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节 新军的构想

“我不是说了么,缺煤就派驳船去运。”马千瞩在会议上很不耐烦的说,“1500吨的运载量,就算是从越南拉回来也够烧几个月了吧?”

“你说得容易,越南也有个朝廷。”

“后黎朝吧。”

“沐猴而冠――”席亚洲对此表示轻蔑,“干脆派个远征军去灭了它丫的。”

“可别这么说,猴子这时候还是还够狠的。我们这点人马去干它有点累。”于鄂水说,“对于已经建立起稳定政权机构的地方,我们没法象欧洲人在黑非洲那么乱搞,只有和他们去贸易了。”

“那也得是不平等贸易――”席亚洲忽然变得满怀民族主义的激情,“有大炮就有贸易。”

“好了好了,先别扯太远,”马千瞩打断了席亚洲的抒情,“下面我谈下关于军队的问题。”

穿越者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继而剿灭了苟家之后,在临高打开了局面,赢得了一个和平的建设时期。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他们登陆的日子越来越长,举动越来越大,各方面的目光也终将会注意到穿越者们身上。无论是海盗还是大明,预计都会在最近一段时期对穿越者采取行动。因此,他向委员会和全体穿越者要求:尽快建立新军。并形成完善的训练-作战体制。

从中长期来看,穿越者的作战骨干力量必然是以这个时空的原住民为主的新式军队,无论叫它“新军”、“土著军队”都好,其核心思想是一样的。穿越者在人力资源上的极端弱势,即使全部充任行政官员和技术人员都显得力不从心,更不要说去当兵打仗了。

以穿越者为主要力量的现有军队必须解散从新组建成新军。目前在军事组内长期服役的人员,已经超过了全体穿越者人数的10%以上。这些掌握了现代技术和思想的人在担任着大量的巡逻、警戒和小规模作战,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预计中新组建的军队――马千瞩提议叫“新军”,而不是什么“土著军队”,以示和未来等级更低的军队作为区别――士兵、士官都是明朝人。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未来的军官团也将以明朝人为主

新军的兵员将主要来自农民和旧军队,尤其是卫所制度下的一般军户。他们在训练后将充当主要的士官。新军军官初期以穿越者为主,逐步补充军校学员,因此应尽快建立义军军校。军校初期学员以本地童生、有文化的士兵为主。早期军校可以考虑和行政官员学校、技师学校合编办学。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考虑采用教导队的形式进行军官养成。

新军实行一长负责制,但在各个级别都组织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权反对军官关于作战以外的命令,如主官坚持意见应服从,但士兵委员会有权力向上级主官乃至穿越者的军事部门提出上诉。士兵委员不得在军事部门复核以前被处决,即便在火线上。虐待士兵将受严惩。

新军实行职业兵制度。军官和士兵都享受职工待遇,拥有优惠分房和自留地,并免费使用新品种农作物(其他使用新品种农作物的农户第二年有额外税)。事实上,新军的人力来源就是新作物节约的人力。

“这个,我提下意见。”何鸣说,“明军的情况我不了解。但是军队长期不打仗,往往会有许多不良风气,79年我们打越南前部队也有很多问题。明朝军队这种典型的旧式军队里的士兵素质到底行不行,不会招来很多兵油子么?”

“你还是解放军出身呢,”张柏林插话,“你就忘记了战无不胜的政治工作?当年的解放战士不都是GMD那样的旧军队里来的,一样被改造了。”

“你会搞政工么?”何鸣对张柏林的话表示怀疑。

“放心吧,我一定搞定。”张柏林信心满满。

马千瞩说:“何鸣说得有道理。我们时间不多,没多少时间給他们转变思想。对旧军队的人员要多做一些甄别。”

“我们自己派人担任基层军官,把头开好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个紧箍咒一上,风气自然就正了。”席亚洲回忆了他在盐场村训练民兵的过程,“……主官自己行得正,样样做表率,下面的小头目就不敢乱来,老话怎么说来着?一正压百邪。”

