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节 战前(一)

朝廷要进剿临高的消息,终于在五月的下旬吹遍了整个临高――其实当地的百姓早就从首长们身边的人、报纸、布告栏和街头巷尾的议论中得到了消息。大家都知道了广东的官儿见不得临高的百姓过太平日子,非要把澳洲人赶跑――据说是因为澳洲人不肯给广东官每年一百万两银子。所以官府就要征剿,还要把临高的百姓血洗,只有年轻的女子能活命。

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官军杀良冒功,烧杀奸淫的“事迹”。事迹全部配有时间地点。这让马千瞩很奇怪――丁丁从哪里搞来得这些资料。

“一部分是从土著口中了解的,一部分是史籍上的,还有一部分是宣传部编的……”

丁丁的资料编造是很用心的,首先每次刊登这类报道,三条消息中夹一条假得,以真带假;其次是和大图书馆密切合作,这类伪造的材料先送大图书馆进行审阅核对,以免在细节上露出马脚来。

除此之外,丁丁还报请民政人民委员会干部处,从收容来的难民中找出几个童生秀才之类的人物,专门在文宣部里搞文字工作,这次编造材料,有一部分材料就是伪托当地的读书人的笔记的形式编造的――反证明代出版传抄私人笔记用不着许可证,也无从查证真假。

“你编得这么厉害,会不会把老百姓都吓坏了……”马千瞩感到担心,他很怕出现大规模的跑反――万一百姓们涌入县城或者直接到百仞城门口请求庇护,到底放不放他们进去?

“临高的百姓,在这次战役之前必然是充当酱油众的角色。想让他们踊跃参战保卫临高政权是不可能的。”丁丁说,“我的想法是提醒他们保卫临高就是保卫他们的‘家’,所谓‘保家卫国’是联在一起说得。”

这番消息让百姓们很是不安。许多人都在暗中准备着到时候跑反。但是大伙眼见着澳洲人的人马也一天天的多了起来。每天都有新的兵队唱着歌从公路上过去打靶操练。这些兵都穿着全新的衣服,扛着乌光闪闪的新鸟铳,还有一门门青光锃亮的双轮炮车被拖过去。靶场上的枪炮声整天震耳欲聋。大伙都传说从澳洲又开来了新得人马,有人发誓说他亲眼看到有船晚上来博铺,上面下来一对队队的兵和许多大炮。而且澳洲人一个个继续在各处露面:农技员还在下乡指导夏收夏种,李梅在东门市继续做买卖,停在海湾里的大铁船依然纹丝不动,许多原本着慌的人又镇定下来了――澳洲人都不怕,我们又怕什么。

许多百姓暗中希冀澳洲人能够把官军打败,让这才过了几年的太平日子能继续过下去。宗族大姓和地方豪强虽然忧虑澳洲人未必是官军的对手,怕一打仗会牵累自己,但是碍于澳洲人的军力强大,大炮火器无坚不摧,也不敢反抗。因而不管是征丁调集物资还是要各村编乡勇听调,都没遇到多少阻力。

元老们被召集起来进行军训。原本军训是每周都进行一次的。强度也比较大。但是最近大运动量的军训已经不大开展了,只保留了每周进行一次射击训练来维持用枪的手感。但是敌人迫在眉睫的入侵使得元老的军事作用也被提上了日程。这个提案一提出就惹来了一阵痛苦的呻吟声:

所有十八周岁以上元老不论男女,统一每天早晨6点起床统一出操:先跑步,继而练队列和刺杀。一直到8点开始正式工作。

取消周日休息,抽半天进行越野和长途行军训练。

“现在不流汗,以后要流血。”何鸣在元老院毫不通融,“你们一个个坐办公室肚子都大起来了!”

萧子山循循善诱:“体力好了,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就会上升。大家不是都发了生活秘书了。”

在一干人的哀号中,提案得到通过――小命要紧这点大家还是能意识到的。

当下将全体元老编成了一个元老营。按照部门分成“队”,每个队大致是一个排的规模。有的队规模大些,象机械队这样就分成一队二队之类。每队选举队长副队长。

何鸣任命了应愈当元老营的营长,还规定了三处紧急集结地点。一旦事情紧急,全体元老就集中到百仞、博铺和高山岭三个营地里,听候命令随时出动。

“要我们上阵的时候,估计就要完蛋了……”独孤求婚被编在天地会一队里,发着牢骚。

“谁在说怪话!”应愈到底是当过很多年的兵,尽管退伍多年干IT,瞪起眼睛来一股子威慑人心的劲头还是很足的,“打仗,打仗,永远都要想着万无一失!别以为我们有了几杆SKS就是刀枪不入了,从现在开始就是战时状态,随时随地都要武装起来,准备打仗!”

