给了李逵。越想越气,最后吐血而亡。

还有传言,辽国皇帝是黄龙,遇到了李逵这头黑龙,被黑龙煞气侵体之后,不治而亡……民间版本很多,总之,辽国皇帝死了,是李逵干的。

“庆哥儿,这怎么搞,街头的百姓造谣的本事也太强了,这样下去,咱们李家可就危险了。”

李庆,东京城内的地下之王,拥有喽啰无数,控制了东京城内民间运货的一半,俨然是京城的大人物。听到手下报告的消息,也是头痛不已。虽然被人泼了脏水,但是气势上不能丢,冷淡道:“慌什么,死一个敌国的皇帝,说明是咱家的本事。”

族弟李弥担心道:“庆哥儿,二哥的本事你我都知道。可是这也传的太玄了,快压不住了。另外,死在二哥手里的皇帝不止辽国皇帝一个。”

李庆倒吸一口冷气,许是急了,牙根都有些疼。他这才想起来,似乎西夏,青塘……加上还有一个太后,李逵的煞星名声已经走出了大宋出,朝着周边国度蔓延的趋势。

这要是还想给李逵竖立一个正直,光明,充满正能量的大宋人文形象……杀了他也办不到。

李庆也没办法了,愤恨道:“能怎么办,凉拌。”

因为是敌对之国,辽国的使臣被拦在了国门之外,也就是易水边上的易县。而前方的快马将消息带到了京城。

面对这层变故,哪怕是安惇也不敢自作主张,将辽国使臣放入国门。

只能拦着。

至于辽国的君主驾崩了,为何要通知大宋?

多稀罕呢?

宋辽是亲戚。

没错,大宋和辽国是兄弟之邦,都一百多年了。破坏这层关系最为严重却是耶律洪基。可名义上,耶律洪基还是大宋的皇帝赵煦的亲戚。要是住在一个村子里,就要随礼去吃饭的那种。

要论辈分起来,辽国的前皇帝耶律洪基应该算是赵煦的叔叔辈。

辽国皇帝驾崩,完全盖过了大宋朝堂上的矛盾,同时也将北线战场不利的消息掩盖掉了。不是说不追责,而是暂时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办。

紫宸殿,皇帝端坐龙椅。

宦官之首郝随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能没事吗?

隔壁死人了呀!

身为礼部尚书,林希站出来托着笏上的奏折道:“臣有事启奏。”

“传。”

不过是个流程,小黄门将奏折煞有其事的送到了赵煦的面前,这时候,林希已经开口述说奏折的内容:“辽国使臣萧常哥出现在易县,带着辽国书,要来大宋昭告辽国新君登基事宜,拦着辽国使臣,非我天朝风范。”

“嗯,诸爱卿,可有异议?”

“臣不敢苟同。”说话的这位很久不开口了,在朝堂上快被人遗忘了,苏辙。这位平日里不开口,主要是他一开口,章惇,李清臣,曾布都会团结起来。很奇怪的一种短暂联盟。

当发现这些关节的时候,苏辙决心少搀和为妙。

他也渐渐地给人一种感觉,从保守派变成了中间派。没想到,今天却突然开口。一开口,却对准了林希。

“臣以为,如今宋辽交战,兄弟之邦名存实亡,辽国的新君受不受我大宋认可,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难道大战之后,朝廷明年的预算之中,还要乖乖的给辽国五十万两白银的岁半不成?”

苏辙这还真不是搞事,如果大宋接收了辽国的报丧之后,需要派遣礼部官员去辽国观礼。

也就是辽国皇帝下葬,新君登基等礼仪。

如果这样做的话,说明两国的邦交还是正常的,既然邦交正常,那么双方之前签订的所有条约是否也要履行?

皇帝赵煦如同吃了苍蝇似的恶心,真不想搭理辽国。

可正如苏辙说的那样,一旦大宋承认和辽国兄弟之邦的关系,岂不是说,大宋在北线虽然获得了一场大胜。然后过段日子,该给辽国的岁币还得给?

凭什么?

这不是说,大宋的胜仗岂不是白打了吗?

