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暗涌(四十二)

看着后方突然出现的隋军,王玄应的心神大乱。

这个时候,他唯一能够想起的事情就是逃走,尽快的逃走。

杨善会带领的河北精锐很快的冲锋了上来,数千骑兵的冲击力非常的可怕,郑军后营之中,最先反应过来的士兵想要抵抗,可是刚刚举起手中的兵刃,就被隋军一刀杀死。骑兵的速度太快了,就算他们做出了反应,可是根本无法对抗隋军的河北骑兵!

在杨善会的带领下,隋军如砍柴一般,将郑军士卒的头颅砍下,王玄应看着冲击而来的隋将,心中大惊,他想要逃走,可是,他发觉他的双手忍不住的颤抖,居然抓不住缰绳!

“驾!驾!”王玄应急急的大喊,战马终于向前奔去,可是战马的方向却是朝着隋军骑兵的方向奔去,这让他大惊失色,在驱赶战马无效之后,翻身倒在了地上,然后脱掉了甲胄,假冒一般的士兵,和着混乱的郑军向酸枣奔去。

荆王王行本早就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可是他看到太子王玄应的摸样,心中更是大急!他虽然也是王爷之尊,可是这一仗,若是太子有失,皇帝震怒之下,他必定有难!想到此,他不得不连连催动亲兵,追上太子王玄应,带着他逃离战场。

潮水般的隋军突然涌出,使得这场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前军之中,还在奋战的郑军先是感到了地面的震动,然后惊讶的发现,他们的主帅,太子殿下竟然撤退了!大惊、惶恐,郑军很快就一败涂地,郑军逃跑,隋军追赶,灵昌县地界,好不热闹。

郑军如惊弓之鸟,疯狂的向西逃窜,就连在灵昌县城两翼的郑军大营也丢弃不要,这一战,隋军缴获了郑军的粮草辎重无数。虽然是胜仗,可是王玄应、荆王王行本等人还是逃走了。毕竟,郑军虽然大乱,可是杨善会的骑兵与郑军的溃兵相冲,只能斩杀,却不能阻止。即使是这样,杨善会的骑兵还是损失不小。

没有擒获王玄应,这让杨浩有些微微的遗憾,不过战局如此,也是一场非常不错的大胜了。

是日黄昏时分,杨浩也接到了李靖的消息,冤句一战,单雄信身死,隋军气势如虹。不过在这个时候,杨浩有了新的想法。

攻取洛阳,势必是艰辛的一战,耗时日久,杨浩还有许多事情要准备,以此同时,杨浩准备让李靖赶往东莱,准备在哪里组建一支海军。南船北马,隋军拥有无数的战马,陆战的实力不弱,可是若要统一全国,势必还需要一支海军。如今,正是需要建立一支海军的时候了,等到海军组建、训练完毕,洛阳就算没有攻下,至少也是风雨飘摇。

很快,隋军两部在灵昌胜利会师。杨浩随即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让李靖赶赴东莱郡组建海军,刘兰成则守彭城郡,薛万述、薛万淑两兄弟则在琅邪郡、齐郡等地歼灭一些顽固反贼,至于孟海公,杨浩则让他带领本部人马,镇守济阴郡,牢牢的守卫着东郡,保护隋军的侧翼,这样,位于东郡的隋军无论是与河北,尚或是山东有一条通畅的线路,保证了军情、粮秣的传递运输。

攻打洛阳,杨浩需要步步为营,保障好自己的粮食运输,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杨浩知道,作为隋末枭雄中的一个,王世充无疑是辉煌而可悲的。

王世充这个人,虽然多疑,心胸狭窄,可是他有一个优点,至少是在对付李密时候的优点,屡败屡战,毫不言弃,使得他在最后一战中,决定性的击溃了瓦岗军。而可悲,在隋末英雄之中,说起投敌叛国的人,非常的多,以至于他在李唐攻打洛阳的时候,洛阳未下,四周诸郡州县纷纷投降,使得洛阳成为孤城一座。

