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追本溯源

嫡母相对于嫡子而言。

若以此论处,陛下两位皇子,皆庶出。何后母凭子贵。今虽为正宫之主,却仍改不掉皇长子的庶出身份。

只因出生之日,身份已定。

皇长子辩出生时,正宫乃是宋皇后。皇次子协出生时,正宫又换成何皇后。

于是,两位皇子,皆是庶出。

试想。若不从窦太后处追本溯源。而只论何后。何后又岂甘心舍弃亲生皇长子,而扶立皇次子。正因窦太后乃如假包换的陛下嫡母,亦是两位皇子的嫡祖母。故从“根上”论起,方能占尽法礼义理。

亦正如董太后内心所知。窦太后一句,抵她千言万语。

名正而言顺。

换言之。若是窦太后口出,“立贵子为帝”。除何氏一门及其党羽外,群臣当无异议。

所谓“位卑而言轻”。若要窦太后“位尊而言重”。必然要令其重拾声势。此,亦是陛下所愿。正因看到这点,程璜才悍然置身事内。卷入内宮夺权争斗。不可谓眼光毒辣,老而弥坚。

话说。自窦大将军身死族灭,窦太后被以王甫、曹节为首的大宦官嫉恨,遭禁锢多年。窦氏外戚被诛灭,宦官因此得势,权倾天下。此时,宦官内部亦勾心斗角,相爱相杀。王甫被程璜借二婿之刀所诛,曹节又杀程璜二婿,将其排挤出宫。独揽大权。老一辈宦官因而凋零。乃至以张让、赵忠为首的中生代宦官崛起。称“十常侍”。

眼看大权旁落,曹节又与程璜,冰释前嫌,再次联手,反杀“十常侍”。

汉末,河间生二帝。以至于范晔亦在《后汉书》中赞道:“河间多福。”

永康元年(167年)冬十二月,先帝崩。大权在握的窦太后,与大将军窦武合谋,遴选新帝。

时有八人与会:大将军窦武,其子及二侄,袁逢,太尉周景,河间王裔、侍御史刘儵,及大宦官曹节。

众人合议,新帝须从章帝后裔中遴选。因章帝一系乃“嫡系宗支”。刘儵遂荐解犊亭侯刘宏,一名不见经传,连河间都未曾出过,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拮据度日的小亭侯。

窦大将军力排众议,遂立刘宏为帝,由窦太后“垂帘监国”。

各派人等,因拥帝之功,俱得封赏。刘儵因与陛下同出河间,且又因推荐有功而倍受宠信。因此招来宦官妒恨。大宦官侯览,恐刘儵与窦武联手铲除异己,寻机奏请,刘儵出为泰山太守。却在其赴任途中,派人刺杀。陛下念及刘儵无辜丧命,遂命刘儵之弟,刘郃为司徒。本想缓宦官、外戚及党人之间的矛盾。

此时,窦武被诛,党人遭锢。宦官一家独大。为争大权,程璜便暗中牵线,令其二婿刘郃、阳球与陈球、刘纳等人结谋。联合参奏王甫及其党羽,乃至其皆下狱拷打致死。此事,反被大长秋曹节抓住把柄。又伙同宦官齐向灵帝哭诉,并逼迫程璜,反诬四人“谋议不轨”。陛下大怒,将四人下狱,亦拷打致死。

此为光和二年。

历史上的此年间,窦氏外戚满门被诛,王甫、侯览、管霸等擅权大宦官,先后身死,曹节亦于转年病死。

再无掣肘的陛下,忽然间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此时,若陛下真有“中兴”之念,当可放手施为。新政所出,必有新气象。奈何却“乱而不损”,重用以张让、赵忠为首的中生代宦官。待何后一门崛起,又重蹈前朝宦官、外戚不死不休的覆辙。

前世种种,过眼云烟。再追究已无意义。

然甄选新帝时,各方势力激烈角逐,达成共识的唯一条件:“嫡系宗支”。却可见一斑。

陛下之所以能继位,正因是“嫡系宗支”。

所以,陛下内心深处,有“立嫡”的自我情节与义理支撑。

事实也是如此。

中平六年(189年),陛下病危。于病榻之上,将皇次子托孤上军校尉蹇硕。丙辰,崩于嘉德殿。蹇硕时在皇宫,想先杀何进,再立次子为帝。便遣人接何进入宫,诈称有要事相商。何进不疑有他,即刻乘车前往。不料蹇硕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在迎接时用眼神示意。何进心领神会,驰车抄近道返回麾下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官邸,托言有病,不再进宫。乃至功亏一篑。

试想,便是蹇硕亦险些得手。

蓟王比蹇硕如何?

