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奇花异草

话说方腊乃是浙东乡间的一介草民,他能有多少见识?他只知陈硕真当了女皇,清溪之地有天子气象,却不知陈硕真后来下场如何,还以为陈硕真真的驾着凤凰,飘然而去。其实非也。

接下来,我们说说房仁裕是如何剖决陈硕真的。

那房仁裕自十八岁从军,冲锋陷阵,身经百战,死于其手下之人数不胜数,早已是个奸诈残忍之人。

崔义玄捕获陈硕真后,将其押送至扬州刺史房仁裕处。房仁裕遂令人驰马入京,向朝廷中的二圣报捷。

高宗李治得报,圣心大慰。武曌与陈硕贞乃结拜姐妹,然事关李家江山社稷,也念不得曾经的恩情了。故此,武曌嘴上虽然不言,心里也感到欣慰,在如何处置陈硕贞上,给了高宗李治暗示,即杀无赦!

唐高宗遂嘉奖房仁裕、崔义玄二人,下旨令房仁裕将陈硕真剖决于闹市,予以警示。

十一月庚戌,房仁裕令刽子手于午时三刻,剖决陈硕真于文选楼前校场。

对于这个判决,几日前已通知陈硕真本人。

陈硕真乃是个坚贞女子,视死如归,倒也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

原本,她实指望义妹武曌能出面解救自己,好保全下性命来;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无任何利好消息从京中传来。

对此,陈硕真心里清楚了,指望义妹武曌来解救自己,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人家现在是当朝的太后,毕竟李家的江山社稷人家当着一半的家,怎么可能看着自己把李家的江山给夺去了?

一旦不对义妹武曌抱有希望后,陈硕真就不对生还抱希望了,一直想着赶在行刑前,如何能自己了却自己。

作为女流,陈硕真对自己的颜面还是有顾忌的。

陈硕真被专牢关押,看管甚严,没能找到自己了断自己的机会,时间很快就到了被执行的日子。

怕陈硕真舍命反抗,执行当日辰时,房仁裕提前派人告诉陈硕真,剖刑不过一刀之厄,不必害怕。

房仁裕以此来安慰陈硕真,好叫她不要因焦躁而激烈反抗,以致剖刑不能正常进行。

房仁裕的话,陈硕真信以为真了,于行刑当日,自裸上身,袒胸如钟,好受一刀之厄。

狱卒用绳索捆绑了陈硕真,引陈硕真自牢中出。

陈硕真面无惧色,视死如归,昂然自行。

出了牢门后,陈硕真猛然看见一木驴停放于牢门外。

陈硕真见状大惊。

木驴之刑对女性而言,实天下第一辱刑也。

陈硕真见状,方知道房仁裕欺骗自己了,看来剖刑并非一刀之厄,明摆着还要受一番羞辱。

牢门外,大街上,早观者如云,蚁聚于道,陈硕真始知其刑之辱。

急迫之下,陈硕真急忙用两脚勾住了门前拴马桩,执意不行。

陈硕真对狱卒道:“硕真乃坚贞之女,并无男女情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然如此辱人之刑,硕真断不能受,情愿就死于此处。”

狱卒回道:“我等乃执行之人,你与我等说事,全无用处,你还是服从的好,免得我等焦躁,多有得罪。”

陈硕真拒不服从。

狱卒见状,大怒,使劲拉扯。

陈硕真遂用双足紧勾着拴马桩不放。

狱卒见状,遂用棍棒击打陈硕真双脚。

陈硕真忍住剧痛,不肯松开双足,狱卒拉之不动。

执行官遂令众人用手掰陈硕真双足,陈硕真用尽全力,终不能分。

远处暗中观察情况的房仁裕见状,招手唤来一狱卒,嘱咐其暗中乘陈硕真不备之时,以棍击打陈硕真胸房,陈硕真惊慌中,必然松开双足。

狱卒受令,至陈硕真跟前,趁陈硕真不备,用棍猛击陈硕真胸房。

陈硕真猛然被击打胸房,惊慌稍懈,双足被狱卒掰离拴马桩。

执行官遂令狱卒以长绳分系陈硕真双足,以防陈硕真故伎重演。

陈硕真自度,终是无计可免于辱邢,遂不复拒之。

虽陈硕真不复拒之,然笔者实不忍心描述酷刑残忍之状,故在此略过一千余字,不再描述陈硕真如何被绑于木驴之上,如何被剖决于闹市之中的惨状。

然,方腊造乱于后,且是欲借陈硕真之天子气,搅乱朝廷天下,夺为己有,实乃不自量力;故此对陈硕真之事总结如下:

呜呼,陈硕真志存天下,而才止于惑众;勇可敌万人,却败于一匹夫之谋;然斧钺加身,九死不悔,盖亦女中之雄也!可怜得志于旬月之间,逞威于弹丸之地,而丧身于万众之前,备极凌辱,尸首难完,诚足为谋逆者戒!

