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只带了诸葛亮来到马家凭吊马良。这一天,天气也不好,灰蒙蒙的天空,被雾霾笼罩着,早上又下了细雨,使得道路也不好走了,泥泞的黄泥路,坑洼的地面,马车在上面行驶起来,颠簸得很厉害,更主要的是车轮将地上的泥水高高地溅起,路人匆忙躲避。刘备嘱咐车把式慢些再慢些,唯恐惊吓两旁的行人。
马车上除了刘备和诸葛亮之外,糜夫人和黄月英也在车上。黄月英是诸葛亮的老婆,看上去体型略显肥胖,头发像染过似的,有点偏黄,梳成一条大辫盘在头上,肤色白皙,五官清秀且俊俏,看上去就是出自大富大贵家的大小姐。由于是去奔丧,车内的空气异常地沉闷,大家都没有说话,糜夫人和黄月英紧紧地挨在一起坐,颠簸的车厢使得二人相互支撑在一起。
到了马家,雨早就停了,温风习习,柳枝摇曳。马家的宅子里传出一片哭声,大门前前来吊丧的乡人络绎不绝,门前挂着祭品,马良的弟弟马谡一身孝服,腰间还系了条白带子,头上裹着白纱,在门口等着刘备。刘备领取了黑纱佩戴好,随着人流鱼贯而入。
刘备一行人来到灵堂,糜夫人和黄月英被哭的氛围感染,泪水不住往外流。堂前有一人拿着马良的旧衣服,一手提着衣领,一手托着衣服腰部,面向北方,拉长声音高喊马良的名字,在替马良招魂。刘备在灵堂的香炉前上了香,拜祭了死者,见过亲人,送上礼品,履行了一些繁琐的礼仪之后,又对家属进行了安慰,别告别了马家。
出了马家,又下起了小雨,大家挤进了马车,刘备的心情依然沉重。糜夫人和黄月英还在用手帕擦拭眼泪,诸葛亮先开了口:“主公,吾有一事相求。”
刘备知道诸葛亮与马良的关系不一般,一定是关于照顾马家的事情,所以刘备很大度地说:“先生不要顾虑,有什么事吾能办到的一定照办。”
诸葛亮说:“主公,马良病故后,马家就只有马谡一人出来做事,吾不久就要去交趾,不放心马谡,恳请主公将马谡调至吾身边好有个照应。”
“这个……”刘备一下语塞。历史上的孔明挥泪斩马谡难道还要再重演吗?刘备内心的斗争很激烈。照顾马谡是刘备应承马良的,但是照顾马谡有很多方式,现在诸葛亮要把马谡领过去,是点头好呢还是摇头好,刘备一时决断不了。
其实刘备也是多余担心的,由于蝴蝶效应很多事件都被改变了,难道马谡跟了诸葛亮,失街亭的事件就一定会再上演吗?(我多嘴了,这句话算我没说。)
刘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对诸葛亮说:“在零陵的时候马良就将马谡托付与吾,所以吾亦有责任关心马谡,既然先生有把马谡带在身边的想法,这也未尝不可,马谡能够得到先生的教诲,是马谡的福分,吾岂有不应承之理。”
诸葛亮等到了刘备的这句话,向刘备表达了谢意:“吾替马谡谢主公之恩!”
刘备一摆手:“先生先别言谢,吾有话在前,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让其做个参谋还可
以,千万不可要其指挥一支部队。”
诸葛亮不以为然:“马谡尚年轻,跟着吾在部队锤炼几年,定堪大用。”
刘备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这就是穿越人的纠结,只好听天由命了,知道了未来的结局而又无力地去改变,相信不是某一个穿越者所遇到的囧境,因为就算向当事人挑明了结局,也不会有人相信的。
黄月英热情地邀请刘备夫妇到家里做客,刘备接受了邀请,马车转向往诸葛亮的府上方向驶去。车行不多远就停了下来,刘封报告,前方道路狭窄,马车无法前行,必须下车徒步。
刘备走下车来,好在雨停了,地上到处都是积水,路边一条沟渠,涌动着泛黄的激流,远处的池塘传来声声蛙鸣。此处已是野郊,道路狭窄,两边都是水田,难怪刘备的宝座不能前行。
刘备不解地问诸葛亮:“先生,不是上贵府吗?何故走此荒郊之地?”
刘封抢先回答:“主公有所不知,分给军师的房产和上好的田地,军师自作主张退给了别家,现在的诸葛府是按照降将公达(荀攸)的标准重新选定的,因为条件好的宅子都被分完了,故而来到此地。”
诸葛亮解释道:“主公,亮有一处安身之所就足矣,昔日子龙所言,‘昔者霍去病以匈奴未灭,将士安用为家。何况今日国贼暴虐,不同匈奴,岂可求安也?’,亮亦有同感。”诸葛亮遥指自家宅子,“此处比起隆中茅庐,强似百倍,亮已无他求。”
刘备的脸色很难看,心想,隆中汝住茅庐,江陵汝也想住茅庐,好像住茅庐住上瘾了是不是?非要吾刘备三顾茅庐汝才肯罢休吗?刘备对刘封说:“立马通知糜竺,腾出一套宅子给军师!”