天下皆将信将疑。陛下是否真有废长立幼之心,还只不过是一时情绪所致。

然陛下之心,刘备又岂能不知。

蓟国六谋主,亦深信不疑。

正因蓟王乃托孤重臣不二之选。陛下才百般荣宠。

蓟王乃天下豪杰,长情之人。身受陛下厚恩,又岂能不披肝沥胆,报效新帝。

大将军何进曾言,小妹嫁之无用。亦是一针见血。天下公义,又岂容得儿女私情。然拥有天生女性视角的何后,却看得更为清楚。正因蓟王乃是豪杰,恩怨拎清,爱恨分明。才从软肋入手,动之以情。

如何后所言。即便事败,有何氏王妃在侧,蓟王亦不会对何氏一门痛下杀手。

只身回宫时,程夫人满面春风。

入宫门时,遥看南宫云台,不由浮想联翩。

此时此刻。黄门令左丰,正引年后将将病愈入宫的中常侍吕强,登云台殿,拜见窦太后。

“吕常侍沉疴初愈,便登台来见,朕心甚慰。”

“太后相唤,老奴岂敢怠慢。便是宿疾在身,亦当前来拜见。”吕强答道。

“若非要事,又岂能劳烦吕常侍。”窦太后开门见山:“只因有一事,需劳烦吕常侍相助。”

“请太后明示。”吕强再拜。

“朕已许程璜‘长乐少府’一职。”窦太后语出惊人。

吕强心悸之于,亦思绪急转:“太后何故启用程璜。”

“无它,宫中已无人可用。”窦太后颇多风轻云淡:“自窦大将军满门伏诛,朕不过孤家寡人,垂垂将死一老妪耳。趁还有些余寿,乃为陛下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尽嫡母之义。”

吕强这便醒悟:“太后欲以程璜,制衡十常侍否。”

“然也。”窦太后索性言明:“十常侍祸乱朝政,荼毒天下,为祸甚烈。时人无不切齿生恨,欲除之而后快。前有徐奉,后有段珪,再有张让、赵忠,陛下身边近臣,竟与黄巾反贼暗通曲款。如此无君无父,弃国弃主,阴怀叵测,十恶不赦之徒。朕有生之年,势要铲除,以清君侧。”

说完,窦太后忽降下语调,娓娓道来:“朕此生已无牵无挂。前事恩怨也早已入土。然,窦大将军曾被天下有识之士尊为‘三君’,朕既为窦氏之女,当谨遵大将军之遗志,了此残生,为大汉国祚略尽绵薄之力。”

闻窦太后一席肺腑之言,素怀忠烈的吕强不禁肃容下拜:“老奴,定不负(窦)太后所托。”

吕强省“窦”字。其中深意,窦太后又岂能不知。

追本溯源,她才是我大汉名正言顺的“太后”。

168 英雄当出1.25 言之尚早114 支渠四通197 笑林始祖10 耿氏制陶19 编户分迁145 寡人无情107 林间马场147 同类相动1.34 无法交换1.83 身世成谜1.84 早朝晏罢51 情不乱法163 佛道先后119 万全之策1.50 下辩除石122 温室药圃1.24 伏虎潜龙1.87 鲲鹏之志1.29 扶摇直上193 应运而生1.263 羌煮貊炙1.25 人艰不拆191 何必谈钱182 群仙聚会175 菩萨女蛮169 先登陷陈112 分户析产1.85 辽东之煮100 蛛丝马迹116 孟尝遗风101 老臣谋国1.3 全身而返191 何必谈钱1.99 八贤共治1.64 百练清刚1.80 债台高筑165 动则灭国123 呼之欲出1.244 徒有虚名139 八日之幸179 百废初兴110 熊罴入梦1.75 蔡邕来了91 饭稻羹鱼119 时局崩坏13 敲山震虎1.76 献图明志120 六宫粉黛1.30 旱极而蝗108 与王共治1.75 永不更迭1.258 激励三军1.63 福祸相依91 伯牙绝弦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6 白马公孙121 避实击虚1.8 北面而事178 深明大义122 火烧濮阳171 鲜卑五姓1.42 布衣为王1.57 战意正浓1.49 上表回国184 羔羊之素166 呓语少年199 千里追凶180 一罪足矣178 天下表率1.9 牛刀小试1.47 丹阳劲卒137 百无禁忌1.292 威制天下140 情理之中1.26 以直报怨189 转机忽现10 桃园结义134 天下初平1.6 长辔远驭1.95 十面埋伏1.89 一州之国101 问鼎中原188 二日并天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42 投石问路180 崭露峥嵘185 王都扩建1.75 愁云散尽1.87 温故知新168 天下治术1.54 五齐之甘1.75 一钱太守150 万石国老1.36 天地干支1.60 权重秩卑1.64 天下大酺217 上交下让121 上下勠力1.30 阵前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