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内阁剧变

湖广的七月底,太阳依然毒辣,暑气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时不时还在午后来一场暴雨,也丝毫不见解除暑气的效果,反而在太阳的蒸发之下,空气显得更为湿热,让人烦闷无比。

正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很明显,林纯鸿应该属于“把扇摇”的范畴。

十多日前,崔玉将三一社之事交付给刘锴卫后,返回了荆州。妻妾齐聚,让林纯鸿好好地享受了一段时间的旖旎风情。

现在,小瑜儿已经不再对林纯鸿感到陌生,时不时被林纯鸿逗得咯咯直笑。就连儿子也学会叫爹,让林纯鸿满足不已。

鉴于周凤对小瑜儿和儿子管教甚严,这两个小不点反而对林纯鸿更为亲近,让周凤恨得直咬牙,时常埋怨道:“你怎么做爹的,什么都不管,越来越不像话了……”

林纯鸿总是搪塞道:“要是不调皮,那还叫小孩子么?”

哪想到,自崔玉回到荆州后,不知道崔玉施展了什么魔法,两个小不点算是彻底缠上了崔玉,一声声“二娘”直把崔玉叫得花枝乱颤,兴奋不已。

林纯鸿受到了两个小不点的冷落,心里大为不爽,时常以“让你也生一堆小不点”为借口,将崔玉从两个小不点的手中抢出,做一些夫妻之间该做的事情。

崔玉得到了滋润,愈发显得光彩照人,媚眼内,几乎都快渗出水来。

这日午后,林纯鸿躺在竹椅上,正准备小憩片刻,忽然军情司送来急报,温体仁倒台,张至发继任为内阁首辅。

这个消息太具有震撼性了,直把林纯鸿惊得目瞪口呆。

前不久,温体仁不是还大占上风么,大有砍下钱谦益和瞿式耜脑袋之势,怎么一转眼之间,温体仁就倒台了呢?

这朝廷的喜感还真不是一般的强。

据军情司汇报,事情是这样的:

当初,钱谦益和瞿式耜被抓捕到京师后,下了诏狱。此事,一下子惊动了整个东林党,东林党彻头彻尾地感觉到了末日景象,拼尽全力营救钱谦益。

于是,帮钱谦益说好话的奏章堆满了朱由检的案台,都快要把朱由检给淹没了。

按说,帮钱谦益说好话的人这么多,温体仁应该忧心如焚才对。哪想到温体仁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不停地冷笑:“跟我斗,玩死你!”

众东林党骨干、敲边鼓的纷纷跳跃而出,热闹非凡,正是温体仁期待已久的局面。温体仁很清楚,朱由检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东林党如此大张旗鼓地营救钱谦益,岂不是在脸上贴上了纸条,大书几个字眼“我们结党了,我们和钱谦益是一伙的”?

果不其然,朱由检对营救钱谦益的奏章连看都懒得看,直接将钱谦益归为了结党营私的典范。

也就是说,钱谦益犯了五十八条罪,朱由检都不一定砍下他的头颅,但只要他一结党,脑袋必然不保。

钱谦益活了大半辈子了,虽算不上老奸巨猾,但好歹还有几分政治眼光,待听闻东林党声势浩大地营救他后,直惊得十条命去了九条半。

死亡的恐惧让钱谦益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身居牢狱之中,居然联系上了秉笔太监曹化淳。

钱谦益很清楚,这个时候,能斗得过温体仁的,恐怕只有曹化淳了。

这些年,君权和臣权的斗争愈发激烈,作为君权的寄生物,曹化淳等大太监当然对温体仁没有一丝好感。再加上当年温体仁运作京营至河南参战,将手伸到了曹化淳的身上,曹化淳早就对温体仁恨之入骨,一直寻找机会阴温体仁一把。

在曹化淳的运作之下,朱由检似乎将钱谦益忘在了脑后,既不砍头,也不释放,似乎钱谦益下诏狱一事从未发生过。

温体仁左等等,右等等,结果一直未等到钱谦益被砍头的好消息,打听之下,方才知道受到了曹化淳的阻扰。

温体仁恼怒异常,寻思着将曹化淳一起给办了。于是,他令党羽作证,声称钱谦益向曹化淳行贿。

外臣结交太监,这可是比结党营私还要严重的罪行。

做完这些事情后,温体仁就病休,在家里静待好消息。

内臣么,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曹化淳不停地在朱由检耳边吹风,说什么钱谦益一案复杂异常,需要追查。

追查就追查嘛,朱由检混不当回事,授权东厂提督王之心追查。

王之心二话不说,立即将张汉儒请进了东厂内,稍一用刑,张汉儒就招供:此事乃温体仁一手导演。

曹化淳拿到口供后,立即呈报给朱由检,朱由检对温体仁所作所为大为不满,于是,温体仁就此倒台。

过程是复杂的,结果是简单的,温体仁掌管朝政五年后,终于滚回了老家。同时回老家的,还有钱谦益和瞿式耜。

林纯鸿了解前因后果后,不免对温体仁、钱谦益及曹化淳等人的智慧佩服不已。三人将合众连横、设套下陷阱、借势打击对手玩得炉火纯青,堪称政治阴谋的典范,只可惜温体仁低估了东林党的底蕴,反而马失前蹄,输得一干二净。

从这事,林纯鸿感觉到,东林党在崇祯朝上位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恐怕钱谦益、瞿式耜等党魁也会认识到这点,东林党在接下来可能会做一些战略调整。

至于温体仁,林纯鸿感到万分惋惜。温体仁老奸巨猾、滑不溜手,但其以孤臣自居,在地方上几乎没什么根基,对荆州集团的压力不大。并且,温体仁还在前段时间与荆州集团展开了良好的战略协作,相互之间好感度大幅上升,林纯鸿还试图借温体仁之势把手伸入朝廷,以改变荆州集团在朝廷没有什么说话权的不利局面。

