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翻盘 (6)

稍等一下,毕竟是高手对决,大家干的是争夺天下的大买卖,像街头小流氓斗殴一样,提着板砖,冲上去就砸显得太不正大光明,太不策略,太没档次。

刘季在正式向项羽发动进攻前,搞了个声势浩大的叫板仪式。专业的说法叫昭告天下。

向刘季提出这建议的是新城(河南省伊川县)人董先生。

据《楚汉春秋》注明,董先生本年八十二岁,曾任秦帝国基层公务员“三老”。

“三老”是干啥的?根据秦制,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三老掌教化。

现在清楚了,在秦帝国,董三老的职位级别要高于刘亭长,他主抓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秦帝国拍巴掌完了蛋,董三老光荣下岗,他闲极无聊,决定发挥余热。

他向刘季提出建议:打仗没有名正言顺、冠冕堂皇的理由,哪成(兵出无名,事故不成)?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丑化对手,把项羽变成独夫民贼,这样才能师出有名,得道多助,易于成功。

刘季很茫然,怎么把项羽变成贼?

且听董老师娓娓道来:项羽最大的失误是放逐、谋杀领导芈心,凭此可称为天下巨贼,你应当率领三军,为芈心举办大规模的追悼会,同时昭告各国共同讨伐巨贼项羽。于是,四海之内,都将传颂你刘季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道德的人(四海之内,莫不仰德),如此这般,才能成就伟业(此三王之举也)!

刘季大受启发。

我也大受启发:有时,所谓道德,不过道具,一件掩饰不可告人目的的华丽外衣。

标榜道德的未必高尚。

满嘴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刘季认为这生意很合算,于是宣布,全军哀悼三天,为曾经的牧羊人、后来的义帝、现在的死鬼芈心盛大发丧。

这出戏,刘季倾情出演。

在祭坛上,为了展示真情,刘季豁出去了,他脱上衣,露左臂,不惜走光,放声狂嚎(袒而大哭)。

事后,刘季发布宣言:义帝芈心是天下公认的好领导,现在被项羽放逐杀害于江南,他项羽大逆不道,我刘季现在动员关中军队,征召三河(黄河以东、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的壮士,愿协同各国共同作战,攻击谋杀义帝的真凶。

文戏暂告段落,武戏即将开锣。

彭城

刘季的抗楚统一战线即将形成。

说是即将,是因为现在还有缺陷。赵国(国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的实权人物,我们的老熟人陈余拒绝出兵加入刘季联军攻击项羽。

倒不是因为陈余和项羽有什么浓厚的阶级感情。

其实,陈余和项羽两人互不待见。当初,项羽分封天下时,因为陈余未能随军团入关,所以对陈余的个人待遇拒绝考虑,亏得陈余平日里人脉不错,大家在旁边积极疏通,项羽才勉为其难给他封了个侯爵,下辖三县,算是安慰奖。

高能低级,陈余深感委屈。

现在,陈余靠个人努力扶持傀儡赵王赵歇上位,实际上是赵国的太上皇,今朝权在手,如果和刘季联盟攻击项羽,既合主流,又泄私愤,何乐而不为呢?

有乐不为是因为陈余别有隐衷。他听说,他曾经的铁哥们儿,现在的死对头张耳投奔在刘季麾下,混得居然不错。

我又回忆了一下,发现陈余和张耳其实没啥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一件小事,互不理解,互不容忍造成反目,最终成仇,是死仇。

