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偷梁换柱

“疏勒国,王治疏勒城,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一人。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市列(列肆)。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建宁元年,疏勒王于猎中被叔父和得所杀,和得自立为王,据守桢中城。建宁三年,凉州刺史孟陀,派任涉等率西域各国三万人马围攻疏勒桢中城,四十余日不下,粮尽撤围(此处有争议,详见《曹全碑》)。

桢中地处丝路要道。扼葱岭东西咽喉,中原商贾,凡经南道,皆要在此修整歇脚,而后西逾葱岭,前往贵霜,安息及罗马各国。而从贵霜、安息及罗马等国东逾葱岭,欲往中原的西域游商,亦要在此城驻足歇马。

汉通西域以来。东西方商贾,云集桢中城。在此开市贸易,互通有无。使原本这座葱岭脚下的小城塞,日渐繁荣。

数百年来。桢中城多次扩建,建宁年间已颇具规模。

距凉州刺史孟陀围城,已过十年。十年间,自立为王的和得,苦心经营,多次加固扩建,桢中城已成铜墙铁壁,号称葱岭绝城。又广招兵马,屯兵数千。

此时此刻。

头戴金师子冠,高居王座在疏勒王和德,将手中莎车王亲笔手书,看了数遍。这才微微抬头,冲殿中使者居高喝问:“消息是否属实?”

莎车王使,这便躬身答道:“回禀大王,此消息乃出当今龟兹太王后之口,自然千真万确。”

“莎车王,准备遣多少兵马?”

“轻骑五千。”

疏勒王嗤鼻一笑:“长史有精骑万余,龟兹亦可发兵一万。区区五千兵马,岂堪大用?”

“大王有所不知。”使者这便言道:“长史虽有精骑一万,却要屯守数城。此时,它乾城中不过两千兵马。今龟兹新王登基,时局动荡,民心不定。龟兹将士亦未能尽数归心,岂能为长史所用?故需留大半兵马驻守龟兹,以防有变。我家大王虽只出轻骑五千,却可从乞伏部再借鲜卑突骑一万!加上大王五千精骑,足有两万大军。十倍于长史。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焉能不胜?

此乃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等长史尽收龟兹人心,西域诸国皆为其所用。那时,如班都护故事,合诸国大军,兴兵讨伐大王。则形势危矣!”

疏勒王又笑:“十年前,凉州刺史孟陀,遣任涉等率各国三万人马围我桢中城,血战四十余日不下,粮尽撤围。十年后,桢中城固若金汤,早已今非昔比。长史再来,孤又有何所惧?”

使者点头称善。却又转而言道:“有道是事不宜迟。汉庭常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前有大宛王匿宝马、杀汉使,虽远距万里,大汉亦兴兵伐之。围城四十余日,破其外城,宛大恐,走入中城,共杀王,持其头以降。后有前龟兹王杀校尉赖丹,七年后大汉兴兵讨伐,老王虽死,血仇未灭,斩贵族姑翼,以祭赖丹。

前有大宛,万里之遥。后有赖丹,远隔七载。敢问大王,可知何为‘虽远必诛’?”

“……”疏勒王沉默不语。

“无论距离长短,年代久远。有仇必报,便是大汉行事。”使者微微一顿:“十年前,孟陀、任涉,籍籍无名,大王侥幸得胜。十年后,长史名震北疆西域,屡战屡胜,挟威而来。兵强马壮,麾下皆虎贲。大王可有必胜之把握?”

“……”疏勒王哑口无言。

莎车使者,一针见血。

煌煌四百年,大汉虎威犹在。先灭匈奴,后灭鲜卑。十年前虽侥幸获胜,却至今未能得汉庭宽恕策封。新仇旧恨,未曾勾销。长史必然兴兵问罪。难不成,也学大宛,共杀王,持吾头以降?

不行。需先发制人。

心念至此,疏勒王便已意动:“龟兹王太后,虽是莎车公主,却也未必可信。”

“大王有所不知。为防王太后干政,长史欲立其子,杀其母也!”