而这个过程,似乎很快就要来临了。

灵昌县郑军大败,太子王玄应逃回酸枣,似乎因为惧怕隋军的追赶,他迅速的西进,在一日之内,连过数县,赶回了洛阳。

当王世充得到郑军大败的消息之后,有如雷击,可是,这次带兵的主帅乃是他的儿子,看着太子身上受了一些轻伤,王世充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不过这个时候,并不是责怪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要立刻做出应对。怎么办?这个念头在王世充的脑海中浮现。

如果,隋军还没有渡过大河,那么还可以利用大河来阻碍隋军的进攻,可是如今这个天险已经不在了。这就意味着,从地势上来说,几乎是一马平川的荥阳郡就暴露在隋军的面前,随时可以收到隋军的攻击。

无险可守,而在隋军强大的攻势面前,王世充有心亲自带兵会一会隋帝杨浩,当初的那个秦王,可是,王世充却有着深深的顾忌!

他的这番顾忌并非是害怕敌人,在他心目中,杨浩不过一个黄毛小子,更何况,依他王世充的性格,绝对不会这样的束手就擒。可是他知道,如今的大郑看似强大,可是其中却有着深深的危机。

自从他政变之后,渐渐的夺取了洛阳的政权,一直到称帝。这一切,看似顺利,可是其中有着不少的艰辛。独孤武都、裴仁基等人前赴后继,阴谋发动叛变。所以,王世充认为u,如果他轻易的离开洛阳,恐怕那些暗中卑鄙之徒又有什么阴谋呢?会不会趁这个机会,攻击洛阳?

而且,就算洛阳一片安静,恐怕在河内的隋军一定会有所异动吧!那个时候,隋军从河阳县渡河南下,就可以攻击洛阳。如果隋军真的这样做,那么洛阳虽然仗着城高墙厚,可以守住,可是如果隋军只是在洛阳以东驻守,截断自己的归路,那么,自己就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局面。

如今的王世充,贵为大郑皇帝,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隋将了,或许,在享受了荣华富贵之后,很多东西,都可能改变。

心腹大臣之中,有人提出了建议,既然隋军气势正旺,不如将郑军精锐,集中在虎牢关一线,准备利用虎牢关来对付隋军。那样的话,就意味着,王世充将要放弃荥阳郡。对于荥阳郡的郡守郭庆,王世充的心情是复杂的。

可是在他还没有做出决定的时候,荥阳郡已经出现了异变。

灵昌县一战,隋军攻克灵昌,同时攻下了酸枣,隋军两员大将秦叔宝、罗士信分兵进攻原武、阳武两县,兵锋甚锐。

荥阳刺史郭庆思考良久,终于决定投降。郭庆此人,本来姓杨,乃是河间王杨弘的儿子,为人低调,性格沉稳,并不外露,是以,在明帝时,诸王遭受猜疑,唯他独存。后来因功累迁荥阳郡太守,倒也颇有政绩。

在李密攻占了洛口仓之后,荥阳郡诸县多有投降,杨庆也因此投降了李密,并将姓改为郭,是为郭庆。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他又投效了东都朝廷,复姓为杨。当时杨侗已为皇泰帝,或许是出于杨氏宗室一脉的缘故,皇泰帝并未责怪他,拜为正卿。

可是,此人后来力劝王世充篡位,王世充登基为帝,杨庆由郇王变为郇国公,同时又改姓为郭,王世充为了笼络他,将宗室侄女嫁给他,并让他继续镇守荥阳,封他为荥州刺史,因为有了郭王氏的关系,从某方面来看,郭庆也算得上是王氏一族的人。

只不过,在隋军大兵压境之下,郭庆还是选择了投降,虽然王世充对他还不错,可是,他的心思也是如东郡郡守王轨一般,唯强独尊,这也是他为何屡次投效他人的原因。虽然,东郡王轨被杀,可是郭庆,或者说杨庆相信,隋帝一定会饶恕他。毕竟,都是杨氏一脉,怎么是王轨那种人可以比呢?

