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

陆陆续续,大部分旗兵,约十万人已渡过石河,聚集在石河东岸和山海关城墙之间的区域,只等红夷大炮上来就叩关而出。

甚至红夷大炮的炮阵场地都已被旗奴平整出来,这次清军有了上次教训,也知道了明军火器的射程。因此炮阵周围用木头泥土搭建起厚达仗余的护墙掩体,保证枪炮弹无法直射阵中。

一名令兵又策马飞驰而来,告诉多尔衮东面的大海上出现了不明船队。多尔衮立刻策马来到海边,眯眼望去,发现有三艘西洋样式的超大帆船和几十艘中式的硬帆帆船向岸边靠来。

多尔衮料定这些船只要抢滩登陆,从侧翼攻击清军,随即下令清军八旗严阵以待。为了防备明军用舰炮发射霰弹攻击军阵,又让军阵布置在海岸线一里多地外。现在的多尔衮只见识过明军的“火枪”,还不知道明军火炮的威力有多大,也不知道一艘船上有多少火炮。他是按红夷大炮的射程进行的布置。

海面上的舰船停泊在海岸一里外的地方,开始向岸上炮击。那三艘风帆战列舰侧舷上的数百门舰炮依序开炮轰击。硬帆船上的佛朗机也是众炮齐发。佛朗机射程有限,对清军没造成丝毫伤害,射了一轮便停止了射击。

但数百门舰炮所发射的炮弹却是呼啸而来。实心弹,榴弹,榴霰弹,葡萄弹,链弹,五花八门的向布阵在海岸上的八旗兵袭来,大部分的炮弹却是集中射向最靠海岸的那座浮桥。一转眼的功夫,那浮桥就变成了一堆破木头,正在浮桥上渡河的八旗兵死伤无数。那列阵在海岸的清军亦是死伤一片,哀嚎一片。

几乎与此同时,多日前就预设在北面角山上的一个炮兵阵地也开始发出怒吼。十二门十八磅野炮在三轮炮击后,也摧毁了最靠近角山的那两座浮桥。

滞留在石河西岸的清军明白发生了什么,慌乱中向中间残存的两座浮桥退去。剩余两座浮桥无论是舰炮还是角山上的野炮都够不到了。

这一切都被夏华用千里镜看的清清楚楚,整个战场局势的发展都还没离开他的推演。

他立刻下令左右两翼那些刚刚反正的明军压住防线,而后令炮兵设立炮兵阵地,开始轰击河西的清军。

炮队五十余门十八磅大野炮几轮榴霰弹的覆盖轰射后,滞留在石河西岸的清兵已是死伤无数。

期间,一支五千人的清兵马队试图冲上来攻击夏华的炮兵阵地,但都被守护炮阵的三百名步枪手和八尊喷着火舌的蒙蒂尼排放枪,以及野炮近距离所直射的霰弹撕的粉碎。

在河西清兵死伤遍野时,夏华令近卫军中的千余手枪骑兵发起突击。任务目标是击溃西岸之敌,只要让他们溃逃至东岸即可。

近卫军骑兵们排成一条长达四里的兵线向着惊魂未定的河西八旗军横扫而去。亮闪闪的马刀横持在手中,纵马奔驰于原野之上。

纵使八旗以骑射见长,也未曾见过如此高大迅猛的骑兵。这近卫骑兵的战马比八旗的蒙古矮种马高出两头,冲击力高出后者一倍。

前方的散列的八旗步甲硬着头皮上去拦截,皆过马而亡。有的是被锋刃斩入咽喉而亡,有的是被战马冲倒踩踏而亡。

此时,又有五千清军铁骑从东岸驰过浮桥,如同洪流般迎着近卫兵骑兵杀来。他们是八旗骑兵中最为精锐的骁骑护军。人人皆着水银甲,远远望去,亮闪闪一片。

久经战阵的多尔衮,多铎,阿济各一看战场形势就明白过来,己方必须守住河西阵地,至少在红夷大炮过河之前要守住。否则自己十万大军很可能就要被困在(角)山,(渤)海,关,(石)河所围成的面积不到四十平方公里的狭长区域。

