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替父签押

自家兄弟是骡是马,有几分斤两,何太后焉能不知。这便言道:“王美人贵子,年不过数岁,便获封大国之主。我儿又岂能居后。”

原来,是为求封国。何苗这便醒悟:“敢问太后,麒麟子当封于何地?”

何太后遂看向大将军何进:“自当是中原富庶大郡。若能毗邻我何氏原籍,自是喜上加喜。”

“司隶京畿,不好割取。”大将军何进略作沉思,这便言道:“豫州如何?”

“豫州何地?”何太后忙问。

“鲁郡。”大将军何进,似早有腹稿:“前汉高后元年,改薛郡置,治鲁县,领十一城。后文帝撤鲁国,景帝又徙刘余为鲁王。今汉除国为郡,领六县。口四十余万。”

“六县四十万口。”太后似不满意:“勃海国,七城,口近百万。鲁虽有六城,口却只有一半。食俸亦只取勃海一半。”

“回禀太后。麒麟子毕竟年幼。大肆封国,恐惹人非议。六县为国,不大不小。正当适宜。待我家麒麟子长成,那时,再增封大国便是。”将许攸之言,原样复述。何进与何苗同出一门。之所以知行倍增,正因群策群力。府中高人辈出。

果不其然。太后勉强答应:“如此,便封鲁王。”

“喏!”距麒麟子临盆,尚有三月。足可令太后如愿。

蓟国,泉州港,巨马水砦。

诸葛瑾与父,乘船抵达,入住水砦楼船医馆。馆内良医,细看诊集。知身染水温,病入膏肓,复诊无误,遂遣轻舟送往临乡,入国医馆。

由国医令华大夫,亲施医药。

吐酒石散,乃出炼丹术。为白色粉末并伴有透明结晶状物。故称“石散”。饮下此物,常人便会狂吐不止。因常被方士用于醒酒洗胃而得名。计量因人而异,唯华大夫能精确掌握。尤其重症患者,体虚气弱。过犹不及,皆无法治愈。乃以毒攻毒之虎狼药。

病从口入。食生鲜、饮生水,为逞一时之快,而身染恶疾。何苦来哉。茹毛饮血,易内蒸母,皆蛮荒遗留。当悉数舍弃。

“拜见大夫。”见华佗亲来病舍,诸葛瑾肃容下拜。

“免礼。”华大夫为国医令,掌国医馆。兼领王宫门大夫,秩双二千石俸。又加民爵十五等之少上造,岁俸七百五十石。授田八十四顷,授地八十四宅。大医治世,乃蓟国宿臣。

自门下祭酒司马徽,上疏:王家无秩比。蓟王再改品秩。太傅、四少师,左右国相,皆食“中二千石俸”。四少师各为民爵十七等之“驷车庶长”。取“乘驷马之长而为众长”之意。岁俸八百五十石。授田八十八顷,授地八十八宅。

太傅、与左右国相,劳苦功高。曾被蓟王表为民爵十九等之关内侯。为关内侯者,称“君”。岁俸九百五十石。授田九十五顷,授地九十五宅。关内侯可世袭,但要减等。

“关内侯子为二人为不更(第四等),它子为簪裊(第三等);卿子二人为不更,它子为上造;五大夫子二人为簪裊,它子为上造;公乘、公大夫子二人为上造,它子为公士;官大夫及大夫子为公士;不更至上造子为公卒。”

“中”,即为在朝中任职之意,月俸百八十斛,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斛。位在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之上。凡九卿等,皆为中二千石。又“三辅”之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皆秩中二千石。因三辅亦是朝中直属。

郡国并行,列候次减。蓟国虽无三辅,却有五尹。五尹品秩稍低,又身兼“(左中)庶子”,常入王子馆,教导诸王子。故秩双“真二千石”俸,月得谷百五十斛,一岁凡得千八百石。民爵十六等之“大良造(大上造)”,岁俸八百石。授田八十六顷,授地八十六宅。

四少师与左右国相,虽未得双食俸。然食俸却远高于双食俸。没错,便是春腊二赐。

“病榻何人?”见舍中只有孺子。华大夫又问:“家人何在?”

“(继)母于家中照看幼弟妹,有事唤我便是。”诸葛瑾言道。

“你父病危,竟只你一人。”华大夫颇多意外:“家中无长辈否?”

