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 稻谷与煤

朱福元向严茂达汇报了目前的状况。大昌在当地的经营用不着掌柜如何的善于经营:每个月武玉甲的管事会带着庄园里的奴隶和农民运来大米、木材和煤炭。运走货栈里的各种糖制品和杂货。双方的交易量很大。

“武玉甲因为这个生意,发了大财。”朱福元有点羡慕的口吻,“他在我们的糖货上赚了大钱。”

武玉甲从大昌手里按照每石粗制红糖8个西班牙银洋的价格买入,转手卖到寮国、暹罗和荷兰人,一石要卖到10~18个西班牙银洋。至于白糖、冰糖的利润就更高了。至于从雷州运去的其他货物:包括从临高制造的“澳洲货”和从大陆上收购的各种日用杂货。都是本地的抢手货。

朱福元眼见着自家的货物被武玉甲买去了转手就能赚大钱,心里未免不平衡。提议应该多拓展客商和销售渠道――最好能扩展到零售渠道上,免得好处都给武家一家占去了。

“这事情不忙。”严茂达说,“稻谷到货情况怎么样?”

“到了,去年谈好的稻谷都运来了。”朱福元忙不迭的说道,“就是武玉甲的管事又要提价。”

听说武玉甲又一次要求稻谷加价,严茂达不由得眉头紧皱。近半年来武玉甲第三次要求稻谷加价了。稻谷是临高的战略物资,而越南又是目前临高的主要稻谷供应地,加价不仅要支付更多的交换货物,还意味着供应渠道可能存在着某些问题。

“为什么又要加价?总有个理由吧。”严茂达说,“会不会是管事的当中在捣鬼?”

“他不敢――我们和武玉甲之间的生意是大买卖,管事的没这个胆子乱来得。”朱福元说,“管事的说因为郑氏正在南下讨伐阮氏,在到处征兵征粮。武玉甲当然也得出一大笔的粮饷。据说为了弄到足够的稻谷,武玉甲庄园里的农民都快要饿死了――去年春天是吃稀粥,今年春天居然要吃糠了。”朱福元说,“听说有农民已经过过不下去,准备要离开庄园逃荒了。”

朱福元所说的战争,正是后黎朝的后南北战争,这场战争从1627年开始,延续了差不多一百多年。1627~1672年之间,郑、阮之间暴发了七次大规模交战。元老们遇到的,正是在1630~1633年的第二次大战。阮氏充分发挥乌龟流战略,在葡萄牙人的指导下修筑起来的堡垒群重创了南下的郑氏大军。形成了战略僵持。

这种局面之下势必造成大批农民被强征当兵,在中古的农业社会里,农民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缺少劳动力耕种的农田是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粮食的。

“真糟糕。”严茂达心想看来指望武玉甲能长期供应大宗粮食是有困难了。后黎朝的南北战争如果他们不干涉的话按照历史轨迹运行起码还得打上50年。

“一打仗,粮食就不好弄了。”朱福元紧张的说。他在这里为澳洲人干了一年多,知道澳洲人在海阳设点的主要目的就是买粮食。要是粮食太贵太难买,也就未必会继续在这里开货栈了。自己这份好不容易得到的好差使就要泡汤。

“稻谷的价钱就依他。”严茂达考虑再三之后说道,“他现在每个月能送来多少粮食?有减少的迹象没有?”

“最近一个月没有运稻谷来。说官府征去了不少。庄园里积存的稻谷不够。”朱福元说道,“而且下面三个月就是春荒。得捱过春荒粮食应该能正常供应上。”

朱福元又说:“首长!我们运糖的速度是不是放慢一些,现在库房里已经屯了一万多石糖了……”

“不要紧!”严茂达说,“你明天找武玉甲的管事说,没有米,让他多运些煤来换!”

