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正面硬撼

左良玉没有退路,一旦此战失败,左家军必然士气低落,攻破坚城将成为永远不能完成的任务。林纯义同样没有退路,六千余虎啸军将士每日吞噬的钱粮犹如天文数字,如果连左家军都打不过,他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于是,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派出精锐,试图击溃当面之敌。

经过多次实战,林纯义发现,野战中,三人战团配合容易,在短兵相接中威力奇大,但一长枪二刀盾手的配置完全甩开了弓弩兵,造成兵力的极大浪费。同时,当敌兵骑兵骤然来袭时,三人战团应对乏力,很可能造成全军崩溃。

于是,林纯义结合戚继光的鸳鸯阵,对三人战团进行了改造,组成了十人战团。十人中,当先为三名刀盾手,主要担负防御职责,紧随其后的乃四名长枪手,乃主要攻击力量。然后是三名弓弩手,他们可以自由挪动,自由射击周边的敌军。

同时,队长可以根据需要,指挥麾下的五个什,组成五十人的战阵,将弓弩手遮护其中,充分发挥远程打击力量的威力。一旦敌军骑兵来袭,长枪兵可以快速组成枪阵,抵挡骑兵的冲击。

创造这种战法后,林纯义在试演中发现效果不错,便向都督府申请推广应用。林纯鸿及都督府赞赏不已,立即吩咐在全军中试演此阵法。

此时,左家军与虎啸军短兵相接,整个战场看起来一片混乱,毫无章法可言。然而,细细观之,当地形狭小时,虎啸军以十人为单位,进退同步,三个刀盾手专事遮护长枪手,抵挡来自四面的刀枪和流矢,四个长枪手既可以分开迎敌,又可以共同却敌,四杆枪犹如毒蛇一般,端得锐利无比,而三个弓弩手则游走于战团之间,自行选择目标射击。三个兵种长短、远近配合默契,攻势锐利无比,当面之敌不是被长枪刺中,就是被后面的弓弩手用钢弩射中。而当地形开阔时,几十人又抱成一团,刀盾手和长枪手居其外,将弓弩手遮护在圈内,肆意冲击当面之敌,攻击力相当强悍。

更让人崩溃的是,当十人战团阵亡率过高时,两个十人战团便合兵一处,继续发挥战团的猛烈攻击力。

左家军虽然奋不顾死、锐意向前,但哪里是抱成一团的虎啸军的对手?不到两刻钟,罗岱和张应元遮拦不住,阵脚大乱,往后边战边退。

细心的左良玉马上发现了左家军的颓势,更是对虎啸军的战法洞若观火。左良玉面沉如水,冷声下令道:“传令罗岱、张应元,挡不住虎啸军一个时辰,拿人头来见我!”

旋即,左良玉忽然冷笑道:“让温一州加快速度……”

张应元在五十余亲卫的遮护下,奋勇向前,手头的大刀几乎被砍出了缺口,十多个虎啸军兵丁丧身于该刀之下,成为阴间一鬼。当左家军的败象越来越明显时,张应元不由得大急,狂吼道:“弟兄们,抢他娘的,睡他娘的……”

说完,猛地一拍马,高举着大刀冲出己阵,眼见一名长枪手冲上前来,他大刀斜劈向下,狠狠地劈断一长枪手的枪头,顺手一带,划破了长枪手的喉咙。长枪手扑倒在地,鲜血四溢,渗入大地之中。

张应元哈哈大笑,立即又瞄准一弓弩手猛追。

亲卫们见主将冲出,立即遮护左右,用盾牌、用身躯抵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枪头和弓弩。虎啸军岂能善罢甘休,一个大战团瞬间包围亲卫,刀枪齐招呼,弩箭呼啸射击,转瞬之间,十余个亲卫扑倒在地,永远地失去了性命。

“抢他娘的,睡他娘的……”

张应元抹了把脸上的鲜血,睚眦尽裂,狂呼道。

主将的勇猛激励了将士们,张应元麾下无不舍身忘死,紧随亲卫们的脚步,缪力向前,拼命冲击虎啸军战团。

兵丁们无不跟随张应元大吼:“抢他娘的,睡他娘的……”

张应元麾下士气大振,居然顶住了虎啸军的进攻。尤其是张应元,手持大刀,势若猛虎,左冲右挡,在几十个亲卫的遮护下,当面几无一合之敌。

“兀那蛮子,还真有点蛮劲!”张应元的勇猛自然被林纯义注意到,感叹道。

不多时,林纯义见张应元离本阵越来越远,禁不住大喜,马上下令道:“围攻敌军左翼主将!”

林纯义的命令立即被震天响的战鼓传达出去,随着三声悠长的牛角号声响起,令鼓三短一长,响彻云霄。面对张应元的车步第二营将士们无不转头盯向张应元,目露贪婪之色。

瞬间,三个队放弃当面之敌,彻底隔绝张应元与麾下将士的联系,围殴张应元,张应元立即被第二营隔断,陷入孤军奋战中。旋即,无数的弩箭瞄准张应元,犹如飞蝗一般,纷纷向张应元身上招呼。张应元浑身是血,依然狂呼邀斗,奋战不休。

什长们纷纷率领手下兵丁向张应元围拢,长枪如雨点一般,大有将张应元戳成通明窟窿之势。

不到几分钟,张应元亲卫仅剩下三人,马也受伤倒地。张应元甚是勇悍,跳下地来,闪身避过一杆长枪,手中大刀挥舞不休,奋力拨开来袭的冷箭。然而,密集的箭雨哪能如数拨开?