所以,他派出使者对杨浩进行了试探,结果是杨浩,如今的隋帝答应了他的请求。随后,杨浩率领了大军,兵不血刃的夺下了荥阳,同时,原武、阳武两县纳入了隋军的势力范围。

跪在地上,对未来满怀信心的杨庆自然是想不到,这是杨浩的缓兵之计,当隋军进驻了管城(荥阳郡治),将荥阳完全控制之后,杨浩历数了杨庆的罪责。比起东郡王轨,杨浩显然认为他更可恶一些,作为杨氏宗族,在大隋危难之际,不仅没有帮助皇泰帝力抗王世充,反而劝王世充称帝,这样的行为,完全是卖国。

这样的一个人,完全不能和他的妻子相比。

杨庆的妻子王氏,在知道杨庆想要投降的时候,王氏就知道了杨庆的打算,实际上,两人虽然是政治联姻,可是很是恩爱。

知道杨庆打算的王氏,对杨庆说道:“皇上把我嫁给你,让我侍候你地饮食起居。无非是希望你能够忠心侍奉皇上,表示对你的恩宠,是你为国效力为国家效力。而今,你辜负了皇上的信任,作出了背叛之举,只是为了苟活性命。如果你投降隋贼,想去河北,我也就不能再做你的夫人,不过是婢女一个,你又何必要我这样的一个婢女呢?那么你我恩断义绝,希望你能派人把我送到长安,这就是你的恩德了!”

或许是杨庆非常喜欢王氏,他拒绝了王氏的这个要求,在他退出去之后,王氏对左右亲信说道:“如果大隋灭郑,王氏一门一定被屠;要是郑国击败大隋,夫君也会被处死,人生至此,又有什么意义呢?”王氏遂沐浴更衣,修眉施粉,随后吃药而死。

从忠义的角度上来说,杨浩认为,杨庆根本就不能和王氏相比,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忠义之辈!可是,杨庆在其妻死后,居然不见伤色,反而坚定了他投降的想法,这样的人,以后会不会再度的反叛呢?

很难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立刻下令将杨庆斩首,同时贴出布告,安抚城中百姓,讲明了斩杀杨庆的原因,这才使得城中的百姓稍安。然后令人厚葬了王氏,也算是对这个忠贞的女子,一个奖赏。

当然,杨浩斩杀了东郡王轨、荥阳杨庆,有利有弊,一方面,斩杀了那些卖国的“汉奸”,提升了隋军的士气,但是同时,一些在隋军面前想要投效的郑将,放弃了投效的想法,决定和大隋对抗,毕竟,投效也是死,那为什么不拼死一搏,或许还有活命之机呢?

在汴州,隋军遇见了王要汉的顽强抵抗,在付出三千人的伤亡之后,隋军占领了城池。而在荥阳县,守将魏陆不战而逃,匆忙了进入了虎牢关,隋军很容易的进驻了城池,不过三日,荥阳郡就被隋军攻取,这样的速度使得王世充大吃一惊,他想不到隋军的动作这么快。

当然,在他意料之中的是杨庆又投效了,这一次,却被杨浩斩杀。王世充在感慨的同时,将杨庆双目失明的嫡母元太妃斩杀,以绝后患。随后郑军主力在王仁则的带领下,赶往虎牢关,毕竟虎牢关若是失去,洛阳就危险了。

隋中兴二年六月,隋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郑军,先后擒杀郑军大将单雄信,并击败了伪郑太子率领的数万精锐,一举收复东郡、荥阳两军,兵逼虎牢关。在这个时候,许多人似乎已经看清楚了天下的走向。

当然,这个时候,对于那些只是占据了一两个郡,甚至只是一两个郡县的割据势力来说,还不是表明态度的时候,隋军虽然气势正旺,可是毕竟多处作战,况且就算除却虎牢关,洛阳城也是城高墙厚,想要攻克,很难啊。瓦岗李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隋军屡攻洛阳不克,说不定反而会被郑军抓住机会,一举打败隋军。

再有,河东虽然被隋军占据,可是想必李唐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吧,谁知道他们又有什么诡计呢?所以,许多人都在观望,静待着中原战局落定,那个时候,在作出选择,也不迟啊!

