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 养活四万万人的大问题

“识华,有个问题直想问廖仲恺本正经的问一

连何香凝也是将询问的眼光投向他。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当初为何并不认识我,就能把这个基金会交给我来打理?我们素昧平生,又无相交,你居然敢这么胆大?说你鲁莽好呢?还是怎的?”

李秉衡故作神秘的一笑,总不能告诉他们是从后世的历史资料上看到他高风亮节两袖清风,所以才放心任用他吧。

“着它,不过是曾经读过廖先生的诗词,知道有双清楼罢了。”

他说的是廖仲恺当年冈结婚后的往卓,由于经济窘迫,成亲后只能修整兄嫂家屋顶晒台上的破屋作为“新房”这间房子矮小简陋,是一间名副其实的斗室,但它高处独居,完全不受楼下侄儿侄女们嬉笑打闹的干扰。

何香凝和廖仲悄白天在这里研读诗文、谈论时事,夜晚一起观赏清净明澈的月色。

中秋佳节,皎洁月色给他们斗室洒下一片清辉。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

他俩自得其乐,为了纪念这种既可读书又便赏月的幽静惬意的读书环境,把这间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何香凝不知道刚才他们讨论的乃是经济之事,以为是寻常家长里短一些往事罢了,笑着说道:“想不到李先生也知道此典故,见笑了。不过是自娱自乐的安慰,年少时只求理想之高远,心境之淡远,一心求知识。”

“这基金会也好,复兴大学也好。让我们的思想却变了,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做些事情,而不是遗世独立。所以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此理。”

何香凝不同一般富家千金,整日热衷打牌穿戴,她爱读书。但是在“女子无有便是德”的社会氛围里,她不能进私熟读书的。

“那时我便天天软磨硬求父亲,终于进女馆读了几个月书。后来。我又找来哥哥们的读本自学。就这样,才认识了不少字,并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的妇女解放等新知识。直到后来嫁给仲恺,他又教了我许多。我如今用心教学生,也鼓励一些上海的女子上学,乃是明白妇女也应当平等独立的道理。”

“如今我又仍是自学美术,边在大学里教些国画,也算是为教育尽些力,又能致力于妇女运动。”

廖仲恺也问道:“如今外界议论颇多,认为大学当注重商,尤其是西洋强国之科技,理化数学等,这文艺更是不受待见。你是从不过问这边学校与基金会的,却不知为何光力主文理并重,毫不偏颇?我是极赞成的,科技固然要学,但老祖宗的文化精华也断然不能弃之。”

“如今潮流提倡都学理科,不重视文理兼修。但我认为学理科的也要有一些绘画和音乐等文化的熏陶。”

“只重理科,那么只能风光一时,因为我们培养出的都是专才,确实可以迅速的提高科技水平,帮助工业强大起来。但我认为专才并不是杰出人才,专才创新能力不够,无法满足我中华强盛的需求。”

“我中华落后太多,列强不会放任我们强大,一直对我们进行技术保密与封锁。当年北洋初建,买的舰艇还是能够得到技术,但是后来随着朝廷致力于模仿自造,连舰艇图纸都拿不到手。我们工业需求的机器设备也是如此,不说卖到我国的都是淘汰落后机器,就连工艺技术也保密的紧。”

“将来的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底子又薄弱,如果没有一批能够创新的杰出人才涌现,那么我们永远只能落后于人,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创新要走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让杰出人才、领军人物脱颖而出,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这便是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即便列强对我们封锁,我们仍然能够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依赖于列强而将我国建设起来。”

“像我,你们也都知道,时机械与冶金等有专长,但是我也钟情艺术,并把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作为创新之魂的执著追求。我喜欢多种文化,音乐也好,美术也好,西方的,我国传统的,只要能够让我的灵魂产生共鸣我都喜欢。比如德国的古典音乐,里面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想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思想僵化,想问题能够宽一些、活一些。”