因为是朋友,所以要求高;因为要求高,所以不理解;因为不理解,所以不容忍。

所谓相交容易相知难。

所谓爱得越深,恨得越切。

陈余对项羽不过是怨恨,对张耳却是仇恨。

陈余告诉刘季,要出兵可以,打项羽也可以,条件是要张耳的人头。

陈余这条件无礼而且扯淡。哪有大敌当前,拿自己得力干将开刀的道理?刘季没有理由接受。

然而奇妙的是,刘季居然接受了。更奇妙的是,刘季也并不准备杀张耳。

刘季在全军范围内搞了一次模仿秀。

模仿的对象是张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个酷似张耳的老兄,长得那是一样一样的。

对于这位模仿秀的冠军得主,镁光灯、获奖感言、巨额奖金、签约仪式统统没有。

刘季喀嚓一声砍下这倒霉蛋的脑袋,送给了陈余。

张耳的脑袋给你送来了,你请兑现承诺。

陈余被老骗子刘季成功忽悠,欣然出兵。

从这件事来看,刘季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人,有灵活性的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对刘季来说,成功就需要牺牲。当然,不是牺牲我,而是为我牺牲。

好了,规模庞大的倒项统一战线终告形成。来盘点一下刘季的阵营吧。

刘季统领着五路诸侯(汉王部五诸侯兵),分别是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昂、河南王申阳、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如果加上陈余的赵国部队和本部人马,可称七国联军,据司马迁先生掰着指头算出的结果,共计五十六万人。

在西楚王国境内,刘季联军势如破竹。这很好解释,项羽和他的主力部队尽数拉到齐国,全心全意围剿田横、田广叔侄,现在的楚国算是毫无防御。

公元前205年4月,刘季联军一举攻陷彭城(江苏省徐州市),这标志着西楚王国的完全陷落。

项羽,那个一年前还在指手划脚,分割天下的霸王,现在连根据地也失去了。

公元1947年3月,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胡宗南率领十五个旅,计二十余万人,占领了当时中国中央所在地延安。

对胡宗南来说,这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巨大胜利。他老先生志得意满,随即以五十一岁的老处男之身举行婚礼,就此告别光棍生涯。

占领延安的胡宗南和两千多年前占领彭城的刘季很相似,他们都觉得这胜利和幸福到来得如此容易。

不久之后,他们将会感觉到,这突然到来的胜利和幸福像肥皂泡,消失得也是如此突然。

刘季彻底放松。当初在咸阳被张良、樊哙活生生地打压下去的个人享乐主义思想疯狂抬头。

既然不请自来,也就不用跟项羽小兄弟客气。在彭城,刘季大肆收掳项羽的财宝、美人,日以继夜地开庆功宴,举行Party(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他和他的盟友、下属全部进入狂欢状态。

在刘季看来,他拥有天下最可观的武装集团,他的对手连老家都丢了,项羽没戏了。

他错了,项羽的好戏即将上演。

得到彭城被刘季拿下的消息,项羽深感震惊。早知道刘季可能会从背后下刀子,没想到这刀子下得如此之快、之准、之狠。

继而恢复冷静。他决定亲自解决这问题。

项羽召开作战会议,做出部署,简单明了。

由项羽亲点三万精兵南下,目标为彭城,目的是消灭刘季。其余将领人等,留在齐国继续围剿田横。

大家面面相觑。

三万人对付五十六万人?您小时候跟项梁大叔算术学得不好不要紧,我们帮您再算一下。

平均下来,一人大约要PK掉对方十九个人。这仗怎么打?你不是被刘季气糊涂了吧?

大家认为,这不是进攻,是送死;这不是打仗,是自杀。

然而项羽很坚持,并马上出发。

项羽的路线是,从鲁县(山东省曲阜市)穿越胡陵(山东省鱼台县),直抵萧县(安徽省萧县)。

他拉出来的是骑兵,紧急行军,半夜之际,无声无息地摸到彭城外围,稍作休整。

清晨,项羽亲率三万楚国精锐,向没有准备的刘季联军发动进攻,猛烈地进攻。

这打击太过突然,这队伍冲击力太过强大,当正午的日光照在彭城战场上飘扬的霸王项羽的战旗上时,埋藏在联军将领心底的恐项症已经彻底引爆。联军像潮水一样开始溃散。

至此,大局已定,战役到此已经基本结束。

三万人击溃五十六万人。项羽再次制造奇迹。

这战役看来如此神奇,其实,这一切都在项羽的战前预想之中。

项羽呢?哦,他还在继续战斗,那么就由我荣幸地替项羽对这场神奇的战役进行揭密。

首先,项羽对刘季联军的战斗力很清楚。所谓多国部队,不过乌合之众,从巨鹿之战就可以知道,他们捧人场可以,起哄可以,指望他们打仗拼命,不可以。

其次,项羽分析,刘季部队的中枢神经已陷入深度麻痹状态,自刘季以下,各级军官全部被轻易到来的胜利搞得头重脚轻,他们不能理性地分析形势,无法冷静地应对巨变,难以有效地组织抵抗。