大家踏着泥泞的道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刘备看到门前有一副对联,走近一看,上联四字,静以修身,下联四字,俭以养德,横幅,卧龙居。
门口有一年轻人在扫地,刘备一眼就认出,就是那个在隆中为难自己的小顽童。年轻人已长高长结实了,看到刘备进来,一言不语,恭恭敬敬地立正在大门一旁。
刘备走到院子里,听到一声驴叫,刘备四处观望,看到院子左面有一个牛棚,驴的叫声就是从牛棚那边传过来的,刘备建议过去看看。
此时诸葛瑾夫妇也迎了出来,诸葛瑾的老婆叫春妹,女人们喜欢扎堆,春妹拉着糜夫人和黄月英的手就往内屋去了。刘备、诸葛亮和诸葛瑾走近牛棚,刘备看到一头驴栓在牛棚里,刘备看到这头驴忍不住发笑,因为一看到这头驴就联想到诸葛瑾的脸。
诸葛瑾尴尬地在一旁站在,刘备指着驴问:“此驴就是诸葛恪牵回来的那头吗?”
诸葛亮赶紧回答:“正是。”
刘备边往回走边说:“很好,很好。”
诸葛兄弟跟在刘备后面,也猜不到刘备说的很好是什么意思,也不好问。其实刘备也就顺口而出
,心里所想的就是这头驴真的很像诸葛瑾,看过了,验证了,心里就满足了,仅此而已,所以就顺口说出很好很好来。
从院子进到前厅,刘备的两眼就贼溜溜地乱转,想看看诸葛亮家里有什么新奇的玩意。一件摆在一旁的木制物件吸引了刘备的眼球,刘备走近端详,此物高约一米二,极像人像,立在石磨盘。诸葛亮解释说:“此乃月英发明的机械磨盘,一扭动开关,这个木头人就会自动去磨石磨。”
刘备很想看看这个机械磨盘是怎样工作的,诸葛亮说,磨盘内要放有可磨之物才可使用,否则会损坏机械磨盘。因为当时物质匮乏,不是想要什么就能拿得出来的,要等到收获的季节,人们才可能用磨来磨东西,平时是很少用的。
刘备深感遗憾,希望有机会带几斤黄豆过来试试。刘备对黄月英的聪明才智大加赞扬了一番,刘备还想讨教一下机械磨盘的原理,因为时间关系,刘备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时,诸葛瑾将学堂新招的部分高级将领子弟的名册,呈给刘备过目,名册是用竹简装订成册的,刘备很用心地一版一版地翻看,名册登记如下:
于圭,于禁之子;陈本,陈矫长子;陈泰,陈群之子;陈肃,陈登之子;满伟,满宠之子;华博,华歆之子;文岱、文厚、文武、文休,文聘之子;荀缉,荀攸长子;荀适,荀攸次子;臧艾,臧霸之子;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司马昭,司马懿次子;张虎,张辽之子;黄叙,黄忠之子;庞宏,庞统之子;贾穆,贾诩之子;贾充,贾逵之子;赵统,赵云之子;张绍,张飞之子;关索,关羽之子;许钦,许靖之子;徐楷,徐盛之子。
一共是二十五名,其中不乏后起之秀。刘备再认真地看了一遍,不对呀,就拿司马师和司马昭来说,现在最多也就一二岁的孩子,怎么就能入学读书了呢?是不是有弄错的地方?刘备点着司马师的名问诸葛瑾:“子瑜,汝这个册子怎没有注明岁数呀?司马师今年多大了?”
诸葛瑾赶忙回答:“主公,这是吾放在家里的底本,正本在学校,有注明年龄和籍贯。司马师今年十三岁。”
刘备并不惊讶,见怪不怪了,岁数与历史不符的人,在穿越的小说中是屡见不鲜的。只是想到这两个统一三国的重要牛叉,不要今后出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嘱咐诸葛瑾好好教育这两牛人,特别是要灌输效忠汉室的思想理念,省得今后起祸端。让刘备不解的还有关索,穿越到三国来之后,就没听说关羽有个儿子叫关索的,于是刘备又问诸葛瑾:“子瑜,云长有个儿子叫关索吗?”
诸葛亮在一旁解释:“主公,关索的来历吾清楚。关索原名向索,向朗侄儿,乃襄阳郡宜城下塘村人,因崇拜云长,被云长收为义子,改名关索。现年亦一十三岁。”
刘备想到历史上关于关索的民间传闻,说关羽在家乡就有了三子关索,关羽因杀了地方恶霸而逃难江湖,与关索失联。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刘备把名册交还给诸葛瑾,嘱咐诸葛瑾要好好培养这些学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