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清官亦猛于虎

丁宝桢告诫自己要“刻苦做好官”,他自己也的确这么做了,可是,他的“刻苦”,对老百姓来说,并非福音。

丁宝桢生处江河日下、国势颓微的清朝末年,而对“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无异虎狼”的黑暗现实,作为一个封疆大臣,能出污泥而不染,“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清正廉洁,其为官之道凝聚着儒家的“保民”、“养民”、“教民”的光辉思想,可以说是其思想可贵之处,但落到具体的实处上,却是面目全非了。

因他心目中的那套理论,在现在已经根本不具备任何的可操作性!

在丁宝桢的理论中,官员是为朝廷和百姓服务的。他们心里头应该首先装着百姓,然后才装着自己。儒家经书上是这么教导的,但是作为整体,官员们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心里头首先装着自己,如果还有富余地方,那就顺便再装点百姓。如果太挤那就算了。这不是哪一个人两个人的道德问题,这是普遍的人性。

被宋明理学阉割过的儒学理论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极富诱惑力的远景理想。对社会来说,只要人人都遵守圣人的教化,这个社会就会井井有条,臻于大同。对个人来说,如果你刻苦自砺,就会达到“圣人”的境界。但丁宝桢们不会知道的是,圣人的“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只承认道德教化,而不承认支配社会运转的根本动力是利益。它要求人们时时克制自己,走在“天理”的钢丝上,却把“人欲”当成敌人。因此,它从基础上便缺乏可操作性。

“存天理,灭人欲”本身就是一份可怕的精神条约。或者说是一个善意的骗局。签订了这份条约,就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在他的生活中。时时与“自我”交战,把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压榨成一块道德标本。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发誓“必为圣贤”,然而,绝大部分人都半途而废,他们阳奉阴违,在冠冕堂皇的借口下进行欲望走私,成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乡愿”。只有极少数有特殊秉赋的人,才能以超常的心力来做这条约的牺牲品。

而丁宝桢,便是这样一个奇葩。

丁宝桢认为做官“尤重表率”,“持心须公正。操守须廉洁,作事要勤速,问案要细心”,“亟宜刻刻恤民,事事恤民,以种德行”。他认为“一惑于利,则日久浸淫,将有流于贪婪而不知者矣。”因此还特别嘱咐儿子丁体常:";尔欲做官,须先从此立脚。万不可效今时丧心昧良者流,只顾目前之热闹,不思子孙之败坏,是所至嘱!”

对于当时官场流行的不正之风。如过节祝寿的礼金及每季下级向上司孝敬的钱财等陋规,丁宝桢均认为是腐败现象,必须予以抵制。“凡一切节寿季规,万不可受。……若收受陋规。则无以自问,又何以对人?且州县送陋规,无非取之于民。尔取州县之一。州县则取民之十。试思大灾之后,尚忍如此伤天害理虐民之事乎?午夜扪心,当必瞿然惧天。”“当于利之一字,斩断根株,立意做一清白官,而后人则受无穷之福。……去节寿而收季规,是犹不作劫盗而作穿窬(穿壁墙的小偷),其为盗一也。人须有耐苦之心,方能成一好人。……即穷于一时,而清名难求,所值不啻千百万,何惮而不为?……贫原非病,穷乃见君子,圣人尝言之,当以此为身体力行……”

谈到做官的修养,丁宝桢认为:一个称职的好官,必须“明习当时之务,又好读书,稽古以充之,见闻日益广,持守日益定,才识日益闳,其所谓明体达用者也。”他认为要防腐拒腐,首先得远离腐败,洁身自好,“须少交接少游宴。除上衙门外,仍以终日闭户读书写字作文赋诗为好。”他训诫儿子丁体常,要“夙寤晨兴,忧劳百姓”;要“受辱不惊,受宠若惊”;要“居安思危”,勿“在乐忘忧”;要把宦海的浮沉和个人的得失看得淡漠,但对自己的人格和清操却要看重。他有如是说:";我之做官,志在君民,他无所问。官可被参而罢黜,断不可依阿以从俗,而自坏身心,贻羞后世也!”

丁宝桢到山东巡抚任上之后,身体力行,一番雷厉风行之下,山东官场的风气的确“清正”

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行政效率的极度低下,以及财政收入的困窘。

丁宝桢一直认为,读书人都是孔孟之徒,他们入仕,出发点应该是行孔孟之道,并不应为一己私利。所以,他的取消收受陋规,保持祖制的“低薪”正好有利于官员们“砥砺节操”,“保持正气”,正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低薪制其实是中国基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政治传统,但问题是一方面是官俸低得有时甚至不足以维持正常开支,另一方面是官本位,官万能,各级官员权力不受约束,制定各种土政策,进行各种乱收费几乎没有任何障碍。通过加收摊派收取行政费用,支撑政府运转,是历代政治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也是低薪制得以维持的基础。问题是加收多少,摊派多宽,并没有明文规定,完全是暗箱操作。并且,对政府机构的财政收支,从来没有建立过有效的会计审计制度。官员们往自己口袋里放钱,就像吃饭夹菜一样容易。这种制度的荒谬,正如同“渴马守水,恶犬护肉”,导致官员们的整体腐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种制度下,要是做清官,一丝不取,结果就是甘于正常人无法忍受的贫穷。

问题是,你要甘于贫穷可以,但你不可能要求别人和你一起受穷!

