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虚假的红色请柬

“放心吧,她不在。”

“有一种很心虚的感觉。”

见阿烛来,夏萧还算开心。只要不是上善,他见着谁都不会生气。

“突然很佩服那些偷情的人。”

“人家玩的就是刺激。”

夏萧刚吃完早饭,神清气爽,但看到阿烛递来的请柬,无奈的叹了口气,也蔫了神。

“这是谁的请柬?”

“我姐和谢毅的。”

“他?”

阿烛知道夏萧有个姐姐,芳名夏婉,但怎么要和谢毅成亲?这年龄,对不上号啊。

“政治婚姻而已。”

“那也太不公平了,这就耽误了一生?”

“二姐没有拒绝王朝的想法,肯定是有原因的。”

看了时间,夏萧对晓冉说:

“十天后我要去参加婚礼,你去吗?”

晓冉有些犹豫,她喜欢恬静的水泽,喜欢学院,不喜欢太过嘈杂的场合。人类的婚礼她听说过,很热闹,可她一想到很多人聚在一起喝酒谈吐,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可她还是想陪夏萧去,便点了点头。夏萧足够细心,看出她的心思,手掌落在她肩上。

“没事儿,不想去可以不用去,不要这么强求自己。”

晓冉见夏萧微笑,点了点头。夏萧总是能猜中她的意思,这种感觉令她很舒服。可夏萧拿着请柬,心里有着少许烦躁。

请柬有纯金点缀,虽然豪奢,可又太过虚假。这场婚姻背后,全是大夏和南国的小心思。想在两者中保持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或者说想让自己摆脱傀儡这个身份,夏婉必须发挥她的聪明才智。

夏萧了解二姐,她很聪明,做事谨慎,满腹诗书,肯定会有办法。只是这场婚礼,本质就悲哀了些,令人高兴不起来。就算二姐保住自己的安全,也注定为了大夏,失去些东西。

翻开请柬,里面有着夏婉和谢毅两个名字。前者夏萧太过珍惜,以至于看着无比亲切。而请柬中的一句诗词,太过讽刺他们的处境。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情话永远比现实美好,愿望也总是无比圆满,若不知道内幕,还以为这会是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婚礼。谢毅是一国皇子,这场婚礼定无比热闹,八方也定来客。只是繁华背后的冷清,最令夏萧心凉。

夏萧心里空荡荡的,这一眨眼,半年就过去了。上次谢毅给他说这事时,夏萧想让二姐自己做决定。若二姐不想嫁,他就算得罪大夏得罪南国,都不会让她嫁过去。可他们夏家向来一心报国,父亲去了北部,重整夏家军,大哥随行。二姐定不会退缩,果真,夏婉极为勇敢的投身到了政治婚姻中。

二姐做出自己的决定,夏萧自然无法左右,可若今后南国或大夏对他夏家不利,夏萧定不会罢休。

夏萧已看透请柬的份量,猛地将其合住,坐到沙发上。这场婚礼他肯定是要去的,还要做些别的事。

今日学院天气晴朗,远处大夏王朝的帝都斟鄩却一片阴天。虽说阴天好赶路,可见到这样的天气,谁都难以打起精神。

苍穹之下,帝都斟鄩城里城外都弥漫着谨慎的气息。这里永远如此,一切都井然有序,像处于不成文的规矩中。夏惊鸿和萧蓉一起坐上马车,马车乃极长车队中的一辆,其前其后还有很多。

车队漫长,竖插着大夏王朝的旗帜,朝城门外缓缓而去。城墙上立有两人,一老一少。老的弓着腰,显得地位卑贱,年少的抬头挺胸,可看着这支车队,心里只有歉意。

这次婚姻,本应由王族皇室承担,那么多姒姓大臣,家里总有几位年轻貌美的女儿。不过像姒清灵那样的修行者,姒易不忍心令其嫁到南商,修行者可是珍惜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可普通人又拿不出手,若是长相身段差了些,便是变相的不尊重。

想来想去,夏婉知书达理,甚至有一国公主之风。当然,她还有一个身份,可以将其抬到一个极高的位置,那就是……远道而来者夏萧的亲姐姐。

这个身份很有重量,南国既然同意婚约,便不敢轻易解除。夏婉嫁过去也有一定保障,因为谢毅是夏萧同窗。可姒易,终究对不起夏惊鸿一家,先是冤枉夏萧,流放全家,夏府家中上下百十号人皆死于刀下,后有了这事。

这是姒易心头的结,沐公公看着,也无办法。

“陛下,该回宫了。”

不知不觉间,极长的车队已完全离开斟鄩,可姒易还立在原地,如脚下生出树根。

“信给了吗?”

沐公公看他一眼,眼角纹更深几分,然后才说给了。这已是姒易今天问的第四次,可他的心意,都在那封信里,希望夏惊鸿看到后,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并转告夏萧。关于夏惊鸿,姒易还算放心,他是真正的忠臣,是他这个帝王不能再冤枉,且能重用的大臣。可夏萧,不是省油的灯。

姒易曾说,让夏萧在学院四年后回到大夏,为王朝效力。若是到时夏萧留在学院,他也无可奈何。因此,此次这封信,是一根定魂针。目送车队远去,姒易才转身离开,于这城墙上,留下一道孤独的背影。

现在是特殊时刻,为了迎接一年后的战争,此次前往南国的只有夏家,但随礼极多,因此有王朝帝军亲自护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夏家此时的待遇,已比一国亲王,且无人敢说三道四。他们做出的贡献,已远超普通武将。带来的荣耀和利益,更是许多大臣三生三世都难以拿出的。相比之下,很多所谓的大臣都在吃干饭。

车队前后,皆有漆黑的马车,其中坐有修行者,令这车队无懈可击。车队礼品虽价值连城,可真正要注意的,还是那三辆马车中的人。

三辆宽大的马车位于车队中前段,第一辆坐着夏惊鸿与萧蓉。前者将信看完,面目平淡。陛下担心的事,他理解,也懂。不过当务之急,还不是萧儿的去留,而是一年后的南商进军。休战三年,将一触即发!