可惜方腊于一己私欲之前,只观前事之耀,不记前事之败,故此后来也有杀身之祸等待在不远处。

说完这件陈年往事,该接着说方腊的事情了。

话说时间到了北宋宣和二年九月,方腊家里发生了一件奇事。

那天,天上阴云密布,吹得风中也有了潮气,几乎是要下雨的样子。

方腊坐在堂屋中,喝着茶,想着心事,一抬头,见阴云密布,便站起身来,来到堂屋台阶上,抬眼去看天空。

天上虽是密布阴云,顶头之处却是一团红光,在昏暗中发着祥气。

方腊心中好生奇怪,暗道,难道此光便是所谓的天子气?

正胡思乱想着,忽见一道闪电,由天而下。

那团红光化成一道线,竟落入方腊家院中,随后便是“轰隆隆”的雷声滚将而来。

方腊亲眼见那道红光钻入自家院子中间的地缝中去了。

方腊正疑惑着,天上噼里啪啦地下起雨来。

方腊心中好生奇怪,便狐疑地入屋去了。

过了几天,于无意之中,方腊发现,自家院中,那天钻入红光的地方,竟然神奇般地长出一个草芽来。

又过了几天,那棵草芽变得粗壮了起来,侧边上又生出一些幼芽。

方腊更觉奇异,遂用一个箩筐将那个草芽给扣了起来

方腊怕他养在院子里的鸡叨了那棵草芽。

又过了十来天,草芽竟然长成了一朵花,顶着箩筐离了地。

方腊见状,大喜,直道是神花仙草,百般珍爱,悉心照料。

方腊内心深处,就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花草,能长成什么样子。

一个月后,那花竟然长得有半人之高,茎秆也非是一般花草的茎秆,足有胳膊那么粗,叶子有脸盘那么大,并蒂地开着三朵鲜花,娇艳无比。

方腊活了那么大岁数,还没见过这么娇艳美丽的花朵。方腊欢喜的不行,却又不知那花朵是什么花?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来历?

方腊心想,清溪城中有月光寺,那月光寺玄虚长老,见多识广,定然知道此花的名称及来历,我何不访他一访,好向他讨教一番?!

方腊拿定了主意,备了十两银子,一大早便匆匆赶往清溪县城,来到了月光寺,要拜见月光寺玄虚长老。

方腊来到月光寺门口,给看门的小和尚打了个问讯,说道:“烦请小师父通报一声,万年镇碣村方腊拜见长老。”

小和尚闻讯,转身进去了。

不一会儿,月光寺玄虚长老迎出门来,见方腊乃彪汹汹一壮大汉子,长得方正脸庞,浓眉大眼,直挺的鼻子,阔大的嘴巴,面相中透着一股霸气,像是雄震一方的人物。

玄虚长老心中暗吃了一惊,已看出方腊的后事。

玄虚长老心里暗道,此乃传名于世之人,老衲当隆重接待。

玄虚长老忙对方腊施了礼,口里说道:“老衲不知大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方腊闻听得玄虚长老此言,心里也吃了一大惊,暗道,俺乃是个漆园主,从来与这长老未曾谋过面,而今何故甫一见面,这长老便称俺为大王?这里面有何玄妙?

方腊急给长老还礼,说道:“长老高抬了,方腊乃万年镇碣村一漆园小主,久居穷乡僻野,才蔽识浅,并无大的作为。弟子在乡间,久闻长老高名,特慕名来访,忽闻听长老呼俺大王,诚惶诚恐,实不敢当。”

玄虚长老客气地让道:“大王莫要疑虑,生死富贵,命中带定。吾观大王,也非等闲之人,将来定有一套大富贵。大王亲来小寺,老衲不胜荣幸。恭请大王进寺详谈。大王请进!”