应愈说着又检查了每个人的武器和装具。他检查的非常仔细。发现很多人的护身武器GLOCK17居然没擦拭过,有些女元老佩戴的手枪干脆连油封都没擦掉。SKS步枪因为每周要打靶,打完靶之后照例要检查武器维护,反而都擦拭的很干净。

“真要命!”应愈恼火的摇摇头,但是这也没法怪大家,一般国内平民百姓拿个狗都不许,怎么会知道维护武器的重要性呢?要怪只能怪在制定军训计划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强调。

服装、绑腿、鞋子这些基本都合乎标准,每个人还额外携带了一小瓶诸葛行军散和一包盐片。

“全体出发!”应愈命令道。

去除在三亚的,在军队中服役的、驻外的和正在各岗位值班的元老,三百多人的元老营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许多原本在行政部门干活的元老一个个叫苦连天,长期坐办公室的结果就是身体机能退化,原本在穿越前练出来的一点肌肉又在案牍劳形中消失了。在工农业部门工作的元老,一个个身材壮实,皮肤黝黑,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元老们扛着步枪和背包,穿着军靴。气喘吁吁的沿着公路进行行军训练。元老的装备比土著士兵的多得多。土著士兵戴得好歹是轻便的藤帽,元老们全是沉重的钢盔。为了不堕“首长”们的志气,全体元老还得做出昂首挺胸,我武惟扬的摸样。

在军鼓和笛子的伴奏之下,几百双军靴踏在公路上,烟尘滚滚。稻田里劳作的土著百姓们已经对这样的景象熟视无睹――最近几乎每天都有好几支队伍敲着军鼓从路上来回的经过。只有个别熟悉穿越众的土著们才会发现里面全是元老而感到诧异。

“一个个把胸挺起了,像个娘们似得!”李军站在队伍的前面,看着“财金队”的士兵们。这个排全部由财务、金融、会计方面的人员组成,李军是财金系统里当过兵的人,就成了临时的下士,负责统带全队人马,“大伙来点精气神!《军歌集》第五页!《大军不怕远征难》!”李军似乎又恢复了多年前当武警班长的摸样。

财金队的战士们开始拉着嗓子唱起这首歌曲来了,尽管歌词已经做了改动,但是许多人还是下意识的唱成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机械队”不甘示弱立刻唱起了《博铺曲》,这首用《马赛曲》篡改而成的军歌尽管曲调慷慨激昂,但是唱起了有点磕磕绊绊不顺口。

“乱改什么歌词,直接唱PLA的军歌不就是了。”在“民政队”中行军的杜雯评论道。

但是机械队人多势众,而且多半是壮汉,肺活量大,很快就把财金队和其他各队的歌声压制了下去。“博铺”、“博铺”的高亢歌声在公路上空飘荡着。

元老营到了博铺之后没有进入营地和港口,而是直接绕过又走了一公里才开始大休息。尽管博铺有食堂,但是负责指挥这次拉练的应愈不许大家离开公路,全部喝凉水啃干粮。

下一段路程是从临高角出发,向马袅半岛进发。

“各队保持肃静!不许聊天,不许浪费食物。拉屎撒尿的快去。男性在路左,女性在路右面。”

“营长,路右面也是一片空旷地。女生不大方便啊,能不能派人搭个厕所?”董薇薇边嚼干粮边来请示。

“打仗的时候你要拉屎也先搭厕所?”应愈板着脸孔说,“茅草灌木这么高足够了。”

董薇薇白得了一个没趣,但是她是在机关里混过得,知道这不是闹小女生意气的时候,只好讪讪的退了下去,自己找了几个同伴,到路边的选了一处灌木浓密的地方,清理出一块空地,又放了几块捡来的石头,四面看看没有漏光之处才算是完成了一间“简易厕所”。

