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墙倒(二)

人证物证俱全,刑部很快结案。

大朝会上,佟尚书慷慨激昂地上了奏折:“……人证物证确凿,谋害廖管事父子的幕后主谋,正是临江王。恳请皇上下旨,严惩临江王!”

坐在龙椅上的天子,却未一口应下,俊脸上掠过一丝犹豫。半晌才道:“临江王是大齐亲王,执掌神卫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何处置,朕还需考虑斟酌。”

散朝后,天子去了福临宫,满面为难地对俞太后说起了临江王谋害廖管事父子的命案:“……满朝文武都在等着儿臣下旨严惩临江王。儿臣一时难以决断。”

俞太后在福临宫里养病,消息倒是颇为灵通。再者,这几日来,临江王妃已经进宫哭诉了两回,她想不知道也不行。

廖管事父子是芷兰的父亲和兄长,俞太后因芷兰之死,迁怒于廖家父子。暗中指使临江王动手,要了这对父子的性命。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事实,盛鸿也不揭穿,和俞太后虚与委蛇。

俞太后怒火攻心,冷笑连连,一张口便是诛心之言:“皇上早就想冲临江王动手了吧!皇上想要证据,什么人证物证找不出来?”

刑部的佟尚书,就是个谄媚逢迎的马屁精!天子稍微透露出点意思,立刻就像苍蝇一般盯上了临江王府。想炮制点证据,易如反掌!

盛鸿听到这等刺耳的话,也不动怒,略有些无奈地说道:“母后误会了。刑部办案,自有章程,岂会随意诬陷临江王?”

俞太后既愤怒又焦急。如今她被困宫中,俞家顾家都指望不上,如果临江王出了事,她就再无可用之人了。

俞太后隐忍着怒气,放缓声音道:“盛鸿!论辈分,临江王是你的长辈。便是有些过错,你也该网开一面。”

盛鸿温声应道:“母后还在病中,应该静心养病。儿臣本不该拿这些事让母后烦心忧虑。”

“母后好生歇着吧!儿臣明日再来探望母后!”

说完,起身拱手告退。

俞太后眼睁睁地看着盛鸿离去,怒火攻心,却又无可奈何。下意识地喊了一声:“芷兰!”

喊完之后才想起,芷兰已经自尽死了。

芷兰对她最是忠心,立誓要一辈子伺候她。却不守信诺,自尽寻死。这等背叛,无疑于在她的胸口刺了一剑。

她奈何不得已经下了黄泉的芷兰,索性让芷兰的父兄一同下黄泉。让他们一家人在地下相聚。

她没有做错!错的人是芷兰!是忤逆不孝野心勃勃的帝后!

俞太后面色发青,呼吸紊乱,胸膛剧烈起伏。过了片刻,才改口唤了玉乔。

可惜,玉乔也没来。

前来伺候的宫女,战战兢兢地说道:“启禀太后娘娘,玉乔的病症还没好,不能前来伺候。以免病气过给了太后娘娘……”

“滚!都给哀家滚!”俞太后的脸孔因高涨的怒火扭曲狰狞。

宫女以袖掩面,狼狈地退了出去。待出了寝室,才放下掩面的袖子,面上没有惊惧慌乱,只有逃过了一劫的庆幸。

……

隔日,林御史上奏折,奏请天子严惩临江王。

天子将奏折留中不发。

又过一日,礼部谢尚书上了奏折,弹劾临江王“无德无行”“凌虐成性”。随同奏折一起附上的,是临江王的种种恶迹。

再过一日,宗人府宗正汾阳郡王上了奏折,弹劾临江王“豢养私兵”“意欲谋反”,且拿出了有力的证据,将私兵所驻的居所呈至圣前。

天子勃然大怒,命御林军亲自前去捉拿临江王私兵。那一伙私兵加起来约有千人,不肯束手就擒,奋起动手抵抗。如此,坐实了“谋逆”的罪名。

谋逆之罪,是诛九族的死罪,罪无可赦。

当日鲁王闽王宁王尚且未能逃过一死,更何况是临江王?

