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

自古以来,东胜城周边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当中原朝廷强大时,一般会在东胜附近筑城,将其作为对抗游牧民族的最前线,当中原朝廷虚弱时,防线会往南收缩至榆林,甚至收缩至绥德一线。

元末时,东胜周边被河南王扩廓帖木儿占有。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兵将扩廓帖木儿逐出东胜,东胜被汉人所控制。

好景不长,蒙古人又迅速进入东胜,明朝已经失去了刚建立时的锐气,只好在榆林修筑长城,阻止蒙古人进入陕西。这种态势,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张凤仪攻占东胜城,改变延续一百多年的态势,意示着草原与中原的力量对比,再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胜以南,乃榆林卫、神木堡之类的坚固边防线,过了边防线,便进入中原的核心区域之一陕西;东胜之东,乃丘陵地带,天险黄河,横贯在河东与东胜之间;东胜之西,乃八百里瀚海,缺水缺草,难以跨越;东胜之北,再走两百里,即抵达蒙古人的核心区大青山,那里水草肥美,被誉为塞上之江南。

无论怎么看,东胜的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果然,在张凤仪攻下东胜城后,虎啸军团第二军离开榆林卫,移驻东胜城。

更让蒙古人郁闷得想吐血的是,三万多民夫就地转为建筑工,开始采石、夯基,其目的不问可知:在东胜修筑坚固的城防!

而且,三万多民夫显然只是先期人马。在荆州军控制东胜城后的七八天内,又有数万民夫运送粮草赶到,加入到筑城行列中。

由于灾荒及羊吃人,陕西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对于熊文灿而言,只要有足够的粮草,就是组织三十万民夫至东胜,又有何难?

民夫在筑城,张凤仪自然不会闲在东胜城内空耗粮食。接下来的日子,张凤仪充分利用武卫军团的机动优势,纵横驰骋在伊金霍洛的地盘上。

伊金霍洛部和准格尔部根本抵敌不住,除了小规模接战数次外,就是逃跑,一直逃到青山脚下的达拉特部,方才喘了口气。

一些来不及逃跑的小部落,几乎全被张凤仪俘获,男女老少,数量达到两万余。其余如牛羊、战马等不计其数。

张凤仪肆意扩大活动地盘,最终,连紧挨着瀚海的杭锦部也被张凤仪的兵锋所威胁,开始往西北的阴山迁移。

短短一个月内,方圆四五百多里的优质草场,全部落入荆州之手。更为关键的是,虎啸军团兵驻榆林、神木堡及东胜城,三个军之间成犄角之势,攻击任何一点,必然遭到数万精锐将士的反击。

蒙古人已经被驱逐,防线业已稳固,现在轮到熊文灿表演了。

奉林纯鸿之命,熊文灿率领大批官吏抵达东胜城,开始筹谋在东胜地区建立稳固、严密的统治体系。

熊文灿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大量的人力,跑马测量土地,摸清了东胜地区的草场资源。

在对东胜地区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后,熊文灿开始按照中原的习惯,申请成立了东胜府,东胜府之下,又划分为三个县,海塔县、东胜县、锡尼县,大致地域分布,恰好就是准格尔部、伊金霍洛部、杭锦部霸占的地盘。

地域划定之后,熊文灿又开始着手建立各级政府机构,搭起了政府机关的架子。

紧接着,熊文灿精心挑选了几块水草最为丰美的地方,如东胜城周边、红碱淖湖周边、乌兰木伦河河谷附近等等。然后组织人员至朔州、西安、沁水大肆宣传,试图出售草场经营权。

紧接着,熊文灿将张凤仪俘获的蒙古人彻底打散,按人口分以草场,每人两百亩,每年上缴相当于十只羊的税收。

与此同时,熊文灿通过各种渠道向草原宣传荆州方面在治理东胜地区的政策,宣称,凡是从青山、阴山周边返回东胜地区的牧民,所享受的待遇一如留下的蒙古人。

在东胜地区,大约五六亩草场可以养活一只羊,两百亩草场,可以养活四十来只羊,足以让一人过上温饱的生活。若再勤劳点,通过剪羊毛获取另外一份收入,甚至有能力消费棉布、毛衣等高级货。

显然,熊文灿的政策经过了严密的计算和论证。

不说熊文灿在东胜地区上蹿下跳,四处招募商家及牧民,且说张凤仪在肃清了东胜地区的蒙古人后,稍事休息几天,便即率领武卫军团、郑嘉栋出东胜城,向北边的达拉特部进兵。

军事是政治的外延,这句话在张凤仪征战青山时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熊文灿没有进入草原之前,准格尔部、伊金霍洛部及杭锦部的贵族们还希望着张凤仪的前进动力用完,自行退出草原,然后他们紧随荆州军之后,重新至东胜地区放牧。可是,当熊文灿的政策传至草原后,他们彻底惊呆了,除了愤怒还是愤怒。

熊文灿在东胜地区出售草场、修筑东胜城,他们都不担心,大不了等以后大军退却之后,再去夺回来,即使一时夺不回来,也可以与汉人耗下去,直到汉人耗不起为止。可是,熊文灿推出的分草场之策,无异于彻底断绝了他们回到东胜地区的希望。

三部的贵族们用脚都可以想到,他们手下的牧民十有八九受不了诱惑,会偷偷地跑回东胜地区,然后被熊文灿纳入统治序列中,再被编入作战序列,将刀枪的矛头再指向他们。

失去了草场,他们还可以去抢,去夺,如果失去了牧民,他们用什么去抢去夺?