“惊鸿,我们到俞谷时,谢毅也该回国了吧?”

“那是肯定,到时,萧儿估计也回来了。”

萧蓉高兴期待,因为能见到自己的小儿子,一年不见,甚是想念。那浓浓的牵挂之情,信纸难以承载,文字无法描述。可夏惊鸿考虑担心的,是陪伴在夏萧身边的人为谁?上次夏萧说舒霜离世,他们伤心许久,他们都把舒霜当成了家人,就等着两者长大成人,举行一场热闹而甜蜜的婚礼。没想到小小年纪,还未享受人间美好便离世。

离开舒霜的艰难日子,夏萧一个人扛了过来,也是不容易。不过马上,他们就能见面了。夏惊鸿和萧蓉的马车后,是夏旭与夏婉。夏旭心中有事,尽管马车不停,也窜进夏婉车厢。

“哥?”

夏婉正在看书,见夏旭来,合书时面露喜色。她温文尔雅,眉目间都是书香气。

在家中,夏旭最喜欢看婉儿做事,无论看书还是算账,她都极为认真,偶尔惊鸿一瞥,美若天仙。而那淡雅儒气,更是为婉儿增添几分临大厦将倒而不乱的气质。可今后在外,夏旭怕她被欺负。

“婉儿,我放心不下你。”

相比婉儿,夏旭只是个粗鄙的武者,打仗在行,为人豪迈,说话更不遮遮掩掩,将对夏婉的关心直接表达了出来。她听之即笑,秀手掩唇。

“此行虽是进龙潭,入虎穴,可等他们见了父亲和大哥,还有萧儿,肯定不敢使花花肠子。”

“这是当然,若他们敢欺负你,就算我在大夏北境,也跑来为你主持公道。”

第四百一十章 失了两颗牙第一百四十三章 畅饮,读了一本童话书第二百零一章 再来一份鸭腿饭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人物齐显第一百六十二章 夕阳西下,暖了脸颊(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众学子中的地位第三百一十九章 那一袭红衣第九百零五章 修行又修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无法选择的拯救方式第四百四十一章 仅一稳字第四百四十三章 花谢果实出第三百二十四章 希望在你眼里能闪闪发光第四百四十四章 黄昏几碗大馄饨第七百二十三章 两碗粥,喂饱个粗暴人第三百七十章 剑气掀起他的发第八十章 龙尾项起第八百四十四章 一颗血红闪亮星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次一别各安好第四百九十八章 灵药万千以洗骨(中)第八百三十五章 降妖除膜(上)第九百二十五章 荒殿筋骨齐全(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惊扰船骸上的海鸥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把大伞待人归第七百零一章 你得相信一些事第七十八章 此信重于千金第一章 乱世第一百零三章 腹有五行气亦华第五百四十章 一盆清水洗手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满小西楼第七百三十八章 房间锁龙,亦守真相第一百八十三章 柏玉湖小亭第八百六十章 所有故事都以婚礼结尾第六百零六章 荒唐至极的话第四百章 女子的期待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狗、黑塔、第四层第八百五十六章 此行一去无归期第四百五十章 再入草原第八百五十二章 关于某些人的故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阵已出其三(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碎了梦乡第二百九十三章 有那么一点可爱第九百三十四章 今后的事(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可知之事第四百零六章 学院只留四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精心准备的礼物第二百六十三章 龙宫,黑与蓝的空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两道古纹第五百一十六章 根在泥中在暗处第十五章 重财过命非小人第九百章 雷雨下居心叵测的疯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于初见之地,求永世相随第四百七十章 闷香一碗排骨饭第四百零九章 哪有聪慧异禀之人第五百零六章 一家人皆在此处第三百八十五章 戴以罪不可恕的帽子第四百三十一章 在充满爱的地方醒来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此结缘第四百二十三章 流氓打架和脱衣第二百二十五章 少女的裙摆第五百零七章 杯中有茶,湖中无鱼第九百三十二章 远处投来的目光第四百九十八章 灵药万千以洗骨(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北境凉第二百零七章 戒尺打手板第七百八十八章 引火自燃(上)第九百三十四章 今后的事(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宁可成魔不成仙第六十九章 群臣劝留第七百八十九章 引火自燃(下)第一百零一章 心意尽在衣裳里第八百八十七章 十万年来一轮回第七百八十七章 学院厌恶之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也算疯了一次第八百六十一章 喜笑颜开第七百二十五章 从黑暗中归来第二百四十六章 胭脂粉黛香第八百六十五章 等不到夏初第三百八十三章 人世外,东海东第二百六十四章 龙宫,黑与蓝的绝唱第四百六十章 荒丘仍有活口第七百二十七章 议战(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有那么一点可爱第三百一十七章 总是桃花就酒第一百三十七章 杀之可惜第七百零七章 只想早点回家第五百三十二章 夏萧从未离去第二百章 坐在残墻上等第八百七十九章 再知几件新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追寻灾难的源头(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煎药时闲谈第一百八十三章 柏玉湖小亭第二百二十二章 未知未知无人知第二百四十五章 投身俗世第一回第六百九十八章 花落何方第八百三十三章 道已问到第八百三十六章 降妖除膜(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一刻春宵第四十一章 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