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旧事

佟尚书退下后,建安帝独自在龙椅上坐了片刻,目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

似自得,又似快意。

如今在御前伺候的内侍姓罗,年约三旬,皮肤白嫩犹胜过女子。声音带着内侍独有的阴柔尖细:“皇上,时候不早了,该传午膳了。”

建安帝还是十岁的皇子时,罗公公就在身边伺候。如今建安帝做了天子,罗公公也一跃成了天子近侍。

一朝天子一朝臣。臣子们要换一茬,少说也得几年甚至十几年。内侍就不一样了。风光与否,全凭天子,俱看圣意。

也因此,建安帝登基没几日,曾风光无限的卢公公就憋憋屈屈地在移清殿外当差了。

便是俞太后,也不便为了这等小事为卢公公出头撑腰。

建安帝没急着传膳,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在朕身边伺候,也有十年了吧!”

罗公公恭敬地应了声是,脑海中不停地转了起来。

为何建安帝忽然提起这个?

当年三皇子身边的内侍原姓周,忽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他才有机会到三皇子身边伺候。说来也是凑巧,没过几日,“七皇子”便意外落水身亡……

罗公公颇为谨慎地不再深想。他能在三皇子身边伺候多年,直至有今时今日,所依仗的便是这份谨慎小心。

建安帝今日心情似格外愉悦,竟和他这个奴才闲话起来:“当年‘七弟’意外落水身亡,朕也格外悲恸。没想到,过了几年,七弟竟又回来了。朕委实是欣慰啊!”

罗公公陪笑道:“皇上说的是。蜀王殿下身手过人,这几年来一直全力相助皇上。只可惜,如今蜀王殿下去了藩地,日后皇上想见蜀王殿下也不是易事了。”

建安帝目中的笑意愈发奇怪:“说起来,蜀王也是福大命大。此次的连环毒计,也为他识破。”

然后又冷哼一声:“这个宁王,之前谋害驸马,现在又以此等毒计谋害蜀王。朕绝不能容!”

不知为何,罗公公心底泛起一阵莫名的寒意,口中唯唯诺诺应是。

建安帝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仿佛将积年压在心底的陈年阴暗过往也一并舒出了胸膛:“不必传膳了,朕去椒房殿,陪母后用膳。”

……

建安帝每日晨昏定省,正午但有空闲,便去椒房殿陪俞太后用膳。

众人也浑然忘了几个月前淑妃被赐死殉葬的惨剧,有志一同地张口夸赞吹捧新帝孝顺嫡母!

母子两人用了午膳后,然后进了内室闲话。芷兰玉乔俱被打发去了门外守着。

确实是个孝顺儿子啊!

俞太后冷眼看着嘘寒问暖满面关切的建安帝,心中冷笑一声,面上露出怒容:“皇上,哀家听闻蜀王在就藩途中遇了刺客。”

“到底是什么人,竟敢暗中谋害蜀王!皇上定要严查此事,给蜀王一个交代!也给所有藩王一个交代!”

建安帝敛容应下:“是,儿臣已命刑部尚书严查此事,定要查出幕后主谋!只是,佟尚书今日回禀时,说动手之人是为人所胁迫,根本不知幕后之人是谁!”

俞太后眉头皱了起来,声音愈发严厉:“到底是怎么回事?”

俞太后积威甚深,哪怕语气严厉,建安帝也未觉得有什么不适,张口将事情原委一一道来。末了加了一句:“儿臣以为,此事做得如此周密,幕后主使之人绝非普通之辈。”

俞太后眸光一闪,冷冷道:“不管这个人是谁,一定要将他揪出来,严惩不贷!”

建安帝试探着问道:“儿臣斗胆问上一句,若是哪一个藩王所为,可否严惩?”

俞太后嘴角扯出一抹冷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是真龙天子,何惧区区一个藩王!皇上只管放手施为!”