于是他们迅速将各旗下的巴牙喇(护军)骁骑调了出去,试图打退明军的突击。

在尖厉的哨声中,近卫军骑兵稍稍收拢,和来袭的八旗骑兵保持等宽的阵形展开对冲。他们收起佩刀,掏出了柯尔特左轮手枪。

双方相距不到七十米时,各自举起了手枪和弓弩。八旗骁骑护军在五十米内,他们的重箭能做到百发百中。但此时,柯尔特左轮已然齐齐喷吐着火焰,马队上腾起硝烟,上千发子弹密集的向八旗骑兵们射去,最前面已经张开弓弩待射的八旗兵纷纷滚落马下。紧接着又是两轮齐射。掉落马下的鞑子兵无论身死,大都身体被从后方而来的铁蹄踩踏的稀碎。最后一轮齐射,是各自自由瞄准的射击。

一名鞑子兵的眼帘中,最初前方都只是自己同伙的身影,因此他只是将弓持于手中,只顾策马狂蹦。突见前方的鞑子在马啸嘶鸣中纷纷掉落马下。心惊不已的他刚要搭箭张弓瞄准,已是来不及了。一颗弹丸呼啸而来,洞穿了他的重甲,将他射翻马下。

四轮枪击后,双方已近在咫尺,阵列都已散开。鞑子们准备交锋肉搏。可对方不与他们纠缠,从他们身边两仗外掠过,同时近距射出一枪。

这种距离下,双方水平方向上的相对速度太大,弓箭根本不可能瞄准,但手枪可以。

错马之后,五千所谓骁骑只剩千骑不到,比巨大伤亡更打击清军士气的是对方并没有多大伤亡。

冲过对方兵线后,近卫军骑兵分成两波,继续向左右的河西八旗残兵冲杀。

那八旗骁骑巴牙喇的伤亡还在继续,后方的近卫军步兵已经压了上来,于数百米外向他们展开精准狙射。最后只有两百余幸存者调头仓惶的逃回了东岸。

炮壮人胆,明军左右两翼在火炮掩护下也趁势前压,兵士们也变的奋勇起来,奋力截杀了几股自行发起反击的小股八旗兵,其中就包括尚可喜的部队。

河西残余的近两万八旗在惨烈的炮击和两次伤亡不成比例的步骑交锋后已完全丧失战斗意志。

在近卫军千骑的驱赶下,他们放弃了包括红夷大炮在内的一切辎重,如同潮水般向两座浮桥涌去。近卫骑兵这才在哨音指挥下向阵后撤回。

多尔衮派向河西的后续援兵与溃兵冲撞在一起,在浮桥上挤成一团。

第三十六章 登陆山海关老龙头第一百零三章 收复江淮第二章 骁果军逃兵第十九章 兵过雍梁第二十五章 真降还是假降第十五章 烟花与火海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会重演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章 破茧而出第五十五章 前哨战第六十五章 奇兵袭镐京第十一章 汉中攻略第二十三章 广济之战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沟第十八章 黄袍加了身第八十章 大败诸葛亮第三十四章 钟繇借兵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十章 洗脑所第二章 贾后的圈套第五十九章 情况有变第五章 神拦斩神,鬼挡杀鬼第九章 霹雳箭 vs 神臂弩第四十章 铁马长弓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四十八章 不战自溃第一百零八章 长江上的决战第二十九章 被动的刘邦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击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四十四章 霸王夺鼎第八章 买卖人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俩第四十章 军制改革第五章 接战大象之国第四十二章 马超来投第六十五章 奇兵袭镐京第二十七章 瓮中之鳖第七十章 燕云腹地第五章 接战大象之国第三十五章 无尽的行程(本卷完)第十一章 东宫之变第十九章 张济入南阳第二十三章 项伯投敌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祸第二十七章 许昌之围第三十章 京城保卫战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十八章 通济渠口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四十九章 横扫太行第三十八章 兵进淮北第四十五章 幽州边骑第十一章 两分钟夺一国(求推荐)第十五章 钱塘伏龙第十八章 通济渠口第十一章 败走第四章 自立于世第五章 汉营第十二章 忧虑的朱元璋第六十一章 刘备的崛起第三十六章 鏖战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六章 天兴军第二十一章 要枪不要炮第四章 疾风射手第三十八章 鹤与螳螂第四十三章 再破长枪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四十六章 通信线路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二章 贾后的圈套第六章 东宫复立第三十六章 鏖战第十八章 攻击来自地下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长安第十八章 黄袍加了身第四十八章 不战自溃第十七章 计取江陵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宝第十五章 钱塘伏龙第五十一章 晋阳惊变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三十六章 大战帷幕开启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试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八十四章 飞夺洛阳第二章 浮海洲第二十二章 萌芽骑兵第十章 智取历阳第八章 扬子江水战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二十章 毒计第二十五章 大方阵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战第十八章 黄袍加了身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试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