各有喜忧,对于隋军来说,如今的战况非常的好,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王世充来说,他则非常的郁郁。这种郁郁,不仅是失去了荥阳郡,更因为杜伏威拒绝了他的请求,不肯出兵攻打彭城郡。

甚至,据密使的言语,杜伏威似乎隐隐的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他对大隋有着好感。这让王世充更加的郁闷,如果这两个势力联合起来,大郑的国土,无论南北,将受到隋军的攻击。如今的大郑,国土北到大河,南到长江,基本上,大郑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那就是洛阳与襄阳,一南一北,牢牢的守住了大郑的国土。

可是如果南北均受到隋军的攻击,这样的后果,王世充已经不敢去想了,他只能下令镇守在襄阳的王弘烈加强防守,同时派出了密探,密切注视着杜伏威的动静,以便及时的做出部署。

时光如水,很快踏入了七月,杨浩召集了诸将,商议破敌之策。

攻克虎牢关是件大事,前些日子,隋军进行了一些试探,在攻城器械的帮助下,隋军曾经一度将云梯搭上了城墙,可是最终还是攻克无果,只留下了几百具尸体。是以,杨浩这才召集了凌敬、秦叔宝、杨善会、徐世勣等诸将,商议军情。

秦叔宝、罗士信均是表示,愿意再度领兵攻击虎牢关,势必一定会攻克此关。七嘴八舌之中,有人说话,道:“陛下,不如让郭孝恪出兵河阳,攻打洛阳?”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徐世勣。自从投效了杨浩之后,杨浩并没有让他单独领兵,显然对他还不是很信任。所以,他在这个时候,竭力的表示出他的忠心。

这个方法杨浩并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考虑到,一旦战事不利,恐怕这支军队就此陷入困境。如果非要出这支精兵,那也是要等待攻下了虎牢关之后,这样,隋军就可以攻打洛口,从而获得补给。

所以,杨浩摇头,将心中的顾虑说了出来。不过,对徐世勣的这番言语,杨浩还是赞赏了一番。

“陛下,微臣倒是有一个计谋!”这次说话的是凌敬。

“哦?凌爱卿,你有什么良计?”杨浩微笑。

凌敬沉吟,瞧了一眼众人,杨浩明白他的意思,不过说起来,诸将之中,杨善会是河北老将,秦叔宝、罗士信则是伪郑的降将,不过忠心度自然是没有问题。凌敬怀疑的只是徐世勣而已。

想了一想,杨浩微笑道:“凌爱卿,这里都是我大隋的忠义之士,你就不必隐瞒了,还是照直说了吧!”杨浩说着,眼睛却是看向了徐世勣,冲他一笑,轻轻的点头。

凌敬老脸一红,随即一笑,揭了过去,道:“陛下,微臣与程名振交好,曾听他说了一件事情。”

“哦?”杨浩点头,问道:“什么事情?”

“陛下,当初程将军在洛阳卧底,大肆交好郑军将领!”说到这里,凌敬瞧了秦叔宝等三名降将一眼,眼中却是笑意不减,续道:“三位将军,可曾记得戴胄戴将军?”

秦叔宝的记性颇好,不由点头,叫道:“啊,陛下,戴胄此人,可谓忠肝义胆!”

