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熊文灿的苦楚

对冯义隆,林纯鸿并不陌生,在广州时就有接触。一般情况下,熊文灿自己脱不开手,或者不便于出面的事情,就会交给冯义隆去办。

“禹州还真是各路豪杰汇集的地方,比肇庆如何?”

冯义隆行过礼,林纯鸿既不招呼他坐下,也不吩咐上茶,只是舒服地半倚在座椅上,冷冷地问道。

这是一种姿态,林纯鸿无非想明确地告诉熊文灿:对你的所作所为,我很不满。

冯义隆哪能不知林纯鸿的意思,讪讪地站在那里,躬身道:“禹州地处中原,哪是肇庆可比?南来北往的人不多,分量倒是不轻。哪一天来哪个人,熊大人也没办法预知。熊大人倒是想把禹州的风土人情调查清楚,及时通报给都督,只是事多人杂,直到现在才理出头绪。”

“哦?”

林纯鸿无可无不可,只是随口发出一个简单的音节,也不理会冯义隆。

对冯义隆的来意,林纯鸿不难理解,无非想把责任推在朝廷身上,免得林纯鸿将怒火发泄在熊文灿的身上。

不过,在朝廷试图主导禹州军议时,熊文灿的态度是主动欢迎,还是被动接受,这点还无法确认。而且,冯义隆还未透露关键性情报,林纯鸿当然不满意。

冯义隆接着说道:“目前,除了六省主要将领外,兵部职方司副主事李绍翼、陕西按察副使刘宗岱、延绥参赞傅恭业已抵达禹州。据闻,刘宗岱经常出入洪大人帐中。”

林纯鸿点了点头,脸色稍微好看了点。冯义隆总算表达了些微诚意,透露了刘宗岱是洪承畴的人。至于傅恭,仅从官职,就可以看出是孙传庭的代表。

林纯鸿估计,杨嗣昌对禹州军议筹划已久,很可能通过洪承畴、孙传庭和熊文灿三方,对他施加压力,达到一定战略目的。

杨嗣昌的目的,才是林纯鸿最关心的问题,至于洪承畴三人以什么方式对他施加压力,他并不在意。

冯义隆仿佛知道林纯鸿心思一般,拱手道:“李主事抵达禹州后,曾言道,正月刚过,女真人于大同、宣化一线持续增兵,恐有入寇之意。目前朝廷众说纷纭,多有调陕西兵入卫之意。杨尚书对荆州军颇为信任,力主荆州军入卫宣大一线。”

林纯鸿吃了一惊,心里暗骂道:“杨嗣昌,算你狠!”

冯义隆在熊文灿的授意下,不惜将杨嗣昌主导禹州军议的目的坦然相告。看来,熊文灿也不希望与荆州集团的关系继续恶化,示好的意思非常明显。

林纯鸿站起身来,邀请道:“冯先生,请随林某人至内室一叙。”

冯义隆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拱了拱手,谢道:“都督客气了!”

……

两人进了内室后,冯义隆不再遮遮掩掩,直言道:“现在河南是什么情况,想必都督了然于胸。张献忠、罗汝才纠集贼寇二十万余,盘踞洛阳一带,隐隐有向汝州一带蔓延之势。观河南官兵,刘泽清守黄河,已经为难至极,万无可能抽出兵力围剿贼寇。陈永福、祖大乐呆在开封,不肯跨出开封一步。黄得功的京营是什么德性,相信都督比小的还明白。其他的官兵,哎……不谈也罢。”

“现在要剿灭张献忠和罗汝才,唯有荆州军北上,才有可能。我家大人在广东与都督合作愉快,深知都督之能,也期待着都督建立万世不易之功勋。”

说到这里,冯义隆摇了摇头,叹息道:“现在朝廷另有安排,我家大人接到消息后,急得头发都白了。”

林纯鸿皱了皱眉头,问道:“熊大人现在有什么打算?”