“最重要的,我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可以得到完善,而不是走弯路。信仰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问题其中之一。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也有着丰厚的文艺修养。从而使杰出人才能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认清自我、坚定爱国,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中珍爱生命、懂得担当,在艺术的天空中放飞想象、憧朵犬许,让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的兹彰、创造奇迹。不断帜小士女明成果转化为智慧的源泉和创新的力量。”

最后,李秉衡意犹未尽的说道:“国家多难,民族唯艰,我们的人才更应该发愤图强,拥有坚定的信心与非凡的胆略,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是沦为汉奸走狗。”

“说的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虽不才,但也要为民族国家浴血奋战,死不足惜。我们不能培养出来的人才沦为汉奸走狗,光华这番言论当可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廖仲恺激动的点着头,与朱佩珍等人一同鼓起掌来。

“光华对汉奸一词似有定论。莫非南洋的那些与政府对抗的势力都被你定性为汉奸?”朱佩珍稍后提出了他一贯的对南洋排除异己手段的不认同。

“不错!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李秉衡忽然想起了后世陈嘉庚的一句名言。

“我们在与荷兰人、英国人交战时。在后安妄图投机到把,扰乱金融市场,祸害国家经济的,又阴谋搅乱政局的,都是汉奸,这母庸置疑。而与政府对抗,要求政府与外国妥协,甚至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也是汉奸。

他们忘记了,婆罗州是谁的?是我们从荷兰人手中抢来的!还有富庶的苏门答腊,也是抢来的。这都是于华人于民族大有益处的,那帮商人照理也可以获利的,但是他们要跳出来捣乱,这不是汉奸是什么?”

“荷兰人也好,英国人也好。不是一个个被我们打服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称王称霸,不是照样在南洋被揍的服服帖帖?我可以说,光婆罗洲与苏门答腊两地,掌握在华人手中,可以养活如今的四万万人口,将来可以使我华人受益百年。如此重大之事,所有华人都能受益之事,为了洋主子的一些好处,就能完全忽视,这样的人不是汉奸是什么?”

这倒是实话,如今满清治下的可耕种土地不过八千多万公顷,如今苏门答腊就起码有可耕种土地一千三百万公顷,婆罗洲森林覆盖率蹦。但可耕种土地仍有一千两百多万公顷,苏拉威西岛两百多万公顷。棉兰老岛土地肥沃,有四百多万公顷良田。

后世的印尼不算上伊里安查亚就有四多万公顷的土地,而且婆罗洲、苏拉威西与伊里安查亚还未尽开发,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远远超过中国。

“南洋还远远没有愕到开发。大部分的可耕种土地都是闲置在那里。如今南洋的农业远远超过国内。人口稀少,只用小部分的土地就能养活,大部分的土地都是种植经济作物。爪哇开发程度是最高的,我们连日惹大农业区都拿了下来,南洋膏腴之地尽在手中。多年战乱。南洋人口连四千万都不到爪哇不算在内,如今的土地人均旧亩都不止。若是开发出来,那么能养活多少人?”

“南洋的工业我就不说了,光这土地与农业,我国是最有认识的,农业搞不好,对工商业的危害有多大。”

在场众人听说南洋竟然有如此多的耕地,委实吃了一惊,便是不发展工业,光这土地上的出产就能国强民富了。

“怪不得荷兰人铁了心的要夺回南洋,英国法国都在不断施压。要逼迫南华将爪哇与苏门答腊交还给荷兰。”周作民在南洋时正是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也知道南洋如今的局势。

“不错,南洋土地肥沃,没有自然灾害,正适合农业生产,只是由于洋毛子强逼着华人与土著种植香料、油籽等经济作物,粮食出产并不惊人,但从中也可见南洋土地之富余,用很少的十地就能养活几千万人口,又能出口粮食到各个国家,委实是个宝地。”

朱佩珍继续说道:“想我国每年都缺粮食,不乏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耕地又少,人口又多,哪里养的起。若说棉仿发展不起来。任由洋人倾销,我到要说,我们哪里来的这么多良田作棉田?即便是丰收年份。在购买土地种植棉种的成本上也是极高的,这就使得投资棉仿业的人更加少。要是土地富余,粮食足够吃饱,不用你操心,农民会自己去种起棉花,哪个不懂这个道理?”