首辅陆阁老,联合几位阁老一起上了奏折,奏请天子处死临江王。

天子终于不再心慈手软,下了圣旨。

汾阳郡王领了旨意后,亲自去了宗人府天牢,端了一壶毒酒前去:“王叔,今日侄儿亲自送你一程。”

被关了数日的临江王,瘦了一大圈,面色晦暗。看着面前的毒酒,临江王扯了扯嘴角,笑得比哭还难看:“当日淮南王兄一死,淮南王府便彻底败落。现在,轮到我了。”

这等时候,说什么话都没用。汾阳郡王也未费口舌,更未出言讥讽。

和一个将死之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临江王端起毒酒,手微微发颤,很快又稳住了。

生在天家,享尽世间富贵。失势之际,也基本没什么好下场。从他投靠俞太后的那一天开始,他就该有万劫不复的心理准备。

临江王闭上眼,喝了毒酒。毒性猛烈,转眼就发作了。临江王口中溢出黑血,重重倒了下去。

汾阳郡王等了片刻,蹲下身子,以手探临江王鼻息。

死得不能再死了!

“来人,将临江王的尸首抬出去。”

……

临江王被赐了毒酒,临江王妃那儿,则是三尺白绫。

临江王的儿子们,多已成年,各自娶妻生子。此次被临江王连累,一同被处死。只剩下妇孺幼儿,被发配千里,流放边关。

盛鸿自登基后,手段颇为温和。

鲁王闽王宁王不得不死,却未牵连妻儿,一众王妃和郡王郡主们,依旧锦衣玉食,甚至住进宫中。天子对俞家打压分化,对顾家采怀柔手段……

朝中众臣一一看在眼底,不免对新帝少了一份敬畏之心。

临江王府被彻底铲除,数十条性命陨落。终于使众臣看清了天子的铁血凌厉。也使得众官员心中生出应有的敬畏。

俞太后病情陡然加重。

几个儿媳都已习惯了,反正她们都住在宫中,每日伺疾方便的很。

倒是昌平公主,在听闻俞太后病重的情形下,也未进宫伺疾。颇令人诟病。

昌平公主狠下心肠,对俞太后不顾不问,一心操办女儿出嫁之事。六月初,顾舒瑾出嫁,做了赵家长孙媳。

第六百六十章 逢源(一)第九百六十章 纷争第二百五十八章 风波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少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心塞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锋芒(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射御(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家宅(一)第九百三十章 爱女第二十一章 宿敌第八百零八章 权谋(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黑手(一)第五百一十章 喜事(二)第九百四十五章 算计(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伤疤(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回报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用意第十七章 偏心第九百八十章 考试第三百零六章 暴打第九百二十四章 决裂(一)第四百零三章 饮宴(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刁难(二)第九百九十章 时光(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伺疾第四百一十二章 泛酸(二)番外之两年(一)第七十章 重逢(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余波(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徐氏(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闹剧(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夫妻第七十六章 同食(一)番外之有喜(二)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立功(三)番外之父子(三)第二百零六章 狗肺(二)番外之子衿(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定亲(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寿宴(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愿否?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婚(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暗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夫子(二)番外之滇南(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生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分离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离宫(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猎(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温暖第一千一百章 大戏(二)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长大(二)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喜讯番外之重逢(一)第七百九十章 联手(一)第三十八章 考试(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遇刺(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臣服第八百五十六章 后续(二)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春风(二)第九百八十二章 第一(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临盆(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婚(一)第一百六十章 水深第一百一十七章 可惜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立储(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母子第四十一章 阅卷(一)番外之离别第二十三章 文会(一)第七十六章 同食(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用心(二)第七百零四章 离京第八百六十九章 怀柔(一)第一百零二章 传承(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无耻第二百三十七章 目标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生(二)第三百零二章 喜忧(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认罪第六百二十七章 回礼第八百二十四章 更名第七十六章 同食(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遇刺(一)番外之大婚(三)第七百零四章 离京第四百五十章 出手(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沾光(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两年第六百零一章 高中(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及笄(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拜堂(三)第七百七十七章 交锋(一)第九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婚(四)第九十三章 失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保媒(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洞房(一)第七百六十四章 归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