“理好家事,叔父便会赶来。”诸葛瑾再答。

“依我国法,类你父,需家人签押,以防万一。”华大夫道出关键。

“敢问大夫,治病救人,因何要签押。”诸葛瑾遂问。

“生死由命,成败在天。”见他年幼知礼,华大夫遂耐心解释道:“命悬一线,病入膏肓者。寻常药石,已难见效。唯有用虎狼药以攻毒。然,即便如此,亦无十足把握。万一治不活,有券书可免医者之责。”

“原来如此。”诸葛瑾肃容下拜:“小子愿替父签押。”

“你远未及冠,签押如何能作数?”华大夫笑问。

“这……”诸葛瑾这便醒悟。自己年不过十二,如何能与人签订券书。然目视榻上父亲,昏睡不醒,似陷弥留。一时心急如焚。深吸一口气,这便言道:“昔,甘罗年十二为上卿,秦舞阳年十二已杀人。今诸葛瑾年十二替父签押,亦无不可。”

“哦?”华大夫甚奇之:“何不等叔父。”

“父命悬一线,迟恐不及也。”诸葛瑾心如刀割,却举止有度。

见他目光坚毅,少年老成,华大夫轻轻颔首:“如此,且替父签押。老夫为你父诊治。若不能活,且陪你一命。”

“华翁救人无数,乃天下神医。又岂能因一己之私,而枉顾他人性命。既签券书,生死无怨。”诸葛瑾再拜。

“好一个少年早成。”华大夫为其父诊治不提。

不出半日。蓟王已得闻。

“琅琊诸葛瑾。”闻其名,蓟王会心一笑,语意深长:“既是孝子,又敢担当。年十二便可替父签画字押,年二十当可为孤‘指画江山’。”

众人闻之,无不惊诧。“指画江山”,遂成典故。与“替父签押”,皆出诸葛瑾。

话说,汉末诸葛氏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有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今,诸葛珪救治及时,未曾早逝(187年)。胞弟诸葛玄,不日又将北上。诸葛三杰,当不至分散。

孤心甚慰。

诸葛丞相,今岁几何?

122 刀枪莫及1.87 大汉风骨61 稳扎稳打132 江山共谋1.223 陌路相逢1.70 青徐流民1.68 清溪桥楼213 重名载半144 迁都寿春1.54 一字之师139 垄断江山1.2 奉国守孝198 大权独揽1.4 阴阳连环199 孤心甚慰174 夜半十分144 攻坚克难1.37 鱼龙漫衍175 汉世之杰189 天下宗王1.34 旁门左道118 前覆后戒12 再见恩师1.42 善利其器1 雪夜敌踪147 双食君俸100 取之有道61 董卓献车142 东海寿麋1.7 披丧送亲138 清波涤尘21 二宫之乱1.25 美人无极117 水淹三军13 匹夫无罪129 山海之盟143 疏河注海1.78 怦然心动1.26 以直报怨1.24 犁种宿野174 人间巨物1.60 转祸为福1.98 斯人已去1.75 一钱太守197 因时而化1.25 百鸟朝凰1.39 名臣归京143 疏河注海1.85 得陇望蜀107 克坚平难1.66 以稀为贵1.39 名臣归京13 匹夫无罪12 淫不破义1.44 闭门造车1.6 以物易物1.54 君臣有道241 楚河汉界1.60 广而告之106 名不虚传1.87 大汉风骨124 国士待之1.43 予取予求1.27 六县俱名1.2 一夜动乱193 事不过三199 饮恨兵退161 汉祚复兴1.66 海贼中计1.63 钉接榫合1.42 唯有我等1.5 黄门侍郎1.237 露华匀玉178 四氏云霞170 树大招风1.54 君臣有道1.203 无主之地17 将府五校1.63 击鞠大赛1.7 小伙伴们134 大利匠城193 事不过三126 诸事不宜1.98 游兵散卒1.22 毋需言反1.47 再增三县1.24 一如旧典12 屠苏续恨1.47 甲子之约192 言行若一193 利大难估1.9 决裂诸侯1.7 披丧送亲156 偷梁换柱1.83 以绥四方1.56 痛并乐极1.89 牵招一怒196 远古回响102 平波水砦1.45 权利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