第三,项羽的问题是,双方毕竟兵力太过悬殊,人家刘季毕竟有56万人杵在彭城,好吧,他们战斗力不行,指挥力不行,他们即使全部是木头人,一刀一个让项羽军团慢慢去砍,也足够让项羽的勇士们累得手足无力。因此,项羽的策略是,奇袭,通过战役的隐蔽性和打击的突然性,彻底摧毁刘季军团的意志,从而将其一举击溃。

项羽做到了。

通过这场战役,我也替刘季总结两条教训。

第一条,骄傲使人落后。这话是说的,很对。我上小学时,教室的墙上就挂着这条标语,令我耳熟能详。经此一役,刘季的领悟应当更加深刻,那就是,骄傲使人毁灭。

第二条,人多力量大,或者说团结就是力量。这话基本对,但不能放之四海皆准、放之何时皆准。莫非,全天下的鸡蛋团结起来,就能砸碎石头。

项羽,恰恰是一块疯狂的石头。

项羽对战争目前的进展深感满意。如果能捕杀刘季,那么这场战役则堪称完美。

项羽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现在,项羽骑着快马带着他的精锐部队继续扩大战果,对溃散部队展开追剿。这是一场血腥的追杀。

战前,项羽对此役精心谋划,他甚至为联军设计了逃跑方向。项羽部队刻意把溃败的联军向彭城南方驱赶。

当逃生败军慌不择路,或者是按照项羽设定的安全通道逃跑数里后,才发现:此路不通。

面前有两条河:穀水、泗水。

后面是穷凶极恶的项羽部队,按原路返回是不行的,于是,溃军们开始像饺子一样跳入河中,被杀及淹死达十余万人。

水性好、跑得快、侥幸过河的残余部队继续向南逃窜,再次发现,此路依旧不通。

睢水拦路。

项羽骑兵从容追至,展开剿杀,残军十余万人全部被赶入睢水。

这是一个悲惨的屠杀场面,联军死尸堆积如山,阻塞河道,对睢水实现了人工截流(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

刘季联军至此全军覆没。然而刘季还在。

中国有一句俗话,胜败乃兵家常事。这话出自《旧唐书·裴度传》,原文是“一胜一败,兵家常势”。大意是,胜败无常,一个成功的军事统帅不必把一时的胜败看得太重。

那么,比一时胜败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经验,是教训,还有生命。

死人是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实现翻盘的。

因此,在败仗后能够做到成功逃命保生,是成功的军事家必备的素质。

从这一点上看,刘季素质过人。

他对逃跑的时机和方向做了准确的判断。

当他的部队像没头苍蝇一样向南逃窜的时候,刘季抽冷子向北逃跑。他避开了项羽及其主力,回避了天然路障。

然而项羽给予刘季的是“VIP”级特别关照,他安排特种部队追杀刘季。

第一个几乎砍下刘季脑袋的人叫丁公。他是项羽手下的中层将领,这人没啥特长,没啥功劳,没啥名气。

然而,他有个很有名气的外甥,名叫季布,这人有勇有谋有德,是项羽手下王牌将领之一。有成语“一诺千金”,就是表扬季布先生人品好,讲诚信。

和外甥相比,丁小舅(他是季布母弟)是平庸的,不受尊重的。他常常黯然神伤。

现下,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他带领一支骑兵,赶上了变成丧家犬的刘季。

面对丁公泛着冷艳寒光的大刀,刘季吓得方寸大乱,情急生智,喊了一嗓子:大家都是贤人,何必互相残杀(两贤岂相厄哉)!