而且,三部的贵族还清醒地认识到,即便他们加强控制,阻止牧民逃至东胜地区,也无济于事。因为在草原上,蒙古人有数百万,熊文灿的政策迟早会传遍整个草原,他们挟制牧民不准去,不代表别的部落不会去,当别的部落填满了东胜地区的时候,他们要想再去攻击东胜地区,不仅会面临荆州军的反击,还会面临东胜地区新主人的拼死反击。

退一万步讲,即便蒙古人不去,以汉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想要填满东胜地区,也就是一条命令的事。

熊文灿已经把三部逼到了墙角,再也一丝退路。

要么尽快向别的地方迁徙,寻找新的草场。毕竟,数十万人挤入青山附近,狭窄的青山早已承受不住,饿死的牛羊遍地都是。

要么鼓起勇气与张凤仪倾力一战,打败张凤仪后,再与虎啸军团来一次决战,彻底将荆州军赶出东胜地区。

与张凤仪倾力一战?三部贵族想想都觉得头痛,张凤仪的机动性一点也不弱于他们,而且还有一个重装骑兵军,恐怕他们把所有人都填进去,都不是张凤仪的对手。更何况,张凤仪背后还有一个郑嘉栋部,还有两万多百战百胜的虎啸军团。

要是迁徙呢?往哪里迁徙?这年头,哪里还有能容纳数十万人的草场?而且,迁徙时,手下的牧民会不会趁着混乱重新逃回东胜地区?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绝望的情绪笼罩着整个青山。

张凤仪这边,不停地把蒙古人往青山、阴山一带挤压;盛坤山那边兵出和林格尔,以重装骑兵军为左翼,以左勷部为右翼,以两个车步军为后盾,逐步往大青山推进。

林纯鸿制定的战术目标非常明确,将蒙古人逐出黄河沿岸即可,目标的实现,包括各种手段,逼降就是手段之一。

鉴于和林格尔离三娘子城特别近,盛坤山令葛文飞率领重装骑兵军突然加快速度,向西北方向猛插,一下子插入哈素海,将猝不及防的土默特骑兵打得溃不成军。紧接着,葛文飞由哈素海将东土默特小部落往东边驱赶。

与此同时,左勷部日夜兼程,进兵至大黑河河畔,在此安营扎寨,彻底堵住了土默特部往东与女真鞑子汇合的路。

盛坤山则率领两个车步军,不停地往北挤压,最终将东土默特小部落限制在三娘子城附近。

此时,土默特首领杭高就在三娘子城内,见大势已去,派人至盛坤山中军帐中,请求投降。在盛坤山答应保证他的生命财产安全后,率领三娘子城附近八万余蒙古人投降,盛坤山大军兵不血刃,进入了三娘子城。

紧随着盛坤山大军进入三娘子城的,是黄渤和戴哲,黄渤和戴哲之后,足足有六万余民夫运送粮草抵达三娘子城。

刀枪闪亮、人强马壮数万精锐、堆积如山的粮草、如麻的民夫,看在杭高眼里,他不由得感慨:恐怕在两年以前,荆州军就开始筹划这一天,并因此储存了大量的粮草和军械。荆州军之强悍,规划之长远,哪里是蒙古人这样松散的部落可对抗?

杭高心情灰败,在百余荆州军骑士的看护下,一路南下,至荆州拜见林纯鸿。在那里,林纯鸿将最终决定他的命运。

第415章 磊落第61章 三桅帆船第63章 暴雨如注第682章 交趾风云第541章 雷霆决战(六)第73章 虎牙之对第321章 疯狂的梁枫第467章 淡马锡第278章 五管齐下第165章 奇怪阵型第690章 光禄大夫第413章 阳谋第170章 追袭作战第540章 雷霆决战(五)第89章 大才在野第152章 杀人立威第156章 隔墙有耳第146章 凤仪“阵亡”第589章 西北剧变(四)第326章 大媒婆第217章 混乱夜战第8章 先利其器第260章 辽东魔王第532章 合围(一)第149章 局势紧张第48章 婚姻大事第483章 借债风波(五)第325章 兵临城下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371章 硝烟弥漫第142章 林郑合流第359章 军议第157章 战争发动第300章 汝窑天青瓷第397章 以退为进第525章 德州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00章 交锋第291章 内阁剧变第575章 撬动时局(一)第185章 川东战略第453章 圣地亚哥第17章 借力生力第646章 辽东变局(一)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11章 新桃换旧符第283章 开始反击第74章 筹备建制第281章 信用等级第453章 圣地亚哥第104章 温体仁之计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587章 西北剧变(二)第15章 祸不单行第152章 杀人立威第126章 白杆兵败第686章 治理黄河第112章 内臣抵营第653章 朝廷变局(三)第565章 圈地第46章 润物无声第398章 禹州震动第617章 大时代(二)第432章 孙传庭第442章 攻坚第502章 筹谋已久第10章 近期计划第661章 灭国之战(六)第277章 晋商身影第602章 武卫军第604章 初次运作第180章 五省总督第645章 北退南进第137章 海军基地第555章 春雨行动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311章 甲多岛第122章 闯王退兵第89章 大才在野第625章 权宜之计(二)第311章 甲多岛第606章 好处多多第463章 收缩第321章 疯狂的梁枫第322章 出尔反尔第659章 灭国之战(四)第274章 粮食大战第640章 两家商号(三)第587章 西北剧变(二)第112章 内臣抵营第338章 吕宋总督的人选第467章 淡马锡第425章 顾虑第221章 海商大会(一)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578章 撬动时局(四)第668章 光禄院(三)第579章 撬动时局(五)第206章 侯恂下狱