大概是因为临战气氛已经很浓了,谁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被人说“不知轻重”,女生们除了有人小声的抱怨之外没有发出更大的声音,一个个都到路边灌木丛里去方便了。

应愈又前后检查了元老们的装具有没有松动的,问问有没有人带着装具觉得不舒服的,他都一一帮人重新整理好。

休整完毕,元老营继续开拔,沿着新修好不久的道路向马袅行进。天气不算太热,虽然一早上就走了十几公里路,但是并未超出大家的体力极限,连各队中的女人也没有掉队的。大家看着沿路新开发的田野和安置移民的屯驻点,一个个情绪高涨。三年前他们登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民穷地乏。博铺荒烟蔓草,除了一座烽火台和巡检司的房屋之外,简直看不出有人活动的迹象。

他们来到的时候,要人没有人,要粮没有粮,吃得米面盐都是从船上卸下来的,喝得是加了漂白粉的河水,睡得是帐篷。白天干得是沉重的体力活,晚上漆黑一团夜晚站在摇摇欲坠的岗楼上抱着步枪站岗放哨。

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这里有了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变化又是他们亲手带领土著们干起来的。我们这临高政权,终于是有模有样的了。

这些日子来,他们消灭了土豪、打败了海盗、控制县城、招募流亡、收揽民心,在一片白地上建起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化社会的雏形,培训了成百上千的土著,建立了军队和行政班子……想到这一切,每个人心底里都涌起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谁要是敢来侵犯我的梦想,就把他打个稀巴烂!

似乎为这样的心情所感染,有人带头唱起了歌: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踩着广袤的大地……”

开始是几个人唱,接着是整个纵队都唱了起来,嘹亮的军歌在公路上回荡着,直冲云霄。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们直起身子,看着这支队伍从路上滚滚而过。

元老们的行军训练鼓舞了一部分人的士气,土著的士兵、文职人员和社员们知道澳洲人不会丢下他们逃走,在紧要关口也会操枪作战保卫临高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就有了同仇敌忾的精神。

当然也吓坏了一部分人,觉得澳洲人自己都在操枪训练了,这朝廷的大军不知道强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有的人就寻着机会到县城里去投亲靠友:县衙里的知县老爷还在,总还是大明的地盘,官军打过来就不会血洗县城。一时间县城内的房租和房价顿时暴涨。

临高县城内空房产权大部分属于县衙门,也就是说变相属于穿越集团。熊卜佑对突然之间县城内的各种破房居然变得热销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下盘活资产了!

但是梅晚的建筑公司却一点不高兴。突如其来的修缮房屋的热潮使得本地的石灰供应忽然紧张起来。建筑公司原本自己有几个石灰窑,原料除了自己采集之外还从民间采购一部分:包括石灰石和蛎房。现在忽然增加的需求使得原料价格猛然上涨。

在他的情况反应之下,企划院立刻采取行动,宣布石灰原料“统制”。原本邬德还想宣布对粮食流通进行统制,但是执委会认为现阶段既然没有出现抢购粮食的状况,也就没必要对粮食进行统制。过多的物资统制只会加剧县内的恐慌气氛。

但是财金部门的人已经开始紧张起来。裔凡的契卡每天从东门市的各家商店抄录销售状况,监视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和销售量。特别是粮食、布匹、食盐这三大主要民生物资的状况。财金部门的人对流通券可能会出现挤兑的场面感到担心。

流通券尽管在临高已经建立了很强的信用,但是这完全建筑在穿越集团的强势存在的基础上,一旦出现统治不稳的状况,流通券的信用就会遭到打击。很可能会出现集中挤兑的状况。财金部门的人都知道流通券实际上是超发的,一旦出现挤兑,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裔凡管不上什么审计不审计了,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市场状况上去了。

从数据上看,流通券的还没有出现挤兑的状态。为了确保市场稳定,大规模的从越南进口了大米。企划院还准备了大量的战利品财货,准备万一出现抢购挤兑的风潮就立刻投入市场上去。

但是财金部门的担心并没有变成现实,市场上的状况依然很平稳。

“但是我们的危险仍然没有解除。”程栋在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由于这次动员,流通券的当月发行量增加了37%,主要是用在基本建设投资、军费和物资动员上的。这笔费用是持续性的。