对刘季扔出的高帽子,丁公的虚荣心得到了空前的满足,向来平庸的他居然被评价成贤人,而且能和大干部刘季并驾齐驱。

顿时,在他眼中,刘季不再是万恶敌人,而是可爱的知音。知音难求啊,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放了刘季一条生路。

三年之后(公元前202年),丁公终于死在这位“知音”手上,为他的虚荣付出生命的代价。

刘季继续向北方的沛县老家逃窜,他想借此机会把家人接走。

失望的是,家人已经失散;庆幸的是,刘季和他的儿子刘盈和女儿(名不详,后封鲁元公主,嫁张耳儿子)在乱军中相逢。大家劫后余生,我分析,这父子、父女三人一定有抱头痛哭的节目上演。

现在痛哭还为时尚早,刘季再次被项羽骑兵发现,新一轮的追杀展开。

面对追兵,生死一线之际,“宽大长者”的刘季人性中无赖、自私的阴暗面彻底曝光。

比较令人恶心的事迹是,他连续数次把他的儿子女儿推下马车,理由是,儿女在车上影响了马车逃跑速度。

之所以多次扔儿女未遂,是因为刘季的旁边有一个天使化身的人,那个曾经在刑场上救下韩信一命的滕公夏侯婴。

夏侯婴是一个极有爱心的人,他对杀人不太热衷,对救人却情有独钟(数年之后,他还将再展身手,救下季布一命),他拼了老命又多次把这对儿女捡上车来。

眼看要被骑兵追上,大家即将一起玩儿完,绝望中,奇迹发生了。

第6章 造反 (2)第18章 帝国的终结 (5)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6章 造反 (2)第41章 匈奴 (1)第20章 洗牌 (2)第42章 匈奴 (2)第46章 大风歌 (4)第43章 大风歌 (1)第11章 乱局 (4)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45章 大风歌 (3)第18章 帝国的终结 (5)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4章 大秦帝国 (3)第8章 乱局 (1)第7章 造反 (3)第1章 村中无赖第6章 造反 (2)第27章 翻盘 (6)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9章 洗牌 (1)第43章 大风歌 (1)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27章 翻盘 (6)第41章 匈奴 (1)第23章 翻盘 (2)第5章 造反 (1)第42章 匈奴 (2)第26章 翻盘 (5)第5章 造反 (1)第3章 大秦帝国 (2)第42章 匈奴 (2)第13章 冤狱 (2)第21章 洗牌 (3)第7章 造反 (3)第26章 翻盘 (5)第33章 楚汉相争 (6)第3章 大秦帝国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1章 洗牌 (3)第15章 帝国的终结 (2)第13章 冤狱 (2)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1章 村中无赖第9章 乱局 (2)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18章 帝国的终结 (5)第33章 楚汉相争 (6)第43章 大风歌 (1)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19章 洗牌 (1)第43章 大风歌 (1)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42章 匈奴 (2)第11章 乱局 (4)第27章 翻盘 (6)第7章 造反 (3)第7章 造反 (3)第19章 洗牌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6章 造反 (2)第42章 匈奴 (2)第8章 乱局 (1)第5章 造反 (1)第1章 村中无赖第12章 冤狱 (1)第22章 翻盘 (1)第42章 匈奴 (2)第10章 乱局 (3)第22章 翻盘 (1)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27章 翻盘 (6)第21章 洗牌 (3)第26章 翻盘 (5)第33章 楚汉相争 (6)第31章 楚汉相争 (4)第11章 乱局 (4)第42章 匈奴 (2)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20章 洗牌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1章 村中无赖第45章 大风歌 (3)第9章 乱局 (2)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27章 翻盘 (6)第1章 村中无赖第25章 翻盘 (4)第9章 乱局 (2)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43章 大风歌 (1)第23章 翻盘 (2)第15章 帝国的终结 (2)第23章 翻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