杨浩皱眉,他实在有些想不起此人。虽然他来自后世,可是说起来,隋唐交际,英雄辈出,历史留名的英雄数不胜数,更不用说那些籍籍无名之辈。当然,杨浩并不知道,戴胄此人,曾经在李世民一朝,做到了宰相一职,病逝之时,李世民为其罢朝三日,为之举哀,并赠其尚书右仆射,追封为道国公,谥曰“忠”。也是一名出色的人物。

这时,程知节却是点头,道:“陛下,此人确是忠肝义胆。当初,王世充狗贼欲要篡夺大隋江山,此人曾经力劝王世充不可,要他忠君爱国,匡扶社稷!”

杨浩点头,对于杨浩来说,他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当初,程名振受伤逃回清河,后来杨浩虽有问起他在洛阳的事情,可是事情太忙,有时候总会想不起,也不奇怪。如今,听凌敬、秦叔宝等人一说,似乎有了点印象。不由笑道:“程名振似乎给朕说过这事,只是忘记了,多亏凌爱卿想起来!”

杨浩说着,微微一笑,问道:“只是,戴胄虽然心系大隋,可是与我军攻克虎牢关有何关系?”

秦叔宝的脸上露出笑意,道:“陛下,戴胄此人,正在虎牢关内!”

第二十五章 乐寿第九十四章 秋日(一)第九十三章 洛阳攻略(三)第九十五章 洛阳攻略(五)第十七章 明修栈道(四)第四十五章 夜色第八十一章 暗涌(七十三)第二十三章 惊变(下)第一百零一章 冬日的决定(二)第六十六章 突厥南下(三)第四十三章 暗涌(三十五)第十四章 配婚第八章 出狱第三十五章 暗涌(二十七)第六章 殿议第八十章 暗涌(七十二)第三十三章 战华阴(下)第九十七 洛阳攻略(七)第二十七章 病体第四十章 李世民的计谋(上)第四十六章 深泽(上)第十九章 明修栈道(六)第九十章 定幽州(八)第二章 城破第七十五章 杨侗之死第五十四章 长安之战(四)第十七章 圣旨(下)第十七章 曲周(中)第六章 城破(上)第九十章 慈涧(下)第十四章 明修栈道(一)第十七章 曲周(中)第五章 取关第八章 夜战(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来使(上)第五十二章 长安之战(二)第三章 河东的对峙第五十六章 冬日(二)第三十一章 暗涌(二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洛阳攻略(十三)第一百零四章 冬日的决定(五)第四十三章 巫仓(上)第四十二章 大胜第四十八章 深泽(下)第四十二章 红线第四十八章 兵进长安第四十二章 暗涌(三十四)第十一章 暗涌(三)第一百零一章 冬日的决定(二)第六十七章 突厥南下(四)第十一章 血海第一百零一章 洛阳攻略(十一)第六十二章 九锡第六十二章 暗涌(五十四)第二十二章 花笼第三十九章 去留(上)第三十九章 夜袭(上)第六章 误会第四十一章 霍邑第三十二章 乐寿之战(下)第一百零二章 洛阳攻略(十二)第五章 取关第一百零一章 冬日的决定(二)第四十八章 兵进长安第九十章 慈涧(下)第一百零五章 洛阳攻略(十五)第四十章 去留 (下)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十四章 明修栈道(一)第四十七章 擒杀(上)第二十八章 练武第七十四章 突厥南下(十一)第八十八章 对策第九十章 慈涧(下)第八章 李大亮的败亡(上)第三十二章 战华阴(中)第二十三章 论策第九十九章 洛阳攻略(九)第七十四章 突厥南下(十一)第一百零三章 洛阳攻略(十三)第十六章 圣旨(上)第一百零五章 洛阳攻略(十五)第十九章 水淹(上)第二章 阴谋第十八章 李密第四十一章 赵郡第四十三章 降书(上)第六十二章 暗涌(五十四)第五十五章 长安之战(五)第七十二章 突厥南下(九)第三十章 天下第十二章 清河第十章%20有子(上)第四十九章 余杭之战第八十一章 罗艺的决策第三十四章 暗涌(二十六)第八十七章 孤城第四十章 夜战第二十四章 来使(上)第六十九章 暗涌(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