“关于兵员从军户中招募恐怕是靠不住的。”于鄂水说,“明末的军户和老百姓也差不到哪去,基本就是军官的佃户,而且老弱病残居多。”

“但是他们苦大仇深么。”马千瞩说,“就临高来说,军户比老百姓苦多了。这里的老百姓当佃户长工的都比他们日子要好过的多。”

“从黎人那里招募士兵。他们都在山地,可以组建山地步兵。”魏爱文又开始鼓吹他的黎人部队的想法――最近他经常跑黎区贸易,已经和当地人建立起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为此他私带的打火机消耗了不少。

“与其招募黎人不如招募苗人。”于鄂水提醒道,“黎人和这里的汉族有很深的民族矛盾,我们只能徐徐化解,不能轻易的给予武装,手里有了好家伙,胆气就壮了。万一这支黎族武装出了点什么事情,我们就是猪八戒照镜子。”

海南的苗族是黎人大暴动的时候,从广西随明军来海南作战的苗军就地解散后留下的。因为来得晚了,只能落户在高山上,多半給黎人的峒主和汉人地主当长工或者佃户,也有纯粹打猎为生的。生活较之黎人更艰苦。在海南历史上,苗人与汉人的关系比较好。

“本地有苗族吗?”

“有,有,”魏爱文赶紧说,“那南峒的朱峒主说离他们那里不远就有个苗寨。有百来户人家。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去一次,探探路。”

“招募黎人和苗人的事情可以考虑。”马千瞩想了想,只招募几十个人组建个侦查队什么的还是可以控制的。

“下面我说下军队的控制问题。”马千瞩继续道。

军队是穿越者的工具,工具不可以反噬主人,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军事部门独立运行的方式。一旦新军建立,新的军事体制必须提上日程。而当新军超过500人多于穿越者之后,也必须用有效的方式控制新军。因此,他做如下建议。

新军建立之初,军事组的原班人马要保存。作为新军的训练者和监视者。建立新军需要军官,所以采取规模减半的办法,保留为20人作为内卫部队,装备现代化武器,另30人进入新军当军官,建立一个教导营。

一旦新军体制完善,军事部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的使命就告结束,除了内卫部队之外,其他人全部归入新军的序列。此后的一切军事行动全部由新军执行。

新军主要采用19世纪武器和冷兵器。初期决定使用的是米尼弹的前装线膛步枪和长矛。枪矛比例暂定为1:1。第一批新军的规模为500人,编一个营,另编炮兵连一个,配9门滑膛炮。如战斗中需要新式武器,可向委员会申请,由内卫部队发放。

军事委员会属下将成立总参谋部,其下分别设陆军和海军两个体系。总参谋部有权指挥海陆军。但是总参谋部无权指挥内卫部队。军委会负责内卫部队的训练、补给,但是无管辖指挥权,由执委会直接控制。

军队不可用于内部冲突。内卫部队主要任务是维护秩序,保护政府机关和保管重要物资。同时负责现代化武器控制。

总参谋部属下成立独立的军事情报部门,负责军事情报搜集和侦查活动。

军事后勤,暂时不建立独立的部门,由执委会委托各专业部门供应,具体调拨由计委控制。

已经在大美村和盐场村实施的民兵方案要继续推行,不仅在这两个村落,在百仞公社也要进行推广。早期采用基干民兵制度,三丁抽一,由穿越者下到各村对基干民兵进行轮训。民兵的武器目前以缴获的冷兵器、旧式火铳、抬枪和制式的6磅滑膛炮(用以村落设防)为主,待到有一定的工业能力之后可給基干民兵装备米尼步枪。