“若是我国的耕地能够多上两成。那么即便土地兼并,官神勾结圈地,这天下局势足可一缓,朝廷也能有力气有时间去改革。”

李秉衡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立宪派的势力根深蒂固,在国内市场很大,还是需要慢慢施加影响。

“南洋人口八成聚集在苏门答腊与爪哇两地,英国人占的马来等地不算,南洋人口虽然难以统计,但总数应在七千万上下。苏门答腊人口最近统计了大概数字,本来以为不足千万,但现在约有一千两百多万。我华人只有四百多万。我准备号召国内向苏门答腊移民,每人分给土地,以那里土地之肥沃,不出几年便能生息起来。将来华人的数量要超过其他民族,才能牢牢的掌控那片土地。”

直在旁边静听的周卜比乐道!“不知是否可以纹们将无法尽数控制的钱畦…改组为储蓄银行,主要面向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及农村作坊,支持这一移民计划。目前国内就是这样,规模小些的钱庄便是小工厂与小商人的融资渠道。这样可以作为南洋金融市场的补充。又可以分担南洋银行的扩张压力。”

李秉衡忽然想到,将来移民后,新兴的移民区肯定要涉及到储蓄与贷款,尤其是农业贷款,后世有不少理论与资料揭示过尽早建立农村储蓄与融资体系的重要性,对该地区开发的推动性。

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二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南华各家银行业没有这个精力完全兼顾,这就制约了将来移民区或是如今的农业区的发展。

生奕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移民区与农业区都有农民储蓄与融资的需求,便然要求出现专门为这些群体服务的金融机构。

南华又是农业大国,不管将来工业发展的如何,始终摆脱不了农业国的身份,在农村中成立农业金融机构将是重中之重。

像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也就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都是可以借鉴的。当然,国家没有办法全面兼顾的话。除了信用合作社小型农村银行也就成为了重要的补充。

“我想听听你的细则,如何能使得这些私人钱庄自愿进入农村市场。”李秉衡目光灼灼的盯着他。满是期待。

周作民温和的笑了笑,说道:“只要你李先生发一声话,用政策、法令以及行政,给移民区与农业区特殊对待,并在财税是上给予大的优怠,还怕各方面的资金不进入这些地方?”

知道他是想听听自己有没有详细的说明,于是又缓缓说道:“新的移民区在农税上肯定是要照顾的吧?婆罗洲为了开发尖地,在农业上投入了许多机器、技术与资金所以富商资本家与社会闲散资金也青睐农业开发,而移民区也是如此,又有大量的生活需求,因为我们不能指望帮移民把房子与锅碗瓢盆全部搬来,会有人看得到其中的巨利,尤其是婆罗州有成例。”

看到李秉衡点头后,又笑着说道:“移民区目前一穷二白,还要建房子,农具、饲料,起居用品,都要国家花钱补助,但是人一多就架不住。为何不让那些工商业资本家们提供呢?国家向他们采购,但是以银行担保除欠,将来移民们有了产出还给银行,让这么庞大的资本投入变成银行与工商业之间的正常业务往来。而国家只需要做什么?给这些肯担保的银行优惠与扶助,那么。你说那些钱庄会愿意吗?”

看着众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又说道:“我们还可以鼓励在农村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甚至是其他产业,只要对农业企业、农村个体经营户等出台所得税收减免政策,并结合采取财政贴息、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的方式,吸引工商企业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国家又可以省去许多的财力与精力。”

得到了李秉衡赞许目光的鼓励,他又趁热打铁,说道:“最好走出台法令,给这些移民些好处,让他们看到前途与希望,比如你刚才所说的保护私人财产不给侵犯。”

李秉衡微笑着说道:“不错不错。说的很好。最后那点我可以补充下,南洋的黄仲涵先生这两年一直在致力于南洋的福利与保障体系,虽然时日尚短,国力所限,国民受益也有限,但是这项政策将会坚决的推行下去。将来可以在移民区探索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农村保险体制等,通过社会保险方式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减轻财政负担。

