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问鼎中原

贾诩脱口而出:“当年秋,七月,甲寅,有人书朱雀阙,言:‘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禁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

“不愧是右丞。”曹节一声长叹:“侯览先诬张俭与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为‘党人’,借故夺我长乐太仆之职。须知,长乐少府、长乐太仆,乃太后三卿。侯览之所以诬告,非为起‘党锢之祸’,只为报与张俭私仇,兼为其主,剪灭窦太后党羽。而后再杀窦太后。”

贾诩已然醒悟:“莫非‘书朱雀阙者’,乃是老大人?”侯览之主,究竟是何人。时过境迁,又何必再深究。终归与此事无关。

“然也。”曹节笑道:“见宫中有人借故,欲幽杀太后。老朽这才留书示警。为行自保,唯有将自己与王甫,名列其中。王甫无端遭陷,深恨留书之人。诏司隶校尉刘猛逐捕,十日一报。猛以‘诽书言直’,不肯急捕。月馀,主名不立;猛坐贬为谏议大夫,以御史中丞段颎代之。颎四出逐捕,太学生牵连入狱者千馀人。最后无果而终。王甫由此深恨党人,却不恨我。”

“只因‘朱雀阙书’,老大人与王甫赫然并列。”贾诩答曰。

“然也。”曹节得意一笑,又急忙收拢笑意:“如此,方才保住太后性命。”

贾诩含笑点头,却未揭破。事实上,“朱雀阙书”乃一石二鸟之计。为全窦太后性命是其一。其二,乃是借刀杀人,王甫所深恨者,并非党人,而是另一位大内官,程璜。只因曹节与王甫,皆名列朱雀阙上,唯独程璜不见其名。故宫中传闻,乃程璜所写。王甫焉能不生疑。稍后,才有程璜与王甫的互杀。

言及此处。贾诩这才醒悟。“二次党锢之祸”,竟因四位大内官,内斗而起。却牵连如此广大,影响如此深远,荼毒如此恶劣。杀侯览者,必是曹节、王甫、程璜,三人之一。一己之私,险毁社稷国祚。宦官之祸,何其剧也!

“却不知,与陈王宠有何干系?”贾诩又问。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桓帝驾崩,遗诏命刘悝复为勃海王。此其一也。”曹节目光深邃。

“莫非还是二道诏命。”贾诩心中一动,掷地有声:“兄终弟及!”

“然也。桓帝先复刘悝勃海王位,再传其大汉帝位。”曹节龇牙一笑:“罪王如何继位?必先赦免其罪。”

“换言之,前大将军窦武与窦太后,暗自将第二道诏命撕毁,另立解渎亭侯,是为灵帝。”贾诩言道。

“桓帝口出遗命,时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皆在场。”曹节将细节补全。

“难怪王甫要杀二人。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素与刘悝交好。必将诏书之事,暗中告知。”再联想民间传闻,勃海王并非愤恨皇兄未传位与己,而是恨大将军窦武并窦太后销毁桓帝传位诏书,故才擅自发兵,欲夺迎驾诏书。

“二道传位诏书,乃桓帝弥留之际,口述。知者甚少。时在场众人,除去桓帝身边亲随,窦太后,窦大将军,贵人田圣,还有陈王刘宠。”

天子崩,“四海之内咸悲,臣下若丧考妣”,为“观君父之棺柩”。诸侯赴京奔天子丧,地方官吏率领吏民望都而哭,举国哀悼。

“刘宠勇猛过人,善使弓弩,十发十中,中皆同处。乃汉室强宗。桓帝知传位于弟,大将军窦武必不能相容。便嘱托陈王刘宠,效仿明帝时,东平宪王刘苍为骠骑将军故事,辅佐勃海王刘悝继位。”曹节言道:“奈何事与愿违。窦大将军先撕遗诏,窦太后再杀田圣灭口。宫内无人应声,陈王刘宠孤掌难鸣。后得窦太后作保,刘宠放归封国。此事就此作罢。时永康元年(167)十二月。”

“待熹平元年(172年)十月,先帝诛勃海王满门。陈王宠,窃以为先帝旧事重提,欲除后患。故提前谋划,与国相魏愔‘共祭天神’。”贾诩接着道。

“所谓‘共祭天神’,实则杀白马盟誓。”曹节终道破谜底:“时‘共祭盟誓’者,除去陈王刘宠,还有梁王刘元、沛王刘琮、下邳王刘意、彭城王刘和、琅邪王刘据、东海王刘祗(备注①)。”