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神话,支撑着中华民族渡过了几千年的艰难岁月。这个神话是个圈套,它告诉人们,一个社会或者一个人达到幸福彼岸的道路已经为圣人指出。因此幸福就在眼前,唾手可得。问题是圣人之言恍兮惚兮,如何百分之百贯彻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幸福,那原因必然是你没有贯彻正确。

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在试图通过贯彻圣人之言、达到幸福彼岸的努力中度过的,几千年了,圣人们许诺的“大同世界”从来没有降落过人间,“太平盛世”从来只是战乱和灾荒中的短暂喘息。在圣人之言人人讽颂之时,人们举目所见,只有混乱、僵滞和穷困。从来没有人怀疑圣人之言是否正确,没有人跳出这个神话的陷阱。人们只是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

整个中国文化都陷入了巨大的偏执之中,毅力被当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然而,人们越努力,世界就变得越糟糕。

而丁宝桢却不管这些,他上任之时,山东的税收本来并不少,但他“一心为民”,到任后便大兴“利民工程”,兴修水利。1871年,黄河于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交通阻塞,多数州县被淹。负责治河的大臣建议第二年动工堵筑。丁宝桢力请即时于水涸时动工,并请命亲自督修。不到两个月竣工,时称“费半而功倍”。后黄河又在石庄户决口,河水夺流南下,山东、江苏、安徽数百里受灾,运河交通废弃,朝廷上下治水之议莫衷一是。丁宝桢又奏请督工堵筑,河水专注于大清河入海。

除了兴修水是,丁宝桢在济南建尚志书院,招收各府州县儒生来院讲习,兼收愿学天文、地理、算术者。而在左宗棠的西征协饷摊派过来之后,丁宝桢积极支持,每一次都是足额将协饷交付。他办的这些事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官声,但山东的财税收入却渐渐的变得入不抵出。而丁宝桢并没有去研究这当中的原因,而是在全省范围内厉行节俭,并亲自带头做表率,

第433章 要立牌坊的婊子!第391章 如何“减价”二百七十六章 狐媚惑主第129章 太后之怒二百九十三章 各怀鬼胎第245章 瘴疠之忧第56章 季高谰言第479章 生死问对第231章 针尖麦芒第207章 两宫的新红人第59章 左宗棠的釜底抽薪第463章 计谋得成第113章 中国“心”二百七十六章 狐媚惑主第117章 让拿三害惨了二百八十四章 柳原前光的重要发现第87章 战争和新生命的诞生第164章 英王赠舰第385章 流星弹雨第405章 当年之勇第117章 让拿三害惨了二百六十三章 耍猴人与猴子第159章 英国人的赠礼第200章 炒了老师的鱿鱼第406章 林义哲VS木户孝允第250章 大隈重信第314章 石门血战第51章 痛歼匪寇第60章 经费难题第47章 “林氏机枪”第338章 折戟沉沙第13章 三堂会审第214章 风起台海二百六十六章 林普晴的嘱托第319章 巡洋舰VS铁甲舰第145章 至忠至勤是老臣第21章 高级洋员第456章 火爆正卿第183章 “法援”船坞第82章 中国大救星第249章 单管机关炮出世第156章 孤拔第404章 释归第343章 再寻敌踪第128章 首次劾左第475章 利息第194章 傲娇皇后第141章 变食易服洪状元第102章 林氏大挪移第155章 刘步蟾在布雷斯特第171章 打!着实打!第83章 谁泄漏的消息第394章 老父探营第194章 傲娇皇后第67章 年关难过第488章 清官亦猛于虎第337章 南洋水师第97 普鲁士海军的末日第215章 棘手生番第470章 丁日昌第319章 巡洋舰VS铁甲舰第128章 首次劾左第445章 自取其辱第470章 丁日昌二百八十一章 柳原吊孝第350章 机枪和白刃第378章 开战!谈判桌第238章 海角独处第155章 刘步蟾在布雷斯特第234章 济世胸怀第397章 借着园工修铁路第171章 打!着实打!第485章 哗变第136章 林氏洗脑法第24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239章 来自鹿儿岛的“渔民”第374章 三杰重会第13章 三堂会审第93章 战场上的俾斯麦二百九十四章 未见爱人归第67章 年关难过第485章 哗变第394章 老父探营二百六十章 总算到了天津第10章 “林义哲现象”第236章 大块吃肉,大碗饮酒第29章 法兰西之恋第396章 “盛典哉!”第427章 海军衙门第374章 三杰重会第365章 太后之怒第373章 漫漫求和路第240章 摆在眼前的新机会第106章 挖人,挖厂第449章 茶会二百六十一章 略报前谊第342章 抢到宝了第85章 机关拼图的秘密第117章 让拿三害惨了第30章 皇帝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