“换煤?”朱福元吃了一惊,在他看来这是件很不上算的事情。虽然煤的价钱很低很低,但是看着澳洲人成船成船的买走又脏又臭的烧火物,他实在很难理解――不管是广东还是越南,烧柴都是即便宜又多的东西,有钱人家还可以用上好的硬木炭。实在想不通澳洲人为什么要买如此多的黑煤。

“对,既然他那里一时间没有足够的米,就把库存的糖换煤和木材。”严茂达一挥手,“不要腻腻歪歪的,马上就办!”

朱福元连声应了几个“是”,见严茂达无话,马上又把货栈的账本呈上。严茂达先收了下来――审计是契卡的事情,但是作为上级主管,他也有必要做好自查的工作,他准备到鸿基去的路上再看账本。

“这是贝凯。”严茂达把贝凯介绍给朱福元,“他以后就是驻越商务代表。你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向他汇报!”

贝凯是驻地是鸿基,但是作为元老商务代表,照例要对海阳和未来的越南沿海地区的商站、货栈拥有领导权。

朱福元看了一眼这个黑黑的小个子男人――看起来就和那些越南人差不多,怎么也是首长?但是他常年给人当伙计,早就明白在东家的人事安排上要少开口多执行的道理。

“上次我关照你打听得事情怎么样了?有具体下文没有?”严茂达问道。

严茂达上次来海阳,特别交待朱福元:要把鸿基那块地方所有权调查清楚:到底是属于某个庄园主,还是属于黎朝官吏的俸禄地,再或者是无主的官地?

“小人特意去打听了,鸿基,还有首长提到的锦普都是无主地。那里不是山就是滩涂,不能种地,根本无人问津。”

“这里向官府买地手续怎么办?”

朱福元苦笑道:“怕是很难。大明的商人在这里就是大肥肉,就是买一块地建货栈都要大费周章。花钱还其次。”他顿了下,“若是首长一定要买下来,得先划出地界来绘出图,小人再去奔走一番,只恐怕也要花不少钱……”

“不用了。等我们回来再说。”严茂达想也未必需要花钱买下来,用武力作后盾,就地开采,北黎朝眼下怕也没心思调集大军来对付自己。

严茂达一行没有在海阳多停留,查看了仓库,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之后,镇南号在当地卸下了货物,再一次扬帆南下前往鸿基。

海阳距离鸿基大约有60公里,镇南号航行10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因为是沿海岸线航行,而且鸿基又在岛礁林立的亚龙湾,为了避免触礁搁浅,张大疤拉决定不在夜间行船,而是一早出发,正好的傍晚时分抵达。

镇南号一早起航,张大疤拉像模像样的用经纬仪进行了观测,又在海图上绘制出航线。可惜他的算术功底实在太差,一把航海计算尺推来移去的搞了半天,最后丢下了骂了一声“鸟!”又回到艉楼后面看罗盘背针路了。

好在这一带是他常走的航线,是所谓闭着眼睛也能行船的地方。在他的指挥下,镇南号开始向南航行。

镇南号在张大疤拉的指挥下航行的很顺利,中式硬帆在风向复杂的沿海地区航行的时候充分表现出了它适应“八方来风”的优越性。虽然船速时快时慢,但是从来没有停顿的时候。

贝凯在艉楼上眺望着沿海的美丽景色,觉得自己苦学半年多的越南话还是值得的――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诱人了。要是以后能当上个北越总督……贝凯的心绪不由得飞到了昨天在海阳看到的那些窈窕的越南女人身上。

贝凯在元老院内属于不怎么得意的酱油元老,他过去的职业使得他最终进了邮政交通委员会,但是他对交通一窍不通,而临高的邮政系统还没有正式组建起来――况且就算立刻组建起来,他这个在邮政局里一直拉广告的邮政职工对邮政业务也没什么研究。

他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物,又不愿意掺合政治。所以在元老院属于边缘人物。但是穿越集团本身的扩张性和元老人数的稀缺性,使得酱油元老也有足够的出头机会。

正凭海临风的胡思乱想着越南女子如何如何的时候,船钟忽然急促的敲打起来,贝凯猛得一惊,只见水手和海兵正从甲板下涌了出来。有的拿着海军的29式砍刀,有的举着短身管的米尼步枪。几个水手冲上艉楼,赶紧脱下桐油布的套子,露出里面黑乎乎的打字机,有人迅速的打开附近的一个铁皮箱子,取出里面黑乎乎的备用弹盘。

“怎么回事?”贝凯大吃一惊,眼看着甲板上的6门卡隆炮的炮衣全被脱了下来,这是要打仗的架势么!