“预计下个月的幅度不会这么大,但是绝对数字不会小。”程栋叹了口气,“等到动员起来我才意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这个盘子实在小了点。”

“要这么持续动员三四个月下去,通胀就不可避免了。”吴迪沉吟着,“最近的外汇支出也很大。”

为了突然扩大的军备生产,临时安排进口了大量的生铁、煤炭和布匹。

因为失去了广州站这个主要的白银来源。外汇储备直线下降。财金系统感到压力非常的大。

最为赚钱的奢侈品因为没了广州的销售渠道,只能被堆在库房里。大宗的轻工业消费品因为很大一部分是客商自提,状况要好些。

“实在不行就暂时减少进口,”程栋指示,“白银必须保留一部分作为紧急储备,战争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不是说三到六个月吗?”

“还六个月,再这么动员下去,大明还没完蛋我们自己就把自己动员死了。”吴迪说,“我看动员适可而止吧。”

“有些项目没法停止了,硬着头皮也得上。”程栋看着临时增加的几个项目预算案――都是在元老院三读通过的,“我得和司凯德谈谈,没了广州站也得另外多找几条渠道出口商品。要尽快多赚些外汇。”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节 涧内第一百三十九节 夺回丰生和第四百二十一节 使节第四百四十八节 消毒第三百五十七节 里应外合二百三十九节 除旧布新(二)第二百三十九节 社戏(二)第四百一十八节(2) 钱议长的忧郁第二百三十四节 包揽税赋第二百三十七节 秋赋(二)第十三节 癞子头第一百八十节 审案第二百五十二节 去梧州(一)第一百七十七节 匪首授首第九十一节 未来规划第五十节 贪污第一百六十一节 诱饵第二百四十五节 几则“好消息”第一百三十七节 义庄第二百零四节 团队价格第六十九节 行刺第一百四十节 新鲜出炉的把总第二百一十一节 马尼拉第一百九十八节 停业整顿第二百三十八节 遮掩第二十七节 马袅工业区第二百一十三节 读书人第五十二节 秘信第九十节 电力之歌(一)三百九十八节 相亲会(二)第四十节 茶社的拍卖会第二百零一节 情报局的临时工第三百九十一节 潜移默化第二十四节 高举的烦恼第三十二节 石碌考察记第六十八节 破寨第一百三十四节 筹备建厂第一百节 财政难题第二百零八节 胼胝第一百四十一节 试生产第一百一十一节 失败的硝化棉第二百二十二节 迎接第一百零四节 连州地区主任第一百六十四节 变化了的史实第二百五十一节 各怀鬼胎(二)第三十二节 应对第二百零三节 营中百相第一百一十四节 田校长和候大夫第三百三十二节 代持第二十六节 矿石码头第一百四十三节 各怀鬼胎(二)第一百三十三节 鱼水关系第四十四节 策反第一百九十三节 幻灭第五节 丰生和丝厂三百七十四节 第一次小组会议第二百二十二节 迎接第九十七节 焚楼(十二)第二百一十三节 涧内三百二十九节 少年四百零五节 随喜三百五十六节 近乎圆满的尾声第三百三十七节 北山先生第四百四十六节 家务事第二百八十七节 京师(四十四)第二百三十七节 快铳队第一百五十九节 韩乔姐三百五十一节 征收筹备二百零二节 疑点第一百六十二节 苟二出山第六十八节 破寨二百五十七节 瘟疫战争(三)第一百二十八节 信息第三十一节 黎寨第一百二十三节 红花会第三百二十二节 马甲的初次亮相第三十三节 临高的反攻(三)-改第二百节 破门而入第一百一十节 某男人第一百九十七节 风雅之事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部制才是方向第四百三十七节 新得任所第二百零八节 两位妇人第三百一十一节 心知肚明第七节 寻亲的道路第一百九十六节 访春院第一百零四节 焚楼(十九)第一百八十节 走私船第一百五十五节 宣传工作第四百四十二节 帝王学第一百零二节 治安策略三百八十四节 航行第二百七十九节 城山二百四十八节 除旧布新(十一)第二百零八节 学习班(二)第三百六十五节 水原洞第三十三节 救票(大改)第三百六十节 动摇和坚定第一百七十八节 振兴计划第一百七十五节 夜袭大崀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