张应元突然一声闷哼,右臂中箭,手中的大刀差点脱手而出。

张应元大怒,大喝一声“啊……”,将大刀交予左手,顺手砍出一刀,将一名猝不及防的队长砍翻在地。

张应元哈哈大笑,大吼道:“谁敢与吾一战,懦夫……”

张应元挺刀侍立,犹如战神一般,浑身透露出勇悍的气势。

刚叫完,忽然听到尖锐的破空声,一支弩箭正中其额头,张应元抛开大刀,手抚弩箭尾,摇摇晃晃好几下,终于扑地一声,不甘心地扑倒在地。

此时,且见林纯义收起巨型钢弩,轻蔑地嘲笑道:“匹夫之勇,何足道哉!”

……

“张应元死了……张应元死了……”虎啸军将士趁机大呼,并将张应元的头颅挑在长枪上挥舞……

左家军一见,无不心惊,张应元好不容易鼓起的士气瞬间崩溃,将士们立刻丧失了必胜的信念,变得瞻前顾后,惊恐万分!

信念一旦动摇,勇猛的士兵立即变成了温顺的绵羊。他们再也无法鼓足勇气直面荆州军的刀枪和弩箭,纷纷往后奔逃。

兵败如山倒!用这个词来形容左家军,最为恰当不过。

虎啸军追袭左家军十余里,方才收兵回城,而此时,温一州还在与襄阳弓兵纠缠不休。

此役,左家军损失参将张应元,兵丁损失两千余人,乱民军几乎一哄而散,军辎丢弃无数。

左良玉欲哭无泪,彻底冷静下来,放弃了对襄阳的觊觎之心,沿着均州一路向郧阳进军,开始祸害湖广其他地方。

而虎啸军乃至弓兵无不士气大涨,四处出击,追袭左良玉,致使左良玉不敢停留,一直跑到深山方才获得喘息之机。

张兆接报后,哈哈大笑:“硬碰硬!不到一个时辰,哈哈……谁小看荆州军,谁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张兆和林纯义的决策非常正确,以正面硬撼的方式击败了左良玉,大大震慑了别有用心之徒。以后,谁要是再敢打邦泰的主意,得好好想想荆州军的战斗力!

首先被震慑的,乃是卢象升。

卢象升刚刚抵达襄阳,还来不及召见张兆,就接到了左良玉大败的消息,卢象升跌足长叹,大呼来迟一步。

左良玉练兵颇为得法,以昌平兵为底,战斗力算得上大明军队中的上上等,却在不到一个时辰内,被虎啸军干净利落地击溃。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同等兵力下,天雄军、洪承畴的洪兵,绝无可能对阵荆州军,除非用上关辽铁骑!

这让卢象升焦虑不已,立即召见令张兆,令其放弃追袭左良玉,待他见到左良玉后再做打算。

张兆水贼出身,向来不习惯与人正面冲突,满口应道:“卢总督放心,只要左良玉不祸害襄阳,放他一马又何妨。”

说完,张兆又冷声道:“左良玉背叛朝廷,祸害桐柏、新野、唐县、襄阳等地,死于其手下的百姓不下二十万。若不拿左良玉人头给死去的将士、百姓一个交待,我荆州军上下决不答应!”

卢象升愤怒万分,强压着火气,道:“朝廷自有法度,不容我等妄言。你只管停兵即可!”

“谨遵总督吩咐!”

张兆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立即令虎啸军、弓兵加快速度,务必拿到左良玉人头。

虎啸军、弓兵挥师西向,不停地将左良玉往深山老林中驱赶,隐隐有与周望将左良玉合围之势。

待卢象升发现被欺骗后,怒不可遏,差点拔刀砍下张兆的头颅。

但卢象升手头只有百余亲卫,哪能压服张兆和林纯义,只得大骂出城,往左家军逃亡的方向追去,试图尽力挽救左家军。

第677章 目标在欧罗巴第165章 奇怪阵型第168章 牛刀小试第586章 西北剧变(一)第521章 济南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251章 朝廷乱象第365章 搅动时局第552章 谋财第284章 风潮平息第506章 有所不为第24章 千里窥视第543章 谋将第330章 奴隶贸易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55章 红颜“祸水”第478章 谣言第14章 口不择言第256章 四面出击第4章 家门之变第240章 趁虚夜袭第447章 炮灰第57章 百般刁难第236章 内外之争第233章 黄渤犒军第102章 大明儒将第331章 偶遇第474章 互相算计第479章 借债风波(一)第338章 吕宋总督的人选第21章 洞庭湖匪第138章 郑氏集团第420章 谋算第390章 初战第585章 更长远的打算第426章 入彀第43章 乱之源头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684章 调兵之议第401章 条件第463章 收缩第497章 围而不攻第442章 攻坚第658章 灭国之战(三)第494章 筹钱粮第652章 朝廷变局(二)第467章 淡马锡第8章 先利其器第233章 黄渤犒军第570章 半边天第135章 泌阳纵火第117章 观口守营(一)第535章 合围(四)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453章 圣地亚哥第26章 求贤若渴第137章 海军基地第338章 吕宋总督的人选第504章 死志已决第357章 架在炉火上烤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8章 先利其器第3章 石子岭上第455章 两手第554章 应招第410章 以威福还主上第83章 辽州之战第108章 东林来人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291章 内阁剧变第483章 借债风波(五)第53章 公堂之上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60章 发展方向第580章 撬动时局(六)第304章 站着互相枪毙第448章 等待第684章 调兵之议第347章 南阳城外第252章 排兵布阵第559章 战马(三)第243章 激烈对碰第4章 家门之变第238章 桐柏事变第687章 搜刮商贾第307章 峰回路转第207章 教育为本第230章 双管齐下第307章 峰回路转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115章 以快打快(三)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289章 柳营试马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425章 顾虑第392章 兵马已动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484章 唤醒第642章 西北与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