让人遗憾的是,温体仁被整垮,直接断了林纯鸿的野望,此事对荆州集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影响。

张至发何许人也?温体仁在位时,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由于其一直谨言慎行,军情司对其关注不多,致使林纯鸿对张至发非常陌生。

林纯鸿立即召集阁幕使,召开会议,讨论应对之策。众阁幕使一致认为,朝廷处于动荡之中,张至发非救时之人,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就下台,目前荆州集团一动不如一静,静观其变方是上上策。

这个方略有点保守,让一心进取的林纯鸿有点不满。

这帮阁幕使不是出自草莽之中,就是从未尝过朝廷最高权力的小知识分子,一谈到朝廷,总是有意识地避开,就连战略眼光比较独到的朱之瑜和陆世明都无法避免。

林纯鸿无法,只好循循善诱地说道:“荆州这边,最大的弱点就是在官绅中根基薄弱,短期内,咱们也无法改变这点,总是比较被动。大家看看有没有办法化被动为主动?”

陆世明在匪窝里呆了好几年,算得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经林纯鸿提示,马上反应过来,问道:“将军想逼着朝廷在我们的指挥棒下跳舞?”

这话是林纯鸿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经陆世明说出后,立时让大伙意识到,林纯鸿对他们的保守建议有所不满。

挑战朝廷,众人虽心存疑虑,但无不跃跃欲试,纷纷用热切的目光盯着林纯鸿。

林纯鸿点头道:“不错。现在这朝廷实在让人不放心,一条破船都快要沉了,上面的人还在不停地拆台,这样下去,非玩完不可。我看,既然朝廷占据了大义名分,不如借着大义名分为我们做点事情。”

“不如这样,我们首先从金票入手,逼着朝廷用金票。”

林纯鸿一句话,让众阁幕使表情丰富。如张道涵、朱之瑜等谨慎辈,长舒了一口气,把心放回了肚子里。他们唯一担心的是林纯鸿使用武力对抗朝廷,只要林纯鸿不公开宣布造反,不公然进攻地方州府,他们就没有反对的意思。

至于周望、陆世明等辈,甚至有点失望的感觉,看来,这次挑战朝廷,他们插不上手了。

众人无异议,迅速达成了一致。

毕竟,现在金票刚推出,在金票能交税的前提下,荆湖地区勉强发行了五百多万两,与前期的预计还有很大的差距。

至于在江南,发行量连四十万两都不到,毕竟,金票不被官府所承认,也不能用来交税,期望老百姓迅速接受,显然不太现实。

最为诡异的是广东和福建,那里的海商顽固地使用着票据,对金票相当抗拒。这个道理不难想明白,票据被劫或者沉在海中后,还能在钱庄补办,海商的损失不大。如果用金票,遭遇海盗或者风暴后,这个损失就大了。

如果能让朝廷使用金票,甚至逼着朝廷使用金票收税,对金票推广的意义不言而喻。

只是,如何才能逼朝廷接受金票,而又不产生剧烈的反弹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众阁幕使见林纯鸿胸有成竹,似乎早有算计,纷纷盯着林纯鸿,露出探询的目光。

只见林纯鸿伸出一根手指头,口中吐出了一句话:“从夏税入手!”

(这几天的红票不给力啊,兄弟姐妹们,再次嘶吼一声:投票吧,点收藏吧,这样会提高我的士气)

第224章 东施效颦第656章 灭国之战(一)第679章 孟买七岛第149章 局势紧张第99章 招募骑士(一)第508章 压力(一)第166章 围三缺一第514章 隐忍(二)第421章 局眼第532章 合围(一)第90章 白杆女将第600章 蒙古诸部第158章 美人心计第225章 滔天祸事第374章 粮道第590章 西北剧变(五)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58章 进入禹州第579章 撬动时局(五)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665章 灭国之战(十)第563章 收编第46章 润物无声第319章 两条长蛇第386章 观营第517章 受阻第282章 急剧蔓延第664章 灭国之战(九)第108章 东林来人第223章 海商大会(三)第105章 思南归顺(一)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141章 海上狼烟第417章 佩剑第662章 灭国之战(七)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489章 祸起萧墙第517章 受阻第170章 追袭作战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344章 中书府令的计划第634章 一战成名第328章 第一次谈判第283章 开始反击第360章 配合第682章 交趾风云第576章 撬动时局(二)第358章 进入禹州第28章 报仇雪恨第639章 两家商号(二)第677章 目标在欧罗巴第376章 杨嗣昌的密信第165章 奇怪阵型第272章 形势逆转第448章 等待第401章 条件第144章 镇守太监第127章 宿命难改第660章 灭国之战(五)第18章 思南攻略第486章 敌袭第359章 军议第345章 轿子与缠足第406章 突变第595章 串联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539章 雷霆决战(四)第535章 合围(四)第364章 进入大别山第550章 锦衣卫之惧第168章 牛刀小试第74章 筹备建制第92章 开始铸炮第112章 内臣抵营第92章 开始铸炮第512章 接仗第546章 另一个失败者第125章 卫辉潞王第311章 甲多岛第43章 乱之源头第352章 熊文灿的苦楚第252章 排兵布阵第453章 圣地亚哥第239章 兵连祸结第380章 执着与放弃第417章 佩剑第518章 江陵侯第365章 搅动时局第604章 初次运作第277章 晋商身影第238章 桐柏事变第685章 投机分子第490章 乱中动兵第645章 北退南进第189章 准备摊牌第226章 诚心纳粮第205章 应对之策(二)第447章 炮灰第392章 兵马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