冯义隆苦笑道:“能怎么办?走一步看一步吧。洪大人自崇祯二年始,就一直在陕西、甘肃剿匪,手下自有一帮悍将拼死作战,孙大人至延绥后,也拉起了一班人马。而我家大人骤然从两广来到河南,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麾下也尽是一帮白眼狼,有了便宜一哄而上,没有便宜就躲得远远的。”

对这些实情,林纯鸿也是心知肚明,听到冯义隆说得声泪俱下,心中只是冷笑,熊文灿倒是个明白人,只可惜杨嗣昌高估了熊文灿对官兵的控制力。

当然,林纯鸿将冯义隆带进内室,并不是听他诉苦的,稍稍劝慰一番,便转换话题道:“张献忠、罗汝才虽有二十多万之众,但多为携裹的百姓,战斗力并不强。在广州与熊大人一叙后,我陆续调集了五万多兵力,云集在南阳,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调入洛阳战场。只是现在朝廷作为,倒让荆州军上上下下心寒。荆州军上上下下十万余将士,皆有报效朝廷之心,却无报效朝廷之路。”

冯义隆听了这话,只觉得心里泛苦,林纯鸿的意思明显不过,在朝廷态度尚未明确之前,荆州军将按兵不动。

林纯鸿按兵不动,苦的只是熊文灿。冯义隆万分怀念在肇庆的日子,那时,虽然林纯鸿也在广州上下跳窜,但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他只管闷声发大财即可。哪像现在,发财基本已经成为梦想,能不能保住性命还得两说。

不过,无论是冯义隆还是熊文灿,倒也没有厌恨林纯鸿的意思。毕竟,熊文灿目前也拿不出让林纯鸿动心的利益来交换。

“我家大人曾言道,贼寇势大,洪承畴和孙传庭能将陕西理顺,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万万无法顾及河南。要彻底剿灭贼寇,非得荆州军出马不可。”

冯义隆一记马屁拍上去,又接着说道:“此事过后,万一朝廷一心剿匪,我家大人希望能够继续合作,还六省一个太平。”

林纯鸿听到熊文灿保证以前的协议依然有效,心里十分满意,笑道:“那敢情好。我也期待着与熊大人继续合作。”

冯义隆将心放回了肚子里,这次前来见林纯鸿,显然达到了他的目的,他问道:“不知都督还会继续前往禹州参加军议么?”

林纯鸿笑道:“熊大人有所召,我自然奉命……”

第497章 围而不攻第223章 海商大会(三)第318章 算盘与海战第366章 纷乱战前第571章 自骂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533章 合围(二)第421章 局眼第413章 阳谋第427章 各怀心思第597章 熊文灿的能力第604章 初次运作第75章 立规建制第532章 合围(一)第333章 投降第509章 压力(二)第619章 粮草困局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444章 回师第301章 蠢蠢欲动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74章 筹备建制第六十九 掌崇祯皇帝第524章 犹豫第576章 撬动时局(二)第569章 江南水师第625章 权宜之计(二)第131章 各出妙计第220章 海鱼保鲜第378章 汝州钱祚徵第656章 灭国之战(一)第2章 山林野趣第510章 压力(三)第282章 急剧蔓延第353章 调动重兵第687章 搜刮商贾第584章 行知学刊第195章 倏忽而败第606章 好处多多第507章 阻击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18章 思南攻略第662章 灭国之战(七)第524章 犹豫第594章 江南的诉求第213章 海战战术第292章 金票进京第72章 猇亭怀古第331章 偶遇第278章 五管齐下第282章 急剧蔓延第3章 石子岭上第176章 纳妾风波(一)第86章 围剿曹操(一)第229章 南洋局势第504章 死志已决第635章 罂粟花第101章 总兵邓玘第90章 白杆女将第142章 林郑合流第620章 郑彩之略第360章 配合第39章 事涉礼部第522章 困兽第680章 官场大地震第299章 庄园备战第195章 倏忽而败第667章 小成第109章 步步紧逼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197章 逐步推进第500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505章 殉国第21章 洞庭湖匪第588章 西北剧变(三)第656章 灭国之战(一)第653章 朝廷变局(三)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68章 互动第475章 杀伤第149章 局势紧张第237章 虞山脚下第214章 运筹帷幄第17章 借力生力第97章 扩编计划第483章 借债风波(五)第690章 光禄大夫第416章 冲动第228章 租借锦普第523章 水陆之战第331章 偶遇第590章 西北剧变(五)第154章 功亏一篑第63章 暴雨如注第448章 等待第609章 中计第595章 串联第3章 石子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