不仅如此,按照协议,双方的国界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认定了下来。是否到时候,不仅燕州和涿州没有了,连同州,易州等大宋占据的城池也要让出来。

站在苏辙的立场上,断绝邦交,无可厚非。但是在人家当家人死讯传来的时候断绝,不厚道。

都已经兵戎相见了,还有什么说的?干就完了。

可问题是,林希是礼部尚书,辽国来使,如果拦在国门之外,岂不是他这个礼部尚书的失责?不仅如此,大宋的官员,经常会因为一些小错误,被攻讦,然后不停的被袭扰,最后变成不可饶恕的错误,离开朝堂。

林希冷冷的撇了一眼苏辙,后者老神在在的样子,仿佛刚才说的话,根本就不是出自他口似的。

林希明知坚持会引起人不适,可宋辽邦交没有断绝,他就得按照礼仪来。有道是在其位谋其政,他别无选择:“苏相,我们谈论的是礼仪,生死,乃天地之大礼,不能等闲。辽国使臣在关外,拦着不让进,非我华夏待客之道。”

“辽人不是客人。”

苏辙耷拉着眼皮,轻飘飘的反驳一句。

按照赵煦的经验,这伙人接下来得吵起来。他看向了章惇,问:“章相的意思呢?”

章惇为难了起来。

要是大宋能一口气灭掉辽国,考虑都不用考虑,直接把人赶走就行了。

可问题是,灭不掉。

这个时代,想要灭掉草原帝国,只能是草原帝国。

或者说不是灭掉,而是吞并。

这是草原的规则,强者通吃,不断的吞并周围的部落。变成自己的部族。等到足够强大的时候,建立帝国。

匈奴是这么干的,突厥也是这么干的,契丹当然也只能怎么干。

可是农耕民族,是无法吞并草原部族的。因为双方的战争空间不一样。辽国幅员万里,靠两条腿,从东走到西,没有三个月下不来。中间连个城镇都没有,战争越持久,补给线就越长,哪怕大宋占尽优势,最后也会因为补给而被拖死。而草原骑兵不需要补给,靠着掠夺和游牧就能发动一场针对万里之外的战争。这是大宋绝对做不到的事。

章惇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正如苏辙说的那样,大宋如今该如何应对辽国?

双方都爆发了血案了,还当兄弟,肯定不合适。

可堵着辽国的使臣,告诉对方,报丧可以,新君登基要观礼也行,不过条约要重新签订,就有点落井下石的感觉。

章惇冷冷道:“陛下,虽说礼不能废,但宋辽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新的条约。”

平日里笑呵呵的曾布,却在章惇没说完之前,开口了:“陛下,如此一来,大宋有落井下石之嫌疑。”

林希听章惇的话,心头一冷。

他可是章惇的人,还是同乡兼同窗,都算是欧阳修的弟子。毕竟他们是一科的进士,算起来,曾布和他也算是这层关系。

可是让他愤恨的是,章惇却并没有支持他。

反倒是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曾布,对他抛来了橄榄枝。他不知道辽国皇帝死了,大宋去奔丧,很憋屈吗?

难道朝堂上就他一个二五仔?

可问题是,大宋并没有明面上和辽国断绝邦交,他一个礼部尚书,总不能去做门下侍郎做的事吧?

门下省管朝堂监察,别看苏辙如今不显山露水的,越来越像是个老好人。可问题是,这家伙真要是固执起来,皇帝也拿他没辙。

给曾布一个感激的眼神,这时候林希真的是把曾布当好人了。虽说感觉上,他不认为曾布会真心帮他。

曾布笑了笑,看向皇帝赵煦道:“陛下有所不知,辽国皇帝要是别人也就算了,但是耶律洪基驾崩,咱大宋还真得去。”

皇帝赵煦皱眉道:“难不成耶律洪基对我大宋友善,我大宋才得以礼相待吧?”

这话出口,显然表示皇帝心情很不好。

皇帝有种被逼着做不乐意的事样子,负面情绪顿时充斥着全身。

曾布不在意的笑了笑,大宋的皇帝,跟人讲道理……尤其是跟文官讲道理,似乎从来都没有赢过啊!

曾布不敢说自己智慧冠绝朝堂,但也不是鲁莽之辈,不可能轻易落人口舌。同时,说服皇帝,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按理来说,耶律洪基敲诈过神宗皇帝,在赵煦的任上,还悍然发动了对大宋的入侵。这样的邻居,要是换个脾气差一点的皇帝,早就将东京城内的辽人都抓起来了。可是赵煦没有,只不过是让其报备,让皇城司监察,仅此而已。

曾布给了林希一个放心的眼神,这才开口道:“耶律洪基于我朝至和三年登基为辽帝,在位四十多年,征战四方,桀骜不驯。”

这些朝堂上谁都知道,和曾布不太和睦的安焘不乐意道:“这些我们都知道,难不成他做辽帝时间长了,我大宋就得认他?”

“非也,非也!”