“报告:7点种方向,有船只在战斗。我们先进入戒备。”张大疤拉赶到艉楼上,解释道。

“是海盗?”

“应该是。”张大疤拉并不紧张,“首长放心,这种事情这一带经常有。这里的渔民海盗是分不清的。我们的船大,又有戒备,他们不敢动歪脑筋。”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节 夺宝奇兵第十八节 百仞滩(二)--修改第二十三节 博铺要塞区四百四十节 特殊的纪念品第二百三十六节 佛朗机快铳第一百七十五节 调查(三)第一百八十一节 庆功表彰大会第一百三十七节 澳洲的书第五十节 讨价还价第四百七十节 参谋旅行第一百六十一节 打狗山上第一百五十二节 蚕农第八十六节 另辟蹊径三百三十八节 艺术的开头二百九十五节 面试(二)第二百一十九节 决斗之前第二百九十八节 融资(三)第二百五十五节 京师(十二)三百五十一节 执照第二百零三节 营中百相四百四十七节 尘埃落定第一百五十八节 丝价三百五十节 各司其职第四百三十八节 地方产业潜力二百三十九节 除旧布新(二)三百零七节 进入议事日程第四百八十节 披云楼宴三百一十四节 数据公开四百一十节 与百姓治天下第九十三节 人体解剖第一百零三节 方略和判断第九十五节 东门市派出所(二)第七十二节 立功的心思第一百五十六节 庵中密谋三百七十八节 澳洲人的新花样续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部制才是方向第三百八十九节 私人目的第四百五十八节 小本买卖第四十四节 核心问题第二节 在船上二百零六节 兄弟情谊第三百一十九节 骑兵冲突第一百四十一节 真理办公室第一百二十三节 阳山县开始的的第一步第十三节 癞子头三百零四节 厦门的生意第二百六十节 京师(十七)第二百二十一节 头号红人常青云第二百五十五节 秋赋(二十)第八十八节 主动出击第一百九十八节 江畔钓鱼第一百一十五节 正规化三百二十三节 夜间娱乐第一百九十二节 调查(二十)第二百一十三节 伏击第二百七十四节 新鲜出炉的南洋公司(四)第一百八十节 走私船第一百七十二节 调查(二)第二百二十四节 苟二的财产第二百九十九节 融资(四)第一百七十五节 调查(三)第一百六十四节 耐药性第三百五十五节 政治保卫总局第五十五节 烂摊子第六十九节 行刺第二百五十二节 京师(九)第一百五十八节 魏斯.兰度第二百七十四节 文艺与宣传第一百五十七节 赊叶第四百五十八节 小本买卖第一百二十八节 政治工作第一百五十节 升旗第六十二节 临高贸易协定第四百二十四节 五岛列岛第二百九十九节 决斗的结果第四百一十六节 开价问题第四百七十节 婴儿们第三百四十六节 协议第一百九十四节 奸细第一百八十九节 漫天要价第二百六十八节 京师(二十五)第四十一节 行款第一百一十三节 修道院长第三十二节 索尼亚(十一)三百一十二节 乘车旅行记第二百六十三节 京师(二十)第三百八十一节 到台湾去第二百五十五节 治安军三百三十二节 刑务所第八十九节 检疫所(二)第二百九十七节 接收马匹第一百五十五节 催青第四百零七节 医务科长三百九十三节 名单第三百九十七节 维斯特里之死二百五十六节 瘟疫战争(二)第二百六十九节 女子文理学院第一百一十五节 芳草地参观记--失落感第四百一十节 真情与心计第三百二十三节 钟仪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