“原来如此。”疏勒王这便解去心结:“莎车王欲从孤处借兵,须见诚意。”

“事成之后,愿献钱百万,牛羊十万头,粮食一万石,兵甲三千套!”使者掷地有声。

疏勒王粗声言道:“口说无凭。”

“有我王亲书礼单在此,请大王过目。”使者这便将礼单呈上。

妥了。

细细看过,疏勒王这便言道:“只需莎车王能借来一万鲜卑突骑,本王必出大军同讨。”

“谢大王成全。”莎车使者肃容下拜,虽一丝不苟,汉礼却也只有五分相象。

“起来吧。”连疏勒王都看不下去了。

时下,西域诸国皆已不同程度汉化。莎车、疏勒自也不例外。当然,论汉化程度之深,当属龟兹。

送走莎车使者,便有一风仙道骨的汉家道人,从殿后翩然走出。

“果如戈渠帅所料。莎车王欲合三家之力,截杀长史一行。”疏勒王沉声道。

“此乃辅国侯将计就计。”太平道人笑行一礼:“单凭莎车王,又如何能说动乞伏鲜卑出兵。还不是我教在暗中谋划。”

“十年前,若非贵教辅国侯暗施援手,孤又岂能稳坐疏勒王位。渠帅且放心。于情于理,孤定会将辅国侯救出囚笼。”

“实不相瞒。辅国侯之所以能窥破长史之计,乃因王太后暗通消息。龟兹虽由长公主临朝称制,龟兹王却是王太后嫡子。只需除掉长史,解王太后与辅国侯杀身之祸。那时,龟兹便是我教之天下。龟兹与疏勒两家,只需结秦晋之好,互为屏障。再并周围小国,壮大声势。便是大汉再兴刀兵,又有何所惧。”太平道人笑道。

“渠帅所言极是。”疏勒王连连点头。自从杀侄篡位以来,日日寝食难安。眼见新任长史,屯驻它乾城,欲兴兵西进。生死一线,如何能不如坐针毡。

危急关头。岂料太平道与莎车国,竟齐来相劝。

三家合力,再得乞伏鲜卑相助。此战定矣。

然而,仍有顾虑。

疏勒王又道:“若乞伏鲜卑不来,又当如何?”

“疏勒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道人笑道:“大王可先屯兵国境,待莎车与乞伏部联军赶到,再拔营不迟。”

“如此,甚善。”疏勒王终于心安:“正如莎车使者所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太平道人微笑行礼。

妥了。

188 突发奇想1.36 再见太后1.56 静观其变123 无人祭奠1.285 共分天下1.73 大行天下1.98 游兵散卒189 转机忽现1.80 债台高筑219 西林少年10 多子饶妻1.246 弄剑踏杯1.7 雌雄莫辨1.94 不虚此行11 檀口温汤61 木已成舟137 我有三策1.87 鲲鹏之志1.27 托妻寄子138 清波涤尘132 七海雄心1.82 飞虻流火1.235 貌合心离1.54 蓟国四师114 支渠四通145 狡兔三窟1.99 一网打尽155 六神无主219 一身是胆159 名不经传1.88 立象林苑1.55 马踏联营1.22 我记下了128 意外之喜1.250 天下之始1.60 故人夜来1.70 佛道之争1.2 经商有道1.72 欲壑难平168 英雄当出183 放任自流108 礼不可废131 猛虎破闸158 常山之蛇1.2 西邸惊变15 爱恨入土1.43 予取予求1.54 七日血战1 天罗地网177 人神不扰132 江山共谋126 聚散有时121 书生意气1.5 黄门侍郎1.5 唯利是图115 死而复生1.234 四大氐王1.86 摒除破绽1.96 西行在即119 妻妇之礼1.48 后宫争斗1.292 威制天下187 良平之奇10 入九龙门16 降服烈马1.23 三千珠履192 猛虎群狼61 变废为宝1.99 敬而远之1.42 天下大同198 狗邪灭国142 断不可弃112 分户析产1.35 南宫一游145 显山露水1.28 挹娄庐士181 吕布入陈1.85 佩韦佩弦141 舍我其谁1.83 诛心之谋1.268 十日未卜1.27 板楯连弩199 半天一夜1.49 世平赴约125 探险搜奇196 三方推演31 垂绥琬琰136 甘心如荠1.62 仓廪府库151 董卓掷戟1.68 西林大建176 盗书续命150 天地人和187 九横十纵1.80 汉羌联盟1.37 冰山露角10 雕版印钞105 烈女庞娥1.20 来去相宜1.74 判若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