在曾布的眼里,安焘这样的货色就是莽夫。不过是茹莽之辈,看看人家李逵,靠在廊柱上都快假装睡着了……

唉,好像是真的睡着了。

李逵自从入朝之后,就很少发表言论。似乎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宋的海外开拓事业之中,对朝堂之事完全不作关心。

这给人种韬光养晦的感觉,可是谁也对他没办法。

李逵还是兵统局的监正,如今兵统局增加了海外开拓业务,似乎级别提高了一级。但是对于六部,三省的权力分配,还是完全插不上手。

曾布急忙将李逵懒散的样子,从自己的脑子里赶走,他怕忍不住上去动手。

当然,结局很可能被反杀。

平日里,曾布也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只不过这次为了拉拢林希,豁出去了。曾布深知,比底蕴,他差章惇实在太多了,比实力,他比李清臣也差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拉拢一个章惇的左膀右臂,同时对李清臣必杀一击,才有机会成功。

这是一次机会,当然也有风险。

反正从皇帝到臣子,对他的眼神都不太友好。可是曾布完全不在意,自顾自道:“陛下,至和三年是我朝明孝皇帝的年号。八年后,嘉祐八年明孝皇帝驾崩,消息传到了辽国析津府。当时的耶律洪基闻听噩耗,悲凄号泣,几近昏厥。之后,辽国罢朝十日……耶律洪基以皇帝身份要来大宋给明孝皇帝送葬,后被劝阻才作罢。”

皇帝赵煦傻眼了,明孝皇帝是谁?

庙号仁宗。

算起来是神宗的爷爷,英宗皇帝的爹。虽说英宗皇帝是仁宗的嗣太子,不是亲生的。但是仁宗皇帝说什么也是赵煦的皇曾祖。

耶律洪基当初听闻仁宗皇帝驾崩,人在辽国,当着大宋使臣的面,哭晕过去,这货……怎么能如此无耻?

赵煦想不通:

耶律洪基对大宋感情如此之好,为何要敲诈他爹?

耶律洪基对大宋如此有感情,为何要发动宋辽战争?

华夏人讲究个礼尚往来,耶律洪基这一哭不要紧,赵煦想到自己,自己要不要也哭一嗓子,晕过去才行?

礼尚往来,讲究个相当。

赵煦暗暗叫苦:这礼他赵煦有点还不起啊!

太无耻了,是个人都干不出来!

第029章 大郎回来了第553章 送太后,上路!第688章 大宋失节文臣第一人第128章 在商言商第038章 送钱第708章 牛顿的苹果,李逵的拉面!第260章 你到底对我做了什么?第278章 进献秘方第562章 讲道理的人最没道理第726章 后装才是王道第100章 读书人为难读书人第436章 快到爸爸的炮口来!第042章 抽他第504章 狗官第797章 和先帝情同手足第733章 妖孽附体第194章 狠人呐!第551章 世间大恐怖第052章 座下第一猛将第647章 问话都事堂第373章 人生如戏第802章 饲养员焦挺第329章 情敌出现了第324章 就医第683章 人才呐第434章 不走了!第130章 反省第226章 欺负小孩算什么本事?第147章 打草惊蛇第454章 柳暗花明的小苏第078章 无中生有第211章 自投罗网第228章 诗言志第248章 大郎,你要老婆不要?第128章 在商言商第750章 连蒙带骗第177章 喊爹都没用第570章 科学已死第001章 李二第521章 李大师第391章 投靠第788章 正经人谁做雇佣军吗?第259章 小养由基第644章 回不去了第235章 科考真秘笈第335章 戏弄第519章 神棍的气息第723章 惹祸的千里眼第151章 天下第一票第542章 有勇有谋李人杰第263章 老夫会照应你们的第301章 史阎王第106章 找代言第471章 白脸的宋奸第062章 认个干爹吧!第614章 首功之论第414章 关键时刻还得看李逵第255章 拉风的新武器第302章 地狱三人组第752章 御驾亲征第405章 该来的还是回来第735章 海军才是大宋的未来第183章 我真鄙视你!第666章 吃空饷第385章 李氏凶猛第039章 贡品雪花盐第161章 疯狂的竞价第086章 大保镖第588章 我不服第351章 太岁头上动土第449章 野战无敌的神器第048章 万物复苏第494章 心系百姓,奈我何?第614章 首功之论第739章 奸臣的自我修养第795章 下套第522章 野路子第591章 冤枉呐!第535章 抓住机会就翻盘第600章 耿直老种第560章 有贼第018章 黑店第172章 胆子太小第764章 差点翻车的苦肉计第296章 妖道第481章 书生有毒第405章 该来的还是回来第423章 绍圣第一人第387章 骑虎难下第390章 议亲第554章 金玉良言第211章 自投罗网第062章 认个干爹吧!第426章 小子,你摊上大事了!第677章 活着总该有点追求第154章 有价无市第492章 土匪式反驳第230章 又到分离洒泪时第738章 公报私仇第614章 首功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