得了俞太后首肯,建安帝暗暗松了口气,郑重说道:“儿臣谨遵母后之命。”

俞太后目光一扫,意味深长地说道:“皇上想做什么只管去做,哀家总是站在皇上身后。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也是一样。”

建安帝心里一紧,下意识地避开俞太后的目光,低声应道:“多谢母后。”

……

十年前。

十岁的三皇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算大。正是热血冲动之龄。

三皇子和四皇子年龄相若,彼此争斗得也最厉害。四皇子母族势力庞大,更聪慧更得圣心,三皇子依仗着嫡母撑腰,和四皇子平分秋色。

八岁的七皇子,却最得建文帝喜爱。每次七皇子和六公主一露面,建文帝的笑容总是格外多。

就连俞皇后,对这一双龙凤双生姐弟,也颇为宽容。有一次,还曾半开玩笑地提起,索性将这一双姐弟养在椒房殿。

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而已。

建文帝没放在心上,俞皇后也是一说而已。可是,三皇子听进耳中了。并且,记在了心上。

他所能依仗的,便是嫡母。万一嫡母真的动了心思,将七皇子养在膝下承欢。日后他该怎么办?

一个冲动之下,他做出了糊涂事。

想谋害一个八岁的淘气孩童,当然不是难事。难的是要做得干干净净,不露半分痕迹。生母自要帮着他谋划。

只是,以淑妃的能耐,根本做不到天衣无缝毫无马脚。

到底还是嫡母俞皇后及时出手,将所有痕迹都抹平。

“七皇子”之死,也成了宫中的一桩谜案。

数年后,“六公主”忽然变作七皇子活了过来。他惊骇之余,私下去见嫡母,跪下相求。至今,他还记得俞皇后略显冰冷的话语:“一步错,步步皆错。盛澈,你当引以为戒,日后不可再行步差池!否则,这储君之位,彻底和你无缘。”

他冷汗如雨,低声应下。

勃然大怒的建文帝再次彻查宫中,依然未能查明真凶。这一切,皆因俞皇后从中庇护。也正因此,他在嫡母面前,永远矮了一头。

这一桩陈年旧事,一直是三皇子心底最深的隐秘。所有知情人,都已去了黄泉地下。便连生母,也被赐死。

如今,只余俞太后知晓。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长大(二)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立功(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女将(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嫡庶(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和离(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名气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清明第三十五章 赴考(二)第六百零七章 认输?第四百五十二章 严惩(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鹤唳(二)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归来第三百三十六章 口谕(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归来第五百四十二章 出师第七百七十八章 交锋(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谁(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痴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将倾(二)第九百八十章 考试第二百九十九章 岁考第九百四十三章 风来(二)第七十章 重逢(一)第六百五十章 月子第九百四十四章 风来(三)第七百五十一章 保媒(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和离(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比(二)第二十五章 文会(三)第一千零五十章 奏折(二)第九百三十章 爱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追随第七百九十一章 联手(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醒来(三)番外之夫妻番外之夫妻第四百六十六章 声名(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离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母女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应第四十七章 帝后第三百四十五章 春猎(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入庵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孤立(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刁难(四)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天威(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送你第九百零三章 欢聚(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追随第九百一十七章 丧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姻缘(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相逢(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生女(二)第八百四十三章 圣眷(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训斥第一百五十八章 过招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注(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立储(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败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祖孙第三十五章 赴考(二)第八百一十一章 雄心(一)第一千零七十章 吓唬第三百七十七章 忧思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争执(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传话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罢朝(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名气第三百八十九章 亲近第三百四十一章 同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醒来第六百零六章 破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师徒(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婚第四十七章 帝后第五百九十六章 决裂第一百四十四章 兄妹(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投诚(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认罪(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养伤第七百六十三章 归京(一)第一千零八章 少艾(二)第七百七十章 揭穿第六章 夫妻第一千零五十章 奏折(二)第一千零二章 道合(二)第三百零九章 岁末第二百六十八章 黑手(二)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定亲(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欢聚(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婆媳(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惩治第五百九十九章 立储(一)番外之远行(一)第九百八十五章 道歉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击第七十九章 同寝(二)第八百七十五章 荒唐(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设局第五百八十六章 认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