“如前汉,七国之乱。”

“然也。”曹节叹道:“稍有不慎,便将重蹈前汉覆辙。王甫严刑拷打,悉知此事,惊恐之下,遂密报先帝。因兹事体大,先帝密召近臣问计。程璜遂进言道,诸王结盟,乃因见勃海王满门惨死,生怕飞来横祸。断不可逼迫太甚,谨防铤而走险。不如赦免陈王刘宠之罪,以安其心。兼分诸王联盟之心。”

“先帝犹豫不决。便在此时,形势突变。年前十一月,有会稽妖贼许生起句章,自称‘越王’,其子许昌在句章称帝,自号‘阳明皇帝’,众以万数。先前不过小患,不足为虑。岂料年后,忽兵精粮足,不断壮大,渐成大患。扬州刺史臧旻密报,乃因贼人得七王暗中资助。”

“养贼自重。”贾诩焉能不知。

“权衡之下,先帝这才下定决心,赦免陈王刘宠之罪。”曹节终将前朝隐秘道出。至于隐瞒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沉思片刻,贾诩言道:“先帝驾崩,少帝继位。前朝旧事,已随风散去。陈王刘宠再无性命之忧,因何还要与我主暗中结盟。”

此乃明知故问。曹节亦不说破:“先帝一念之仁,乃至养虎成患。如前汉故事:天下板荡,群盗蜂起,必有宗室趁乱兴兵,觊觎大位。”

“老大人言下之意,陈王刘宠欲结盟兴兵,谋夺天下。”言罢,贾诩忽又笑问:“若如此。老大人以为,我主又该如何是好?”

曹节下意识张口,却只字未出。须臾,似笑非笑,语透深意:“老奴窃以为,此一时,彼一时也。”

贾诩心领神会:“老大人之言,诩自当带到。”曹节先前之言,自称‘老奴’,“此一时,彼一时也”显然是说与蓟王听。言下之意,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是否结盟,且看谁能问鼎中原。

一言蔽之,谁才是最大得利。

“老而无用,难以久持。言尽于此,右丞且自去。”说完,曹节便又高卧榻上,瞌目小憩。

“告辞。”贾诩拜退。

119 作壁上观134 一刀之威第2081章 1.270 王仪卤簿103 蝮蛇螯手21 二宫之乱1.34 牵招卖马154 查无此人188 风闻奏事1.53 青色火焰41 不为已甚1.68 清溪桥楼1.74 楼桑重器152 甘后双身1.76 世道无常124 羌乱再起103 人力秧机1.97 钟鸣漏尽51 提头之难1.52 家恨国仇1.63 钉接榫合101 三日之义210 喧宾夺主16 另当别论1.48 八方旅人1.232 绣衣追魂196 前狼后虎1.48 反间之计180 破解之策178 深明大义121 避实击虚110 因何马贵150 待我长成1.35 刘备掷金147 河汉无极114 先发优势14 兴师动众19 楼桑诸技130 不可定期161 孤燕折翅1.238 一里之回140 守土有功31 形势大好21 解我心忧1.250 与君年少1.22 天下残局116 回天无术130 佣兵公会1.27 天下瞠目1.99 黄雀伺蝉164 奴隶贸易103 玉石俱焚125 伏路把关132 马儿吃饱162 举棋不定1.55 洛阳一日138 壮士解腕172 春昼初长173 饮鸩止渴214 乱中求存51 故国在望172 席珍待聘1.33 回马箭术1.67 窥其门径214 乱中求存126 甲骑具装115 与虎谋皮1.62 赤麂皮尉18 士异出仕1.57 楼桑武卒1.93 古羌悬棺110 见缝插针13 大贤良师177 困龙之地122 见我如是1.76 牵缰执辔1.35 传火天下129 垂帘理政165 义而不罪191 世衰道穷112 币行天下124 表里相合1.70 奉诏和亲178 一门争义1.96 酒精花露31 经纬之道186 五子连台1.78 河北豪杰1.60 伏波定海126 向死而生1.47 难觅仙踪127 无诏不离1.26 再无归期1.50 下辩除石17 甄选女官127 朝堂半壁167 忠孝两难1.58 割发代首103 寡情薄义152 乌莲白卓1.3 乱世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