穿越集团没有正式的海上作战力量,只有渔轮用于巡逻――受限于燃料和配件,这些现代化的渔轮的使用必须尽量控制。鉴于这个时代的海盗是东南地区最强大的作战力量,而且目前看来很难与之合作,短期内应在博铺建设海军基地完成要塞化。陆军应支援建设海军要塞炮兵,并在海军基地驻扎一支防御部队。海军在临高角扼海口建立炮台,掩护港口和船坞建设。

张柏林听到这里眨了眨眼,意思就是你们拽什么,还不得低声下气的到老子这里来要大炮。

成立海军之后,原渔业生产组撤销,并入海军。渔业生产依然是现阶段海军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海军受总参和农委会的双重领导,博铺鱼品加工厂继续属农委会所有。海军的兵员,由陆军负责招募和训练,以后再独立成系统。

为了在初期统一海上力量,避免多头管理,实行“凡是海上飘得都归海军”的体制,无论是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的船只还是从在本地缴获购买的,也不论其目前的用途,全部归口海军管理。

四百二十一节 锲而不舍第四百五十节 风暴二百二十一节 供词第二百七十九节 评估一百九十七节 造船计划二百六十四节 疫情升级第一百三十八节 纹身四百二十五节 集体婚礼(七)第二百六十五节 安平的交易第二百二十二节 交通问题二百二十六节 忙碌的刘市长第一百五十一节 海盗们第二百三十四节 千钧一发第二百五十九节 京师(十六)第一百一十三节 黑材料二百五十八节 瘟疫战争(四)第二十二节 黄大户第二百三十四节 付诸行动二百三十三节 贩奴船第一百七十一节 搞臭他第四百三十九节 接风洗尘第九十四节 焚楼(九)第一百八十八节 邪术工厂第三百二十五节 钟小英的请托二百三十二节 意外的事情第二百四十八节 引信第一百九十九节 大昌米行来访第五十四节 卸任第三百七十五节 战利品分配第一百零七节 H-800型三百三十节 流莺第三百三十五节 虎头崖第四十八节 贸易第七十八节 甜港风云--断其一臂第二百六十九节 人事调整第二十四节 东门市游记第二百八十七节 争斗第一百九十七节 操纵温度第一百六十九节 激辩(下)第一百七十一节 协议第九十三节 人体解剖第一百二十五节 占领百图村第一百二十四节 教学开放日第三百二十二节 屺姆岛危机第五十节 刺杀第二百五十一节 各怀鬼胎(二)第三百七十四节 钟博士第四百三十三节 进度第七十六节 狂想第二百零一节 不完美的结局第三十九节 初来乍到第三十三节 救票(大改)第一百六十节 方庙祝第十八节 月光下的进军第三百七十八节 李思雅的归来第九十六节 焚楼(十一)第二百六十九节 女子文理学院二百四十八节 除旧布新(十一)第四百四十三节 氯气第二十四节 下水第九十一节 成果和展望第三十四节 弹无虚发三百五十三节 开工大吉三百九十九节 相亲会(三)第一百六十八节 广州的防务第四百四十五节 拦截第三十二节 调查续第二十七节 深入合作第一百五十八节 南澳岛第二百六十七节 京师(二十四)第三百零一节 机械计算机第二百八十四节 朴家兄弟第八十八节 军队的算盘第一百四十三节 东沙岛的船票第三百一十八节 难民收容队第一百零一节 民政工作第四百三十一节 三司条例司四百零二节 欢送新人第三百零一节 内应二百六十九节 瓜蔓抄第二百一十五节 压力战术第二百七十三节 清丈田亩第二百二十二节 交通问题第四百零三节 萨拉热窝事件的延续第一百五十四节 自圆其说三百七十八节 家里的女仆第二百二十五章 拉澳片第三百节 融资(五)三百六十九节 端倪四百零五节 随喜第四百三十四节 元老院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百五十八节 丝价第一百零二节 铸炮(一)第四百二十七节 联络图第三百五十七节 里应外合第十六节 农业蹲点第一百一十二节 南返二百零四节 海上party(一)二百三十七节 续招兵买马第四百五十四节 髡学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