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可知乌巢守将为何人?”这回轮到许攸有些吃惊了,不过许攸还是不甘心的接着说道。曹操此刻才真正弄明白夏云枫的用意何在,脑子突然灵光一闪,哈哈大笑道:“乌巢守将淳于琼乃是贪杯好酒之辈!”
“原来曹公已经心有定计!拿在下就告辞了!”许攸听到这里,冲曹操抱了抱拳,然后转身就走,心想曹阿瞒真乃深藏不露。曹操眼急手快,一把抓住许攸的衣袖,阴阴的冷笑道:“子远莫急,子远以为此计可行否?”
“哈哈,没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本来在下还担心曹公会不会信我!会不会认为在下是来诈降!没想到啊…哎!在下认为,此计必成!”许攸肯定的点了点头,心里却隐隐升起一丝敬佩之情。
许攸并不知道,曹操却为夏云枫料事如神而感到心惊。前些天夏云枫让满宠给自己带话,曹操觉得这事情太过匪夷所思,想想夏云枫远在洛阳,怎么能知道袁绍将粮草放在哪里?又怎么能够知道乌巢的守将就是淳于琼!这绝对不是巧合。
建安五年四月,曹操亲自领兵突袭乌巢,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袁绍粮草尽被烧毁!乌巢一场大火,烧掉了袁绍的粮草,也烧没了袁绍军队的锐气。
袁绍在得知乌巢被烧后,立刻命人猛攻曹操大营,曹操奋力坚守,数日后,袁绍粮尽,退往黎阳。曹操乘胜追击,趁着袁绍渡河之时猛攻,袁绍军人困马乏,不敌败退。官渡之战,终于以曹操胜利而告终。
与此同时,张辽在魏延和徐庶的协助下,打赢了突袭并州的第一仗,攻陷了上党郡!上党郡守将是辛评,辛家也是河北大户。辛评本来是韩馥的手下,但是辛评同时也是袁家的门生故吏之一。
现在袁绍的兵马分为了四部分,最多的一部分人马跟袁绍在官渡跟曹操对峙;第二部分人马便是部署在乐陵的审配所部,审配带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是都是袁绍的老部下。第三部分是驻守并州的袁谭。袁谭作为袁绍的长子,年纪也不小了,早已经自己开府,这些年袁谭经略并州,培植忠于自己的势力,并州之地早已经成为了袁谭的地盘。
第四部分就是幽州的高干、田豫所部。高干是袁绍的外甥,田豫是公孙瓒旧将,幽州的人马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说起这一点,袁绍做的比较合格,即使是官渡战败,袁绍最艰苦的时刻,也没有调集幽州兵马南下助战。
上党郡乃前往晋阳的必经之路,袁谭哪能没有守备力量,可惜的是袁绍为了防备夏云枫渡河,将上党郡的守军都调到了朝歌。张辽很幸运,当他到达上党城下的时候,面对的是一座几乎不设防的空城。
辛评虽然是袁绍的死忠份子,可是辛评有个弟弟,叫做辛毗。辛毗的才干不下于他的哥哥辛评,但是辛毗却不像辛评那么忠于袁绍。当张辽大军出现在上党城下的时候,辛家兄弟大吃一惊,辛评决定死守,哪怕是玉石俱焚也在说不惜,而辛毗却偷偷的开城投降,迎接张辽进城。
当袁谭得知上党郡丢失的时候,大吃一惊。夏云枫大军明明在抢修黄河堤坝,怎么会出现在并州,而且攻陷了上党!不过事实就摆在袁谭眼前,自己不得不相信,夏云枫军已经到了并州,上党也已经丢了!
不过袁谭怎么也想不通,张辽到底是从哪里过去的?太行山方圆数万公里皆已被白皑皑的大雪覆盖,根本不可能有人能顺利通过,更何况如此大规模的行军,难道张辽是从天上飞过去的不成?
张辽的人马出现在袁绍后方,引起的恐惧可想而知,上党陷落更是对整个并州袁军一个沉重的打击。紧接着,张辽乘热打铁,平阳郡、河西郡、上郡一一被攻破。一时间,整个并州都被震动了!
运动战,正是徐庶给张辽出的主意。张辽兵少,而且是孤军深入,袁绍主力虽然都在前线,可是后方人马加起来也多过己部,只是所有人分布的十分分散。所以徐庶认为,自己应当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分散兵力。
不得不说,徐庶的这个策略很正确,袁绍后方空虚,有些大城也只有千余人把守,所以当张辽大军杀到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开城投降,而徐庶在攻下城池以后,只是委任了一个临时太守,便继续杀向下个城池。
所以张辽只用了半个月,便杀遍了大半个并州!袁谭终于坐不住了,必须要干掉后方这只苍蝇!于是命部将褚贡率兵围剿,双方在乐平郡南面与张辽相遇。褚贡很高兴,经过十几天的捉迷藏,今天逮到了张辽。如今,张辽的大营正在前方的山脚下。
“将军,你看,敌人营寨着火了!”一名小校兴冲冲的指着太行山脚的大营说道,褚贡急忙向远方看去,只见张辽的大营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褚贡心想张辽要跑,这是他的第一手判断,于是带领轻骑就追了过去。
张辽跑得很仓促,一路上旗子、兵刃、辎重散落了一地。褚贡这些日子被张辽打得憋了一肚子的闷气,恨不得将他五马分撕,带着人马穷追猛打,那里还想到兵书上说的“敌不战而败不可紧追”。
渐渐的,褚贡的轻骑跟大部队脱节了。远方烟尘滚滚,渐渐的能够看到人影晃动,褚贡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追上了,心理不禁一阵高兴。突然,喊杀声从两边传出,只见无数的人马从两旁跑出,褚贡猛然一惊,自己中埋伏了!
“褚贡小儿,吃我一箭!”一声暴喝将褚贡惊醒,前面烟尘当中突然闪出了一员大将,面如重枣,目若朗星,手持弓箭,瞄准自己。“嗖”的一声,褚贡捂着嘴,从战马上倒了下去。这一箭,正中褚贡人中,射箭的正是魏延。
那位看官有QQ群,可否捐献出来给《龙越三国》作为书友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