而且,我也准备发行农业国债,专门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其实好处也很多。农民生活改善了社会也稳定,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拥有了购买力,农民的购买力是最稳定也最现实的,增添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建房屋,这是农民一辈子的事情。中国的农民历代如此,也成为了南洋工业增长的一个保障点。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房屋,可以刺激机械、钢铁、洋灰、砖窑以及轻工业的发展。将来农村更是可以兴办实业,发展地方经济。”

后世的中国农村就是因为这一特质,使得国内市场始终保持着因农村刺激而产生的需求与增长点,国家既不用在农村投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李秉衡自己也没想到,一场拜访变成了经济与农业的热烈讨论。

不过,周作民的才华与能力还是在他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收为己用,倒是意外之喜。

第495节 百家论坛第189节 一定要打痛荷兰人第484节 日本之牢笼第437节 鬼子增税了第318节 外围袭扰第197节 狠毒的招数能收奇效第172节 南海,我们的海第146节 合成氨与联合制碱第540节 风雨飘摇的土耳其第560节 经济危机第1章 南洋盛举 第二节 穿越了第4章 打造财团 第十五节 科学管理第428节 美妙的战争财第1章 南洋盛举 第十二节 徒弟们第2章 初露锋芒 第十五节 银行第2章 初露峥嵘 第四节 拔城第214节 印度阿三集体发神经..第183节 被赖婚的胖三第2章 初露锋芒 第十五节 银行第502节 旅顺战略第123节 美女行长的三把火第412节 土着军团第483节 钓鱼岛第116节 地头蛇的刺杀第427节 冻死人的西伯利亚第405节 暴怒的沙皇第223节 地下金库疑案第509节 香港第3章 产业规划 第二节 人才荒第4章 打造财团 第一节 政党第457节 安西都护府第242节 给英国人点颜色看看第5章 兰芳复国 第十四节 尊严与爱第404节 南华志愿军第493节 七子之歌第225节 华资银行前所未有的良机第427节 冻死人的西伯利亚第263节 无耻的意大利人第467节 中英关系的契机第5章 兰芳复国 第三十三节 我们的海第120节 屠杀与报复第124节 冤案第423节 德属非洲殖民地第508节 第一枪第238节 洋行之王?第4章 打造财团 第一节 政党第257节 香港是我们的国土第208节 兄弟情深第376节 帝制风云第512节 徐锡麟很难熬第412节 土着军团第5章 兰芳复国 第二十七节 席卷婆罗洲第237节 积雪下的生机第208节 兄弟情深第2章 初露锋芒 第十六节 盗墓世家第402节 不要改动施里芬计划第542节 阿富汗第310节 汉口前线第238节 洋行之王?第186节 满清亲王算老几?第525节 好战必亡第118节 攮外必先安内第164节 皮肤的褶皱第221节 温生有之初体验第5章 兰芳复国 第二十七节 席卷婆罗洲第5章 兰芳复国 第二十七节 席卷婆罗洲第504节 大爆炸疑云第233节 顺便阴一下美国人第208节 兄弟情深第568节 宣判尔等死刑第257节 香港是我们的国土第448节 外围战场的必要第543节 我们来了第529节 终于第118节 攮外必先安内第186节 满清亲王算老几?第165节 先打了再说第1章 南洋盛举 第十二节 徒弟们第310节 汉口前线第135节 关于一战前的规划第2章 初露锋芒 第十节 惊雷第189节 一定要打痛荷兰人第394节 大刀向毛子头上砍第5章 兰芳复国 第七节 紫檀木之战第294节 卖国阶级第535节 欧洲格局之猜想第3章 产业规划 第十节 胡家第141节 荷兰远东舰队的末日第542节 阿富汗第310节 汉口前线第535节 欧洲格局之猜想第478节 安娜斯塔西娅第505节 美国的选择第196节 打仗是为了卖武器第549节 和谈的前提第306节 武汉起义第5章 兰芳复国 第三十一节 造舰计划第575节 祸水东引翻版第194节 这里是兰芳的海第5章 兰芳复国 第三十一节 造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