玄虚长老恭恭敬敬将方腊让入寺中,一同来至方丈寺,分宾主坐定,吩咐小和尚看茶。

方腊与玄虚长老客套了几句,自袖中取出十两银子,敬献给长老,嘴里道:“长老在上,方腊心中久念我佛,有心皈依,只是俗事繁沉,有心无力,这点供养,不成敬意,还清长老笑纳。”

玄虚长老略表客气,嘴里道:“让大王坏钞了,老衲甚是过意不去。”

说毕,收了方腊的十两银子。

方腊忙道:“一点薄意,算不了甚,长老但收无妨。”

这时,小和尚进来献了茶,又退了出去。

长老问方腊道:“大王到此,定是有什么吩咐,但讲不妨,老衲恭听。”

方腊便将家里面如何一道红光入地,如何长出一朵花来,花长得如何告诉了玄虚长老,最后说道:“长老,方腊心中甚是疑惑,不知此花什么来历?叫什么名字?结果如何?方腊想请长老拨冗莅临,前往寒舍,指点迷津。”

玄虚长老闻言,心里暗道,如此看来,将来果然是要有点事情,既是如此,老衲当去看看。

那长老便说道:“既是大王相请,焉有不往之理?!老衲这就跟大王前往,去看下那花端的如何?”

两人又喝了阵茶,起身出了寺庙,望万年镇碣村而去。

一个多时辰后,玄虚长老和方腊来到了碣村家中,一进院门,玄虚长老便看到那朵肆意怒放的花朵。

玄虚长老来到那朵花前,仔细端详,见花茎儿有胳膊粗,说明强壮有力,见茎秆上长出三朵花来,出尘脱俗,似非一般花朵。

玄虚长老沉吟了许久,若有所思。

方腊见状,急不可耐,对长老道:“烦请长老指教。”

玄虚长老道:“大王,老衲细观此花,恐非一般之花,是朵好花,也可以说是一朵喻世花,只是看上去奇艳无比,实际上难免会昙花一现,不可长久。大王好生侍养,或许会有结果。”

玄虚长老的话,听得方腊目瞪口呆,他不懂得啥是个“喻世花”,更不知道何以会昙花一现,糟糟了半天,谨慎地问道:“长老,您是佛家,我是俗人,您不妨指点迷津,何为喻世花?喻的是什么世?该花可否留种?来年可否再种?若是昙花一现,将又是什么结局?”

玄虚长老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大王,出家人不打诳语,这世上之事,前缘已定,可意会不可言传,静待其变吧!至于如何昙花一现,当防风吹雨打。”

方腊又问此花来历,玄虚长老笑而不语。

方腊又请玄虚长老给花儿起个名字。

玄虚长老想了阵后,道:“半尊半贵。”

“半尊半贵?”方腊听了更是疑惑,心道:“奈何不起个全尊全贵的名字?”

于是,方腊问道:“长老,方腊愚昧,还请多加指点。”

玄虚长老任凭方腊打破砂锅问到底,皆是闭嘴不语。

方腊见长老不再言语,便将长老送出了院门。

长老给方腊打了问讯,告辞道:“大王,前途无量,好自为之。”

说毕,玄虚长老悄然而去。

方腊反转身进入院中,望着那朵花发愣,心中暗道,既是奇花,当悉心照料,以防被风吹雨打,成昙花一现了。

那么,这朵花结果究竟如何?能否防得住风吹雨打呢?

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乱第四十五章 监视女真 (1)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四十七章 马植探营 (1)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议事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辽 (5)第三十二章:两族拼杀 (2)第二百四十八章 赵构显技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十八章 童贯得势第二百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十八章 二次罢相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见师师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卫太原 (3)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二百〇八章 收复燕京 (2)第八十九章 三次罢相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辽 (6)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禅位 (6)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战清溪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辽 (1)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十六章 初次罢相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复燕京 (10)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五十一章 天祚继位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计 (2)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进成婚第一百九十一章 药师投宋(5)第一百三十二章 拦路打劫 (1)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辽 (5)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封府尹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复燕京 (5)第一百八十三章 鸩杀宋江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三十三章 拦路打劫 (2)第一百六十七章 酝酿出兵 (2)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复燕京 (16)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计 (1)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纤 (2)第四章 奇花异草第二百章 二次伐辽 (3)第二十九章 童贯出使第一百〇八章 搅动江南第一百六十九章 酝酿出兵 (4)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复燕京 (9)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议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师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二十九章 童贯出使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二十三章 凯旋途中第二百二〇七章 张觉降宋 (4)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辽 (1)第二百二〇四章 张觉降宋 (1)第二百〇八章 收复燕京 (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夺关(2)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卫太原 (1)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议和第十五章 荣升太尉第四十章 立业初期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难解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劝阻钦宗第六十六章 达鲁之战 (2)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难解 (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变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封府尹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难解 (1)第八十七章 激烈争论第二百六十章 宫前情愿 (2)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较劲第三十四章 完颜函普 (2)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禅位 (5)第十章 元祐党碑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一十八章 帮源峒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药师叛宋 (6)第十八章 二次罢相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复燕京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