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节 农业公司(三)

“现在他家有多少地?”

“估计有五六千亩了吧,除了当时分给他的地,后来市政府放垦,他又几次申请新的地照,至少也有三千亩以上。他家一直是本地形势户里的第二大户,土地少不了。”袁斐说。

在三亚这个地方开垦种植六千亩地,的确很不少了。许延亮暗暗点头,这胡五妹是个经营人才。

其实许延亮如果比较关心外面的情况的话,就应该知道胡五妹一直是元老院竖立的“新农民”的典型人物。不但相关事迹上过《临高时报》,还在临高参加过表彰会,出席过海南省咨议局代表会议。是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多片刻,胡五妹已经换好了衣服,从内宅出来。

他穿着一件半旧的短袖的衬衣,麻布长裤,光脚穿着藤编凉鞋,即庄重又朴素,他的上衣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手腕上戴着块手表――这手表可不得了,是他参加元老院农业战线表彰大会作为获得“新时代农业领头人”这一称号的奖品。

整个装束加上他的发型,使得他很象一个元老院的“干部”,这也是他特意为自己打造的形象――和许多咨议局的委员多少保留,甚至是刻意保留过去的服饰不同,胡五妹却是把过去的一切尽量的洗刷掉。

他今天原本在新开辟的椰子种植园里监工。家里派了个孩子叫他回来,说有一位元老驾到。一开始他是有些疑惑的。因为整个三亚的元老只有一位汤市长。而前几天汤市长刚来过他的庄子。平白无故的他不会随便到他庄子上的。

这么说是新来了一位元老。胡五妹在回庄子的路上心里便盘算开了。他是从登陆三亚便在这里落地生根的老人了,对三亚从当初的喧嚣到现在的落寞是全程体会过的。自打王元老离任,汤元老接任之后,三亚的发展就愈来愈慢了,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伴随而来的,便是三亚的元老愈来愈少,原来的元老陆续离任,而几乎没有新来的元老就任。

上周一他去三亚咨议局开会的时候汤元老并没有提及有新元老要来履任,如果是短期出差的话,最有可能的便是农业口的元老来了――否则他想不出为什么要见他。

然而来送信的小孩子实在太小,连元老姓什么都说不出来,只知道是个“男人”,“骑车来得”。这范围可太大了,几乎可以覆盖七成以上的元老了。

果然,这位元老他不认识――显然不是农业口的,而他又自述是“刚刚调来”――可是汤元老没说过有新元老要来……这个突然驾临的元老到底是什么人,又准备干什么?胡五妹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认,这位许元老在元老院里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他换过衣服,赶紧重新来到院子里和许延亮见礼。

“哎哎,你不必这么客气。我就是走过随便看看。”许延亮见他这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有些不适应,“你这里搞得不错啊,袁斐说你还是农业口的标兵,示范性农场呢!”

“都是元老院的恩德,我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胡五妹谦虚了几句。

别看胡五妹看到元老还是毕恭毕敬,不胜惶恐的模样,实际上元老他见得多了,也做过文德嗣、王洛宾、邬德、吴南海等人的座上宾,汤梦龙的官邸更是随时可以拜访。对于元老院里的三六九等心里明镜似的。可是他有一点把握到位,那就是面对元老,从来不流露出半点自负,永远是“感激涕零”式的表情。

“……要说还是元老院的政策好。说起我胡五妹,在老家也是种地的把式。若不是明国太乱,海盗劫掠,我也不会干海盗这行当。”胡五妹对他的历史并不忌讳,“朝廷只要能做到社会太平,百姓自然就安乐了,再穷也不至于穷得走投无路,总有一线生机。”

这一番话算是不露痕迹的拍了元老院的马屁。马屁人人爱听,胡五妹的马屁又比“再造父母”之类的颂词要含蓄地多,许延亮顿时“龙颜大悦”。

“你说得对。一个政府就应该能做到这点!”许延亮说,“你到这农庄――我看叫宝成公司?”

“正是,宝成是我从前家乡的村子的名字。用来命名也算是‘不忘本’。虽说到了三亚就是扎了根,日后还要开枝散叶,但是这自个的‘本’在哪里可不能忘。至于注册公司,那是天地会的大万首长建议的,说我现在家业大了,不如注册个公司,搞多种经营方便,申请贷款什么的也方便――不用专门走小农户贷款,可以按照农业企业的资质贷款。”

“大万?”

“就是农业口的万里辉万元老。”袁斐解释说。

“噢,是他。”万家兄弟里万里辉居长,自然就是“大万”了。从这番描述看,这位胡庄主的产业着实不少。

“这么说你开办的厂不少啊。”许延亮说,“能不能详细说说。”

胡五妹心头一紧,这是什么路数?但是再一想自己那点家底元老院再清楚不过,有什么好瞒着藏着的。当下做出一副坦然的模样笑道:“说厂未免太自大了,不过是些小作坊罢了。”

原来他这庄子里除了磨坊之外,还有麻绳厂、棕垫厂、果干蜜饯厂等好几个小厂子。

“……还有就是港口那边新开的水产品加工厂了。说是厂,实际就是几个车间。少得十几个人,多也不过三五十个人。而且还是季节性开工。这样工人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这些都是农产品加工类的企业,许延亮微微有些失望。不过再一想元老院也没有向三亚扩散过什么像样的轻工业。他这样的私企能有这水平就算不错了。

“谁负责技术指导呢?”

“都是通过天地会聘请的。”胡五妹说,“安装机器、调试、生产……一条龙的服务。没什么问题。就是机器出了故障挺麻烦。修理工要到田独去请,一停就得好几天。”

“那要用不少工人吧,农场的工人雇了多少?”

“倒也不算太多,不算南洋奴隶的话,男女工人有二百来个,加上孩子和老人有三百多人了。”

“怎么?你这里还用奴隶?”

“当然用,”胡五妹有些奇怪的看了眼许延亮,“这里上规模的农庄都用。”

许延亮对元老院的奴隶问题所知甚少,他只知道开发田独和台湾的时候大量使用了奴隶,没想到这奴隶劳动还扩散到了民间。

“奴隶有多少人?”

“五十来个吧。原本还多些。去年把女奴都配了工人。就算是脱籍了。”

“这么多奴隶你用来干什么活呢?”

“什么地方都能用,种地、开荒、在厂里干。实话说,干活不怎么行,体质也差。去年冬天挖排水渠,一下就累死了七八个!亏大了!”

许延亮看着他无所谓的面孔,一阵心冷:这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新国民”!不过他也明白,人性在利益面前根本靠不住,何况眼前这个人还一度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海盗。

“这么说死亡率还挺高。”

“比农场的工人高,可也没高到哪里去。”胡五妹道,“他们都是我出钱买来的,死了我就亏了。实话说,要不是够便宜,我还真不大愿意用……”

“噢,为什么?”

“体质不行――这我刚才说了;还有他们也是有手有脚的人,又是被抓来的,心里总是不服的。待他太好,他干活偷懒,待他严苛了,又会逃跑,跑也就算了,结伙在外面打劫杀人偷东西……”

“难怪你这里戒备森严。”

“不敢不防。去年夏天这里就暴动过。”胡五妹似乎犹有余悸,“一二百多个矿场上的奴隶杀了看守跑出来,一路抢劫本地偏远地方的小农场,杀人放火,扩大队伍。没多久就变成三四百号人了。等榆林堡的驻军把他们剿灭,已经祸害好几十户了,死了一百多口人……”

许延亮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他不记得有这件事,努力回想了半天才隐约记得在《每周要闻》上似乎见过几条相关消息。但是并无具体的细节。

他问袁斐:“这样的事多么?”

袁斐点头道:“零星的事件不少,不过没有一回有这么大的规模的。也多亏了本地的民兵,本地的几个大农庄当了避难所。不然怕是损失更大。这次暴动之后各农庄都加强了戒备。”

“原来是这样。”许延亮喃喃自语。听到这些事大大震撼了他的内心,他其实原本就不太赞同搞奴隶制,当初是考虑开发田独和高雄归化民的损失太大,才觉得“可以容忍”,但是现在看来,这一制度不但相当残忍,而且各种负面影响也在扩大。

看来有必要尽快推动废奴。他心想。否则这么搞下去后患无穷。

此刻他没有就这个问题和胡五妹深究下去。又问道:“那你这里的劳动力够用吗?”

三百二十二节 新工作第二百一十节 真人第一百七十六节 参观第三百零三节 新得生意经第十三节 远程勘探队第二百三十节 节外生枝第一百三十三节 印度棉和国产棉二百八十节 公审续一第二节 在船上第一百一十四节 中医三百三十七节 唱歌跳舞第六十一节 甜港风云--升级第一百零三节 方略和判断第二百节 逃出虎口第一百七十九节 清理债务第四百一十四节 不完美的胜利第四百一十五节 放炮三百一十八节 继电器第六十二节 手榴弹第二百零六节 消化第八十六节 焚楼(一)第一百二十五节 上任第一百九十节 暗渡陈仓第二百二十节 过命兄弟第十五节 李洛由来了第十八节 田独的奴隶三百八十九节 白衣飘飘的长发元老第四十五节 吴家的早晨第五十六节 盐场(二)第一百七十一节 收买人心第七十八节 红夷大炮第三百二十三节 S级第一百一十一节 芳草地参观记(三)二百零七节 还乡(一)第七十一节 吕易忠第一百二十节 通止规第一百三十四节 失而复得的杠棒第一百四十九节 慈善事业三百零五节 船上的书第四节 副镇长林铭第一百五十七节 干部培养第一百九十三节 桂江大桥第三百三十四节 广雷合流第二百六十四节 单良归来第四十节 人事四百三十五节 重逢第二百七十二节 宿舍夜谈第二百六十七节 风暴前夕第二百九十九节 现状和弊端第二百一十节 四大家鱼三百二十节 李加奈的秘密第二百四十六节 秋赋(十一)第三百一十六节 融资(二十一)第一百一十四节 训练第二百六十节 京师(十七)第三十七节 清底第四百一十三节 审讯二百零二节 源源不断第二百七十九节 城山第五十三节 唐僧计划第七十七节 并案处理第二百二十六节 被捕第四十七节 出征第二百零六节 九江大墟第十八节 贸易远征的提议四百零一节 少花钱多办事第七十五节 远方亲戚(二)二百一十三节 翦除羽翼第三百三十节 战后第四百三十节 送礼第八十三节 祭旗开战第十五节 新武器第二百九十七节 接收马匹第一百二十一节 房荒第二百一十八节 教育基金会第三百二十九节 各路人马(中)第六十九节 土飞机第一百七十九节 地下政府第一百三十四节 诱之以药二百五十五节 瘟疫战争(一)第二百二十七节 捡破烂第三十一节 新军第二百八十节 京师(三十七)第一百零四节 焚楼(十九)第六十三节 甜港风云--广州的银子第五十三节 造币工艺第三十二节 混合式方略第九十四节 东门市派出所(一)第九十一节 未来规划第一百一十三节 黑材料第一百八十二节 天地会的客户们第二百八十一节 济州岛前指第四十节 统太郎的阴谋第二百二十五节 再次搜查二百一十三节 翦除羽翼第一百四十一节 受审第一百九十三节 热烈而隆重第七十五节 袭扰琼山三百一十四节 数据公开第八十一节 甜港风云--菊花屿海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